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素质与能力培养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重点对本院急诊科45名护士进行素质与能力培养,努力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不断提高急救水平,保证急诊科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得到全面提高.结论:加强急诊科护士素质与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康晶  陆川 《新疆医学》2010,40(12):96-98
新上岗的护士是指刚从学校毕业的护士。急诊科护士走向工作岗位一般是应先在内、外科至少工作2年,然而,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及我院高年资护士缺乏,医院将部分刚毕业的护士分在急诊科,以缓解急诊护士人力不足的现状。由于刚从学校踏人临床工作,基础知识储备不够,临床技术缺乏,工作经验和应急能力明显不足,面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各种急救仪器,使他们很容易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从而使急诊科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难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急诊科是医院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服务的特殊场所,担负着急、危、重患者的救护工作,突发性、专业性强,工作繁重。急诊护士长期处在这种高强度、高体力、高风险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急救护理质量。本文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形成原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急诊护理工作突出是个“急”字,本人认为,急诊护士应具备以下心理素养才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诊护士对院前急诊护理的心理体验,把握护理人员的心理感受,从而做出针对性调整,使之更好地满足护理需要。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选择我院30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访谈,对护理人员存在的不良心理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处置。结果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护理人员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了对待患者的压力感、对传染性疾病存在恐惧的心理、表现出一定的劳累、疲倦心理。结论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要针对于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做好引导调整,能够使护理人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保证在急救过程中,更好地应对,提升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梅 《吉林医学》2011,(8):1574-1575
目的:改善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更新急诊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急诊急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充分结合急诊护理工作特点,使急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临床实际需求相符,并针对急诊护士数量不足、资质不够等现状,如何进行岗内带教、加强专科培训、细化岗位职责、区域化层次排班、区域组长负责制、季度考核轮岗制等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制定相应制度,并在应用过程中改进、持续性改进和预防性改进。结果:进行人力资源流程管理后,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急救理念、职业崇高感均得到提高。结论:科学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制定适宜的急诊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实行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再造,可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培养优秀的急诊护理人才以及提高急诊护理工作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361-4362
目的探讨口服中毒洗胃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37例口服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37例患者经过积极的心理护理,能主动配合治疗,保证了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结论急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须具备掌控急诊患者心理动态的各种技巧,方能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提高手术室护士急诊手术配合能力中的意义。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 505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19年6月收治的1762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两组患者均由24名护士开展手术室配合护理工作。结果:从护士急救能力来看,研究组护士医护沟通评分、急救操作技能评分、急救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物品准备时间、人员到位时间、手术开台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手术室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不仅可以使护士急救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可以缩短物品准备时间、人员到位时间、手术开台时间,使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阶梯式教学在急诊护理人员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对30名急诊护士具体实施以急救技能及急救理论知识、综合模拟急救演练等项目进行学习和培训;通过理论考试、急救技能及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模拟急救考核并总结护士每次考核的成绩,对护士进行年度综合考评的方法,验证实施阶梯式培训后急诊护士的急救技能及整体素质。结果:30名急诊护士考核成绩及护理综合质量考评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实施阶梯式培训,能有效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整体素质,也使师资力量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对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护理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诊护理的隐患及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急救护理。方法:通过对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的教育、责任心教育;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规范护理文书书写,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抢救仪器管理到位。结果:提高了急诊护士的观察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结论:应加强对基层医院急诊护理隐患因素的重视,主动识别和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查找工作薄弱环节,以使护理安全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时代的使命,是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于急诊护士来说更为重要。急诊护理服务更应是高尚医德、精湛技术和周到服务的综合。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多变、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是其特点。对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成功与否,一方面取决于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急救能力;另一方面护士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护理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急诊患者在就诊时常常由于心理作用夸大了急诊就诊时间,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引起患者出现恐惧、急躁、敏感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创新管理机制。方法:统一思想,强化护理服务理念,从提高护士服务、操作技术、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病情观察、患者转运陪送陪检、培训带教、优化流程等方面进行细节控制。结果:逐步推出急诊特色优质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6%,门诊输液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5%,急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率达98%,较往年同期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服务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全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每一位护理人员及护理管理者都认认真真关注细节,进一步夯实了基础护理、保障了护理安全、增进了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13.
探讨如何加强急诊护理服务的风险管理,预防医院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管理措施主要表现为,加强急诊护士风险防范的培训,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士急救护理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制定急诊风险预案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急诊护理中,采用赖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急诊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赖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从病人价值观念、风俗文化、饮食习惯、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不同心理需求提供适应患者的个性化临床护理。结果采用赖宁格跨文化护理理论针对急诊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通过"文化关怀保持、调适和重建"三方面的护理措施影响急诊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心理和行为,提供符合患者文化背景的护理关怀,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稳定急性期病情、促进康复和预后都有一定作用。结论护理工作是一门跨文化照顾专业,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不同的文化背景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在急诊护理中,对患者的价值观念、文化习俗、饮食习惯、交流沟通方式和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提供适应患者的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进而使急诊护理工作以及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得到持续、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专科护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急救路径快速有效实施的作用。方法选取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实施由急诊专科护士护理干预的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按常规护理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由急诊专科护士护理干预的急诊急救护理路径,保证了抢救快速有效进行,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n)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现阶段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本院急诊目前的处理能力与急诊护理的需要量之间的差距,探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分析急诊科护理安全的诸多隐患因素及管理对策,提高急救护理质量,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快捷、优质、多层次的服务.方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和人员素质管理,培养护理人员急救能力、启动医院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消毒隔离,病人安全、医护人员安全的沟通的方法,同时引用新的急诊护理安全管理理念,进行人性化管理与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增强法律及服务意识,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规范化培训,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根本上保证急诊护理安全.严格把好护理质量关,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结果:保障了护理安全,护理安全事件发生频次下降,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逐年减少,急诊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护理不安全性,对预防护理纠纷、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发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在急诊室的12例护患纠纷,认真探讨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结果:护理活动中,不仅因为护士主动意识不强和业务技术水平不高,人们对病情缺乏了解,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使护患关系矛盾激化,纠纷高发。根据发生原因提出对策并观察效果。结论: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急诊护士业务水平和综合急救能力,加强急救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防范急诊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爽 《中外医疗》2012,31(25):145-146
目的探讨对护士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方法和成效。方法对该院护士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通过对护士进行情感、沟通、激励、教育等方面的人性化护理,提高护士的积极性。结果通过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实施,护患纠纷发生率下降了44.74%,护理技术服务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提高了护士主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次数。结论对护士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激发了工作热情,稳定了护理队伍和凝聚力,整体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使患者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都感到心理、生理、思想、社会的全面舒适,达到护患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急诊科是危重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场所,其医疗设备多,监护仪报警及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护士工作破嘈杂,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难以遇见,急诊护士必须经常处理突发危急情况,其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及高风险性使护士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人文关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效沟通手段,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所以将人文关怀在急救处理管理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修英菊  刘晶  王亚芬 《吉林医学》2007,28(6):839-840
急救医学在人类健康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急诊抢救护理工作质量历来是衡量每所医院整体水平、服务质量、应急能力的重要标准.急诊护理工作非常繁重,急、危、重症患者多,突发事件多,大型抢救多,病种多.护士相对紧张,工作繁忙、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大等,而急诊护士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产生负性心理相对明显.现今人们日益关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心身疾病,如心身耗竭综合征、疲惫感、焦虑等[1,2].以往我们常常研究护士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涉及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少,以下是本人从事十余年急诊工作以来对急诊科护士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素质提高措施的探讨,可有效地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