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和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来66例3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施行了介入封堵术的患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18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36例。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6例并发症作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常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09%。其中:室间隔缺损发生3例;房间隔缺损发生3例;动脉导管未闭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并发症不容忽视,尤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外科开胸手术方法治疗介入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至2010年10例PDA、ASD、VSD采用介入封堵后出现并发症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严重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各1例,Ⅲ°房室传导阻滞2例,封堵器移位5例,介入装置释放困难1例。10例患者均采用全麻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取出堵闭器、矫治心脏畸形。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取出堵闭器,心脏畸形矫治满意,外科手术中开放升主动脉全部自动复跳,顺利脱机。10例患者中9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因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PDA、ASD及VSD介入封堵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及时地行外科手术可以避免病情恶化、矫治心脏畸形,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离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 318例4种常见先心病施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850例(PDA封堵术组);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818例(ASD封堵术组);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548例(肺动脉瓣囊成形术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0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组).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34例严重并发和2例死亡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7%(34/2 318),其中PDA 封堵组为1.41%(12/850);ASD封堵组为1.47%(12/818);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为0.91%(5/548);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组为4.90%(5/102).总死亡率为0.09%(2/2 318),均为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组036%(2/548);紧急手术为0.35%(8/2 318),择期手术为0.13%(3/2 318).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的非手术方法.术后应作严格随访,尤其警惕ASD封堵术后晚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应用心电图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的方法观察本院1546例行心脏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在3~42(平均20.6±13.9)个月的随访期内,1546例先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7.61%(1509/1546),总并发症发生率9.70%(150/154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0%(17/1546),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封堵器脱落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股动脉血栓3例,经相应治疗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准确操作和术后认真随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术中及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及肺动脉瓣狭窄(PS)球囊扩张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而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严重主动脉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各1例,封堵器移位1例,封堵器脱落3例,导丝折断1例。其中6例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取出封堵器及导丝并矫治心脏畸形,1例在全麻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取出封堵器并矫治心脏畸形。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取出封堵器及导丝,心脏畸形矫治满意,体外循环手术中开放升主动脉全部自动复跳,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心脏畸形矫正满意,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CHD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而有效治疗措施,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恶化,矫治心脏畸形,恢复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7%加.8%,每年有15万-17万先心病新生儿患者,其中约10万患儿需要手术治疗。常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CHD类型。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介入封堵术已成为CHD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对CHD介入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该文主要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潜在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介入封堵术对成人先心病免疫激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55例成人先心病患者(先心病组),其中40例行介入封堵术;30例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及先心病组介入封堵术前和术后3、6个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先心病组术前血清TNF-a、IL-6及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TNF-α/IL-10升高更明显(P<0.01);先心病随着心功能级别增高,血清TNF-α及IL-6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介入封堵术后3个月血清所测细胞因子均明显降低(均P<0.01),至6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成人先心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免疫激活.致使炎性细胞因子增加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不足,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关系密切.介入封堵术后免疫系统逐渐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院心内科完成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双面伞封堵介入治疗术共5例。术后病人症状缓解,影像学检查无残余分流,无1例出现并发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未成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 077例CHD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一次未成功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 077例CHD患者中,介入治疗未成功率为2.32%(25/1 077)。其中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7例封堵未成功,占2.31%(7/303);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中2例封堵未成功,占0.65%(2/310);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16例封堵未成功,占3.80%(16/421);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中43例介入治疗均成功。结论:CHD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重视影响手术不成功的因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自1987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小儿心脏科行先心病介入治疗患者2 715例。按年龄分为三组,3岁为婴幼儿组,3~6岁为学龄前组,6~18岁为学龄组。对介入治疗中、后发生的34例并发症的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共34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6%。封堵器脱落、心律失常和溶血多见,均为7例,占总并发症20.5%;心包填塞2例,脑部并发症3例,瓣膜损伤2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血管损伤2例,血小板减少1例。其中死亡4例。②婴幼儿组严重并发症最多16例,占47%,学龄前组12例,占35%。学龄组最少占18%,前两组各有2例死亡。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需要充分认识,通过规范操作,努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能正确处理,严格随诊,使先心病介入治疗真正做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 ,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就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三种我国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500例使用Amplazt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5年5月5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8 例,女292 例,年龄2-65岁(平均15.5岁),室间隔缺损88 例,房间隔缺损300 例,动脉导管未闭106 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其中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3 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 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2例S,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术前的筛选,术中监测和术后随访,所有患者均采用国产封堵器及输送系统。结果 总成功率96.8%,室间隔缺损 4例失败,房间隔缺损8 例失败,动脉导管未闭4 例失败,住院时间3-7天,全组介入治疗患者门诊行心彩超、心电图、胸部X片随访1-3年,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经皮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恢复快、疗效确切,部分患者可替代外科手术,同时国产封堵器价格低,封堵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介入手术治疗是目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见的临床治疗方式之一,但术后不仅会加快患儿心率、增加血压和氧消耗量,而且因疼痛引起的咳嗽还会引起肺不张和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儿术后的康复,并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长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影响疼痛发生的因素、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以及目前常用的术后镇痛的方法等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中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共有1077例先心病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17例并发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7例先心病患者介入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8% (17/1077),无死亡病例.房间隔缺损(ASD)组共3例出现并发症,占了ASD组的0.99%( 3/303);动脉导管未闭(PDA)组共3例出现并发症占了PDA组的0.97% (3/310);室间隔缺损组(VSD)组共11例出现并发症,占了VSD组的2.61%( 11/421),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 PBPV)组未见并发症,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或介入处理.结论 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其并发症不容忽视,尤以VSD封堵术发生率最高.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低,术前应进行充分沟通,术后应作严格随访,尤其警惕部分介入治疗术后迟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o approach the incidence, cause and possible treatment of severe complications induced during or afte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s. Methods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ere performed in 654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03 to October 2009,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e.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 atrial septum defect (ASD), pulmonary stenosis(PS), ventricular septum defect(VSD), among them 32 patients with severe complic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654 cases accepted the treatment of intrusion. There was one death in all the patients, ten patients failed in the operation. The overall severe complication rate was 4.89% (32/654), in which 2.29%(4/175) in PDA group, 5.26%(10/190) in ASD group, 5.77% (3/52) in PS group, 6.33%(15/237) in VSD grou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severe complication rate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re low, it is a relatively safe interventional method, and careful supervision is necessary during or after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施行的39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8例.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38例,总成功率为97%.1例ASD封堵器固定不良,放弃封堵,转外科开胸修补,1例ASD少量残余分流在近期随访观察中消失.术后随访3~48个月,无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避免了开胸创伤大、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操作简单,封堵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大,患者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喉罩复合超快通道麻醉技术(UFTA)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尉氏县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86例CHD患儿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接受气管插管复合UFTA,B组接受喉罩复合UFTA。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清醒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和HR水平;统计两组患儿躁动、咽痛、喉痉挛发生率。 结果B组患儿麻醉清醒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1、T2、T3、T4时的MAP和HR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术后躁动、咽痛、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HD患儿介入治疗过程中使用喉罩复合UFTA麻醉临床效果较好,术中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清醒较早,术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