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血清学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突击接种的效果 ,并采用血清学回顾性研究探讨TT免疫应答 ,从而为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及制定育龄期妇女TT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间接血凝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随机抽取 36 7名 15~ 35岁育龄期妇女测定血清破伤风抗毒素 (TAT)水平。结果显示 ,5 6 %的育龄期妇女具有保护水平TAT(>0 0 1IU/ml) ,TAT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0 0 73IU/ml。接种 1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 >0 0 1IU/ml的占 5 0 % ,GMT为 0 0 39IU/ml;接种 2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 >0 0 1IU/ml的占 6 8% ,GMT为 0 14 5IU/ml,37个月后可检测到TAT ;接种 3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 0 1IU/ml的占 90 % ,GMT为 0 5 76IU/ml,37个月后仍可检测到TAT ;育龄期妇女接种TT各剂次的TAT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接种剂次免疫接种间隔、免疫年龄的TAT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建议 :提高重点地区和育龄期妇女中重点人群TT接种率 ;尽快开展TT常规接种 ;确定重点免疫人群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类毒素(TT)接种的效果.方法 在开展破伤风类毒素接种的突泉县和未开展接种的扎赉特旗分别采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抽取10个乡级单位,用间接血凝方法检测487名18~35岁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毒素(TAT)抗体水平.结果 开展TT接种的突泉县育龄期妇女达到破伤风保护水平43.1%(>0.01 IU/ml),TAT几何平均滴度为0.034 IU/ml;而未开展TT接种的扎赉特旗育龄期妇女破伤风保护率为8.33%,TAT几何平均滴度为0.005 5 IU/ml.结论 育龄期妇女TT接种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策略之一,做好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地区育龄期妇女TT接种,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效果显著,应加强对18~35岁低年龄组育龄期妇女的TT接种.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的水平 ,在 1998年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 3 4 6名在北京市居住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结果显示 ,保护率 44 2 2 % ,抗体阳性破伤风抗毒素 (阳性TAT)平均含量为 0 0 96IU/ml。北京户籍 119人 ,保护率 66 3 9% ,阳性TAT平均含量为 0 10 0IU/ml;外省户籍 2 2 7人 ,保护率 3 2 60 % ,阳性TAT平均含量为 0 0 92IU/ml。经统计学分析 ,不同户籍的育龄期妇女破伤风抗体保护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北京户籍各年龄组之间破伤风抗体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外省户籍各年龄组之间保护率、阳性TAT平均含量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NNT)的目标 ,1996年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海南省合作 ,在三亚市、琼中县开展了消除NNT试点研究工作。方法是 :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PPS)方法调查项目市、县活动前后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接种率 ,育龄期妇女未接种TT的主要原因。育龄期妇女TT接种以突击接种为主 ,并逐步纳入常规计划免疫系统 ,NNT病例监测纳入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同时运行。通过项目的开展TT3 接种率分别提高到 87 3 %、88 8% ,NNT发病率下降到1/ 10 0 0个活产儿以下 ,TT未接种的主要原因为外出打工。监测系统报告男女病例比例 1 2 5 :1。建议 :①提高新法接生率 ;②将育龄期妇女TT接种纳入常规计划免疫运转 ,并应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工作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广东省连南、连山两少数民族县部分地区17~35岁育龄期妇女,实施吸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免疫,分为两针次和三针次两个组,免疫后一个月的血清学效果表明,两针免疫组观察的101人中,免后有保护水平抗体者99人,占98.0%,TAT的GMT为684IU/L;三针免疫组观察了47人,免后有保护水平抗体者46人,占97.9%,其TAT的GMT为2760IU/L。两组之间GMT有着非常显著差异,但鉴于两针组的血清抗体滴度仍然比临界保护水平高64.8倍,故作者认为:从实际出发,对育龄期妇女实施“破类”免疫,两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对郑州市城乡共228名18~35岁育龄期妇女进行了2针破伤风类毒素(T)免疫效果观察,免前抗体保护率仅为7.02%,破伤风抗毒素(TAT)为0.0047IU/ml.免后抗体保护率达100%,TAT增至1.7415IU/ml,说明TT对育龄期妇女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TT全程免疫可达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NT)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在5个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县,对育龄期妇女开展了破伤风类毒素(TT)两针突击接种.登记育龄期妇女136190人,占总人口数的13.73%;估计应种数为163647人,登记率为83.22%(54.37%~92.00%).报告接种率分别为TT 92.73%(87.33%~96.32%),TT286.13%(46.60%~93.00%);估算接种率分别为TT179.39%(52.04%~91.91%),TT273、74%(4.53%~84.41%);3个县的抽查接种率分别为TT187.79%(151/172),TT273.84%(127/172).  相似文献   

8.
为观察不同剂次破伤风类毒素(TT)的免疫效果,对我省郑州市金水区、密县、辉县和三门峡市858名育龄期妇女分别进行1.2、3剂次免疫。结果显示,经1、2、3剂次TT免疫后,抗毒素均可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0.25IU/ml、1.003IU/ml、1.093IU/ml,保护率分别达到841%、96.5%、911%.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生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8年9月~2000年6月与甘肃省礼县、西和、陇西、夏河等4个县合作,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NT)项目,各项目县对所有18~35岁的育龄期妇女,按0、1、7个月程序突击接种3剂破伤风类毒素(TT),每剂0.5ml.4个县应种126101人,报告接种率TT1为92.92%,TT291.36%,TT388.11%,估算接种率>70%.对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4个项目县NNT发病率降低了,2000年无病例报告.今后应开展TT常规免疫接种,加强NNT监测.  相似文献   

10.
11.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NNT)为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体内破伤风抗体主要是胎传抗体,且通常具有与母亲相同的破伤风抗体水平,因此开展孕妇的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对控制和消除NNT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999年保定市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上海市虹口区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完善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上海市虹口区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8.68%,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814.73IU/ml(国际单位/毫升);外来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81%,GMC为1376.24IU/ml。麻疹抗体阳性率、GMC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趋势。结论应对育龄期妇女在生育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工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落实卫生部和澳大利亚政府国际发展局援助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NT)项目,评价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乌审旗、鄂托克前旗NT高危旗所有18~35岁的育龄期妇女开展破伤风疫苗(TV)接种效果。方法按照0、1、7个月程序开展突击接种3剂TV,每剂次0.5ml。结果4个旗应种35 138人,报告接种率TV192.79%,TV291.43%,TV390.30%,12个项目旗2003~2005年无NT病例报告。结论应在保证清洁接生的基础上,对NT高危旗育龄期妇女开展TV常规免疫接种,加强NT监测。  相似文献   

14.
北京和重庆市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北京和重庆市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水平,为控制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6~8月随机抽取北京和重庆市各1个区作为调查点,对20~39岁育龄期妇女623人(北京市311人,重庆市312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北京和重庆市育龄期妇女风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21%和78.53%,自然感染获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08%和77.89%;风疹抗体分布与年龄、地区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制定科学的风疹疫苗使用策略和免疫程序,提高育龄期妇女的免疫力,是减少CRS发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疫情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虹  魏少萍 《中国公共卫生》1997,13(10):598-599
对海南省部分地区进行了新生儿破伤风状况调查发病率为2.73‰,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上限。病死率为90.82%,占新生儿死因首位,发病主要原因是接生工具落后、不清毒。无接生员。新法接生和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是控制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以宜昌市1975~1990年21例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病例为对象,进行新生儿破伤风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研究表明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及防制对策重点在农村郊区。同时对育龄妇女及母婴破伤风抗体水平测定,育龄妇女保护率为3.75%,GMT为0.0014IU/ml,表明我市育龄妇女破伤风免疫水平是很低的;母婴破伤风抗体垂直传递呈明显的正相关(r=0.7096,P<0.0005)。儿童破伤风免疫成功率为100%。为了在1995年全球根除新生儿破伤风,建议我市从总体上加强EPI,促进妇幼卫生计划和初级卫生保健的发展来达到消灭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博兴县2002年人群及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东 《职业与健康》2005,21(10):1519-1520
目的 了解博兴县健康人群和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该人群进行麻疹抗体监测.结果 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2.6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329;而0岁~、12岁~、25岁~及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71.79、78.57、76.19%,育龄期妇女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137.结论 新生儿和18岁以上人群有麻疹爆发或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
母婴血破伤风抗体水平配对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间接血凝法对159对母婴血破伤风抗毒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母亲破伤风抗毒素阳性率为40.25%,新生儿脐带血阳性率为27.04%,保护率分别为22.64%和15.72%。结果表明母婴血破伤风抗毒素水平较低。建议除加强新法接生外,应常规对育龄期妇女进行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对预防新生儿破伤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的疾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据统计,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于新生儿破伤风者有80万之多。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新生儿破伤风列为扩大免疫规划(即计划免疫)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根据文献报道,如果母体破伤风抗体水平≥0.01 IU/ml,即可保护母亲和新生儿免受感染。为了查明育龄期妇女的破伤风抗体水平,给今后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积累资料,我们选择了黑龙江省伊春市、木兰县和哈尔滨市三地区部分育龄期妇女进行了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