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总结先天性肺动脉吊带(PAS)合并气管狭窄的手术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6例PAS合并气管狭窄的患儿,其中5例伴动脉导管未闭,2例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1例轻度肺动脉狭窄。合并Ⅰ期气管狭窄(管腔阻塞〈70%)1例,Ⅱ期(管腔阻塞70%~90%)3例,Ⅲ期(管腔阻塞〉90%)2例。6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行一期解剖纠治手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延迟关胸2例。手术时间为(231±45)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81±37)min,ICU时间为(46±13)d,呼吸机辅助时间(28±11)d,住院天数(59±17)d。术后6个月~1年随访中,1例左支气管轻度受压,左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无狭窄,心肺功能均良好。结论:肺动脉吊带合并气管狭窄一经发现须及时手术治疗,一期纠治手术成功率较高,需密切关注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及左支气管受压对患儿远期生存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狭窄(CTS)矫治术后并发症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5例CTS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5例CTS患儿中,低心排综合征2例,气管软化再狭窄2例,气管吻合口漏1例,乳糜胸1例,肺不张1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所有患儿转危为安,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护理可以降低CTS矫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改善CTS患儿并发症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先天性气管狭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纠治的4例患儿,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血压等变化,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结果:手术死亡1例,延迟关胸1例,ICU时间为(43±11)d,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9±13)d,住院天数为(47±15)d;术后发现气管吻合口漏1例,乳糜胸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围术期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 ,小儿心脏手术技术也有很大进展 ,大多数患有先天性心脏缺损的患者能在儿童期或幼儿期获得矫治[1] 。心内直视术后 ,在畸形矫治满意的情况下 ,规范化的呼吸监护与管理是患儿康复的决定因素。笔者对 1990年 1月~ 1999年 8月我院收治的 5 7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后早期呼吸监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5 7例 ,男 32例 ,女 2 5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 8岁 ,其中房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缺损 2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4例 ,肺动脉狭窄 6例 ,法乐氏四联征 3例 ,动脉导管未…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矫治先天性心脏"左侧"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矫治心脏"左侧"畸形88例,年龄为8个月~31岁,平均(4.6±1.1)岁。动脉导管未闭14例、肺动脉口狭窄49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25例,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膜周部或肌部室间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房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31例。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矫治心内畸形。记录手术相关情况。结果全组无死亡。动脉导管未闭术后心脏彩超无残余分流。肺动脉口狭窄矫治术后,1例心脏复跳后右室流出道切口出血,二次停跳止血成功。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室间隔缺损上缘残余分流口直径2 mm。所有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诊2~5 a,平均(4.3±0.4)a,生长发育及活动量正常;肺动脉口轻度狭窄5例,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0例;动脉导管闭合术后及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开胸能顺利矫治先天性心脏"左侧"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分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9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其中单心室伴肺动脉狭窄11例,三尖瓣闭锁、右心室发育不良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伴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狭窄3例。6例患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第一期手术行双侧双向Glenn术。患者双向Glenn术后平均23个月行非体外循环下TCPC。结果 患者术后无早期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5~10年,失访7例,无中远期死亡。所有患者紫绀消失,血氧饱和度89%~97%,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4例。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分期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在治疗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指征、方法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5例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患儿接受了经导管应用支架植入的介入治疗。年龄7.0-15.0岁(平均10.8岁)。结果法洛四联症(TOF)和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PA/IVS)术后残留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狭窄者3例,分别在左肺动脉或右肺动脉起始部各植入CP支架和Palmaz支架一只。TOF和室间隔缺损伴有主肺动脉间隔缺损(VSD/APW)术后残留左和右肺动脉均狭窄者2例,分别在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起始部同时各植入CP支架一只。其中PA/IVS术后右肺动脉狭窄者,术中发生支架移位至肺总动脉,换大一号球囊后将其再次扩张,使其固定在肺动脉总干内,然后再重新选择一支架植入狭窄的右肺动脉内。除1例植入Palmaz支架者使用Z-Med球囊外,其余均使用BIB球囊。支架植入后,左、右肺动脉跨狭窄处压差(△P)分别由术前(40.00±14.50)mmHg、(41.7±11.8)mmHg降至(2.75±0.83)mmHg和(8.3±2.6)mmHg(1mm Hg=0.133kPa);左、右肺动脉起始部狭窄处直径分别为(5.5±1.3)mm、(8.7±0.5)mm上升至(12.2±1.8)mm和(16.0±2.6)mm。随访1~3年(平均2年)。术后患儿日常活动量明显增加。无再狭窄、栓塞及心内膜炎等并发症发生,也未发现有支架移位、支架断裂等需外科干预者。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技术目前已成为对肺动脉分支狭窄常规球囊扩张术疗效不明显时最好的补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的治疗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对2006—04—2008.10期间14例输尿管末端畸形疾病患儿进行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年龄6个月-12岁,8例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5例输尿管末端狭窄,1例输尿管开口囊肿,并与同期42例开放手术在平均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远期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4例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平均手术年龄(5.1±4.2)岁,平均手术时间(128.9±52.1)min,与开放手术组相当(P〉0.05),平均手术失血量(4.7±1.3)ml,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平均术后住院时间(6.9±2.4)d,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所有病例无术后并发症,远期随访输尿管排泄通畅,无返流,与开放手术组一致(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气膀胱Cohen输尿管移植术安全、有效,是一个治疗小儿输尿管末端畸形的良好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分析2009年 12月至2013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PA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PAS患儿于我科行手术治疗,所有患儿均以反复咳嗽、吼喘等呼吸道症状就诊,年龄2个月~3.5岁,体质量4.5~15 kg,按Cotton气管狭窄分期,Ⅰ期(管腔阻塞<70%):14例,单纯行左肺动脉移植术,1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Ⅱ期(管腔阻塞70%~90%):0例,Ⅲ期(管腔阻塞>90%):2例,行气管成形术,均死亡。结论:PAS患儿多为继发于异常走行血管压迫产生的Ⅰ期气管狭窄,不需要手术矫正气道狭窄;而合并Ⅱ、Ⅲ期气管狭窄,是否应积极行气管狭窄根治术,仍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同期外科根治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7月至2008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48例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同期根治手术,其中A型40例,B型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0.08~7.00(1.97±2.05)岁,体重3~20(9±5)kg;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42例,平均肺动脉压力61~106(82±14)mm Hg,肺动脉阻力66~762(315±259)dyn·s·cm~(-5),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其他合并畸形:室间隔缺损33例、房间隔缺损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三尖瓣关闭不全5例、主肺动脉窗4例、右室双出口3例、二尖瓣狭窄2例等.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在全麻深低温低流量、深低温低流量结合停循环、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其中主动脉弓成形术30例,主动脉弓置换术18例,心内畸形同期矫治: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二尖瓣成形术7例、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肺动脉窗修补术4例、心室内隧道2例、大动脉调转术1例等.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12~375(182±5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4~287(99±45)min,气管插管时间8~936(179±133)h,ICU住院时间1~57(14±14)d,出院时复查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弓恢复正常解剖结构,无显著压差,心内畸形矫治满意.全组患者死亡3例(3/48,6.25%),死亡主要原因:肺动脉高压危象、呼吸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等.主要并发症:二次开胸止血2例,气管切开2例,术后右侧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1例,延迟关胸1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生存患者均痊愈出院,生活质量提高,随访3个月~12年,无远期死亡或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 主动脉弓重建同期矫治心内畸形治疗合并主动脉弓离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疗效满意,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手术后体外膜肺氧合(ECMO)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25例心脏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或术后在ICU心脏衰竭或低氧血症的患者使用静脉-动脉ECMO生命支持。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评估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4例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57例次;脱离ECMO辅助13例(52%),其中7例(54%)康复出院;红细胞和血浆输入量、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合胆红素及白细胞计数水平与ECMO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ECMO为心脏手术后顽固心衰小儿患者生存提供了机会;心脏不可逆损伤、残存心脏病变、大量输血、肝肾损害及感染是导致小儿心脏手术后ECMO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采用机械循环支持技术救治心跳骤停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的经验。方法回顾总结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本院利用机械循环支持救治4例心跳骤停先心病重症婴幼儿的临床救治情况和预后。病例1诊断室间隔完整型大血管转位,术前严重低氧、高乳酸血症,心跳骤停1次,心肺复苏同时急诊建立体外循环,行大动脉调转手术治疗,术后切换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病例2诊断室缺术后残余分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室功能不全,室缺残余分流修补术后出现心跳骤停、高乳酸血症,心肺复苏同时床旁紧急行ECMO辅助;病例3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术前严重低氧血症、高乳酸血症,心跳骤停2次,急诊建立体外循环并行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术后切换为ECMO辅助;病例4诊断为肺动脉闭锁、动脉导管未闭,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后严重低心排,心肺复苏1次,床边ECMO辅助。结果 4例患儿3例顺利撤离ECMO,病例3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无法撤离ECMO死亡。结论对于出现心跳骤停重症先心病婴幼儿,及时快速建立循环辅助,纠正低氧低灌注对机体的进一步损伤,是救治心跳骤停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冯旭辉  李道全  万成武 《西部医学》2009,21(12):2105-2106
目的探讨食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范措施。方法在X线定位下,经口咽部食管内植入金属覆膜支架58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及不适49例(85%),食管反流11例(19%),出血4例(7%),支架移位3例(5%),食道气管瘘2例(3.4%),再狭窄6例(9.7%)。结论食管内金属支架植入后可产生多种不同的并发症,术前掌握好适应证,操作轻柔,术后积极对症处理,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12例(R组)和芬太尼组12例(F组)全凭静脉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切皮即刻(T3)、锯胸骨即刻(T4)、停机后10 min(T5)、手术结束时(T6)记录BIS、HR、MBP、CVP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术中BIS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稳定;与F组比较,R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镇痛药使用率增高。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适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需尽早执行。  相似文献   

15.
魏舒 《当代医学》2010,16(35):749-750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43例。结果 43例患者41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6%。结论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因其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无需开胸而受到患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6.
程周  廖小卒  解小丽  李斌飞  张志刚 《吉林医学》2011,32(22):4555-4557
目的:总结对合并有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的效果,与应用该技术的经验。方法:对30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术后出现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行EC-MO治疗,采用股静脉-动脉模式辅助。结果:运用ECMO治疗时间为(92.2±12.9)h,25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后左室大小(57.6±4.19)mm,射血分数(EF)0.55±0.03.射血分数/体表面积(EF/S)0.34±0.04.三者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最终20例康复出院,3例脱机后死于感染,2例脱机后死于多器官的并发症,5例无法脱机。结论: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易出现术后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行ECOM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心脏辅助方法。但需掌握好使用ECMO的时机,做好转流期间的管理,才能够提高ECMO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改装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8月,将改装的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用于体外循环转流14例。主要病种包括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3例、主动脉缩窄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3例、大血管转位合并室间隔完整3例以及1例法洛四联症术后低氧再次手术。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内的管道及膜肺均有肝素涂层材料。在套包的静脉回路上安装一个储血罐,利用套包内的小儿离心泵为主泵,驱动静脉血从储血罐到膜肺,氧合后灌注到体内。如需要转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只需将体外循环中的储血罐去除,离心泵泵头直接连接静脉回路,恢复密闭式转流方式。结果平均转流时间(164.4±71.9)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71.4±21.9)min,有6例患儿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术后脱离体外循环12例,存活10例,死亡2例(均为NorwoodⅠ期手术患儿)。转ECMO支持2例,其中死亡1例。总体死亡率21.4%。结论将密闭式体外循环套包中的离心泵、肝素涂层管道和膜肺用于复杂先心病手术,改装技术可行,术中转换成ECMO支持简便,在本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肺切除术治疗肺曲菌球病4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月间经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肺曲菌球病患者的资料。40例中采用病灶肺叶切除术28例,复合切除(肺叶+肺段或楔形切除)5例,肺段切除3例,肺楔形切除2例,空洞病灶清除折叠缝合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40例患者中治愈39例,治愈率达97.5%。术后并发症6例(15%),其中肺复张不全4例,肺炎1例,支气管胸膜瘘、脓胸1例。术后35例随访1~5年,除1例2次手术外,其余34例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以肺切除为主的外科手术是治疗肺曲菌球病的首选方法,客观可靠的术前评估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适用于肺基础病变局限、胸膜粘连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2例胃肠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PC组和非PPC组,比较两组患者66个观察项目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6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2%(206/8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1个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51)、伴存呼吸疾病(OR=2.942)、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77)、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OR=1.068)、术中气管插管时间(OR=1.003)、保留鼻胃管时间(OR=1.05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1.939)为发生PPC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伴存呼吸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术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术中气管插管时间、保留鼻胃管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的胃肠手术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