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目的]探讨城乡中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对夏津县7~18岁6647名城乡中小学生体检资料筛查,检出肥胖学生并进行肥胖影响因素的配对调查分析。[结果]城镇肥胖学生多于农村、男生多于女生;肥胖学生形态机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母亲孕期发胖、家族肥胖史与中小学生肥胖有关。[结论]预防中小学生肥胖关键在于普及营养保健知识、注意热能摄人、增加体力活动,另外家庭父母影响以及肥胖家族现象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少儿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时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而且对其成年以后乃至一生的健康都有不良影响。为了从复杂的综合性致肥胖因素中寻找出几个与肥胖最相关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预防肥胖的发生,我们用1∶1配对的调查方法对96名肥胖少儿进行了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按1∶1配对分析的要求将两所市属小学中1~6年级(8~12岁)肥胖学生96人(男58人,女38人)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城乡中小学生肥胖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城乡中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对德州市 7~ 18岁 132 97名城乡中小学生体检资料筛查出肥胖学生并进行了肥胖影响因素的配对调查研究。城市肥胖多于农村、男生多于女生、小学生多于中学生、肥胖学生形态机能指标高于对照组 ,相比差异有不同程度统计学意义 (P <0 .0 1~ 0 .0 5 ) ;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母亲孕期发胖、家族肥胖与中小学生肥胖有关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1~ 0 .0 5 )。预防肥胖重点在于家庭 ,关键在于普及营养保健知识、肥胖学生减少热能摄入、增加体力活动 ,肥胖家族遗传现象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学龄肥胖儿童的发育特征及致胖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丽华  王晶 《中国校医》1998,12(4):252-254
采用1:1配对方法,对7~12岁的102名肥胖儿童主要形态指标、功能指标及性发育指标进行了对比观察,并选择25个相关的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女肥胖儿童的皮褶厚度、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非常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儿童(P<0.01);男女肺活量和握力均值亦差异显著(P<0.05),肥胖学生高于对照学生;而更能客观反映肺通气功能的肺活量指数则对照组明显高于肥胖组。研究提示,对7~12岁儿童,若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两处皮褶厚度之和达40mm以上,则可作为判定肥胖的重要依据。肥胖儿童性发育程度较对照组领先。在诸多因素中,高热量食物、父母亲肥胖、性格好静不爱动是影响儿童发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我们于1980年6~7月间,对沈阳市和平区三所中学和三所小学1437名男性学生,年龄在7~18岁之间,进行了肥胖发生率的调查并对肥胖儿童,以配对方法、比较肥胖学生与正常学生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之间的差异。 1 调查方法 1.1 确定肥胖标准:根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方法,利用辽宁省卫生防疫站制定的标准,凡是体重超过该身高标准20%者为肥胖。 1.2 测定项目: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共11  相似文献   

6.
石玲  罗胡兰 《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2):1095-1096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区儿童肥胖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10月,对辖区内7307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采用1:1配对分析查出的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有关肥胖影响因素的OR值。[结果]调查7307名儿童,肥胖者134名,肥胖率为1.83%。肥胖率,男童为2.12%,女童为1.50%(P〈0.05);3~6岁分别为1.70%、1.45%、1.38%、3.71%(P〈0.01)。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相比,在喜欢食肉类、喜食甜食、进食量大、进食速度快、人工喂养、出生体重〉4000g、父母一方或双方肥胖者的OR值的95%可信限均大于1;户外活动、父母一方或双方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的OR值的95%可信限均小于1。[结论]沙坪坝区3~6岁儿童肥胖率处于一般水平。不良饮食习惯与遗传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郭淑君  薛庆光 《中国校医》2010,24(5):F0003-F00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肥胖发生率有明显升高趋势。肥胖是导致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探讨胡民小学学生单纯性肥胖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早期预防措施,对本校6~11岁小学生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单纯性肥胖儿童饮食因素的配对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前 ,我国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有研究指出 ,少年肥胖者对将来成年后的生理功能有影响 ,且为某些成人疾病如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为探讨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有关的饮食因素 ,笔者采用 1∶1配对的方法 ,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从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6所监测小学中抽取 1所 ,对该小学 1~ 6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定。采用 1985年“中国学生 7~ 2 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 ,凡超过正常标准体重 2 0 %者为肥胖 (遗传性、病理性肥胖除外 )。将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儿童进行 …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小学生单纯肥胖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2年对沈阳市4所小学校儿童单纯肥胖症的调查表明:7~12岁儿童单纯肥胖症的检出率为8.39%,其中男学生明显高于女学生,轻度肥胖约占70%.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60对11~12岁肥胖儿童和对照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每天看书写作业时期长、体育活动少、饮食习惯及婴儿时期过早引入固体食物是引起此年龄组儿童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及肥胖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0-7岁儿童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及发放问卷方式,对西安城区22653名0-7岁儿童进行调查,并将检出的140例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1:1的配对研究。结果 西安城区0-7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93%和2.34%。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家族中肥胖人数、母亲的BMI、父亲较少参加运动、家庭不正确的运动和饮食习惯及父母的错误认知。结论 单纯性肥胖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且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生活方式、个人行为主双亲的营养知识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春  黄静华 《中国校医》1995,9(4):263-265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肥胖儿童逐年增多,我市在1994年对7000名学生进行健康监测中发现肥胖儿童占7%。为摸清肥胖儿童常见疾病患病情况及机能状况,我们对493名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了1:1配对调查。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4年4~5月份对市区5所重点小学7~12岁7000名学生进行健康监测,在此基础上,按*n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进行判断,凡大于身高标准体重120%为肥胖,共查出肥胖儿童493名,其中男生306名,女生184名。同时,为每一名肥胖儿童按照同年龄同班级同性别的条件随机抽取一名身高体重为正常…  相似文献   

12.
儿童时期的肥胖易发展为成人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近10年来,我国儿童少年肥胖发生率有增高 的趋势,肥胖对儿童少年健康的影响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99年对博兴县两所小学肥胖儿童的健康状况及有关指标作了配对调查,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博兴一小、实验小学7~12岁的单纯肥胖儿童60名,并选择与肥胖儿童同校、同班、同性别、同年龄、同民族、身高相近(上下相差1cm左右)的正常儿童60名为对照组。1.2 标准 肥胖儿童选择,在为这两所小学的学生体检时先目测出肥胖学生,再询问其他病史,然后按世界卫生组织(WHO)  相似文献   

13.
申玮 《实用预防医学》1998,5(3):161-162
肥胖已被证实为诱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1]。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热能摄入大于热能消耗[2]。为了解我省肥胖老人的食物结构及热能消耗特点,遂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以城区离(退)休、未返聘、从事极轻体力劳动的60~70岁老人为调查对象。将其中体质指数(BMI):男性>24,女性>25者设为肥胖组[3];将男性<24,女性<25者与肥胖组同年龄(±1岁)、同性别、身高近似(±2cm)配对成对照组。所有被调查者均无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两组男均为43人,女为30人;60~岁:男30人,女18人,65~70…  相似文献   

14.
研究儿童时期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预防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1986年5~6月对我市肥胖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血脂值进行了配对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为哈市道里、道外、南岗三个区八所小学7~13岁的男女学生,首先经保健教师用目测挑选出肥胖学生,再根据山东临沂地区卫生防疫提出的用各种年龄组、肱三头肌及肩胛下角两处皮脂厚度之和评价儿童少年肥胖的标准,判断肥胖者133人,并选择与肥胖者同年  相似文献   

15.
张远兰  罗红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57-1459
目的在肥胖儿童的肥胖因素中,寻找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肥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Stepwise法,对各影响因素逐一筛选,建立最优多元回归模型,以获得对肥胖性质影响最大的变量。结果通过100例6~12岁肥胖儿童配对调查,在12项肥胖因素中,有7项进入回归模型。从标准回归系数的数据表明,对肥胖性质影响最大的变量,从大到小依次是肥胖家族史、出生时体重、婴儿期喂养方式、吃油腻性食物与甜食、体格锻炼、哺乳期添加固体食物时间与母亲妊娠期发胖。结论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检出的肥胖因素,对制定儿童肥胖的防治策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对1988~1993年北医大一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112例进行了总结分析。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配对条件是孕妇年龄相近(±2岁),同年同月同医院分娩。配对单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家族史、慢性高血压、自然流产史、不良产史、孕次及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方程的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OR=15.07)、肥胖(OR=3.99)及孕次(OR=2.58),表明这些因素具有独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7484名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龙岩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探讨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因素,我们于1991年秋对本市二所中学和二所小学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为7~17岁中小学生,共7484人,其中男生4097人,女生3387人。小学7~12岁3359人,中学12~好岁4125人。1.2按学生身高体重测量结果,用“中国学生7~17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评定现时学生营养状况。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受试个体学生体重在标准体重90%~110%为现时营养状况良好,低于叨%为营养不良(分轻、中、重)、超过110%为超重,大于12O%为肥胖。2…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3991名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生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进行1:1配对的研究和资料分析。结果:昆明市五华区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检出率为2.10%,轻、中、重度肥胖症检出率分别为1.05%、0.95%和0.10%。肥胖检出率以6~7岁组最高,达6.45%;其次为5岁组,达2.92%。肥胖有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且肥胖程度增重的趋势。食欲、进食速度、饮食习惯及遗传为影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2006年五华区7岁以下儿童肥胖检出率较10年前呈大幅度上升;肥胖的控制应从胎儿期开始;加强健康教育,向大众宣传肥胖的危害性,培养合理、科学、均衡的饮食习惯对预防肥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镇江市12~15岁学生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青少年肥胖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生长发育和健康。导致心血管等老年性疾病年轻化,更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长期影响。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肥胖增长速度令人担心,而且男女生均有年龄提前趋势。12~15岁是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突增关键期,为准确掌握该阶段青少年肥胖流行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本于2003年9~12月对镇江市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本市7~14岁儿童发生肥胖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肥胖的有效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分别对本市8所小学9736名7~14岁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肥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检出肥胖学生1138名,是受检率的11.7%;其中男生12.8%,女生10.6%,男生略高于女生。家长的观念、家长的文化程度、儿童的生活习惯及饮食控制是影响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本市学龄儿童肥胖发生率较高,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