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防治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所致肝功能损伤的效果。方法肺腺癌患者40例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用多烯磷脂酰胆碱、B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防治肝损伤,观察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变化。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18/20)、85.0%(17/2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降低胆红素有更好疗效(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均有显著疗效,但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降低胆红素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婴儿巨细胞性肝炎的66例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清热利胆、保肝退黄、补充维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与更昔洛韦,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在肝脏缩小、血清胆红素及CMV转阴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在肝脏缩小、降低血清转氨酶、血清胆红素、CMV转阴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甘利欣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甘利欣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患者在治疗2周后进行检查,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所缓解,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以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都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较显著,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患者而言,选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甘利欣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2例患者给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进行治疗。每个疗程15d,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TBI(总胆红素)、ALP(碱性磷酸酶)和γ-GT(γ-谷氨酰转移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除ALP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4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为63.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疗效确切,是较理想的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有效提高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针治疗急慢性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慢性黄疸性肝炎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46/48)]高于对照组[77.08%(3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BiL、ALT水平及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加减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针治疗急慢性黄疸性肝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患者7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常规保肝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2%、80.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丙氨酸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ALP(碱性磷酸酶)分别为(86.1±41.4)U/L、(48.4±42.6)mmol/L、(100.5±60.7)U/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04.9±45.7)U/L、(103.3±62.8)mmol/L、(168.4±87.3)U/L(P<0.05)。结论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慧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76-1477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不同病因所致妊娠期黄疸的疗效。方法:分析近5年于我院就诊的妊娠高胆红素血症23例。结果: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改善妊娠期黄疸患者的症状和生化指标。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高胆红素血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2018年2月1日我院感染内科收治的54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7例)与对照组(n=27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皆为4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氨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皆未发生发热、头晕、头痛、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腺苷蛋氨酸可以显著提升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总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娥元 《吉林医学》2013,34(15):2870-2871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2例淤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化指标下降速度以及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皮肤瘙痒疗效明显优于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可作为临床治疗淤胆型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其退黄效果明显,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患者生活和生存质量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苦黄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组总有效29例(96.7%),苦黄组总有效20例(66.7%),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疗效优于苦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在肠癌肝转移患者化疗期间的护肝作用。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分部收治的80例肠癌肝转移欲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而试验组40例采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化疗后试验组患者ALT、AST及TBil显著升高,但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下降,但其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7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对肠癌肝转移患者化疗护肝效果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评价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肝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模式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6年本院收治的8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CLC)伴肝转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肝脏转移灶放疗联合全身化疗组,单纯全身化疗组以及射频消融(RFA)联合全身化疗组。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和ANOVA检验差异。结果:全组80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肝脏转移灶放疗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8.5个月,全身化疗组中位OS为6.9个月,射频消融(RFA)联合全身化疗组中位OS为10.7个月。接受RFA联合全身化疗组患者生存优于其他两组(P<0.001)。RFA组患者和放疗组患者局控时间相当(8.0个月vs. 9.1个月,P=0.188),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4.6个月)。结论:RFA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肝转移可有效延长局控时间和总生存期;转移灶放疗联合全身化疗同样有效延长局控时间,但生存获益不明显。对于一般状态良好的患者,可考虑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行RFA治疗,RFA不能耐受的患者推荐肝脏转移灶调强放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腺苷蛋氨酸与威佳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合并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54例(思美泰加PHGF),B组53例(苦黄注射液加PHGF),C组53例(门冬氨酸钾镁加PHGF),每日1次,治疗30天。结果 观察各组症状体征的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与C组,血清生化、TBIL、ACT、AST、ALP、γ—GT等项目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结论 提示思美泰与威佳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治疗能明显地加速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判断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效果。方法 A组(治疗组)14例患者做肝动脉栓塞化疗术2次,氩氦刀冷冻术1次,B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常规护肝、支持、对症治疗。观察指标:入院治疗后,随访比较两组病人自入院日算起3年的存活率。结果经治疗后,A组3年存活10例(71.43%),B组3年存活2例(8.0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巨块型肝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干预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根据患者一天的心理规律特点,设计一套系统音乐,包括:晨间护理“A”曲,镇痛“B”曲,进餐“C”曲,入睡“D”曲.将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随机分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每次化疗期间或间歇期实施音乐疗法干预,对照组予一般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评定工具,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音乐疗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患者化疗期间实施音乐疗法干预可镇静,催眠,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的疗效 ,并与静脉全身化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中晚期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共 30例 ,其中研究组 15例联合行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对照组 15例行静脉全身化疗 ,比较两组原发灶和转移灶的治疗疗效。结果 :复查胸片、B超或CT评估近期有效率 ,肺原发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6 0 %和 2 0 % ,经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 ,两组疗效差异显著 (P <0 .0 5 ) ,肝转移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5 3.3%和 13.3% (P <0 .0 5 )。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优于静脉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4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加术后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术前新辅助化疗。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期及保肛率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体力状态评分、功能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存改善率为74.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体力状况与功能状态,且3年生存率较高,可作为结直肠癌的理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健脾散结丸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脾虚证患者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6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化疗结束后开始口服健脾散结丸(浓缩丸),10g/次,Bid,共2周;对照组口服健脾益肾颗粒,10g/次,Bid,共2周。2周后评价疗效,记录2组患者在服药前后的脾虚证候评分、舌苔、脉象的变化及评分、卡氏评分及体重变化的评分;服药前后测定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结果:服药前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服药后,试验组患者在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及腹胀便秘4个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2组患者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的检查证明该药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健脾散结丸可改善恶性肿瘤化疗后脾虚证候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用于临床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陈瑞领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686-1687
目的评价腺苷蛋氨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甘利欣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腺苷蛋氨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00%,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48.00%,具有显著差异(X2=4.1596,P〈0.05);观察组治疗后T—BiL为(98.4±15.5)μmol/L、ALT为(86.2±11.6)U/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154.2±11.6)μmol/L、ALT(123.4±16.5)U/L,具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腺苷蛋氨酸联合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佳,而且也安全,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