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治疗面瘫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以针灸为主治疗面瘫(面神经炎)60例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60例均为我科自1998年以来收治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23~88岁。42例患者在面神经瘫痪前有先兆,以感冒、头昏、头痛、困倦乏力,眼睛发胀、干涩、流泪等为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在耳后及乳突部位有明显的压痛感。1~7天后出现面神经瘫痪的症状,患侧面部麻木,肌肉松弛,口角歪向健侧,说话和笑时更加明显,鼻唇沟变浅或消失,流涎,咀嚼乏力,患侧易饭菜残留,漱口水外流,眼睛闭合乏力甚至不能闭合,流泪,额纹减少或消失等。18例患者发病前没有前兆,往往在晨起照镜或漱洗时或被家…  相似文献   

2.
浅谈面瘫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指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瘫痪而言 ,以口眼斜为主要症状 ,无神志不清、半身不遂。中医认为 ,本病多因卫阳不固 ,脉络空虚 ,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 ,导致经脉不和 ,气血阻滞 ,经筋失养 ,筋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灵枢·经筋第十三》 :“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 ,急者目不合 ,热则筋纵 ,目不开。颊筋有寒 ,则急引颊移口 ;有热则筋弛纵缓 ,不胜收故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出了高度概括。按照辨证施治原则 ,面瘫主要分为三型。外感风寒型 :口眼斜 ,头痛 ,周身骨节酸楚 ,鼻塞 ,耳根痛 ,或兼有发热 ,多有汗出当风…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中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有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为临床主症的疾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并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较满意,尤其是对神经功能的康复,如肢体运动、语言、吞咽功能等有促进作用,针灸越早效果越好,治疗期间应配合功能锻炼。1针灸对子中风的治疗1.1病因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病理过程,风、火、痰、痰瘀是其主要的病因,脑府为其病位,肝肾阴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气血运行障碍而产生的疼痛,是一种自觉症状,常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偏头痛主要与调节血管运动中枢的机能失调相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现结合临床治疗体会,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选穴原则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遗尿是大脑排尿中枢发育不全所致,以小儿不自觉地排尿,睡中尿自出,俗称"尿床"为特征,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目前国内外治疗遗尿的药物众多,但疗效均不理想,而且药物大多是中枢神经兴奋药,毒副作用较大,且疗效不稳定,停药后易复发.故我科采用温针灸治疗小儿遗尿40 例,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峰 《青岛医药卫生》2012,44(3):221-222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周肌肉、肌腱、囊和关节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囊内外粘连,阻碍肩关节的活动,引起本病的病因较多,但一般与慢性、重复劳损和老年退化纤维性变化有关。临床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肌肉萎缩为主要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又称"五十肩"、"肩凝症"、肩关节粘连症、"冻结肩"。祖国医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162例采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治疗组)和随机取162例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椎间盘突出病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5.1%,对照组优良率为77.2%,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神经压迫症状,费用低,并发症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罗宁智 《北方药学》2011,8(10):34-34
目的:探讨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进行保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推拿和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推拿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336例寻常疣患者,采用针灸法进行治疗,并探讨针灸治疗寻常疣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1~3周的针灸治疗后,253例患者疣体开始干燥、固缩或跖疣患者感觉走路时疼痛消失,12例患者疣体全部脱落,有效率为78.9%。10次以上针灸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晕针、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针灸治疗寻常疣,效果满意,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风后呃逆是中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呃逆声短而频发,连续不断,不能自止。现选取辖社区门诊72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后观察,临床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4.4%,临床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隔夹脊和隔俞为主穴针灸治疗呃逆的疗效.方法:依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针刺、拔罐、灸法、TDP等综合治疗.结果:30例中治愈28例有效率93.3%,无效2例.结论:针灸治疗呃逆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我院接收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通过临床常规性方法和中医针灸方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获得的总有效率为77.1%,观察组95.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显著(P<0.05);经有效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相同时间内观察组患者VAS评分降低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1%,对照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为37.5%,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比常规治疗方法,应用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更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1957年4月間經組織分配我去永修县长兴乡防治流行性感冒,曾試用針灸疗法、其效果竟出于我意料之外,特別对本病初起两三天的典型症状,更如立竿見影,当时在該乡共治愈流感患者計有176名,其中单用針灸治疗的計有80例,(其中高热头剧痛等症状占总数80%以上)为了交流經驗,特将所取穴位及在临床上运用的方法介紹如下,以供参考。运用的穴位 1主穴:申脉,仆参、照海、大椎、足三里。 2.配穴:合谷、复溜、內关、中脘、天突、丰隆、双太阳,少商。  相似文献   

14.
秦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572-573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部神经麻痹。其病因为受风寒之邪,侵袭经络导致经气受阻,经筋失养,局部肌肉收缩或痉挛,与对侧面部失去平衡。本病常突然起病,多于清晨睡醒后面部呆滞、麻木不适甚至导致面部瘫痪,难以做皱眉、鼓腮的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有时伴有闭目困难与眼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深,  相似文献   

15.
真寒假热证的外在表现及患者主诉往往以热性症状为主,故医师极易误诊为热症,并误施以清热之法治疗。若临证时能全神贯注,仔细采集、全面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可避免对寒热真假的误诊和误治。  相似文献   

16.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为临床中引起腰腿痛常见病与多发病,常发生在腰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与外伤、职业、腰椎先天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症状为腰痛伴单侧、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及腰部活动功能障碍,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半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等,但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多,我院对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呃逆是一种常見的症状,它具有特異的声調和节律,常因受凉、暴飲(尤其是用热飲料)或恐惧等刺激引起,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就会自行消失,很少延續几小时或一天以上引起危害的,但有时也会威胁生命本文报导一頑固病例,当初次門診时,已持續呃逆五个多月,先后使用药物等疗法十多种,历时两三个月,都不能收到明显或稳定的效果。最后,采用針灸疗法将之治愈。病历摘要患者徐某(門診号:36315,針灸号:0011,)女性、19岁、学生、河南开封人,于1955年12月27日  相似文献   

19.
总结温针灸临床治疗应用体会,临床多种疾病采用温针灸均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乳腺炎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一种常见病,尤其好发于哺乳期初产妇。乳头皲裂、碰撞皆可诱发此病,我们采用针刺、TDP照射、拔火罐等方法治疗37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一般资料67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3~32岁,病程1~3d,单侧发病47例,双侧发病20例,均为乳腺炎初期,尚未化脓感染,上述67例病人分两组,即治疗组(针灸、理疗)37例和对照组(单纯针灸)30例。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取穴:膻中、乳根、合谷、丰隆、足三里、内关、太冲。操作:取1~1.5寸毫针针刺上述穴位,除膻中穴外均双侧取穴,手法为泻法,同时用TDP辅助照射,留针3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