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ICU护士培训方式与效果。方法将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的18名ICU护士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包括行业的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的变化,对培训后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培训前,18名护士理论成绩为(62.4±5.5)分,操作技能成绩为(74.5±4.8)分,通过6个月的系统化培训后,理论成绩为(90.3±3.2)分,操作技能成绩为(93.3±2.6)分,2015年护士离职2名,新护士2名,2016年护士调出科2名,新护士2名。18名护士在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成绩具有明显的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能让护士尽快地掌握ICU护理的专业技能,担任ICU护士工作,需要让ICU护士到达熟练的标准,还需要较长的实践经验及不断地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海省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本院新入职50名护士按制订的培训方案进行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的考核成绩及中医护理临床技能。结果:培训后的中医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中医护理临床能力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入职护士进行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明显,提高了中医护理临床技能,加强了医护配合的默契程度,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本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喻瑛  张梅 《中外医疗》2011,30(30):130-131
目的通过对护士实施不同学历、分阶段、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专科水平。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的156名护士实施改良规范化培训,将每年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值及患者满意度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考核成绩均值及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结论实施改良后护士规范化培训使护士得到全面完整、规范的专业培训、素质培养,促进了护士队伍的建设及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专科护理培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在ICU护理培训方面的效果。方法:将54名ICU护士使用微型护理培训模式进行专科培训,对比培训前后对于ICU专科理论和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培训前后的ICU专科知识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是ARDS患者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配合、纤支镜治疗的配合等专科性非常强的内容,培训效果显著(P〈0.05)。结论:微型培训采用积少成多的策略,每天所用时间短,护士培训依从性好,尤其是在专科性强的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效果显著,非常适合用于ICU专科培训,大大减少了ICU护士培训的压力,提高ICU整体专科护理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Benner理论指导下护士分层培训效果。方法:将某院ICU 2021年1月至12月共6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工作年限、学历等将其分为N0~N4层级,不同层级施以不同教学计划。比较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和核心能力。结果:培训后,ICU护士理论和操作成绩、核心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基于Benner理论的分层培训能够提高ICU护士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演式培训在不良事件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新人职的120名护士随机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研究组采用表演式培训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通过不良事件知识考核成绩、不良事件发生数及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评价培训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知识考核成绩分别为(96.38±3.465)和(84.90±3.245);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分别为(9.57±0.563)和(7.35±0.91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学员不良事件发生数(n=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n=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不良事件教学中,采用表演式培训,能很好地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亲身体验的形式和自查自纠机制让学员对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降低了新人职护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张怀雁  李云  李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130-132
目的 对轮转ICU的规范化培训护士采用定向培养模式,提高培训的效率与质量,改善ICU专科护士不足的临床现状.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2月在ICU轮转的规范化培训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培训组,培训组采用定向性培养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按照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养;比较其两组护士在对培训课程参与度、培训后考核成绩等方面指标的差异.结果 接受定向性培养模式的护士在ICU培训参与度、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考评成绩及合格率等评价指标比较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定向性培养模式可以提高ICU专业对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吸引力,提高培训护士的ICU专科护理能力,可以此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部队卫勤保障任务和加入区域性急救网络医院的需要,探讨提高临床年轻护士整体急救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争取有效的抢救时机,达到更好的救治目的。方法:以急诊科为基地,对150名护士分12批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急救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模拟场景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培训前后分别对培训护士进行急救理论与技能考核,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培训结果。结果:150名护士全部完成培训,培训前后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临床医生对培训护士进行效果评价,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认为培训增强了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急救水平。结论:对全院护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急救培训,可以提高护士整体急救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相关方法以及问卷分析现阶段护理规范化培养的现状以及创新培训模式在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新入职的1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5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75名和试验组75名,其中对照组采用现阶段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传统培训方法,通过统一的培训,对相关带教培训教师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进行有关的管理。而试验组采用创新培训方法,将整个规范化培养过程分为5大模块,分别为:有关人员管理、护理规范化培训、线上测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人员的管理、统计与总结。培训前后采用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的方法进行评测,同时在培训结束后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试验组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经过创新一体化培训的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得分为(89.45±14.56)分和技能考试成绩得分为(92.23±11.55)分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护士的满意程度明显上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过创新护理规范化培训,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增加护士的相关理论以及实践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以及能力,进而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并且可以得到广泛的认可以及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士对临床使用个人数位助理的评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个人数字助理(PDA)使用覆盖率为100%的某三级甲等医院内的981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护士对 PDA 在临床运用的评价,平均得分为(2.99±0.91)分,其中年龄越大、工作时间越长、使用 PDA 时间越长的护士评价越高(P<0.05);护理人员对 PDA 操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88±0.91)分,其中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时间和使用 PDA 时间与满意度呈正相关(P <0.05);且护士对 PDA 的评价与满意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 PDA 的评价与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建议加强护士信息化能力地培训。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技术准入管理的现状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对技术准人概念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技术准入的开展情况。探索ICU护理人员技能水平提高的有关因素,为制定技术准入管理的标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设计《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临床技术准入认知情况调查表》,随机选取北京市16所医院46个重症监护室55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录入数据,应用统计学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65.6%的ICU护士对“技术准入”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34.4%的护士对此概念不了解;76.8%护理人员认为实行技术准入管理后,基础与专科护理质量会提高;护理人员职称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会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而护理人员学历提高后,认为技能水平不能提高的人数占大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理论培训、操作培训或考核后认为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的人数占多数,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清晰合理的分层次使用管理,建立起完善的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职称的高低以及某项操作经过专科的理论培训、操作培训及考核四个因素均可以在探索ICU护理技术准入的条件时作为有关的因素。学历高低能否影响技能水平,应作为继续探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水平状况,为制定培训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软技能测评量表对77名参加吉林省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为(182.17±18.22)分,其中自我管理技能维度得分最高为(39.01±4.00)分,认知技能维度得分最低为(23.39±4.06)分。学历和医院级别对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有影响(P0.05)。结论: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软技能的培养,减少因学历等原因造成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训练中的作用。方法将河北中医学院2010级护理本科生118名分为两组,在实习前1个月开设护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组(60名)运用Taba教学法和反思日记法,对照组(58名)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技能训练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技能训练成绩。结果实验组护生护理技能训练[(92.21±4.27)分]以及评判性思维的寻求真相[(39.88±2.76)分]、分析能力[(44.30±2.28)分]、自信心[(43.32±6.18)分]、求知欲[(46.47±4.01)分]、总分[(298.03±10.52)分]与对照组[护生护理技能训练平均(90.11±5.21)分以及评判性思维的寻求真相(38.07±3.23)分、分析能力(42.79±2.61)分、自信心(39.91±2.42)分、求知欲(44.83±4.57)分、总分(288.02±10.5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护理技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郫县中医院ICU工作的50名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观察组护士采用PDCA培训法,即按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处理(action,A)4个阶段进行培训;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模式。比较两组护士培训结束时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水平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培训法能较好地培养ICU低年资护理人才,提高IcU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慎独修养的作用.方法 通过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慎独在观察新生儿童的病情、护士执行医嘱、独立思考、配合抢救及社会责任养成方面的重要性.结果 慎独是医院中护理人员的人格、素质和价值体能够得以表现的形成过程.结论 护士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能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锻炼和技能素质培养,从而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4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2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根治术常规专业护理;实验组在乳腺癌根治术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干预3周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SAS评分及SQLS评分。结果 (1)HAMA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实施后评分均数为(8.68±2.5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专业护理干预后评分均数为(9.62±2.77),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75.1%,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S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评分均数为(47.49±15.6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评分均数为(59.98±14.36),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71.8%,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3)SQLS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评分均数为(76.49±15.6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评分均数为(81.58±15.15),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69.1%,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HAMA、SAS评分,提高SQLS评分,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水平状况,为制定培训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理软技能测评量表对77名参加吉林省专科护士培训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总分为(182.17±18.22)分,其中职业情操维度得分最高(29.97分±3.07分),认知技能维度得分最低(23.39分±4.06分).学历和医院级别对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得分产生影响(P〈0.05).[结论]吉林省专科护士护理软技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软技能的培养,减少因学历等原因造成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2007级41名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的调查,了解其临床实践的效果。方法:比较规培前后学员成绩,采用自设问卷调查,对学员培训前后德、能、勤、绩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和培训后学员操作技能和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培训后高于培训前,P〈0.05;规培前后学员德、能、勤、绩比较,培训后学员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0.01,规培提高了新护士的综合素质。结论:规培为护士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年轻护士的成长和发展,推动了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对11名护士进行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上岗,比较住院总护士上岗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个人能力以及夜班护士工作压力的情况。结果实施前新生儿监护病房护理质量评分为(88.9±1.3)分,实施后为(96.3±1.9)分;实施前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0.1±1.8)分,实施后为(97.6±1.6)分。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科室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名接受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的护士岗前急救技能考核合格4人,合格率为36.36%;人际沟通考核合格3人,合格率为27.27%;处理纠纷考核合格2人,合格率为18.18%;组织协调考核合格2人,合格率为18.18%;综合素质考核合格3人,合格率为27.27%。培训后所有护士均通过个人能力考核,合格率为100%。培训后护士个人能力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对新生儿监护病房36名夜班护士进行工作压力调查,实施前26人自觉工作压力大,占72.22%;实施后6人自觉压力大,占16.67%。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后自觉压力大护士所占比例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监护病房实施住院总护士岗位培训能明显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提升护士个人能力,减轻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优化护理模式,观察重度有机磷中毒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3年5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抢救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不同,将2010年8月~2013年5月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07年10月~2010年7月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洗胃、补液、应用解毒药、血液净化等抢救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方法救治,观察组给予优化急救护理模式救治。分析观察比较两组48 h抢救内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重要器官功能、临床疗效(用解毒药时间、住院时间、治愈出院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48 h抢救内,生命体征平稳[(2.56±0.50)分]、意识恢复[(2.30±0.69)分]、临床中毒症状消失[(2.44±0.62)分]、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2.36±0.82)分]及重要器官功能无损害[(2.06±0.63)分]得分均优于对照组[(2.26±0.70)、(1.66±0.75)、(1.95±0.75)、(1.81±0.81)、(1.65±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解毒药时间[(5.21±0.71)d]及住急诊监护室时间[(4.48±1.1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7.71±0.78)、(6.81±1.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愈出院率(95.5%)高于对照组(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87,P〈0.05);并发症发生率(9.0%)低于对照组(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13,P〈0.05);病死率(3.0%)低于对照组(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9,P〈0.05)。观察组护士在抢救过程的人员调配[(2.52±0.66)分]、物品准备[(2.76±0.43)分]、措施及时[(2.83±0.38)分]、主动配合[(2.61±0.49)分]、应急能力[(2.88±0.33)分]、护理质量[(2.91±0.29)分]、工作场景[(2.73±0.45)分]评分与对照组[(1.97±0.8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