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采用Child-Pugh分级,病情评估采用UNOS分级。对肝移植术后发生脑病的相关因素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28例次肝移植术后共发生脑病21例(16.41%),其中Child-PughC级患者19例,B级2例;UNOS1级16例,2级以上5例;脑病大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慢性重型肝炎及二次肝移植受者发生率较高(P<0.05)。Child-PughC级患者中未发生脑病44例(对照组),发生脑病19例(脑病组),两组在术前总胆红素、感染、肝移植手术方式、术后血清肌酐水平、感染以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临床因素经多因素模型进行两分类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后显示,术后肾功能衰竭和手术方式两项与发生脑病有显著关系(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术前肝功能情况较差(Child-PughC级)以及病情危重(UNOS1级)的患者,术后脑病的发生率较高。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与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患者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蛋白-1(PD-1)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对国内外有关肝移植术后应用PD-1单抗治疗的病例报道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搜集到了6例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患者应用PD-1单抗治疗,其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有2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但并无移植肝发生排斥反应的证据,有1例患者达到转移灶完全缓解且治疗期间无副反应及排斥反应发生。结论现阶段对于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患者应用PD-1单抗治疗的效果尚不确切,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其肝功能状况,警惕可能发生的移植器官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七例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 1例肝移植的临床资料 ,总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体会。结果 5 1例患者中 ,有 9例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Cr≥ 132 μmol/L或BUN≥ 18μmol/L) ;其中 7例患者在术后 1周内并发了急性肾功能衰竭 ,术后选择了将赛尼哌加入常规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中作为免疫诱导 ,同时积极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肾脏灌注 ;6例肾功能在 3~ 6d内得到纠正 ,1例患者经上述治疗效果欠佳 ,采用了无肝素血液透析 ,术后第 11天肾功能亦得到恢复。结论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诱发因素众多 ;术后注意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 ,积极改善肾脏灌注 ,必要时选择血液透析治疗 ,多数患者的肾功能能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PBOLT)术后 1年内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15例因肝硬化行PBOLT患者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1~ 3d ,7~ 15d ,3~ 6个月 ,1年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CDFI)测定门静脉血流平均流速 (PBV)、门静脉血流量 (PBF)、肝动脉搏动指数 (HA PI)、脾动脉阻力指数 (SA RI)、脾脏纵向直径 (LDS)、肠系膜上动脉搏动指数 (SMA P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与 1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PBV ,HA PI ,SA 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肝移植术后 1年内基本恢复正常 ( P >0 .0 5 ) ;LDS明显缩小 ,但仍高于正常值 ;PBF于术后 1年仍较正常对照值高 ( P<0 .0 5 ) ;SMA PI于术后 1年较术前有所恢复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值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内脏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在原位肝移植 1年内绝大部分得到恢复。说明肝移植术本身并不导致术后高血流动力学的发生 ,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后的早期内脏血流动力学紊乱可能与移植前已存在的病理生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提供思路。方法观察并追踪240例肝移植受者,统计分析不同原发病、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患者术后脑病的发生率,并根据脑病发生与否分为脑病组和非脑病组,分析两组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240例肝移植患者中57例(23.7%)术后出现了脑病症状,其中表现为焦虑不安27例、谵妄13例、妄想8例、抽搐7例、听觉障碍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凝血酶原时间18s和术后血肌酐浓度大于正常参考值是肝移植术后脑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后脑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在18s以上和术后血肌酐浓度大于正常参考值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防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63例患者中,12例术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28例有严重的腹水及进行性高胆红素血症。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6例,腹腔内积液、积脓9例。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或他克莫司预防排斥反应。23例患者应用多巴胺(2-5μg·kg-1·min-1)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肾脏灌注,并酌情配合利尿药物的使用,同时给予白蛋白、新鲜血浆输注、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12例病情较重者给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平均治疗时间50 h。术后1个月时,有26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41.27%。结论肝移植术前应重视对肾功能的评估并及时处理,术后尽量避免感染。免疫抑制剂的个体化应用,改善肾脏灌注,可提高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持续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肝移植术后迁延型胆汁淤积症的效果。方法对5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迁延型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应用尿激酶治疗,1例用常规保肝降黄治疗。结果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迁延型胆汁淤积症的时间为18~43 d,平均(27.2±7.4)d。出现迁延型胆汁淤积症后进行肝穿刺病理切片发现胆道周围毛细血管网有广泛微血栓形成。4例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患者7 d及28 d后胆红素和谷胺酰转肽酶显著低于治疗前,而未经尿激酶治疗的1例因黄疸持续升高,肝衰竭而再次进行肝移植。结论应用持续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肝移植术后迁延型胆汁淤积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肝移植术后发生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碍(EAD)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06月31日中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肝移植患者112例,剔除资料不全者,纳入109例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对可能影响肝移植术后EAD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供体术前乳酸(LAC)、供体年龄、受体身体质量指数(BMI)、受体术前白细胞(WBC)、受体术后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受体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供肝冷缺血时间与非EAD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其中受体BMI、供体术前LAC和供肝冷缺血时间是肝移植术后发生E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影响EAD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供肝冷缺血时间(313.50 min)供体术前LAC、供体年龄、受体BMI、受体术前WBC、受体术后LYMPH%、受体术后NLR,其中受体BMI、供体术前LAC和供肝冷缺血时间(313.50 min)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情况及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ELISA方法检测 78例肝移植受体手术前后、78例供体及 7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非肿瘤患者血清中的CMV DNA和CMV抗体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中CMV抗原。结果供、受体术中肝脏活体组织学检查的CMV早期抗原 (EA)和晚期抗原 (LA)全部为阴性。术前CMV DNA或CMV IgM阳性的受体术后均为阳性 ;术前CMV DNA或CMV IgM阴性的受体术后CMV DNA或CMV IgM转为阳性的分别有 2 6 %和 10 %。 78例受体CMV DNA阳性率由术前的 5 %增加到术后的 31%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6例患者发生了 33次急性排斥反应 ,16次 (49% )CMV DNA检测阳性、11次 (33% )CMV IgM检测阳性 ,而在术后常规检测血CMV DNA和CMV IgM的阳性率分别不超过 13%和 9%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6例发生急性排斥患者肝脏活体组织学检查CMV EA和CMV LA阳性者均为 9例 (2 7% ) ,与术后的常规肝脏穿刺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1.肝移植术后CMV感染率明显升高。 2 .CMV感染可能是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 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应使用抗CMV药物 ;未感染CMV的受体接受感染供体的肝脏时应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出现脑病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发生脑病的原因,并总结其防治经验。结果肝移植术后出现脑病39例,占21.1%。脑病的发生与患者的术前Ch ild分级、有无肝性脑病史、术中的出血量、术后ICU天数及术后是否出现早期肝功能不良等因素显著相关,而与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移植术后脑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通过合理的治疗,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狭窄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下腔静脉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总结5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3例下腔静脉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下腔静脉狭窄发生率为5.8%(3/51),3例均为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均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均经超声检查及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经皮腔内腔静脉气囊扩张或放置内支架后,血流恢复通畅,下肢水肿消失,例1术后第14d死于脑出血,例2和例3恢复顺利,肝功能良好,现已分别存活18个月,4个月,经彩超检查证实下腔静脉血流通畅。结论:经皮腔血管成形术及放置血管内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早期下腔静狭窄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By documenting potent antioxida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functions, preclinical studies encourage heme oxygenase‐1 (HO‐1)‐inducing regimens in clinical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of recipient‐derived HO‐1 in murine and human OLTs. Hepatic biopsies from 51 OLT patients were screened for HO‐1 expression (Western blots) prior to put‐in (basal) and post reperfusion (stress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hepatocellular function. In parallel, livers from HO‐1 proficient mice (WT; C57/BL6), subjected to ex vivo cold storage (18 hour), were transplanted to syngeneic myeloid HO‐1 deficient (mHO‐1 KO) or FLOX (control) hosts, and sampled postreperfusion (6 hour). In human OLT, posttransplant but not pretransplant HO‐1 expression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ALT levels (P = .0178). High posttransplant but not pretransplant HO‐1 expression trended with improved OLT survival. Compared with controls, livers transplanted into mHO‐1 KO recipient mice had decreased HO‐1 levels, exacerbated hepatic damage/frequency of TUNEL+ cells, increased mRNA levels coding for TNFα/CXCL1/CXCL2/CXCL10, higher frequency of Ly6G+/4HN+ neutrophils; and enhanced MPO activity. Peritoneal neutrophils from mHO‐1 KO mice exhibited higher CellRox+ ratio and increased TNFα/CXCL1/CXCL2/CXCL10 expression. By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ce of posttransplant recipient HO‐1 phenotype in hepatic macrophage/neutrophil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this translational study identifies recipient HO‐1 inducibility as a novel biomarker of ischemic stress resistance in OLT.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60例肝移植受体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诊治情况。方法:分析2001年4月至2003年8月60例肝脏移植者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病因、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60例病人中21例(共23例次)曾有神经精神并发症表现。总发生率为38.3%。其中谵妄样精神障碍15例次(28.3%),癫痫2例(3.3%),昏迷2例(3.3%),肢体运动障碍1例(1.7%),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呕吐1例(1.7%)。药物、脑出血、脑梗死、全身感染、颅内感染是相关的病因。16例谵妄样精神障碍及2例脑出血发生在术后1周内,1例颅内真菌感染发生在术后第6月。大部分并发症的治疗反应较好,而脑出血则是严重的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预后很差。结论: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预后较好,但严重的并发症则死亡率很高。大部分并发症发生在术后早期,也有部分发生在晚期。有多种病因或易感因素。针对不同病因和及时、有效的处理能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肝动脉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的经验。方法 回顾悸分析20例原位肝移植术中影响肝动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 16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3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1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肝动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肝动脉狭窄,全部病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现存活15例。结论 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动脉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的胆管重建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OLT)的胆管重建方式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3年1月间103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OLT胆管重建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情况。103例患者中,75例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伴体外静脉转流、17例采用经典式原位肝移植不伴转流、11例采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胆道重建过程中有94例行胆管端端吻合,9例行胆肠吻合。胆管端端吻合的患者中,62例带T管引流,32例不带T管,但11例经受者胆囊管置入小橡胶管引流。术后胆管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B型超声波、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或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103例OLT患者术后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8%(8/103)。62例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6例(9.6%)发生胆管并发症,其中4例术后发生胆漏,2例拔除T管后发生局限性腹膜炎;32例不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1例(3.1%)发生胆管狭窄。9例胆肠吻合中,1例(11.1%)术后发生胆漏。7例胆漏患者,2例经再次手术引流,其余继续保持引流胆漏自愈。不带T管引流的患者中的胆管狭窄为吻合口狭窄,经内镜取出异物、球囊扩张与安放内支架后治愈。1例患者因胆漏导致肝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及腹腔大出血,经介入法明确诊断并行栓塞治疗后治愈。患者中无胆管并发症而引起的死亡。结论胆管吻合口的胆漏与狭窄是OLT术后最常见的胆管并发症。良好的胆管血供与胆管吻合技术是防止胆管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及时的内镜检查与放射学技术是诊断和治疗胆管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0例次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监测、诊断与处理。结果 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5.0%(9/180),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HAT)5例,肝动脉狭窄(HAS)3例,腹腔动脉狭窄1例。8例动脉造影证实,1例尸检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5.9%;术中超声(IOUS)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0%,66.7%和100%。3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3例接受再血管化手术、2例分别接受再次肝移植和非手术治疗。3例治愈,6例死亡。结论CD1是监测动脉并发症的首选方法;IOUS有助于术中的早期诊断。HAS和HAT治疗应首选再血管化或再次肝移植;介入溶栓的疗效不佳;个别患者可尝试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原位肝移植术后肾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受者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例因肝硬化行OLT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7d,30d,6个月及1年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CDFI)测定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测定血清肌酐(Cr)值,并与1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结果:术后早期OLT受者RI与血清Cr在均升高(P<0.01),至术后1年可逐渐恢复正常(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肾血流动力学大都在1年内恢复正常,术前肾的异常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导致术后肾功能不全,但术后长期的肾功能改变则主要与环孢菌素(CsA)等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Biliary complications remain a major caus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We sought to identify possible risk factors predisposing to biliary complications after OLT using duct-to-duct biliary re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5 years of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onor and recipient data between April 1999 and April 2004. We evaluated the presence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donor and recipient age, cold ischemia time,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non-heart-beating donor (NHBD), and graft steatosis (>30%).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a control group of OLT patients without biliary complications. RESULTS: Among 173 OLT recipients, biliary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28 patients (16.2%), of whom 12 were leaks, 15 strictures, and 1 a nonanastomotic intrahepatic stricture. The mortality following biliary complications was 11%, compared to 6%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Biliary complications remain a persistent problem in OLT.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dentified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nd steatosis as predisposing factors. With greater experience, NHBD livers may also prove to be at greater risk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1999年12月-2000年11月共施行原位肝移植7例。结果:6例获得成功,1例术后死于脑出血。结论:肝移植术后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受体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大量输血、术后高血压以及全身性感染有关,围手术期应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减省术中出血,控制高血压,防治感染,头颅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