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性Kegel 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对二胎顺产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疗效。方法:顺产分娩足月单胎二胎产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出院时嘱产后第2天开始做产后盆底肌恢复操。观察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Kegel 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指导。产后6 个月后观察两组盆底康复锻炼的依从性、盆底肌肌力康复效果;产后1天及产后12个月观察两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S-POP-Q)及尿失禁发生率(ICI-Q-SF);产后6个月及产后12个月进行女性性功能(FSFI)评价,比较两组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综合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1天时,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2个月时,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FSFI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性欲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两组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个月,FSFI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但性交疼痛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展延续性Kegel 运动联合Bobath球训练能够提高二胎顺产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改善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曹琼方 《妇幼护理》2022,2(18):4160-4163
目的 探究坐式盆底磁刺激联合赟具式促进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12 月收治 的初产妇 100 例,按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 基础上增加坐式盆底磁刺激联合赟具式促进训练。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盆底功能障碍、生活质量。结果 与干预 前相比,干预后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 I 类肌、II 类肌肌力均有明显提升,而后静息有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初产 妇 I 类肌、II 类肌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后静息肌电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 脱垂发生率为 2%小于对照组的 18%(P<0.05)。相较于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指标分值均明显升高,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坐式盆底磁刺激联合赟具式促进训练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能增强盆底肌力,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产后盆底肌肉锻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就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锻炼。观察两组盆底肌力、阴道压力指标、性生活质量、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6个月盆底Ⅰ类肌力、盆底Ⅱ类肌力、阴道静息相内压、阴道收缩相内压、阴道持续收缩时间、性生活满意程度、性感程度自我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后壁脱垂、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肉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可通过增强盆底肌力、改善阴道压力来改善性生活质量、降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郑瑞云  张安 《全科护理》2015,(10):954-95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76例建卡的初产妇,根据产妇需求分为两组,有健康要求的181例孕妇作为观察组,于妊娠28周开设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盆底肌锻炼,195例无需求的孕妇设为对照组,仅进行定期产前检查了常规产前健康宣教,于妊娠36周评估盆底肌力,产后42d再次评估盆底肌力,记录盆腔脏器脱垂、分娩方式及产程。[结果]观察组孕36周、产后42dⅠ类和Ⅱ类肌Ⅳ级~Ⅴ级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康复知识掌握优良率为45.85%,盆底锻炼技能掌握优良率为41.99%,明显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尿潴留、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分别为20.44%、22.65%、7.18%,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孕妇对盆底功能重要性的认知,促进锻炼技能的掌握,从而积极进行相关盆底功能锻炼,使盆底肌力得到显著提高,有利于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移动信息技术在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住院分娩的18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移动信息技术健康教育模式观察两组盆底肌肌力、肌电位、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盆底功能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盆底肌肌力、肌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移动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肛提肌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粪失禁,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管理中引入移动信息技术可提高产妇盆底肌肌力和肌电位,显著改善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降低PF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对促进产后盆底肌力康复的效果,并探讨其配套的护理措施,以指导产后保健。方法选取2014年1~6月顺产的健康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盆底肌锻炼,观察组40例接受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产妇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盆底肌力恢复效果、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效果好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低频脉冲联合盆底生物刺激反馈治疗能有效促进产后盆底肌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12月收治的200例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情况、阴道压力及收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电压值、Ⅱ类肌纤维电压值均大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程度轻于对照组,阴道静息压大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通过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改善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提高阴道收缩力,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月  韦妮  楚慧 《齐鲁护理杂志》2023,(17):136-13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锻炼结合围产期健康教育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产期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后盆底肌肌力,产后42 d、干预12周后盆底功能[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锻炼依从性,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2周后,两组盆底肌电位、PFDI-20、PFIQ-7、QLQ-C30、锻炼依从性评分均优于产后42 d(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锻炼联合围产期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初产妇锻炼依从性,改善产后盆底肌肌力、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康复护理模型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产后PFD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信息-动机-行为康复护理模型。比较两组盆底肌肌力[采用会阴肌力测定法(GRRUG)]、盆腔脏器脱垂[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度(POP-Q分度)]以及性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结果:观察组GRRUG、POP-Q分度评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S-FI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PFD产妇实施信息-动机-行为康复护理模型,可改善产妇盆底肌肌力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妊娠及产后盆底肌锻炼多维度健康教育模型,并探讨其在临床的运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至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检的14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门诊号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维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盆底康复锻炼健康知识水平、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分娩方式、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和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无明显差异;产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I类和II类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和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妊娠期及产后开展多维度的健康宣教,可提升孕产妇盆底肌锻炼相关健康知识水平和盆底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及对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妇产科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2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治疗)与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盆底肌训练法治疗),各100例。对比两组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盆底肌肌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电位及Ⅱ类肌纤维电位为(17.22±2.84) μV、(22.92±2.41) μV,高于对照组的(13.74±3.22) μV、(15.80±1.77) μV(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盆底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确切,可改善盆底肌肌力情况,缓解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5年1月—3月产后42 d来复诊的足月单胎初产妇312例,根据孕期及产褥期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训练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64例,对照组248例。测定盆底肌肌力,进行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ation,POP-Q)评分和尿垫试验及性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等,产后6个月复查。结果:训练组产后6个月盆底肌肌力、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性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垫试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42 d各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及产褥期开展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训练有助于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基于依从性曲线的阶段性护理,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训练自我效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78例产后尿失禁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进行基于依从性曲线的阶段性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盆底肌肉功能、尿动力学、自我效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恢复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护理后观察组盆底肌肉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动力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时段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的阶段性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增强肌肉控制能力,且自我效能较强。  相似文献   

14.
吴浪涛  李倩云 《全科护理》2022,20(7):942-945
目的:探讨目标性康复训练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医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115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产后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接受目标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评价测量盆底肌电压和肌力。结果:训练早、中、远期观察组初产妇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初产妇盆底肌电压和肌力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初产妇性生活恢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初产妇PF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产后开展目标性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依从性,促进盆底功能及性功能康复,降低PF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研究组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两组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出现率、阴道肌电压、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患者满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纤维肌电压、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出现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盆底肌锻炼相比,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更利于改善阴道肌电压、盆底肌纤维疲劳度与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症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以不同方式分娩的初产妇在产后2年内的盆底功能状态。方法 纳入妇科门诊盆底中心就诊的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收集2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完善盆腔脏器脱垂评分(POP-Q)、盆底肌力和肌电分析,评估患者慢性盆腔痛、排尿排便情况,同时完善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在盆底解剖结构改变以及临床症状表现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21例初产妇,其中阴道分娩402例,剖宫产119例。阴道分娩组初产妇在阴道前壁POP-Q、子宫POP-Q、Ⅰ类肌力、Ⅱ类肌力以及前静息、Ⅰ类肌电、Ⅱ类肌电、后静息水平均低于剖宫产组初产妇(P均<0.05)。与剖宫产组初产妇比较,阴道分娩组初产妇的SUI者比例较高、I-QOL评分较低(P均<0.05)。2组慢性盆腔痛、排便障碍、性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阴道分娩可能是引起初产妇产后POP以及SUI发病率升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期瑜伽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孕期体力锻炼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1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孕期体力锻炼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制定孕期瑜伽锻炼计划进行锻炼,比较两组生产方式、第二产程时间、盆底肌评分和产后盆底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两组阴道顺产率、第二产程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产后42 d盆底脏器脱垂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肌力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产妇在产褥期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孕期瑜伽训练可提高阴道顺产率、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盆底肌力,降低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肌力的变化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正常初产妇683例,依据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303例,阴道分娩组380例。于分娩后6~8周进行复诊,观察2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情况;进行2组盆底肌力检测及盆底肌电图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3.30%vs17.63%)、盆腔器官脱垂(16.83%vs30.26%)及盆底肌力异常(Oxford评分≤3分,20.46%vs50.79%)的发生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均<0.05);剖宫产组肌电图活力值、功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P均<0.05)。结论近期观察经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造成损伤较重,而剖宫产对盆底组织造成损伤较轻,产后盆底肌力发生异常较少,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对产妇盆底肌康复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分娩的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小组模式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康复知识掌握程度、盆底肌力、产后尿失禁和产后盆底脏器脱垂、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康复知识和盆底锻炼技能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盆腔肌力分级好于对照组(P 0. 05),盆腔脏器脱垂率和尿便的失禁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各项性生活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在盆底康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推动的作用,能够提高产妇的盆底肌力和性生活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对产妇对盆底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产妇盆底康复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从孕期开始介入盆底肌康复训练(PFMT)对产后盆底恢复的影响。方法:300例孕周满16周的初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分成观察1组(96例)、观察2组(9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1组从孕周16周开始进行PFMT,维持到产后42d;观察2组在产妇产后状态良好后开始进行PFMT,维持到产后42d;对照组参加了产前健康教育,但未听取建议进行孕期及产后的PFMT。通过测量Ⅰ、Ⅱ型肌纤维肌力、会阴肌力、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分综合评估妇女产后盆底恢复情况。结果:产后42d3组产妇的恢复情况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Ⅰ、Ⅱ型肌纤维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更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盆底肌力Ⅱ级及以下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Ⅲ级及以上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中患有UI、POP的人数、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中UI、POP的总发生率少于观察2组(P0.05)。结论:从孕期开始介入PFMT能提高当今妇女围产保健水平,预防和减少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