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1987年6月以来,共施行心内直视手术121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64例。现将手术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29例,女35例。年龄4~36岁(平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不阻断心肌血流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263例患者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94例)及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169例),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分别于浅低温心脏不停跳(32±1)℃、中低温室颤性停搏(26℃~27℃)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浅低温组手术死亡4例,中低温组死亡3例。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强心药物的使用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在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对血液的保护效果更优,可推荐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389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右胸外侧小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经验。方法:1996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心内直视手术389例。年龄1.5~57岁,平均13.5岁。体质量7.6~68 kg,平均24.5 kg。手术切口后缘自右腋中线第3肋间处,向前下斜行达锁骨中线第6肋间处做8~12 cm弧形切口,第4肋间入胸。手术方式:房间隔缺损修补157例,室间隔缺损修补150例,部分房室隔缺损矫治8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4例;法洛三联症矫治32例,法洛四联症矫治5例以及其他畸形矫治13例。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手术死亡4例(1.03%),2例死于术后脑栓塞,另外2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结论:右胸小切口手术入路,可安全有效地行常见先心病的矫治。该技术创伤小、恢复快、美观,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60例接受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方法为术前5d静滴参附注射液2ml/(kg·d),术中建立CPB后滴入2ml/kg,并予维持至升主动脉开放后10min.于升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5,10min从冠状静脉窦取血2ml,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升主动脉阻断前,停CPB后4,24,48h从中心静脉取血2ml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结果观察组SOD含量高于对照组,而MDA、CK-MB、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围术期参附注射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应用右前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1999年3月-2003年6月,我们采用右前胸小切口行心内直视下修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6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37例,室间隔缺损28例.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结论经右前胸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比较复杂的心脏病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微创右胸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近中期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应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修补室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共126例;回顾分析手术疗效并随访患者的近中期生活质量.结果 本组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5 ~ 83 (28.2±19.6) min,腔静脉阻断时间10 ~65(24.3±15.8)min.术后绝大多数患者不用或仅用少量多巴胺类活性药,胸腔引流量为(160±56) mL,无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发生;1例发生脑部空气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经高压氧治疗1周后康复出院;一过性血红蛋白尿21例.随访120例,6例失访,随访时间6~76(39±14)个月,均恢复良好,全部恢复正常的工作及学习.结论 右胸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切口隐蔽,手术安全,能较好地保护心肌,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选择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视下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房颤 )的效果。方法 :选取 13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患者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射频消融迷宫术 ,同时行瓣膜替换术 ;另选取 18例患者 (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 13例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房颤 5例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 ,同时行瓣膜替换及其他心内畸形矫治。结果 :无手术死亡。射频消融迷宫术组有 112例恢复了窦性心律 ,占 82 .4 %;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组 11例恢复了窦性心律 ,占 6 1.1%。结论 :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成功率高 ,方法简单 ,效果满意 ,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8.
心内直视手术后三尖瓣置换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后三尖瓣发生严重病变的原因及二次手术时三尖瓣置换的方法。  方法 :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完成 8例心内直视术后因严重三尖瓣病变所致三尖瓣置换术。对 7例术后存活者进行随访。  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7例术后存活者随访中 (0 5~ 5年 )无死亡及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 :三尖瓣置换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严重三尖瓣病变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43例10kg以下婴幼儿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经验。方法 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1.5cm,切开皮肤,胸骨下段及心包,在右心室表面定点,穿刺置入导丝,经VSD送入输送鞘及对称型封堵器封堵VSD。结果 本组无死亡,无Ⅲ度传导阻滞,与同期一组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室缺修补法对比,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输血量低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10kg以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婴幼儿,能减少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小而美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小切口在婴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右腋下直小切口对694例婴儿先心病行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9例,女性345例,年龄2~12个月,平均(8.0±3.2)个月,体质量4.0~11.2kg,平均7.5kg。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535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36例,VSD+ASD修补术56例,VSD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MVP)9例,VSD修补术+ASD修补术+二尖瓣成形术(MVP)3例,肺动脉瓣狭窄(PVS)交界切开术15例,ASD修补术+PVS交界切开术11例,VSD修补术+PVS交界切开术3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矫治术9例,部分房室管畸形(PECD)矫治术12例,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5例。结果:手术死亡10例(1.44%),术后发生右肺不张4例,右侧气胸2例,肺部感染21例,切口液化19例,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脑气栓1例,二次开胸止血5例。术后6个月至1年门诊随访595例(85.7%),发现VSD残余漏7例,右下肺不张1例,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1例。结论:在婴儿常见先心病直视手术中选用右腋下直小切口,只要把握好手术适应症,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要点,均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心包、心脏     
553000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61例报告/王元贵//福建医药杂志。-1985,7(6)。-3~4 在静脉复合麻醉、气管内插管下,低温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61例。年龄5~50岁。体外循环时间30分30秒~293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8分10秒~107分。44例自动复跳,17例电击1~2次复跳。结果痊愈58例,死亡3例。认为:1.需重视术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胸外侧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6月~2009年3月期间,常见先心病患者行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97例,与同期行正中切口进行同类先心病手术129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研究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鸡胸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均无住院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胸组与正中组比较:平均总胸腔引流量分别为(223.9±127.1)ml,(379.4±203.9)ml;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248.5±74.4)min,(293.1±122.3)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7±1.2)d,(9.4±0.86)d;鸡胸发生率分别为0%,2.3%(3/129);右胸组均低于正中组(P0.05)。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心内直视手术,与正中切口手术相比,明显缩短术后气管插管及住院时间,切口隐蔽,美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微创手术方式房间隔缺损 (ASD)修补在心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右胸前外侧第 4肋间切口进胸 ,直视下心脏不停搏完成ASD修补 2 8例。其中直接缝合 15例 ,用Dacron片、4/0Prolone线连续缝合修补 13例。结果 全组 2 8例ASD患儿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恢复快 ,痛苦小 ,切口渗出少 ,并达到美容效果 ,无气体栓塞、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心脏畸形矫正满意 ,全组无死亡病例。采用经右胸第 4肋间前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下行ASD修补术 ,切口小 ,创伤小 ,病人痛苦小 ,效果满意。结论 心脏不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 ,可以避免心肌再灌注损伤 ,同时也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 ,进一步减小了对心脏的影响。但手术操作难度大 ,仅适用于切开右心房能完成的操作。  相似文献   

14.
心内直视术后胸骨哆开的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丽  王宁 《山东医药》2007,47(3):55-55
胸骨哆开是经胸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0.5%~5.0%,以老年患者居多,多发生在心脏开胸术后1周左右。2000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经胸正中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2 025例,发生胸骨哆开15例(0.7%)。现将术后胸骨哆开原因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  相似文献   

15.
心内直视术后心搏骤停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搏骤停是心内直视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 ,是否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术 (CPR)决定了患者的生命和预后。作者将 14例心搏骤停的救治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 11~ 1999- 11我院行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心搏骤停 14例 2 0例次 (2例各发生 2次 ,2例各 3次 ) ,其中男 4例 ,女 10例 ,1例为 4岁 ,余均为 18岁以上。手术类型 :瓣膜替换术 12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1例。发生时间 :术后 48h以内 13例次 ,48h以后7例次。诱因 :1例静注头孢霉素过敏 ,1例机械瓣故障 ,2例缺氧 ,5例心律失常 ,5例原因不…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乳糜胸是一种少见并发症。我院1979~1989年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1832例,术后发生乳糜胸4例,现报道如下: 全组4例均为男性,年龄5~9岁。法乐氏三联症1例,右室双出口型法乐氏四联症1例,法乐氏五联症1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1例。前3例分别行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法乐氏五联症根治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儿均行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手术效果,对比两组患儿的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切口愈合良好。观察组患儿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呼吸及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术患儿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52例、女40例,患者年龄12个月至28岁,平均(5.2±3.3)岁,体重8.5~52.0(17.9±8.6)kg。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约5~8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mm残余分流。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修复成人房间隔缺损18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4月 181例 16岁以上成人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 ,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 ,其中男 5 5例 ,女 12 6例 ,年龄 16~ 6 2岁 ;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 18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2 0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12例 ,左上腔静脉 18例 ;补片修补房缺者 112例 ,其余病例均直接缝合修复 ,合并心内畸形均同期矫治。结果 :手术后早期二次开胸止血 3例 ;切口脂肪液化 2例 ,心包积液 3例 ,心律失常 12例 ,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成人房间隔缺损根据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一旦明确手术适应症 ,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减少术后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作为安全可靠的方法应用于成人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