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胃癌肿瘤浸润性自然杀伤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肿瘤浸润自然杀伤细胞 (TINK)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0例胃癌组织中NK细胞的数目 ;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凋亡的胃癌细胞进行观察。结果 :早期胃癌的TINK高度浸润率明显高于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TINK的高度浸润率低于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 (P <0 .0 5 ) ;胃癌的TNK浸润程度还与其浸润深度、肿瘤大小、TNM分期有关 (P <0 .0 5 ) ,而与性别、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TINK高度浸润胃癌组较TINK低度浸润胃癌组胃癌细胞凋亡更多 (P <0 .0 5 )。结论 :TINK通过其局部抗肿瘤作用 ,在抑制胃癌的浸润、转移和凋亡诱导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在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以及对胃癌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68在52例胃癌术后病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CD68表达的差异,以及CD68对胃癌术后病人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52例胃癌组织切片中均见CD68表达,巨噬细胞浸润的密度为23-154/HP;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在Ⅰ-Ⅱ期胃癌组织浸润的密度为41.02±8.47/HP,在Ⅲ期浸润的密度为74.10±13.49/HP,在Ⅳ期浸润的密度为126.10±13.35/HP,三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高密度TAM浸润病人术后1年、2年、3年的累计复发率明显高于低密度的病人(P〈0.05)。结论巨噬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随着胃癌分期增加而增加,高密度浸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预后差且更容易出现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和c-erbB-2的表达与胃癌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黏膜内癌23例、浸润至黏膜下层31例、浸润至肌层47例、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38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p53的阳性率比较,黏膜内癌组和浸润至黏膜下层组与浸润至浆膜层或浆膜外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组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的表达强度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149>0.05)。c-erbB-2差别明显,在胃癌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时,其表达强度最高(P=0.002<0.01)。p53和c-erbB-2的阳性表达对胃癌的浸润均有促进作用(P值分别为0.036、0.000)。p53和c-erbB-2的不同表达强度中,p53Ⅲ、c-erbB-2Ⅰ、c-erbB-2Ⅱ和c-erbB-2Ⅲ对胃癌浸润深度均有影响(P值分别为0.001、0.01、0.000、0.000)。结论抑癌基因p53突变可能与胃癌的起源有关;胃癌的浸润主要与癌基因c-erbB-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和c-erbB-2的表达与胃癌浸润的关系。方法收集139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包括黏膜内癌23例、浸润至黏膜下层31例、浸润至肌层47例、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38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采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中p53的阳性率比较,黏膜内癌组和浸润至黏膜下层组与浸润至浆膜层或浆膜外组存在显著差异。而各组c—erbB-2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的表达强度在不同的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149〉0.05)。c—erbB~2差别明显,在胃癌浸润至浆膜或浆膜外时,其表达强度最高(P=0.002〈0.01)。p53和C—erbB-2的阳性表达对胃癌的浸润均有促进作用(尸值分别为0.036、0.000)。p53和c—erbB-2的不同表达强度中,p5311I、c—erbB-2Ⅰ、c—erbB-2Ⅱ和c—erbB-2Ⅲ对胃癌浸润深度均有影响(P值分别为0.001、0.01、0.000、0.000)。结论抑癌基因p53突变可能与胃癌的起源有关;胃癌的浸润主要与癌基因c-erbB-2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不同浸润深度的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研究,初步探讨p53和c—erbB-2的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B型超声对胃癌浸润深度的评价明光市人民医院(239400)B超室季绪文胃癌的诊断应包括,肿瘤的浸润范围,浸润深度和病灶数量。由于X线与胃镜仅能从粘膜面观察病变情况,无法显示肿瘤侵犯胃壁的具体层次及胃癌周围脏器浸润的远隔脏器及胃周淋巴结转移,故难以对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神经旁浸润 (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32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例的胃癌组织的石蜡标本行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当肿瘤细胞浸润神经束或神经束膜时 ,判断为 PNI阳性 ,并进一步分析PNI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NI在 5 1.5 %的病例中呈阳性。PNI与 L auren分类 (P<0 .0 1)、肿瘤大小 (P<0 .0 1)、浸润深度 (P<0 .0 0 1)、淋巴结转移 (P<0 .0 0 1)、淋巴管浸润 (P<0 .0 0 1)和 TNM分期 (P<0 .0 0 1)密切相关。但PNI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血管浸润均无关。结论 :胃癌神经旁浸润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 ,其可能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并应在常规病理报告中列出  相似文献   

8.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46例胃癌手术切除新鲜标本及其引流区域淋巴结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以探索其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Ⅳ型胶原酶存在于正常胃小凹上皮和胃癌中,但在57%(26/46)胃癌中的表达增强(P<0.01),而且在有些胃癌组织浸润前缘其表达增强,在胃癌原发灶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一致。另外,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中,Ⅳ型胶原酶的表达较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实验表明,Ⅳ型胶原酶可能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它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浸润转移恶性表型的有用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李晓波  虞有智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4):334-335,33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内浸润的树突状细胞 (TIDC)和自然杀伤 (NK)细胞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以32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为研究对象 ,利用S 10 0和CD5 7单克隆抗体分别标记胃癌组织中浸润的TIDC和NK细胞 ,分别统计TIDC和NK细胞数量 ,并以此分为高浸润组和低浸润组。结果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TIDC和NK细胞低度浸润的比例均较高 ,分别为 84 .6 %与 84 .6 % ;远处转移患者 10 0 %有TIDC低度浸润 ,综合分析TIDC和NK细胞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 ,提示TIDC和NK细胞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胃癌瘤内TIDC和NK细胞高度浸润可能会阻止胃癌淋巴结转移 ,TIDC浸润还与远处转移相关 ,因而统计瘤内TIDC和NK数量可能有助于预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22例,其中局部溃疡型22例,浸润溃疡型26例,局部浸润型29例,弥漫浸润型24例,多发癌21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胃癌患者病灶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表达量。结果随着浸润程度增加,HIF-1α阳性率显著增加(F=9.312,P=0.001),Bax阳性率显著降低(F=12.115,P=0.003),Bcl-2阳性率显著增加(F=9.354,P=0.006)。结论病灶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表达量具有预测胃癌浸润程度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胃癌术后早期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998~2001年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的随机分成术后早期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随访3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3年生存率等指标,Ⅰ期胃癌无显著差异;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有显著差异。肿瘤未浸润至浆膜的胃癌无显著差异;浸润至浆膜的胃癌有显著差异。结论:Ⅱ期、Ⅲ期、Ⅳ期胃癌及肿瘤浸润至浆膜的胃癌术后早期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可减少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3年生存率。Ⅰ期及病变未浸润至浆膜的胃癌可不必常规行术后早期腹腔持续温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2.
经腹超声检查在术前评估胃癌浸润深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术前准确评估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助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估计手术难度及风险,评价预后。以往胃癌术前的常规腹部超声检查主要观察胰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周围脏器的转移,而对胃癌的周围浸润,尤其是对肝、胰的浸润情况缺乏客观的检测方法及判断指标。本研究术前应用经腹超声检查胃癌患者,评估肝左叶及胰腺的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体表超声在胃癌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体表超声在胃癌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5 1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超胃癌定量诊断 (浸润深度、浸润范围 )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分别为 80 .4%、86 .2 %。其中对浸润深度 T1 ~ T4各期判断符合率分别为 6 0 %、87.7%、81.4%、10 0 % ;对胃壁浸润范围 (上下边界距离 )小于 7.0 cm和大于 7.0 cm及弥漫浸润型胃癌 (皮革胃 )判断符合率分别为 87.5 %、81.2 %、10 0 %。结论 :超声对胃癌的定量诊断为胃癌术前分期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切除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超声微探头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微探头(ultrasound miniature probe,UMP)对浸润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胃镜下对可疑浸润型胃癌进行UMP检查,并与术后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UMP的诊断正确率。结果53例UMP,病理及手术证实为中低分化腺癌46例,胃MALT淋巴瘤6例,Mentrier病1例。UMP诊断正确率86.7%。结论UMP是当前应用于浸润型胃癌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健  王进 《临床荟萃》2006,21(23):1731-1731
弥漫浸润型胃癌因其癌肿在胃壁内弥漫扩散使胃壁变硬变厚,形成皮革状胃,又称皮革胃。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胃镜下缺乏黏膜征象的改变,组织活检阴性率较高,所以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加上此型胃癌恶性程度很高,病程发展迅速,致使弥漫浸润型胃癌的预后很差。笔者对本院1996年2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资料齐全的36例弥漫浸润型胃癌的诊断方法加以分析,以期对本型胃癌的早期诊断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7例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COX-2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2%,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8.1%,两者有显著性异(P<0.01);COX-2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COX-2表达与胃癌的转移、浸润等有关,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病死率仅次于肺癌,位于所有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近年来。CT扫描速度和分辨力的提高,胃蠕动已不再影响图像质量。作者将本院2003年6月至2006年4月胃镜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而经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有较典型浸润型胃癌征象,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浸润型胃癌1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进一步明确胃癌浸润及转移情况,就螺旋CT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21年05月至2022年05月接受的60例胃癌浸润及转移患者影像学资料信息,并分析影像,观察胃癌浸润及转移特征。结果:CT显示有胃壁增厚明显的情况,观察可见有局部黏膜强化及肿物不均匀强化表现;CT增强扫描提示胃后脂肪间隙消失、胃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侵犯、十二指肠内轻度强化肿大淋巴结、例肝脏转移灶情况。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判断和评估胃癌浸润及转移情况,诊断价值很高,有利于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erbB-2和c-m yc癌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扩增的意义。方法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胃癌标本中c-erbB-2和c-m yc的扩增情况。结果c-erbB-2和c-m yc在胃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50.6%和67.9%。c-erbB-2基因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差、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有转移,c-erbB-2基因表达率越高,而c-m yc癌基因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两基因的扩增具有显著的相关性(χ2=7.26,P<0.01)。结论c-erbB-2和c-m yc扩增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因素,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胃癌的致死率位居所有肿瘤致死率的第二位[1]。胃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则是胃癌转移。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多数胃癌患者因治愈率低、瘤体细胞容易浸润及迁移而诱发转移癌,最终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引发死亡。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胃癌转移常伴随着某些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改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胃泌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细胞因子的研究逐渐成为探索胃癌转移机制的热点,并且发现它们在胃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是研究胃癌相关发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