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晶晶   《中国医学工程》2011,(3):148-149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我国现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均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患者个体差异、性别、年龄、遗传、给药方法及给药途径、用药时间、给药剂量、浓度等均为影响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韦英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112-112,117
目的:对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了解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以提高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2008年共收到报告35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占总报告数的48.6%,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占抗菌药的52.9%;中成药占总报告数的31.4%.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以住院患者为主,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中成药为主,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大部分可以治愈,绝大部分对原疾病的治疗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主要不良反应症状以皮疹多见,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以"很可能"为主.结论:必须加强医务人员有关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对抗菌药、中成药的使用进行重点监测,对年龄、给药方式、遗传等易感斟素足够重视,提高门诊患者的报告率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  相似文献   

3.
吴三明 《当代医学》2013,(21):15-16
目的对近几年出现的各种药品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出加强药品管理的对策和对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人民医院门诊部药房2011年3月-2012年3月因为药物引发不良反应造成的退药情况总结分析,总结出退药的品种及其药物的剂型。结果从退药的品种看,在门诊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的退药中抗生素类药物比重最大,达到了71.51%;从药品的剂型看,注射剂的比重最大,达到78.12%。结论药物不良反应引发的门诊退药,侧面反映出了医院药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药物管理,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和退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药品上市前对其安全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用动物试验方法验证药品的安全性,因动物与人有种别差异,对药物的反应不完全一致;临床试验方法验证药品的安全性,试验对象又经过严格的筛选,一般不包括老人、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病情严重者等,而且Ⅱ期临床试验病例数有限,所以安全性资料有局限性,新药上市后可能会出现某些新的不良反应。2.药物的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有关。同一药物不同的剂型和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不良反应。如口服氯霉素时引起…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10~2013年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上报的29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0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高,占84.83%,其次是口服给药,占9.66%,经眼用药占3.79%,经耳给药占0.69%,经鼻腔给药占1.03%。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主要为抗生素和抗肿瘤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菌药物为主,发生例数为72例(占24.83%),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发生例数为52例(占17.93%),中药注射剂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也较大,占12.41%。结论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苏朝昆  王跃升  龚毅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45-294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给药方案的现状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一日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16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35例,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及口服药品名称、剂量以及药物合用产生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药物合用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提出护理对策。结果:抗精神病药使用频率前5位依次是氯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氯丙嗪、奥氮平,给药方案以抗精神病药治疗最多,其次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苯二氮类药(BZD)、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BZD,药物合用出现不良反应构成比大小依次为体重增加、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结论:抗精神病药联用心境稳定剂和(或)BZD有利于患者治疗,多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时应采取措施,加强护理。  相似文献   

7.
赵贵红 《吉林医学》2014,(6):1219-1219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药物不良反应报告78例,按照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涉及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主要为抗生素,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和口服用药。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器官及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要加强对不良反应药物的监测工作,促进合理安全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是大势所趋,向临床医生、护士提供临床药物使用咨询,收集药物的不良反应,开展临床药动学的研究、进行个体化给药,可明显提高临床药品应用的水平和降低药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药品不良反应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1月门诊上报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上报情况,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结论:药务科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最多,头孢类抗菌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多,注射给药发生的不良反应高于其它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院1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寻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方法:对海珠区妇幼保健院2004~2010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13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涉及人群以儿童最多,占41%;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涉及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为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注意用药安全性,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院2016年至2017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找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6年至2017年收集到的147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归类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以静脉注射给药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抗感染药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27.15%,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结论关注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减少静脉注射药物、合理规范的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质量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量用法的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药物依赖性等。临床常见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等各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毒副作用。同时,中西药联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引起急性中毒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6~2009年发生9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15例ADR分别从患者概况、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15例ADR中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老年患者发生ADR相对较多,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最多,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多。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和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引起的二重感染、药物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不包括药物过量、药物滥用和治疗错误。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最集中的场所,其医、药、护等医务人员应关注药品不良反应,适时监测,早发现、早报告,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制药工艺的逐渐多样化、临床西药品种不断增加和中药针剂的陆续开发、应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也越来越多,药物不良反应轻者增加患者的痛苦,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而我国的现状是:"过度输液"世界闻名。《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852 799份,给药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监测并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在我院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分别从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的药物品种分布等统计与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物有24种,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7例(58.73%),其次为中药制剂12例(19.05%);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为皮疹、斑丘疹、寻麻疹、皮肤瘙痒、面部潮红、紫绀、过敏样反应或注射部位红肿等;以静脉给药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85.71%).结论 认真监测分析总结药品不良反应,是临床合理和规范用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田慧  慕旭霞 《吉林医学》2011,(24):5031-503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对其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级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患者(60岁以上)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推注给药发生ADR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药品以抗感染药物为主,显著高于其他药品(P<0.0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最多,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40.5%。严重程度一般为主,显著高于其他严重程度患者(P<0.05)。结论:通过回顾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尽早处理ADR,可有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疾病等原因,人们对药物的选择逐渐向"天然"靠拢,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倍受青睐.特别是对于老龄化社会来说,药效温和、不良反应小、重视整体调节人体机能的中药对慢性病、多脏器疾病的老年患者是最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提出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存在的问题,其目的 在于通过改进有效的监测方法,以准确地发现人群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促进药品上市后监测方法的规范化,推动合理用药尽量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