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又称BAFF,TALL-1,THANK,zTNF4)是1999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第13位成员,是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因子,也是B细胞存活关键因子,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BLyS遗传缺陷小鼠成熟B细胞和循环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过度表达BLyS的BLyS转基因小鼠表现出B细胞过度增生和狼疮样病变,  相似文献   

2.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分泌抗体,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体液免疫应答起着关键性作用。Blys缺陷或过量表达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失衡,诱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StysmRNA可能是SLE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Blys拮抗剂为SLE的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新成员。Blys与细胞膜表面的三种受体结合,执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Blys对B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有强烈的共刺激作用,并促进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狼疮小鼠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Blys水平增高,阻断Blys的作用可以使狼疮小鼠病情缓解,生存期延长。Blys拮抗剂可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的表达水平,研究BlyS与SLE发病的关系,进一步阐明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8例SLE患者及36名健康者外周血细胞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mRNA水平.结果 狼疮组外周血细胞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狼疮组中的表达有明显升高趋势,说明BlyS在SLE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对B细胞的发育增殖具有重要作用,狼疮小鼠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Blys水平增高,阻断Blys的作用可以使狼疮小鼠的病情缓解,存活时间延长,因此,利用抗Blys单克隆抗体、Blys受体融合蛋白、Blys的抑制性短肽、Blys的免疫抑制重组子、Blys类似物及BAFF受体阻滞剂等Blys相关生物制剂可靶向治疗SLE,但生物靶向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尚处在初级阶段,本文对部分生物制剂治疗SLE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水平,并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BLyS水平。结果①SLE患者血清BLyS[(9.6±2.3)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4.0±1.5)ng/ml]。②SLE患者中,血清BLyS水平活动组[(11.1±2.2)ng/ml]高于非活动组[(8.1±1.2)ng/ml],抗dsDNA抗体阳性组[(10.9±2.2)ng/ml]高于抗dsDNA抗体阴性组[(8.1±1.4)ng/ml],高IgG组[(10.8±2.4)ng/ml]高于非高IgG组[(8.3±1.3)ng/ml],低C3组[(10.2±2.5)ng/ml]高于非低C3组[(8.3±1.3)ng/ml],低C4组[(10.1±2.3)ng/ml]高于非低C4组[(7.6±0.7)ng/ml],低血小板计数组[(10.7±2.7)ng/ml]高于非低血小板计数组[(8.8±1.7)ng/ml]。③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r=0.56,t=15.89,P<0.01)、IgG(r=0.33,t=4.20,P<0.05)呈正相关;与C4(r=-0.47,t=10.04,P<0.01)、血小板计数(r=-0.53,t=13.85,P<0.01)呈负相关。结论BLyS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SLE组)血清BAFF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C4水平;计算疾病活动性(SLAM)和损伤指数(SLICC/ACR);对BAFF水平与补体C3和C4、SLAM、SLICC/ACR进行相关性分析。对照组为45例查体健康者。结果SLE组血清BAF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抗dsDNA抗体阳性者(13例)BAFF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均〈0.001。BAFF水平与补体C3呈显著负相关(r=-0.298,P=0.047),与补体C4无明显相关性,与SLAM呈显著正相关(r=0.450,P=0.002);与SLICC/ACR呈显著正相关(r=0.388,P=0.009)。结论BAFF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与发展,检测血清BAFF水平有助于判断SLE活动性及预后;应用BAFF拮抗剂有望改善SLE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抗B淋巴纲胞刺激因子(Blys)单克隆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抽取36例SLE患者外周血,每例外周血分成等份分别不加或加入抗BlyS单克隆抗体分组培养,检测比较培养后各组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补体和多种狼疮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 狼疮组加入抗BlyS单克隆抗体培养后,血浆中的IgG、IgM水平均比未加单抗组培养后的水平低,IgA水平仅有下降趋势;血浆补体C3、C4水平较未加单抗组高;且血浆中狼疮相关细胞因子Bly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均较未加单抗组低.结论 抗BlyS单克隆抗体在体外能够抑制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过度升高和补体的下降,以及狼疮相关损害因子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重组B细胞刺激因子(rhBly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22例SLE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细胞,分为3组:rhBlys 加抗IgM抗体组、抗IgM抗体组和培养基组.培养72 h收集B细胞及培养上清.MTT法检测B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浓度. 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增殖显著增强(0.36±0.15对比0.21±0.05,P<0.01),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0.36±0.15对比0.24±0.08,P<0.05);②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IgG、IgM和抗ds-DNA抗体分泌显著增强,强于培养基组(1 207.04±200.84对比801.16±116.22,P<0.01;375.11±78.20对比208.15±47.96,P<0.01;159.27±42.65对比102.21±32.54,P<0.01);也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1 207.04±200.84对比926.54±134.64,P<0.05;375.11±78.20对比236.50±53.72,P<0.05;159.27±42.65对比114.16±33.25,P<0.05);③SLE患者B细胞的增殖和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的分泌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结论 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Blys是B细胞强共刺激剂,Blys与抗IgM抗体对B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协同增强的作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可能存在B细胞数量上的异常或本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这为干预Blys在SLE患者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CD154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5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6例活动期SLE及14名正常健康人,分离外周血CD19阳性B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标记检测其CD154的表达,并体外观察抗CD154抗体对外周血B细胞的增生及IgG分泌的影响。结果①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CD154阳性率(36±17)%及表达强度(364±238)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后者分别为(10±8)%,124±97%(P均<0.001);②体外单独培养,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自身即可异常增生并分泌IgG,[3H]-TdR掺入及体外培养上清液IgG浓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001和0.001)。抗CD154抗体可显著抑制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及IgG的异常分泌,[3H]TdR掺入及体外培养上清液IgG浓度与对照抗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7和0.034)。结论CD154在活动期SLE的B淋巴细胞中有异常表达,其异常调控可能是导致分泌自身抗体B细胞克隆增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 lym phocyte stim ulator,BlyS)水平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初步探讨BlyS与SLE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商品化的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抗人BlyS多克隆抗体,采用双抗夹心法建立检测BlyS血清水平ELISA方法。对59例SLE确诊患者和40名正常健康献血者的血清BlyS水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浓度、自身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滴度进行检测,比较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与免疫球蛋白浓度、自身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59例SLE患者的血清BlyS水平为(8.4±1.6)ng/m l,40名正常人的血清BlyS水平为(3.2±0.9)ng/m l,SLE组的BlyS血清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伴随着血清BlyS水平的升高,SLE患者的血清IgG浓度明显升高(r=0.442,P=0.0005);SLE患者的BlyS血清水平与抗dsD NA抗体的滴度也有明显的相关性(r=0.850,P<0.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BlyS血清水平ELISA检测方法简便、可靠、准确,为后续研究BlyS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SLE患者的血清BlyS含量是明显升高的,并伴随着血清IgG浓度、抗dsD NA抗体滴度的升高;提示Blys异常表达可能是SLE发病的重要环节,其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的活化、促进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7例SLE患者及16名正常对照人群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并分析其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B1淋巴细胞亚群/B2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并且与体内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M的量呈正相关。除此之外.抗dsDNA抗体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及B1/B2比值均高于阴性组。结论SLE患者外周血B1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异常,可能与SLE患者体内的体液免疫异常有关,并在SLE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BlyS)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自 2 0 0 2- 0 8~ 2 0 0 3- 0 8的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及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病人 ,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38例类风湿关节性关节炎 (RA)及 2 8例对照。分别用ELISA、特定蛋白仪和RT -PCR法测定血浆BlyS、免疫球蛋白、抗双链DNA和细胞内BlySmRNA的表达。结果 SLE和RA患者血浆BlyS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和P <0 0 5 )。BlyS明显升高的SLE患者 ,其血浆IgG和IgA质量浓度也相应升高 ,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血浆中抗双链DNA抗体阳性率及BlyS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血浆低BlyS组。 结论 BlyS促进SLE和RA病情的发生。Ig、抗双链DNA抗体产生及细胞内mRNA表达的增加与BlyS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T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及多种活化的T细胞亚群与疾病活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SLE患者11例(其中活动期6例,非活动期5例)和健康对照8名。应用流式细胞术比较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骨髓T细胞CD25、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活化T细胞亚群与SLE疾病活动性评分(SLEDAI)、尿蛋白定量(24h)、血清补体C3、C4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SLE、非活动期SLE与正常对照相比骨髓T细胞CD25、HLA—DR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骨髓T细胞HIJA—DR^+、CD4^+HLA—DR^+、CD8^+HLA—D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P〈0.05)。11例SLE患者骨髓CD3^+HLA—DR^+、CD4^+HLA—DR^+细胞与C3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682,r=-0.675,P均〈0.05);CD3^+HLA—DR^+、CD8^+-HLA—DR^+细胞与尿蛋白定量(24h)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712,r=-0.688,P均〈0.05)。活动期SLE骨髓CD3^+HLA—DR^+、CD8^+HLA—DR^+细胞与C3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0.943,r=-0.829,P均〈0.05)。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骨髓T细胞活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外周血,且骨髓中活化的T细胞与疾病活动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肌受累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肌受累病例的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10年共13例SLE心肌受累病例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 SLE心肌受累发生率0.52%,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37.7±5.8)%和(40.9 ±7.1)%(P=0.002),抗rRNP抗体与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显著相关(r=0.843,P=0.001).cTnI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相关(r=0.656,P=0.036).结论 SLE心肌受累仍属罕见病,预后较差,心脏超声可早期诊断并监测病情,激素治疗可以改善症状,一些血清学指标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表达CD86的情况,以及雷公藤内酯醇(Tripto1ide,TL)对其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新鲜分离时以及与不同浓度TL在体外培养后的CB86阳性率。结果 SLE B细胞的CD86阳性率在新鲜分离时(P<0.002)和培养48h后(P<0.001)均较正常人B细胞高。25ng/m1的TL可明显降低SLE和正常人B细胞的CD86阳性率(P<0.001),2.5ng/ml则只对SLE B细胞起作用(P<0.001)。结论 SLE病人B细胞CD86阳性率高于正常人;TL对SLE或正常人的CD86^ B细胞均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在某一浓度下仅抑制SLEB细胞的CD86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狼疮细胞(LEC)形态的变化,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典改良血块法观察了50例SLE疾病活动期和30例SLE非活动期患者外周血LEC形态,同时与血清自身抗体、补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对比研究。结果 特殊形态的LEC与自身抗体的抗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r=0.588,P=0.056;r=0.759,P=0.135),补体C3和C4(r=-0.648,P=0.058;r=-0.589,P=0.057)及SLEDAI(r=0.686.P〈0.05)具有明显相关性。SLE活动期组特殊型LEC、自身抗体和补体与SLE非活动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自身抗体和补体与SLEDAI无相关性时,特殊型LEC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86,P〈0.05)。结论 特殊型LEC与自身抗体、补体及SLEDAI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SLE疾病活动性的独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24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L  Ma L  Lin B  Wu DH  Wang GC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18-921
目的 评价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妊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2月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4例妊娠期间使用羟氯喹治疗SLE患者的疾病控制和新生儿安全情况,并对其子代进行随访.结果 24例患者中22例在妊娠期间持续应用羟氯喹治疗,21例患者SLE病情平稳,无复发.2例患者妊娠后停用羟氯喹,在妊娠中期出现SLE活动,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并再度加用羟氯喹,SLE病情稳定至分娩和产后.3例患者诊断妊娠高血压,3例患者早产.副作用:2例患者在妊娠期加用羟氯喹后,分别出现一过性厌食和脱发,未予特殊治疗,症状大约持续3周后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部不适及视野缺损症状.至目前为止,患者在我院眼科门诊定期复查视野及眼底均无异常发现.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身高、体重均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现心肺异常及生长发育异常.结论 羟氯喹对SLE妊娠期妇女及胎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应在妊娠期间持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