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Chen J  Chen F  Sun A  Qiu HY  Han Y  Tang XW  Fu ZZ  Miao M  He GS  Jin ZM  Wu DP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11):729-733
目的 分别统计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比较各高危因素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影响机制.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以近8年来接受allo-HSCT的262例可评价的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LL 69例,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0例,CML 103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移植前多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元分析,筛选移植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 显著影响移植后复发风险的因素因疾病类型不同有所差异.ALL:染色体危险度分层、初始诱导疗程;AML:染色体危险度分层、移植前微量残留病灶水平、白细胞重建时间和移植物中CD4+/CD8+细胞比值;CML:移植前病期.结论 ALL患者移植后复发风险主要取决于本病的危险度,而AML患者移植后复发与移植过程中的多项指标也密切相关,CML患者在移植前保持病情稳定有利于避免移植后复发.染色体危险度分层是影响移植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q34;q11)或变异的t(9;22)异常,诊断时和诱导治疗后没有CML慢性期的证据。结果表明,12例患者经形态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8例为AML,4例为髓系及B淋巴细胞系混合细胞白血病。12例患者中除2例初诊时未做染色体检查外其余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且部分患者伴有复杂染色体或与正常核型共存。在12例患者中均可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b3a2 7例,b2a2 1例,b2a2变异体1例,ela2 2例,e18a2 1例。12例患者经治疗均获得缓解,其中3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格列卫治疗后2例死亡;9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患者复发后死亡,1例死于移植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24(8-8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1.4±17.7)%。结论:Ph+AM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AML,格列卫联合化疗可使患者达完全缓解,缓解后尽快进行HSCT能获得长期生存,改善患者预后。BCR-ABL基因及其变异体的检测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作为初治白血病的常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初步探讨转录抑制因子GFI1(growth-factor independence 1)在不同类型白血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转录抑制因子GFI1表达变化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收集65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标本,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患者1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和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gfi1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白血病患者组gfi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初诊CML组gfi1表达显著高于初诊AML组、初诊ALL组及CML急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ML急变组中,急淋变组gfi1表达明显高于非急淋变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4)。结论:gfi1表达异常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gfi1表达上调可能促进淋巴系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实时定量PCR检测人白血病细胞hTERT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细胞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于TaqMan荧光技术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10种白血病细胞系hTERT mRNA拷贝数,来自同种基因移植供者的正常人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结果与28例正常人组相比,33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hTERT mRNA水平较高,中位数分别为8.96%(0.23%~76.73%)和4.20%(0.21%~19.90%)(P<0.01)。47例B-ALL患者骨髓细胞hTERT mRNA水平中位数为20.80%(0.25%~1566.34%),高于正常人组(P<0.001)及156例AML组(中位数为2.06%,范围为0~2133.41%)。7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36例M3型白血病患者hTERT mRNA水平中位数分别为0.57%(0~14.77%)、0.53%(0~11.10%),均低于正常人组(P均<0.001)。15例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与初治时相比,hTERT mRNA水平明显下降,中位数分别为46.53%(8.96%~218.10%)和2.25%(0.18%~45.85%)(P<0.001)。10种白血病细胞系的hTERT mRNA水平差异甚大。结论 hTERT mRNA在人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异质性。高表达hTERT mRNA可能是B-ALL及AML1/ETO阳性的AML发病机制中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Wilms瘤基因1(WT-1)m RN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疗效、预后和预测复发中的价值。方法收集84例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的骨髓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Q-PCR)分析WT-1 m RNA表达水平;聚合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法(PCR-STR)分析移植后供体基因嵌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AML和ALL治疗前组WT-1表达水平[分别为4.13(0.77,9.26)、0.69(0.16,2.35)]比较,AML和ALL治疗后组[分别为0.51(0.06,0.91)(U=164,P0.01);0.06(0.02,0.10)(U=315,P0.01]、缓解组[分别为0(0,0.06)(U=0,P0.01);0(0,0.03)(U=0,P0.01)]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与缓解组相比,AML复发组[3.35(2.46,5.63)(U=0,P0.01)]、ALL复发组[2.46(2.17,3.31)(U=0,P0.01)]WT-1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15例复发患者,在临床确诊复发前的WT-1水平明显升高。移植患者WT-1水平与供体基因嵌合率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 WT-1m RNA定量分析可用于监测经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微小残留病灶,评估疗效、预后及预测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GPBSCI)作为一种早期过继性免疫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同胞配型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接受了G-CSF动员的预防性GPBSCI。allo-HSCT前患者的诊断包括2例Ph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完全缓解(ALL-CR1),1例ALL-CR2,1例ALL合并顽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复发,1例AML合并CNSL,1例 AML-CR3,4例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型(MDS-RAEB)。结果 12例患者共接受了16次GPBSCI,其中移植后90天( 90天)前接受 GPBSCI 5次,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 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00(0.95-1.24)×108/kg和 0.53(0.39-0.63)×108/kg。 90天后接受GPBSCI 11次,输注两类细胞中位数分别为2.27(1.00- 4.30)×108/kg和1.15(0.55-2.10)×108/kg。输注后4例患者发生了Ⅰ或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患者发生Ⅲ度急性GVHD。7例患者发生了慢性GVHD,其中4例为广泛型。2例患者未发生输注相关GVHD。未观察到GPBSCI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中位随访563(415-728)d,12 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中有10例无病存活,2例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预防性GPBSCI可以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相关不良反应小,可能成为改善高危白血病allo-HSCT预后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死亡而行尸检的61例,其中用抗癌剂者(化疗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岁),行骨髓移植者(移植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27岁)。化疗组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1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6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2例,恶性淋巴瘤(ML)14例,多发性骨髓瘤(MM)7例。移植组中AML4例,ALL6例,CML4例,ML1例。所有病例光镜检查示肝中心静脉闭塞(VOD)及高度狭窄者诊断为VOD。轻型患者仅肝组织检查为VOD,从临床症状难以确诊。重型患者临床有腹水。肝组织学检查结果:61例中16例(26%)有VOD。化疗组46例中10例(22%)有VOD,其中轻型8例,重型2例;移植组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量残留病 (MRD)检测技术。方法 构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TCRVγI Jγ基因重排技术并定量分析 36例ALL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 10 -4水平。 36例患者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初治组为 (7.38± 6 .6 5 )× 10 -2 ,完全缓解 (CR)组为 (1.0 2± 1.0 8)× 10 -2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为 (3.89± 5 .6 5 )× 10 -3 。CR组和HSCT组TCRVγI Jγ基因重排水平显著低于初治组 (P值均为 0 .0 0 1) ,HSCT组MRD水平显著低于CR组 (P <0 .0 5 )。 6例HSCT后检测阳性病例中 2例MRD水平 <1× 10 -3 ,获长期无病生存 ,另 4例MRD水平较高患者一年内均出现复发。结论 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及特异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缓解期ALL患者MRD水平对预测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名古屋骨髓移植(BMT)组统计资料显示在首次缓解期HLA相合的同胞间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率为成人急淋白血病(ALL)22%,急髓白血病(AML)21%,慢粒白血病(CML)慢性期33%。进展期的复发率为ALL66%。AML56%,CML43%。即使在正常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强力化疗及放疗,但移植后复发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MDS/AML)患者应用含地西他滨的化疗方案缓解后继续维持治疗的效果及高危AML在allo-HSCT后进行预防性输注地西他滨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于本院行allo-HSCT术后的10例MDS/A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AML 4例,MDS 2例,MDS转化的AML(t-AML)4例。10例患者中移植后复发8例,高危AML移植后应用地西他滨预防2例。复发组患者应用地西他滨+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继续应用地西他滨维持治疗;预防组患者在移植后30至45 d、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前提下,给予预防性地西他滨输注。8例患者辅以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地西他滨维持治疗及预防性输注的剂量为5 mg/m2×(7-10)d,每4-6周为1个疗程,共3-7个疗程。结果:随访至2018年11月30日,10例患者中7例无病存活,平均生存期为15.5±1.9个月,1年总生存(OS)率为64.0%。10例患者中发生急性GVHD及慢性GVHD者分别为6例和4例。结论:应用地西他滨+DLI治疗allo-HSCT后复发MDS/AML及高危AML患者在allo-HSCT后预防应用地西他滨,可延长无病生存期,降低复发率,为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WT1基因(AML)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SYBR G 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初治AML患儿、12例缓解期患儿(30份)、18例复发患儿,30例细胞形态学正常人的骨髓标本中的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动态检测20例初治患儿WT1基因的表达。以ABL为内参照,采用2-△△ct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①初治AML患儿WT1基因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p<0.001);缓解AML患儿WT1基因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AML患儿WT1基因的表达与初治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动态监测儿童AML20例显示,初治时W T1高表达,完全缓解后W T1表达水平下降,复发时W 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0例中5例在临床复发前3-7个月表达水平开始上升。③动态检测的20例患儿初治时W T1阳性组和阴性组完全缓解率(CR)、3年总生存率(O S)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22-30天的W T1阳性组3年O S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SYBR G 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方法。WT1基因在儿童急性AML中表现为促癌基因的作用,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疗效评价,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慢性粒细胞自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bcr-abl的动态变化规律,以识别不需要十预的低复发患者.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6年11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的CML患者149例.移植前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监测骨髓bcr-abl转录本的水平,计算未干预组患者各时间点的bcr-abl中位值,并采用Mann-Whitney U比较同一时间点不同移植模式下的bcr-abl水平.采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复发率、生存率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结果 149例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6.0%(CI:82.9%~89.1%),累积血液学复发率为3.5%(CI:1.7%~5.3%).未干预组患者102例,bcr-abl水平中位值:移植前25.800%(0.067%~96.100%),+1个月0.025%(0~3.583%),+2个月0.011%(0~0.425%),+3个月0.002%(0~0.610%),+4个月为0(0~0.056%).本组患者至随访结束无一例复发.未干预组患者HLA配型不合组、配型相合组和非血缘关系移植组分别于移植后3、4和5个月bcr-abl下降至不能检测出其水平.结论 CML患者allo-HSCT后bcr-abl的动态监测有助于筛选出无须干预的CML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实时定量RT—PCR(Q—PCR)技术用于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疗效的意义。方法采用基于TaqMan探针的Q—PCR技术检测112例CML患者HSCT后不同时间共316份骨髓标本bcr—abl mRNA的表达。bcr—abl mRNA水平以内参基因abl进行归一化。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评估HSCT后是否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CCyR)。结果Q-PCR实验可重复敏感度为5个拷贝。abl及bcr—abl基因CT值的批内差及批问差均〈2.0%。HSCT后1个月开始持续处于CCyR状态的101例患者,中位跟踪时问为12(6—60)个月的289份标本表现为HSCT后各时间段均有一定数量患者可检测出bcr-abl mRNA,总体上随着HSCT时间延长,中位水平逐渐降低。HSCT后1个月中位bcr—abl水平为0.035%(0~0.406%),较本室资料初治CML慢性期患者中位水平降低3个对数级,3个月时为0.006%(0~0.683%),6个月开始降至0%(0—0.225%),移植6个月后标本最高bcr—abl水平为0.068%。8例患者HSCT后未达CCyR或遗传学复发时bcr—abl水平为0.12%~13.45%,其中5例患者遗传学复发前的1份标本(复发前1—2个月)bcr—abl水平为0.09%-3.42%。9例持续CCyR患者bcr-abl水平曾经〉0.090%,但随后均下降至0。2例急变期患者HSCT后1.6和3个月内持续CCyR,但分别于1个月和1.5个月后进展为血液学复发,ber—abl水平亦从0及0.140%分别急剧增至46.900%和75.900%。结论Q—PCR技术精确、可靠,对CML患者HSCT后有必要定期系列监测ber—abl水平,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对急变期患者需要更密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实时定量RT-PCR(Q-PCR)方法监测AML1-ETO(+)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AML1-ETO 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于TagMan探针的Q-PCR技术检测17例AML1-ETO(+)AML患者allo-HSCT后不同时间骨髓标本AML1-ETO mRNA的表达.AML1-ETO mRNA水平以内参基因abl进行归一化.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评估HSCT后是否达到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CCyR).结果 Q-PCR实验可重复敏感度为5个拷贝.在16例CCyR患者中,1例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死于感染,其余1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68(70~811)d,HSCT后1个月(+1月)AML1-ETO中位水平0(0~0.740),+2月为0.026(0~2.900),+3月为0.039(0~3.300).移植时间超过12个月的5例患者中,中位随访685(385~811)d,4例仍呈AML1-ETO阳性,中位值0.078(0.003~0.120).1例复发患者+1月为0,+2月为9.800,+3月为5.600,+110 d血液学复发,AML1-ETO mRNA为390.000,+382 d死亡.结论 1年内AML1-ETO持续低水平阳性不一定预示复发;对AML1-ETO(+)AML患者HSCT后定期动态监测AML1-ETO水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比较eIF4E在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了解eIF4E是否在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收集10例正常人和76例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标本,76例患者包括3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和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离标本中的白细胞,分别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IF4E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就eIF4E mRNA绝对表达水平而言,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其表达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其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在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其表达水平虽有所上调,但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就eIF4E mRNA相对表达水平而言,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除M4、M5之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其表达均无显著性变化。eIF4E蛋白质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加速期和急变期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eIF4E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大多数白血病中并无显著性改变,但是eIF4E mRNA绝对表达水平及其蛋白质水平在大多数白血病中均显著性上调。因此推测,eIF4E可能对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它为靶点治疗白血病,尤其是复发和难治性白血病,可能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Evaluation of: Lange T, Hubmann M, Burkhardt R et al. Monitoring of WT1 expression in PB and CD34(+) donor chimerism of BM predicts early relapse in AML and MDS patients after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with 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Leukemia 25, 498-505 (2011). Early detection of relapse is critical for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 or high-grad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since therapy can be initiated while disease burden remains low. As these neoplasms represent a heterogeneous group of malignancies with distinct underlying mutations, no single genetic marker exists that both defines AML/MDS and can be exploited for sensitive detection of neoplastic cells prior to overt hematologic relapse. Conversely, the Wilms' tumor gene (WT1) expression level is increased in blasts of most AML/MDS patient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WT1 expression has been used to predict relapse following myeloablative HSCT.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a recently published study evaluating the usefulness of multiple markers, including WT1 expression, for predicting relapse in AML/MDS patients following reduced-intensity conditioning nonmyeloablative HS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Mcl—l基因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4l例cML病人(包括慢性期15倒、加速期6例、急变期6例、伊马替尼治疗后遗传学完全缓解8例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的未缓解的CML病人6例)骨髓标本Mel—l基因、Be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以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CML各组Mcl—I和Bcr/Abl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X2=19.12—36.08,P〈0.05)。伊马替尼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Mel—l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z=2.547—3.254,P〈0.05);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Mcl—l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0.481一1.922,P〉0.05),但均明显高于慢性期(z=2.65—3.465,P〈0.05)。Ber/AblmRNA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z=0.48—1.196,P〉0.05)。CML患者Mel—l与Bcr/Abl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Mcl—l和Ber/Abl与CML的病情密切相关,参与cML的发生和发展,是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