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3):221-221
由刘文著、吴启崇审的《视网膜脱离显微手术学》于2007年5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三十章,详细地介绍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新进展。第一篇论述了视网膜脱离手术基础;第二篇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全部手术过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具有手术野清晰、操作简单、精细方便、效果良好和容易学习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及效果。方法 对15例15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是否正确。结果 15例15眼视网膜全部复位,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视网膜冷凝反应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浑浊,并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 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方便、准确、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复杂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眼病,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其目的在于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气体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具有内顶压视网膜、封闭裂孔、展平分离视网膜的作用,后极部视网膜脱离眼内注气是利用气体较水轻的上浮力量使后极部视网膜复位。虽然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已大为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心理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观察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36例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36只患眼,先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然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完成排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检查裂孔位置和眼内注气。并与同期37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间接检眼镜下手术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患眼视网膜冷凝反应均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混浊并不影 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无严重手术后遗症。1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1只眼,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只眼,最终视网膜复位率94%。视力<0.1者6只眼,占16.7%;0.1~0.4 者 15只眼,占41.7%;≥0.5者15只眼,占41.7%。和常规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 结论 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 ,使用效果良好等优点.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69-373)  相似文献   

5.
现代视网膜脱离手术操作大体上分为裸眼下直视手术和间接眼底镜下手术两大类。后者因其具有可视范围大.相对不受屈光间质混浊影响,成像清晰等优点,已逐渐成为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主流。我们则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完成全部视网膜脱离手术步骤,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键  韩冰  樊宁  罗恒  秦磊  古洵清 《眼科》2002,11(6):357-360
目的:分析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原因,以及再手术选择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的指征。方法:回顾65只再手术病例,分析原手术方法及眼底改变,重点观察玻璃体病变的动态变化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据此分别施行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手术。结果:再手术原因为原裂孔未封闭,新裂孔形成,玻璃体状态变化和增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暨往文献报告相同,因手术操作不当者比例下降(15.4%),玻璃体牵引和后脱离动态变化比例上升(44.6%和73.8%),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加重者占46.2%,多次手术治愈58只眼(86.1%),结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仍首选巩膜扣带术,多行巩膜环孔加压。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度病变但有明确的局部玻璃体状态变化及增殖性改变者行玻璃体手术,重视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变化,玻璃体状态和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变化的局部特征,对症施行手术,可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兵  贾乃伟  李寅伟 《眼科研究》2007,25(6):423-423
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脱离是导致手术失败、引起视功能严重丧失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手术失败的原因至关重要。我们对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且再次手术的病例进行分析,对再次手术导致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进行观察、分类、总结,探讨玻璃体手术后可能导致视网膜再脱离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巩膜外手术对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2例(102只眼)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外手术,包括环扎加压、巩膜外加压术或加用眼内注气。176例(176只眼)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放液,分别对比两者的初次解剖复位率(3个月内)、复发率(3个月以上)、视力、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初次解剖复位率大致相同,但巩膜外手术组网脱复发率高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组视力提高幅度大,黄斑皱襞发生率低,屈光乱视发生少,但白内障发生率较高。两者上述项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牵拉性质不伴有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马蹄形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从视功能恢复角度出发,对熟练的玻璃体手术经验者可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作为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149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是否伴有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分两组比较手术方式及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和视力变化。 结果 视网膜解剖复位:两组用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复位率为77.9% ,非玻璃体手术为2 5.9%(P<0.001);不完全PVD组用玻璃体手术治疗复位率为75.5%,非玻璃体手术治疗为15.0%(P<0.001);用非玻璃体手术治疗完全PVD组复位率为57.1%,不完全PVD组为 15.0%(P=0.05)。视力进步:完全PVD组为68.6%,不完全PVD组为57.0%(P>0.05)。 结论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应用巩膜外手术联合玻璃体切割、眼内气体填充和手术后激光光凝封闭黄斑裂孔可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8-10)  相似文献   

10.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2002年6月收治的52例71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中33例41眼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结果 接受普通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13眼中8眼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61%;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10眼全部视网膜复位,手术成功率100%。结论 视网膜脱离手术,特别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有效地使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复位。  相似文献   

11.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合适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的手术时机及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23例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用药、膜增殖情况、裂孔大小、脉络膜脱离范围及手术方法。结果:一次手术复位17眼,复位率73.91%;二次手术共6例6眼,复位3例3眼,3例3眼放弃治疗。总复位率:86.96%。结论:脉脱型视网膜脱离依据其葡萄膜炎症情况,术前子皮质类固醇减轻炎症反应。依据膜增殖情况,裂孔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82例儿童视网膜脱离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998-2002年4月间收治的82例儿童视网膜脱离患儿(年龄≤15岁)发病年龄、性别、脱离时间、裂孔类型、位置、形态和手术方法、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脱离复位率为88.64%。玻璃体手术所占比例较高,为38.64%。术后视力得到一定程度上恢复。结论:儿童视网膜脱离是一类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疾病。男性患儿多见,与外伤关系紧密。环扎加压手术为首选手术方式,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治疗伴有严重白内障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疗效。方法: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或小切口现代囊外晶体切除术,2例轻度PvR者在找到视网膜裂孔后即行冷凝环扎放液术,其余9例行玻璃体切除合并环扎术。结果:ll例患者中有10例最终获得解剖复位成功,视力提高。1例患者术后因前部PvR严重发展而手术失败。结论: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助于缩短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病程,提高手术成功率,正确地掌握手术适应症和娴熟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硅油填充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硅油填充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在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手术的疗效,探讨该手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观察19例(19只眼)硅油填充术后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保留硅油的条件下,做常规睫状体平坦部巩膜三切口,原灌注口接硅油灌注管,在导光纤维的导引下行膜剥离、视网膜增殖疤痕切开松解、内排液、补充硅油、眼内光凝等手术使视网膜复位的手术治疗。结果19只眼中,术后视网膜基本复位,术后发生一过性高眼压14例,前房、玻璃体出血2例,视网膜创伤疤痕增殖病灶过大,周边局部牵引性脱离复发2例。结论有硅油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在硅油填充下的膜剥离松解手术,具有方法简便、节省时间、剥膜止血容易等优点,是严重增殖性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最终获得成功的关键过程。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出血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6例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出血的患者行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通过玻璃体切除、眼内激光、视网膜切开、视网膜下膜或出血的取出等方式治疗。手术前、后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自动视野计检查,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随访4~7个月,4例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视力为0.3以上,2例视功能保持不变。结论掌握好适应证,手术治疗对清除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出血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提高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RD)复位手术有巩膜手术和玻璃体手术。巩膜手术仍为主要手术 :玻璃体手术可以解决复杂的视网膜脱离 ,但是技术要求高 ,并发症多。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熟练 ,黄斑孔、巨大裂孔、多发孔、大孔、后极孔和膜形成等严重的病例都采用玻璃体手术。最终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成功率可达98%。视网膜脱离手术达到解剖复位后 ,最终目的仍是恢复视功能。尽早手术对恢复视功能有利 ,黄斑未脱离和脱离 1周内急诊手术是一个关键 ,6个月以后视网膜虽达到解剖复位 ,但视功能不能得到有效恢复。多次手术也要影响视力恢复。提高视…  相似文献   

17.
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Dong F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161-163
20世纪 80年代后期 ,我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发展迅速 ,这对于推动我国眼科事业的蓬勃发展 ,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眼科医疗水平的差距起到了促进作用。美国于 2 0世纪 70年代始开展了玻璃体手术 ,80年代初开展了视网膜黄斑前膜、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 ,90年代起利用玻璃体手术技术进行人眼视网膜移植。虽然我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起步较晚 ,但在全国眼科医师的共同努力下 ,我国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蓬勃发展。由 80年代后期开展的玻璃体手术 ,发展至 90年代的视网膜黄斑前膜、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及人眼视网膜移植手术。但总体医疗水平与发…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解降玻璃体视网膜引,粘连和使视网膜易于重新复位。玻璃体手术的困难之处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程度和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而用一些酶有助于促进玻璃体液化和解除玻璃体-视网膜间粘连。本文就酶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用途及有效性。方法对23例视网膜脱离病人在手术中使用半导体激光间接眼底镜封闭视网膜裂孔。手术方式包括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18眼,晶体玻璃体切除加注硅油5眼。光凝方式为围绕裂孔周围光凝一至二排及环扎嵴上光凝,光凝斑为Ⅱ级。结果23眼中3眼因放视网膜下液不充分光凝反应不显改为冷凝。19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5个月,2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使用激光光凝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比冷凝更具有优越性。半导体激光因其本身具有的优点,在手术中使用安全、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2眼。经标准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观察,对术前术后视力、于术并发症等进行重点观察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至0.1及以上者9眼(75.00%),数指~0.1者2眼(16.67%),未提高1眼(8.33%)。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部分改善PDR的视功能,建议玻璃体积血后应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