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将组织工程的技术和原理运用于皮肤再造已经成功的研制出了各种类型的皮肤替代物。组织工程化皮肤大致可分为: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的复合皮肤替代物三种类型。本文就各种皮肤替代物的研制方法和应用,皮肤组织工程的发展和展望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抗组胺药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多种药物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咪唑斯汀、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地塞米松、环孢素等药物和皮肤组织体外共培养,同时加入组胺、花生四烯酸等致炎刺激物,培养24h后逆转录PCR法测定上述药物作用后皮肤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MCP-3、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因子(RANTES)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等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IL)-4、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递质的含量。结果:咪唑斯汀组中MCP-1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组;MCP-3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组;eotaxin和RANTES的表达显著低于氯雷他定组(P<0.05);培养上清液中的IL-4含量显著低于非索非那定组,IL-5的含量显著低于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组,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氯雷他定组(P<0.05)。结论:比较不同的抗组胺药,咪唑斯汀显示有较强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3.
SD大鼠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及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SD大鼠毛乳头细胞(DP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并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双层皮肤。方法分离大鼠触须部获取完整毛囊,胶原酶消化获取毛乳头组织,组织块法培养毛乳头细胞并传代。以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α,SMA-α)、CK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MTT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第二代DPCs作为真皮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作为表皮种子细胞,用气-液面培养制备组织工程双层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成功培养DPCs并传代,Ⅰ型胶原、SMA-α染色阳性;成功构建出含表皮与真皮层的组织工程双层皮肤。结论体外培养得到的DPCs与表皮结合较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4.
<正> 白癜风迄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从最早的光感性药物如硫汞白斑擦剂到氟脲嘧啶、氮芥酒精、激素类等制剂的应用,以及光化学疗法(PUVA)等,方法不少但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癜风的病理变化不仅限于黑素细胞,可能在黑素细胞遭到破坏的同时,也波及到角朊细胞,待黑素细胞完全破坏后,破坏因素已不存在,角朊细胞重新恢复正常。基于白癜风的病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正常人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在体外重建皮肤,为将来用于临床、生物及药理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从正常儿童的包皮分离、培养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用成纤维细胞和I型鼠尾胶原制备真皮类似物.将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接种到真皮类似物表面进行培养,制备表皮类似物.将重建的皮肤类似物和正常人皮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皮肤类似物的组织形态包括基底层、基底上层、角质层与正常人皮肤相似.与基底膜形成有关的标志,在皮肤类似物和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是相似的.角蛋白10、泛角蛋白在皮肤类似物和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也是相似的.结论 组织形态和所检测的各种标志的表达显示,该皮肤类似物与正常人皮肤相似.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的皮肤供区不足、二次表皮移植、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问题,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移植成功率低,也不具备完整的皮肤结构.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构建含正常附属结构的组织工程全层皮肤上.组织工程全层皮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具有远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体外皮肤类似物模型已广泛建立并用于实验研究,而传统的角朊细胞培养方法主要用于角朊细胞扩增。建立体外皮肤类似物模型方法众多,模型的形态、结构、分化标志的表达与人体正常皮肤相似,是一种接近生理的人体皮肤模型。现就建立体外皮肤类似物模型的基本方法,模型的特征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期梅毒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均具有多样性,并且其诊断与临床体征、组织形态学又有密切联系[1]。为进一步探讨梅毒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和损伤机制以及协助诊断,我们对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临床资料 取材于1995年~1997年26例二期梅毒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20~58岁。皮疹类型:斑疹3例,斑丘疹5例,鳞屑性斑丘疹2例,豆状丘疹5例,肥厚丘疹4例,掌跖角化斑疹1例,扁平湿疣6例。患者血清RPR(平均滴度1∶19.79)及TPHA试验(滴度1∶80)均阳性,抗HIV初筛试验均阴性。方法 常规取冠状沟、包皮、大阴唇、会阴、腹股沟、肛周…  相似文献   

9.
毛囊生物学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毛囊重建研究是其中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胚胎皮肤重建毛囊;、毛囊的组织培养、器官培养以及游离细胞重建毛囊等方面综述了近下来取得的进展。胚胎皮肤重建毛囊和新生鼠皮肤囊在裸鼠体内的移植试验是成功的,而成熟毛囊体外重建也接近成功这些模型的建立将为毛囊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皮肤屏障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屏障为化学物经皮吸收的限速层,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抵御外环境的有害因素,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深入研究皮肤屏障生理功能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从皮肤屏障的功能和结构两方面,对近年来应用于该领域研究方法的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体外试验是验证皮肤药物变态反应的有力证据,由于其安全性强,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皮肤试验和激发试验的有力补充.主要有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嗜碱性粒细胞活化试验(BA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淋巴细胞活化试验(LAT)、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因子检测试验,用于诊断IgE介导的速发型药物变态反应和非IgE(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药物变态反应.该文主要综述了各种体外试验运用在皮肤药物变态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毛囊重建和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囊生物学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毛囊重建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从胚胎皮肤重建毛囊、毛囊的组织培养、器官培养以及游离细胞重建毛囊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胚胎皮肤重建毛囊和新生鼠皮肤毛囊在裸鼠体内的移植试验是成功的,而成熟毛囊体外重建也接近成功,这些模型的建立将为毛囊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人皮肤表皮干细胞 (ESCs)接种至同种去表皮的真皮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方法 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获得角质形成细胞,并用Ⅳ型胶原快速粘附法筛选ESCs并培养;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用免疫组化法对ESCs进行鉴定;将ESCs接种至去表皮的真皮上浸没培养7 d后转成气-液面培养,4周后取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角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培养的ESCs呈铺路石样、克隆状生长;角蛋白K19和β1-整合素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培养5周的组织工程皮肤可见有3 ~ 6层细胞,并可见角质层,表皮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应用人皮肤的ESCs与去表皮的真皮可以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4.
皮肤屏障研究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屏障为化学物经皮吸收的限速层,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及抵御外环境的有害因素,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深入研究皮肤屏障生理功能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本文从皮肤屏障的功能和结构两方面,对近年来应用于该领域研究方法的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5.
rhFGF-7对体外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方法,研究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7(rhFGF-7)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环切术后包皮,分别用胰酶和dispaseⅡ酶消化法分离表皮,用无血清培养基进行无滋养层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并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检测rhFGF-7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胰酶消化分离表皮相比,dispaseⅡ酶消化获得的表皮,其细胞贴壁率高,增殖速度快,且成纤维细胞污染少;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胞浆呈黄绿色,为角蛋白阳性染色;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可持续增殖至第8代,10ng/mL的rhFGF-7促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最显著。结论所建立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rhFGF-7可促进体外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体外建立皮肤模拟物的技术主要是指在去表皮的真皮组织或 (和 )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基质上进行表皮细胞培养。这些皮肤模拟物具有与正常人体皮肤相似的超微结构和形态学表现。随着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 ,运用该方法出现了商品化的皮肤模拟物如Apligraf、EpiDerm和MelanoDerm等 ,并已广泛用于对皮肤创面的覆盖 ,溃疡 ,烧伤等的治疗 ,及药物的药理试验和化学合成物的毒理试验等。现将对近年来有关体外皮肤模拟物建立的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菁  程波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10):726-729
目的 探讨中波紫外线(UVB)对体外培养皮肤干细胞某些标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快速贴壁法分离、培养皮肤干细胞,K15、β-连环素鉴定皮肤干细胞。利用峰值在305 nm的UVB照射皮肤干细胞,照射剂量为10 mJ/cm2。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经照射组与对照组皮肤干细胞CD34、β-连环素、p53的表达变化。结果 未经UVB照射的皮肤干细胞密度大,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细胞形态清晰,胞质均匀,可见有核分裂细胞,核质比例大。β-连环素主要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其胞膜和胞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4.74%和8.4%;p53主要在胞质表达,其胞核染色阳性率为6.9%。UVB照射后的细胞密度稀,细胞变形、不规则,胞质出现空泡,核质比例变小,部分细胞出现核固缩和凋亡。β-连环素主要在细胞质和细胞核表达,其胞膜和胞核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4.74%和0;p53主要在细胞核表达,其胞核染色阳性率为100%。CD34在两种情况下均不表达。结论 UVB能使CD34阴性皮肤干细胞β-连环素在细胞质聚集并移入细胞核,p53可定位于皮肤干细胞的细胞质,经UVB照射后可移入细胞核。  相似文献   

18.
组织芯片(tissue 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 microarray,TMA),是将若干石蜡包埋块上的各种典型组织或细胞转移到一个新石蜡块上重新构建微型化高通量组织阵列的方法。组织芯片技术是DNA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延伸,应用该技术可在原位对众多的组织进行DNA、RNA及蛋白质水平进行高通量的研究,以研究目的基因在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情况。一次实验就完成了以往几百次的重复工作并且可以保证每一个样品的实验条件完全相同,它的出现为组织形态学研究带桌了曙光。  相似文献   

19.
皮肤组织病理学是皮肤病临床诊断中最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文介绍一些国内外常用的网络皮肤组织病理学资源,以便广大读者,尤其是基层临床皮肤科医生能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些资源,更好的掌握皮肤病理学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0.
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形态多样性的皮肤恶性肿瘤,对其正确诊断分类常常需要通过免疫表型的研究,来确定是T、B、单核巨噬细胞源性。以前这方面的工作多是在冰冻切片上进行,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的进展,使得我们能够在石蜡切片上进行研究,这便于临床常规及回顾性研究[1]。我们选用一组已商品化的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针对不同淋巴细胞来源的McAb,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石蜡组织上对不同来源的皮肤淋巴瘤和白血病进行了研究,以探求它们在常规病理皮肤淋巴瘤诊断分类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病例 均取自临床常规病理存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