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救治难度大且救治的时间长,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死亡率高达20%~70%[1].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研究目前仍是创伤急救领域的重点课题.本次研究采用主诊医生负责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并早期运用损伤控制理论,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症多发伤(S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的148例SMI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我院急诊科2021年1-12月收治的144例SMI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效果(急诊救治效率、急诊时间效能、急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创伤救治团队到达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完成B超检查时间、接受输血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确诊时间、ICU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分别为84.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智一体化”急救模式可以提高SMI患者的救治效率及急救成功率,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实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构建高效、快速、全覆盖的协同救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创伤救护模式。方法选取梁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6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方法进行救治,将2013年7~12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运用规范化、程序化的创伤救护模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8.06±11.24)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救护模式能缩短抢救时间,保证各个环节的救护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现代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5.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道路交通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手术在道路交通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4例道路交通多发伤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处理后,分成一般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参照“致死三联症”监测指标,选择酸碱度(pH)、凝血酶原(PT)、体温(T)、氧饱和度(SO2),两组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进入复苏期的一般损伤组和严重损伤组的pH、PT、T和SO2监测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道路交通多发伤中的严重创伤患者。在复苏同时应尽快采用简单省时的手术控制出血和污染,病情稳定后再做相应的手术和治疗,可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多发伤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ICU时血乳酸值和血红蛋白值、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核血备血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急诊抢救室救治时间、核血备血时间、到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时观察组乳酸值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提高了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7.
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的10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运用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后,观察组除8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成功率为92.73%,与对照组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和缩短接受手术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急诊外科普遍运行模式不合理,多数医院仍实行仅强调医师作用、急诊-各外科医师会诊的陈旧救治模式〔1〕。而重症多发伤的救治强调短时间内集合多学科资源完成动态评估病情、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持血气平衡、甚至心肺复苏术等多种监护抢救措施,推行医护一体化的急诊外科单元,有助于保证重症多发伤患者抢救的及时性及有效性〔1〕。我院自2010年10月实行医护一体化的急诊外科单元,对重症多发伤的救治,取得一定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救物品箱在手术救治多发伤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9月我院烧创伤手术室为31例多发伤患者实施手术控制性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平均物品准备时间缩短至6±2min,巡回护士平均外出手术间次数降至1±1次,多发伤患者致残率降至12.9%。结论:急救物品箱在损伤控制性手术救治多发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满意,提高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专科专治救治模式和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创伤一体化救治的患者132例,并与传统专科专治救治的患者115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入院病情确诊时间、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预后。结果:与传统专科专治救治模式比较,采用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ICU住院天数及总住院天数,多器官功能衰竭及病死率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实行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多发伤涉及多个专科 ,如何提高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减少早期死亡率是急诊医学的一个新的而又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我们 2 0 0 1年 1~ 12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病人 4 0 6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 4 0 6例中男 2 82例 ,女 12 4例 ;年龄 3~ 76岁 ,平均 36岁。其中开放性损伤 2 6 8例 ,闭合性损伤 138例。4 0 6例中休克 2 92例。多发伤以颅脑损伤为主 98例 ,胸部损伤为主 116例 ,腹部损伤为主 134例 ,脊柱、骨盆和四肢损伤为主 5 8例。本组诊断严重多发伤的标准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二个或二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严重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修正创伤评分(revised trauma score,RTS)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收治的时间,将56例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58例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院前及院内急救护理,观察组根据RTS情况实施院前及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基于RTS评分为基础的一体化急救措施,可使护士既可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并根据病情提供连续的无缝隙护理,缩短患者有效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胸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救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腹多发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评价护理干预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43例(治愈率95.6%),2例失血性休克死亡,住院11~40 d,平均(15±1.5)d.对照组治愈38例(治愈率84.4%),失血性休克死亡4例,心力衰竭死亡3例,住院13 ~45 d,平均(19±2.3)d.观察组治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腹多发伤患者趤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在多发伤患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连斌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1):1045-1046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方法 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急诊重症监护治疗,我中心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成功救治158例多发伤患者.结果 救治多发伤158例.接诊时心搏、呼吸停止6例,处于濒死状态11例.其余大部分处于休克状态.其中7例在急诊室复苏急救未成功.105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包括48例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死亡5例.53例在急诊科经初步救治后转入专科病房.死亡11例.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急救中心2009年1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分组定位的救护模式进行救护,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流程进行救护,比较两种模式的救治效果.结果 采用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后,观察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是(32.5±12.6)min,89.5%和92.6%,与对照组完成急救操作的时间(55.0±15.3)min,患者的抢救成功率(77.4%)以及医生对急救护理质量的满意度(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0,x2分别为4.802,13.99;P<0.05).结论 分组定位救护模式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提高医生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接诊的84例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病人采取急诊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病人采取急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救护车达到时间、接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急救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缩短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病人急救时间,提高救护质量,减少二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应用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1—8月和实施后(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由我院接治的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纳为研究样本,实施前收治41例患者,实施后收治44例患者,实施前护理对象按多发伤并脊柱损伤常规急救护理方式处理,实施后接受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干预后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显著较实施前低,急救有效率显著较实施前高(P均0. 05)。结论将危机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实践于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之中,可获得显著降低该类患者护理急救危机事件发生率与提升急救有效率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