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与留置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 《海南医学》2010,21(12):134-13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与留置部位的相关性,寻求合理的留置部位。方法将800例患者随机分为肘正中静脉组(A组,n=400)和手背静脉组(B组,n=400),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B组发生率为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肘正中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背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产儿输液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 将2007年5月~2007年9月110例住院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头皮静脉(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留置套管针组50例;四肢(手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腋下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留置套管针组60例.两组病例均进行24小时持续输液,分别观察两组留置时间、渗血渗液,静脉炎,留置针脱出等情况的发生.结果 与头皮静脉留置组相比,四肢留置套管针组BD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渗血渗液、静脉炎及滑脱等情况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产儿静脉营养时静脉留置针应优先选择四肢静脉,可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输液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将2007年5月~2007年9月110例住院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头皮静脉(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留置套管针组50例;四肢(手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腋下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留置套管针组60例。两组病例均进行24小时持续输液,分别观察两组留置时间、渗血渗液,静脉炎,留置针脱出等情况的发生。结果与头皮静脉留置组相比,四肢留置套管针组BD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渗血渗液、静脉炎及滑脱等情况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早产儿静脉营养时静脉留置针应优先选择四肢静脉,可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林小静 《当代医学》2008,(17):102-10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输液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 将2007年5月~2007年9月110例住院早产儿随机分成2组,头皮静脉(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留置套管针组50例;四肢(手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腋下静脉,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留置套管针组60例.两组病例均进行24小时持续输液,分别观察两组留置时间、渗血渗液,静脉炎,留置针脱出等情况的发生.结果 与头皮静脉留置组相比,四肢留置套管针组BD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渗血渗液、静脉炎及滑脱等情况的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产儿静脉营养时静脉留置针应优先选择四肢静脉,可减少渗血渗液,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许炎娟 《吉林医学》2015,(4):786-787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静脉针留置患者100例,根据穿刺不同部位分为5组,每组20例,分别在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头皮静脉、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5个部位进行穿刺,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血管弹性、护理和穿刺时间等;相对于其他麻醉部位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穿刺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更具有优越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静脉固定静脉回流效果好,在静脉留置针置管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积极护理,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最佳部位,留置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20例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分成四组,即A组:经手背静脉穿刺;B组:经肘正中静脉穿刺;C组:经贵要静脉穿刺;D组:经头皮静脉穿刺。观察比较四组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使用时间、局部有无红肿、液体外渗、静脉炎和液体不滴等情况。结果:经四组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留置针穿刺方法的对比,手背静脉留置时间最长,并发症也多,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方面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静脉补液治疗患者经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最好。  相似文献   

7.
肝素帽固定部位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延华  王园园  杨传玲 《吉林医学》2009,30(21):2721-2721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部位对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及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下方或水平位置,观察组将肝素帽固定在穿刺点上方3-4 cm处。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回血率、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固定于穿刺点上方,可减少置管并发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手背静脉与前臂头静脉留置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娄皓  柏亚玲  谢娟  高军 《医学争鸣》2002,23(19):1813-1813
0 引言 浅静脉留置针做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 ,不仅可以减轻输液患者每日穿刺所带来的痛苦 ,而且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留置部位的选择 ,应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留置针引起的不良反应 ,保证患者在留置期间舒适、活动无障碍为标准 .我科患者术后常规选用上肢静脉输液 ,我们对手背静脉与前臂头静脉的留置效果做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 2 0 0 1- 0 9/ 2 0 0 1- 12我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 138例 ,年龄 2 mo~ 81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 (前臂头静脉 ) 78例 ,对照组 (手背静脉 ) 6 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管弹性、左右…  相似文献   

9.
杨濡溪 《吉林医学》2013,(28):5916-5917
目的:探讨临床静脉留置针型号与输液不良反应相关性。方法: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208例,按所用静脉留置针型号将分为24G组和22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滴速及保留时间,以及在置管期间静脉炎、液体渗漏、局部疼痛红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滴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针保留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型号越小的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的物理刺激性越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应考量患者静脉粗细及输液总量、速度、液体性质,选择能满足输液要求的最小型号的留置针。  相似文献   

10.
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治疗中的使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芳玉  谭学蓉 《当代医学》2011,17(21):131-132
目的分析比较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高营养中的应用。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新生儿室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66例早生儿,将这66例早产儿采用不同的输液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ICC途径输注,对照组采用上肢静脉留置针途径输注。通过记录留置的时间、观察患儿烦躁哭闹情况、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情况及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和护理操作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留置的时间是36~302d,烦躁哭闹发生率7%,静脉炎发生率8%,并发症发生率3%,且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及护理,对照组留置的时间是2~12d,烦躁哭闹发生率36%,静脉炎发生率49%,并发症发生率22%;且影响患儿肢体活动及护理。结论在对早产儿静脉高营养中,选用PICC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赵婷  张姝 《当代医学》2016,(6):122-124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中外周静脉留置针预防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02例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护理方法、纳入研究因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502例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中,28例发生感染,其中5个研究因素年龄、性别、留置部位、留置季节、封管方式会影响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感染发生率大于年龄<65岁的发生率(P=0.039),男性大于女性发生率(P=0.022),手背浅静脉感染率大于肘正中静脉及手腕静脉感染率(P=0.14),快速封管造成的感染率大于脉冲式封管感染率(P=0.002),而输液量、留置季节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影响外周静脉留置针感染的因素有封管技术、穿刺部位的护理、无菌技术操作、药物渗透压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规范的操作和管理可以预防外周留置针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淑琼 《四川医学》2010,31(9):1398-1399
目的探讨首次进行手背静脉留置针对留置针临床普及使用的影响。方法对200例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首次留置针的留置部位选择在手背静脉靠近中指的血管作为观察组,200例静脉留置针首次留置部位为手臂静脉作为对照组。对患者接受所需要的时间、第2次接受留置针的态度、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所需要的时间为(1.5min±12s);对照组需要(9.5min±22s);第2次接受留置针时,观察组同意率为47%,对照组为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留置针的评价上,观察组对留置针的认可率为48%,对照组为34.5%。结论首次进行静脉针留置,选择手背靠近中指的血管,有利于留置针的普及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贺国庆 《西部医学》2013,25(8):1262-1263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留置针在5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应用,同时对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并发症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50例患者行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均为一次成功。留置时间为2~8天,平均(4.93±1.15)天。常用部位为手背和前臂。渗出和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30%。输注脂肪乳剂易发生渗出和静脉炎(P<0.05)。结论应用浅静脉留置管输液应注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在一定范围内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静脉置管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6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有6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69%;与深静脉置管感染有关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方面: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63.20±10.52)岁,高于对照组的(52.11±9.41)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观察组为(26.40±5.48)d,高于对照组的(17.30±5.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次数:观察组(2.20±0.79)次,高于对照组的(1.30±0.4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频次:观察组(2.40±0.52)次/d,高于对照组的(1.40±0.52)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部位:股静脉插管感染28例,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刺激性药物、激素及伴随糖尿病等疾病者感染率高于未使用者及无伴随疾病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插管部位有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插管部位是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冯兰  赖孝兰 《吉林医学》2010,31(7):992-993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和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PICC是从肘窝静脉插入,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远端的深静脉置管。结果:从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20例,成功16例,从肘贵要静脉穿刺置管90例,成功84例,从肘头静脉穿刺置管3例,成功1例。结论:PICC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抢救危重患者和长期静脉输液及化疗用药提供了良好通道,有效地保护了患者血管,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泵控下使用静脉留置针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174例需留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使用输液泵控制液体速度,对照组按常规只使用静脉留置针。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使用输液泵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原因,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以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我科2002年1月-2007年6月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出现并发症资料,以非计划拔管、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堵塞、静脉栓塞、局部渗液、血肿为研究指标,探究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部位、导管类型的相关性。[结果](1)998例留置静脉导管重度烧伤患者中发生并发症136例,发生率13.6%,其中非计划拔管83例、导管相关感染27例、导管堵塞15例、静脉栓塞3例、局部水肿4例、局部血肿4例。(2)并发症的构成比,以穿刺部位分:股静脉19.6%,锁骨下静脉7.8%,周围静脉6.5%。其中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P〈0.01);以导管类型分:双腔管19.1%,单腔管6.4%,PICC导管6.2%。其中双腔管和单腔管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0.01)。[结论]根据重度烧伤病人的特点,锁骨下静脉穿刺较股静脉穿刺为好;单腔管较双腔管为好;烧伤休克期、大手术及静脉高营养病人尽量用深静脉导管;康复期及长期输液的病人宜使用PICC导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药疗患者,留置针感染的特征以及降低临床感染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40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行静脉药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拔针后其针尖进行了细菌培养。结果:340例静脉留置针中,有12根被细菌污染繁殖(3.53%),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余328根无细菌生长(96.47%)。粒细胞减少对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感染的影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护理技术,操作简便,易于固定,可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采用浅静脉留置针药疗的患者,应加强护理及留置针管理,注意观察病人血象的监测,控制临床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颈外静脉和股静脉两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两个部位的血管情况,随机选取经颈外静脉(40例)和股静脉(40例)两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观察两种途径置管的应用情况。结果: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在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舒适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导管堵塞、置管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与经股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相比,局部感染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有较好的舒适感。因此,除特殊情况(颈部疾患或危重症抢救)外,肿瘤患者化疗或静脉高营养应优先选取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