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化气生血;脾主运化,为气血化生之源。精、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卫气主要是循行于皮肤粘膜等体表的正气,起免疫屏障作用,其作用的发挥,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协调的结果,即卫气化生于肾中之阳气,充养于中焦之脾胃,散布于上焦之肺气。而其关键又在于脾肾二脏,“肾者主为外”,“脾为之卫”,认为脾肾通过卫气行使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2.
一、脾肾生理撮要脾者,仓禀之官,五行中属土。土主载物、化物,为万物之母。故常以主运化概其脾之功能。脾能将饮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通过脏腑分工合作,变生为气、血、精、津液,而气、血、精、津液又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故又称“脾为后天之本。”肾者,作强之官,五行归属水。水为天一之源、就下、闭藏是其特性。故常以主藏精概其肾之功能。肾精化生元阴元阳,古人认为,肾之元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肾之元阳生脾土,脾土生肺金。四脏之于肾,犹枝叶之出于根也,肾为脏腑阴阳之本。此外,肾精繁衍后代,主生殖。综其肾之能,  相似文献   

3.
罗广波  邓志远 《新中医》2014,46(8):227-228
<正>一气周流,即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升降出入无异常。其升降枢纽在于脾胃。脾土左升则肾水温升化肝木,肝木升而化心火;胃土右降则心火凉降而化肺金,胃降则肺降,胆木亦随之而降。脾为生血之本,胃为化气之源。气统于肺,其在脏腑曰气,在经络曰卫;血统于肝,其在脏腑曰血,在经络曰营[1]。太阳经气,寒水也,寒为太阳经气之所化。太阳经气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且太阳为六经藩篱,故太阳统领六经。太阳本病辨证,不离营卫二气。肝藏营血,肺主卫气,太  相似文献   

4.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慢支”重在肺脾肾周宜强河南中医学院二附院(450002)笔者认为治疗慢支应重在肺、脾、肾三脏。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三脏受损则脾失健运,肺失治节,肾不纳气而成咳喘、痰饮诸症。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笔者以调补脾肾为主 ,结合辨病治疗 2型糖尿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 ,主要病理为气阴两虚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衰退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经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病变的脏腑主要累及肺脾肾 ,而以脾肾为主。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疲气短、虚胖乏力、腰膝酸软、日渐消瘦等症 ,多由脾失健运 ,精气不升 ,生化无源之故。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运化水谷精微。脾气虚弱 ,运化失职 ,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而滋养五脏则肺燥阴虚 ,胃失濡润 ,肾失滋源而见口渴多饮之证。正如李东垣 :…  相似文献   

6.
周永明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一直从事血液病的中医教研、临床工作 ,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其侧 ,受益良多。今将其诊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 ,总结介绍如下。1 健脾补肾 治虚固本再障属中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 ,周师认为再障的发病与脾肾功能最为密切。因肾为先天之本 ,肾主骨生髓 ,主藏精 ,精血同源 ;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之健运有赖于肾阳之温煦 ,而肾气之充沛又需脾胃之补养。因此脾肾之间的功能协调对于生精化血起着重要作用。再障患者精血亏虚的病机贯穿疾病的始终 ,其血亏乃由后天之脾化…  相似文献   

7.
一、详述血液的生成与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其机理如何? 血液的生成与脾、胃、肺、心(脉)、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正如《灵枢·决气篇》所说:“中焦受之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胃壮旺,身体肌肉便自然饱满:“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阳,五脏六腑便阳;肾阴,脏腑便阴。中老年人相对身体不如青壮年时代,所以应重视健脾养肾。养出健壮之体,充沛之气,身体便百病不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相似文献   

9.
先父周世鹏系祖传九世中医妇科医生,行医数十载,长于脏腑辨证,尤擅调经、种子以及诊治眙产诸疾。尝曰:妇女虽以血用事,病多在血,但气居于首,“气治血亦宁”、“气旺眙孕佳”。故尤重调气。今将在襄诊时有关子肿病的诊治经验,作一简述。子肿一病,为孕期水聚而成。水之所聚者,在脏责之肺脾肾。肺主气,又“为水之上源”。眙孕非气不生。如肺气宣通,水道通调,下输膀胱,则肿退而胎长;反之,肺气不宣,则水道不通,易肿或胀。脾主健运,又主统血,所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也。胎孕非血不荫。《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如脾气健运,土旺制水,土  相似文献   

10.
<正> 乌贼骨(艹虑)茹丸((艹虑)茹即茜草)是内经13方之一。用以治疗血枯精亏诸证。本方具有补养精、气、血,强壮肺、肝、肾及活血通经之作用。中医认为,气血不调、冲任损伤是妇科病的主要因素。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为先天之本。二者相互培育和充养,虽来源有异,均同归于肾。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肝肾同源。若肝肾损伤,则影响  相似文献   

11.
咳喘,是咳与喘的合称。咳之与喘,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脏腑气机升降失调的结果。肺司肃降,为气之主,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脾乃气之本,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不喘"。前人论咳喘多不离肺、脾、肾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稚阴稚阳”,尤其以肺、脾、肾三脏的形气相对不足更为突出。因此在小儿病变中 ,亦以脾、肺、肾三脏的病变较为多见。白术性味甘温 ,味苦 ,功能补脾健胃 ,燥湿利水 ,固表止汗 ,为调理脾、肺、肾病变的临床常见中药。若与他药配伍得当则获效甚速 ,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补脾健胃疗脾胃  小儿脏腑未健 ,寒暖不能自调 ,乳食不知自节 ,故易为饮食所伤。脾能受纳腐熟水谷 ,故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小儿临床以脾胃病最为常见。《本草求真》曰 :“白术 ,味苦而甘 ,既能燥湿实脾 ,复能暖脾生津且其…  相似文献   

13.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胃主纳谷,脾主运化,脾胃和则运行健,脏腑得养而安;脾胃衰则谷难运化,诸脏失济而危。人之脏腑百骸的功能活动,全赖气以维持推动。气是由先、后二天之精升华而成,其根在肾,其主在肺,而脏腑各以气为用。脾胃位居中焦,其气的升降出入之机规律有序,常则运转和协,异则滞逆衰乱。故在诊治中,不只脾胃本脏腑病变,应调脾胃、理气机,即他脏  相似文献   

14.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一论说,早在《内经》时代就已孕育,到明代李中梓才作了较为完整的阐述。李中梓字士材,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他在其所著《医宗必读》一书中指出:“未有此身,先有两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以为始者也,故曰先天之本在肾。……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府而气至,  相似文献   

15.
一、要提高免疫力,必须增强五脏之气免疫力就是指人体的正气,人抵抗疾病全在于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就是人体的卫御之气,包括卫气及元气。正气与人体的肾、脾、肺有密切关系。其中,肾为元气之根,脾为正气之源,肺为卫气之本,所以正气的强弱与人体五脏的盛衰密切相关。五脏虚可导致正虚,正虚可使免疫力下降,从而降低抗病力。所以我们要提高免疫力就必先强五脏。二、肾气强才正气强正虚的主要原因是肾虚1.肾为元气之根,阳气之本由于肾是人体元气的根本,所以肾气虚就会导致元气不足,从而形成正虚,造成免…  相似文献   

16.
脾胃与气血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重要脏腑。故称之为“后天之本”。“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灵枢决气篇》)说明了脾生血,统血的功能。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胃为水谷之海,人一身之精神气血,皆此而生。因而调理脾胃,是气血充盈的独特大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华  宋述财 《中医杂志》2003,44(9):657-658
广东省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在数十年临证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卓著。兹以管窥所得,简介如下。1 肾虚为源,脾虚为关键缺铁性贫血属于中医学的“血虚”、“萎黄”、“疳证”等范畴。黎老认为,缺铁性贫血之形成与饮食失调、禀赋不足、久病不愈、感染诸虫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肾,与心、肝等脏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胃乃水谷之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器功能均未完善,有待逐渐发育成熟,需要有充分的营养物质供应。但小儿脾  相似文献   

18.
病分燥湿 药别刚柔:石芾南阴阳燥湿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肺脏是一身中心历来医家或重后天脾,或重先天肾,唯石氏独重肺。其言“人之身,肺为华盖,居于至高,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体极轻虚,用主肃降,肺固人之天也”,而各脏腑之本气以运行,“皆随肺气以运行,皆为肺气所贯通”。甚至有言:“人身肺之真阴,下布于肾而为水;肺之真阳,下纳于肾而为火。”五行之间,“一气相生,始于肾,终于肺”;“一气相克,始于肺,终于肺”,一切均以肺为中心。而脾只是堤防之土,“为胃散精以上输于肺耳”;肝为“地上之木,以枢转地中生发之气耳”;“心系于肺,犹日系于天”,“人身肺之宗气,统…  相似文献   

19.
<正> “五脏之病,俱能生痰”之说,见于《景岳全书》,它着重以脏腑学说为根据,阐明痰证的发病规律、证候特点及其治疗原则,对痰证辨证论治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文试结合临床略陈管见。五脏生痰的机理中医认为,痰是脏腑功能失调病理变化的产物。脏腑的阴阳偏胜,气血失和,气化失常,或感受外邪等均可生痰,其中与肺脾肾关系尤为密切。前贤曾概括为“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肾为生痰之本”,实为精辟之言。  相似文献   

20.
“资其化源”,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它是从运气的角度,言五运为六气之化源。折其盛郁之运气,即资其化源之治法。后世医家,又多从生理病理的角度,将“化源”这一概念专责于肾或专责于脾,盖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谓肾为人体先天滋始之化源,脾为人体后天滋生之化源也。所以在治疗上,资化源就专指滋补脾肾而言了。但是,正五行克制化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化源”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脾、肾;“滋化源”亦不应仅仅局限于“滋补”。五行是相互依附的关系,所以五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