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有效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导管气囊破裂及阻塞等有关。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从而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至2016年本院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在2017年1月开始应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护理,探讨实施预防措施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在ICU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相应的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措施,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ICU气管插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仅1例。结论加强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可以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相关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1年5月~2013年1月在ICU中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找出其影响因素,并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调查,患者之所以会出现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情况,其主要包括:年龄过小、未充分使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的固定以及未按照正确的医疗操作进行护理。结论:通过对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相关的护理操作,能够有效的降低非计划性气管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蒋莉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0):1097-1098
目的:加强 ICU 患者管道安全管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 ICU 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28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与舒适的改变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针对28例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采取实施风险评估护理防范措施可使 ICU 的管道管理更安全,从而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非计划性气管内拔管的原因。结果: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11年9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并于2012年1月初自发组建管道安全护理质量品管圈,制定并实施营造舒适环境、做好心理护理、合理镇痛/镇静、有效的约束肢体、提高责任心、加强医护沟通、预见性护理等有效防范措施。结果:我院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以下简称"发生率")比同年下降6.1%。结论:针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可有效降低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原因,总结安全的护理管理对策,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ICU2010年2月-2011年8月185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及6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发现其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与固定不牢靠、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措施、病人不能耐受经口插管、未充分有效使用镇静剂以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有关.结论 我科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及能力,严密监控高危人群,选择稳固的固定方法、采取适当的肢体约束、有效的镇静及规范护理操作等措施降低了UEX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发生的特征性,为制定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至2016年来本院ICU和EICU发生的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1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查看、医护人员访谈及文献研究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 16例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中约束无效的有13例(81%),未镇静或镇静不充分的有12例(75%),发生在夜间的有13例(81%),护患比不达标的有16例(100%),工作≤5年的年轻护士发生的有12例(75%),拔管延迟的有11例(69%)。结论 ICU患者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与约束无效,未镇静或镇静不充分,夜间患者不舒适、发生谵妄,护患比不达标,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风险评估不到位,拔管延迟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患者病情,及早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尽量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ICU 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12 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与患者不能耐受、缺乏有效的固定、未采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理治疗中操作不当等有关.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的相关因素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300例中的10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这10例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为:护患沟通不良,患者对插管的重要性不了解;患者不适;医疗护理的操作不当;没有为患者应用镇静剂;缺乏有效约束与固定;患者昏迷烦躁。结论护士要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44-146+154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量表在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UEX)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是否应用风险评估量表将本次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4年1月~2015年4月,未应用风险评估量表;在对第一阶段气管插管UEX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采用风险评估量表,对ICU气管插管UEX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风险评估量表信效度测试结果:量表Cronbach's Alpha系数0.102,校正后Cronbach's Alpha系数0.026,具有良好内部一致性。第二阶段UEX发生率2.61%与第一阶段发生率8.60%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气管插管UEX原因较为复杂,应用风险评估量表能够通过评分评判出具有拔管倾向患者,从而根据评分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UEX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质量管理工具在改进非计划拔管(UEX)发生率项目事件中的效果。方法运用根因分析和PDCA管理工具,对2013年10-12月全院发生的20例UEX事件进行分析。按照PDCA循环方法与医务、院感及后勤形成合力,针对性修订了管道管理制度,规范了管道的固定方法,对相关内容进行全员培训,专项督查与指导。结果 2014年4-6月UEX事件的发生率为1.46%,较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相关知识考核得分较前也明显上升(93.48vs.84.17)。结论运用PDCA质量管理工具改善临床护理管理中的问题是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ICU发生意外拔管的16例气管插管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导致意外拔管的相关因素有:缺乏有效的固定、未使用镇静剂、未使用适当的肢体约束及护患沟通不良等。因此,对人工气道的患者应高度重视,重在预防,做到正确固定,充分沟通,适当镇静和肢体约束,是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王洁  陆素萍  蔡慧萍 《中外医疗》2016,(16):150-152
目的:研究分析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原因。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收诊治的80例留置胃管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发生非计划拔出胃管的原因。结果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不适自行拔管﹑患者不慎拔管﹑胃管自行脱出﹑不配合治疗而拔管﹑健康教育不到位。该组80例留置胃管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13.75%(11/80),其中健康教育不到位的发生率最高5.0%(4/80)。结论临床应对留置胃管患者及家属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增强家属的依从性,避免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证患者置管的安全,以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人工气道风险评估意识及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为护理管理者规范人工气道风险评估及落实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得出广州市10家医院综合ICU患者管道分布情况,结合问卷调查方式,对该10家医院119名综合ICU护士进行人工气道风险评估的认知及管道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该10家医院综合ICU患者人工气道带管率达74.7%,占高危管道的85.53%;护士问卷调查结果:认为经口气管插管为人工气道最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插管方式;镇静镇痛不到位是发生UEX的首要高危因素;为患者翻身是最易导致人工气道发生UEX的护理操作;最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有效固定及合理的镇静镇痛等。结论可依据本调查分析结果,为护理管理者提供有效数据,制定人工气道风险评估单及护理措施落实指引,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移植及肺移植术后患者在ICU的监测治疗,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方法:分析4例肝移植及1例肺移植术后患者在ICU期间的情况,观察如下指标: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参数、利尿剂用量、尿量及在ICU滞留的时间.结果:4例肝移植患者平均拔管时间为23h,1例肺移植患者为60h,前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高于后者,其利尿剂用量和尿量也高于后者.4例肝移植患者在ICU的平均滞留时间为60h,1例肺移植患者为110h.结论:尽早拔管,维持较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加强利尿剂的用量,保证充足的尿量,并尽早转出ICU,可能是使肝移植术后患者在ICU监测治疗成功的关键措施.反之,适当延长拔管时间,防止肺水肿,适时转出ICU,则可能是肺移植患者顺利渡过ICU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陈万  罗先海  秦书雯 《西部医学》2013,25(5):769-771
目的分析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特点,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6将31例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的频次进行统计;再将每例病员存在原因按只有一个原因分为一类(单因素),存在两个原因的分为一类(双因素),存在三个或以上原因的分为一类(多因素),统计三类病员比例;同时统计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时间段及再次插管率。结果 31例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中医护操作不当2人次,肢体约束不当12人次,插管固定不当10人次,病员未镇静6人次,病员镇静不充分20人次,发生在每日唤醒中12人次;31例病员中单因素占13%,双因素占45%,多因素占42%;31例病员中68%发生在白天,32%发生在夜间;31例病员中有84%需再次气管插管,16%无需气管插管。结论病员镇静不充分、肢体约束不当、每日唤醒、插管固定不当、病员未镇静等为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常见原因;及时进行系统呼吸功能及气道评估,减少拔管延迟;强调重点时段、常见原因的综合预防可降低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新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善老年住院病人安置鼻胃管的耐受性及避免意外拔管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需安置鼻胃管的老年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安置鼻胃管时间顺序编号,并随机分组,其中单号为干预组41例,双号为对照组41例.干预组采用新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并对2组对象在安置鼻胃管过程中的耐受性以及在安置成功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老年病人在置鼻胃管过程中主动配合、置管顺利,置管成功后发生意外拔管2例;对照组中15例病人安置过程口腔盘卷鼻胃管,6例呛咳明显,共21例需要重新安置鼻胃管,置管成功后出现意外拔管12例.干预组在置管时主动配合、置管成功率以及避免意外拔管发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善老年病人安置鼻胃管的耐受性和避免意外拔管发生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再插管率及再插管原因。方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住院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经历一次及以上气管拔管患者。结果本研究再插管发生率22.33%,再插管同患者的基础疾病分类及拔管前的营养状况相关。结论再插管患者预后明显不佳,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气管切开率。应尽量避免意外拔管,对高龄患者拔管前应行计划性呼吸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手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比较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和枸橼酸芬太尼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的应用.方法: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支撑喉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TCI组麻醉诱导时设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 μg/L、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术中靶浓度维持不变,术毕停药;对照组麻醉诱导以异丙酚1~2 mg/kg、枸橼酸芬太尼2.5 μg/kg静注,术中吸入1%异氟烷和静注芬太尼0.03 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毕停止.记录2组各时段生命指征(血压、心率、氧饱和度),麻醉恢复情况(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患者拔管后即刻、离开恢复室(PACU)、拔管后30 min、1 h和3 h的意识状态(OAAS)、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①术中TCI组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维持在6 μg/L、异丙酚血药浓度维持在3 mg/L的给药速度,血流动力学稳定;②在行气管插管、支撑喉镜置入、拔管前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高于TCI组,有统计学差异;③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离开PAC时间TCI组早于对照组;④TCI组在拔管后即刻、离开PACU、拔管后30 min、1 h 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⑤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常规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支撑喉镜手术相比,瑞芬太尼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更平稳,苏醒更快,更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