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贲门癌手术前后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该病手术前后食管内环境的变化,作者使用24小时胃肠动态pH值监测仪对11例贲门癌进行术前一周和术后两周的24小时食管内双探极pH值监测。结果表明,术前存在轻度胃食管酸性返流(pH<4时间比值为2.4%±1.8%),手术加用抗返流术式,术后仍出现较严重的胃食管酸性返流(pH<4时间比值为20.9%±12.7%)。因此认为贲门结构的完整性和食管腹段的存在对抗返流具有重要作用。在胸腔负压环境中,残胃扩张致使胃酸呈增加趋势可能是酸返流的根源。建议重视贲门癌切除术中抗返流术式的设计和术后抗返流药物治疗及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吻合术后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启明  周乃康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9):1136-1139
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存在胃食管反流。食管癌或贲门癌术后患者进行食管胃的压力测定,结果显示吻合口上方的静息压高于吻合口下方的静息压。食管24小时pH监测表明术后胃食管反流是客观存在的。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患者有异常现象及食管炎征象。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因机械吻合或手工吻合而异。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的长短无关。食管24小时pH监测是最敏感的观察方法。半卧位睡眠是预防反流的有效方法。反流的治疗主要应用促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端端吻合的测压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人认为食管癌切除后保留食管末端(包括食管下括约肌)、食管端端吻合并行胃底折叠术可防止术后的胃食管返流。作者对行此术式的14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术前术后食管压力测定。术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在正常范围,为2.57±0.21kPa,与正常人对照组2.51±0.48kPa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到1.66±0.40kPa,与术前值有明显差别(P<0.05)。手术后胸腔胃压力为1.09±0.44kPa,残余食管压力为1.02±0.36kPa,相差无几,说明食管与胃之间存在一共通腔。可以认为,保留的食管下括约肌已不再能起抗返流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行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术共1555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耗时2小时40分钟,术后吻合口少量出血24例、吻合口瘘16例、吻合口狭窄32例、胃食管返流110例,发生率分别为1.54%、1.03%、2.06%和7.07%,术后3个月内发生吻合口胸主动脉瘘9例(0.58%),其中手术止血成功4例,死亡5例结论: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吻合口胸主动脉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1555例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胸内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6月间行胸下段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食管胃端侧器械吻合术共1555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平均耗时2小时40分钟,术后吻合口少量出血24例、吻合口瘘16例、吻合口狭窄32例、胃食管返流110例,发生率分别为1.54%、1.03%、2.06%和7.07%,术后3个月内发生吻合口胸主动脉瘘9例(0.58%),其中手术止血成功4例,死亡5例结论:应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胸内食管胃端侧吻合术效果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但仍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吻合口胸主动脉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术式预防贲门癌术后返流的价值。方法 贲门癌手术中利用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 ,达到恢复食管胃连接部的生理功能 ,从而起到抗胃食管返流的目的。手术后通过食管腔内 2 4小时pH值的测定来客观评定其抗返流效果。并与未行人工胃底折叠重建His角病例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 30例 ,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 ,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只有 3例有返流症状。 2 4小时pH值测定 :本组检测了 2 6例 ,经计算机软件分析有返流者 4例 ,返流率 15 38%。对照组检测了 2 0例 ,有返流者 9例。返流率 4 5 0 %。经统计学处理两者返流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χ2 =4 .890 ,P <0 0 5 )。结论 该术式具有较好的抗返流作用 ,而且具有操作简单 ,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弧形吻合治疗187例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胃弧形吻合在预防食管癌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狭窄方面的疗效。方法:食管断端外弧形切断,胃壁弧形切口并剥除弧形瓣浆肌层,暴露粘膜下层后与食管逐排吻合,后壁悬套,形成后壁的半弧瓣。术后观察指标:进食情况;吻合口大小及钡剂返流情况;餐前、后食管液pH值测定;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结果: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6%,进普食者73.3%。24小时pH值监测:立位和卧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吻合方式能预防返流性食管炎,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普食者居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贲门癌根治术抗返流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随盲对照研究。将100例为实验组(抗返流组)和对照组(传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法,实验组加抗返流术。即:残胃断端间断全层缝合后,残胃距顶端4cm处做一荷包缝线,将缝线以上的胃内翻入胃腔形成瓣膜,第四排用大网膜包绕吻合口,使食管与胃后壁形成锐角。结果:实验组:无返流43例,有返流7例;对照组:无返流6例,有返流44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实验组抗返流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组研究实验组在常规食管胃吻合的基础上,设立了一抗返流瓣膜,并重建His角,取得了良好的抗返流效果,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1987年12月~1994年12月,作者对193例贲门癌患者行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端侧吻合加胃底折叠术,与同期贲门癌手术,食管-胃端端吻合术相比较,其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前者分别为0、3.6%和6.5%,后者分别为2.5%、7.0%和17.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食管-胃端侧吻合加胃底折叠术不仅具有抗返流作用,而且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也低于食管-胃端端吻合术,是一种较理想的贲门癌术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作者自1986年至1994年期间对247例食管癌、责门癌患者行食管胃机械吻合的经验和随访情况。方法:采用A组不设禁忌证,单纯使用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一次吻合成功;B组掌握适应证,并实施抗吻合口狭窄抗返流操作,两组均采用上海GF-Ⅰ型(φ=28mm)消化道吻合器。结果:获访228例(92.3%)。吻合口内径<1.0cm者A组14.4%(其中内径<0.8cm者8.4%);B组3.6%。返流率A组74%,B组8.2%。结论:使用吻合器有简便、省时、吻合口瘘发生率低的优点,但易致吻合口狭窄。若在吻合后加4~8针缝线使吻合口粘膜对合良好,可减少狭窄的机会,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吻合完毕后将胃包埋食管,对预防术后返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人群中食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及其与食管癌的关系,作者对43例食管癌病人和170例正常人的食管、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纤支镜活检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试验,并对食管癌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形态及致病性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正常人群中食管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25.3%,食管癌病人的感染率为90.7%;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食管上皮细胞则发生变性、坏死和增生。作者认为,食管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生物电磁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原理出发,提供了人体分层组织的微波辐射流图和846型诊断仪的特点,研究了用846型仪诊断食管癌的有关问题,得到了比较合理的检测方案和诊断依据。在我院门诊对67人做了诊断(全部与X线食管点片进行比较),其中21例诊断食管癌(含病理诊断),阳性诊断率81%,46例对照组阴性诊断率78.3%。证明此种方法对食管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可能是一种有希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Esophageal cancer is a serious malignancy with regards to mortality and prognosis. It is a growing health concern that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in incidence over the next 10 year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s the most common histological type of esophageal cancer worldwide,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in developing nations. With the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obesity in developed nations, the incidence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has dramatically increased in the past 40 years. Esophageal cancer is staged according to the widely accepted TNM system. Staging plays an integral part in guiding stage specific treatment protocols 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overall survival. Common imaging modalities used in staging include computed tomography, endoscopic ultrasound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cans.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clude multimodality therapy mainstays of current treatment include surgery, radiation and chemotherapy. Tumor markers of esophageal cancer are an advancing area of research that could potentially lead to earlier diagnosis as well as playing a part in assessing tumor response to therapy.  相似文献   

14.
FasL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一种免疫反攻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Fas配体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食管癌原发灶和1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FasL在食管癌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4例(85%)原发性食管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FasL的表达,31例(82.5%)TiL细胞FasL亦表达阳性,17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中,FasL均强阳性表达。结论:食管癌细胞可能通过FasLdispla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卡铂合并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1990年8月~1992年10月收治192例经病理证实为鳞癌的食管癌病人。病变长度为5-10cm,随机配对分为两组,卡铂合并放疗组(卡铂组)与单纯放疗组(单放组)。结果卡铂合并放疗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放疗(P<0.05)。1、3、5年生存率,卡铂组分别为61.5%、30.2%、25.0%;而单放组则为41.7%(P<0.01)、20.8%(P>0.05)、16.7%(P>0.05)。毒副作用为轻度造血功能抑制与放射性食管炎。对症处理后不影响疗程。结论卡铂配合放疗治疗食管癌有协同作用。其毒副作用小,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乳糜胸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瘤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的处理方法。方法 本组13例病人中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前2小时给予患者500ml牛奶和100~2009动物油口服,通常选择乳糜胸侧开胸切口,双侧乳糜胸则经右侧入路。结果 8例手术者6例痊愈,5例行保守治疗的病人中3例死亡。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乳糜胸应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保守治疗只能选择性地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微波诊断食管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食管解剖位置和食管癌发病特点 ,应用 846型微波诊断仪对 67例患者及正常对照 46例进行微波检测。结果 病理检查诊断食管癌 2 1例 ,微波检测诊断阳性 17例 ,假阴性 4例 ,敏感性为81.0 %。正常对照组 46例 ,阴性 3 6例 ,假阳性 10例 ,阴性诊断率为 78.3 %。结论 微波检测对食管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DLF方案加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3月至1998年4月以DLF方案(顺铂、醛氢对酸,5-氯脲嘧啶)加与不加羟基喜树碱(HCPT)治疗晚期食管癌。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8.7%,而对照组为43.3%,差异显著(P〈0.05)。主要毒副作用为纳差、恶心或呕吐,其发生率为85.3%,但多为1~2级;白细胞下降在治疗级和对照组分别为82.4%和63.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  相似文献   

20.
铂类药物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模式。食管癌化疗一直采用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方案。顺铂治疗食管癌疗效确切,用于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同期联合放疗和晚期病例的解救化疗。联合5-FU 的化疗方案在在食管癌同期放化疗、解救化疗中是被认为是标准方案。与顺铂相比,卡铂的肾毒性、胃肠道反应、耳毒性均低于顺铂,治疗食管癌并未显示出更多的优势。奥沙利铂治疗食管腺癌显示出较好的有效率和中位生存期,较顺铂降低了肾毒性和胃肠道反应,但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高。奈达铂治疗食管鳞癌疗效确切,总体治疗效果不劣于含顺铂的联合方案,临床用于晚期食管癌的解救化疗、同期联合放疗等,因具较严重的骨髓抑制,代替DDP 用于食管鳞癌的一线治疗还需更加确凿的循证依据,对食管腺癌疗效尚不清楚。洛铂、5-FU 及亚叶酸钙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是可逆性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