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81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同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足月儿43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及治疗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EPO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EPO每日200 IU/kg,每周3次,每6天查血常规1次,根据血常规结果调整EPO剂量,疗程为2周。所有患儿于生后的7、14、28 d进行新生儿行为测定(NBNA),生后的3个月和6个月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评估(CDCC)。并于生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生后7 d的NBNA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低于正常组(P<0.01);14、28 d时治疗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仍低于正常组(P<0.01);3月龄CDCC评分(包括MDI、PDI评分)治疗组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正常组(P<0.01)。6月龄CDCC评分治疗组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 DI评分正常者比例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DI评分正常者比例仍低正常组(P<0.05)。结论应用EP0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较好,优于对照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临床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生后72小时内的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5例,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EPO治疗组给予EPO 500U/kg/次,每周3次,共2周,其它治疗同对照组.于生后3天、5天、7天进行新生儿神经学评分;生后7天、14天、28天进行NBNA评分;生后3个月、6个月进行发育商(DQ)测定.结果 生后第7日治疗组的神经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后的NBNA评分及DQ评分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患儿无不良反应.结论 EPO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症状的早期恢复,并且对于脑损伤患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有远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EPO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及观察组55例,治疗后1周及2周对分别两组患儿进行NBNA评分,治疗后3、6个月时分别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NBNA评分及智能发育测试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小剂量EPO组29例,rhEPO 300 U/kg.次,大剂量EPO组23例,rhEPO 500 U/kg/次,首次皮下注射,以后静脉注射,每周3次,连续2周;其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24例。三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Hb、Ret及P lat的变化,同时在生后3 d、5 d、7 d进行神经学评分,生后7 d、14 d、28 d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结果:①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大、小剂量组之间无差异(P>0.05);②神经学评分随时间改变,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7天,大、小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大、小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EPO治疗两周后除Hb、Ret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它监测指标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血糖及p la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0或500 U/kg.次EPO都能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恢复,且疗效一致,两种剂量的促红细胞增生作用无差异,对其它系统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钟炜  周利  孟丽娟  李啸 《当代医学》2016,(19):54-55
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新生儿HIE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控制供氧、减轻脑水肿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EPO治疗,用量为300 IU/(kg·d),每周3次,共治疗2周。在所有患儿在出生后7d、14d、28d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3、6个月时分别进行智能发育测试(CDCC),10个月时进行Gesell量表评定。结果试验组患儿NBNA评分、CDCC评分及Gesell量表评分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治疗新生儿HIE临床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减少智力发育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疗效。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儿选择常规治疗,50例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生后2周,实验组患儿的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一般评估以及原始反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10个月,实验组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区、个人社交能区、语言能区、精细运动能区以及大运动能区的DQ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后10个月,实验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指数、智能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能取得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儿科住院部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研究,采用乱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供氧、抗惊厥、降颅内压,以及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追加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3、14、28 d的神经行为评分以及随访10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出生第3 d两组神经行为评分无差异,第14 d和第28 d研究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981,6.270,P<0.05);研究组患儿随访10个月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t=2.937,2.302,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和随访10个月智力和运动发展指数,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娟 《吉林医学》2021,(3):739-741
围产期窒息、脑室内出血和中风是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的原因,以缺氧缺血为最常见的损伤途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新生儿科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新生儿致残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具有减轻缺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区龙岗中心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38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19)与对照组(n=19),对照组予亚低温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7 d后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NBNA评分分别为(35.68±5.47)分、(31.74±4.63)分,均较治疗前的(27.35±8.34)分、(26.98±7.96)分明显升高,NSE为(16.82±4.06)μg/L和(22.36±4.62)μg/L,较治疗前的(29.92±7.34)μg/L和(30.07±5.16)μg/L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减轻患儿脑损伤程度、有利于神经细胞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住院患儿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研究组患儿给予GM-1联合EPO治疗,而对照组患儿给予GM-1治疗,此外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学、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评分)、智能发育评估(CDCC评估)、Gesell发育评分,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儿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体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82.1%,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1周龄时的神经学评分(2.67±0.42),低于对照组患儿(2.94±0.81),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7d、14d、28d的NBNA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且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于3月龄、6月龄时的CDCC评分以及10月龄时的Gese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联合EPO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53-5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纳入的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采取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两组行为神经评分(NBNA)。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NBNA评分≥35分为正常的比率达8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神经细胞损害,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氯芬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甲氯芬酯静滴,每次60-100mg,每日1次,连用7天.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NBNA评分,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6%,治疗后NBNA评分结果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氯芬酯能改善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给予胞二磷酸胆碱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头颅CT变化、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脑CT恢复正常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NBN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122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症状体征改善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应用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足月儿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50例随机分为NGF治疗组、GM1治疗组、NGF与GM1合用治疗组,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合用组总有效率为96%,后遗症发生率为6%;NGF组总有效率为82%,后遗症发生率为22%;GM1组总有效率为84%,后遗症发生率为20%,合用组总有效率、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与NGF组、GM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可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86例HIE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治疗HIE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影响。方法将67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2例;仅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个月的干预治疗。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综合治疗和育儿知识,所有的病例均于3.6、12、24月龄进行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相同月龄时干预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体格发育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给予早期持续的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效的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李瑶青  王丽蓉 《吉林医学》2009,30(16):1744-1745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11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高压氧组60例,对照组57例。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高压氧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纳洛酮辅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HIE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03~0.05mg/(k2·d)治疗,连用3d-5d;对照组34例患儿采用传统治疗(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方法。观察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肌张力、中枢性呼吸衰竭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88.24%,而对照组为70.59%;治疗组意识、反射、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缩短了2.86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HIE时加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辅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7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HIE的CT表现。结果69例中,未见异常7例,HIE62例,其中轻度28例,中度26例,重度8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和脑室内出血4例。结论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诊断、早治疗、病程判断和预后评估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它具有检查快捷、诊断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