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微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MRI证实的脑微出血60例,行T1WI、T2WI序列与SWI序列扫描,评价SWI序列对脑微出血检出的优越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单发17例,多发43例,共发现病灶591个,主要分布于皮层和皮层下、基底节区.T1WI发现病灶242个,T2WI发现病灶318个,SWI发现病灶591个,检出率分别为40.95%,53.81%和100%.SWI表现为点状、圆形低信号灶.病变范围的显示较常规序列范围大.结论 SWI序列对颅内微小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脑静脉畸形(CVM)的价值。方法分析7例CVM患者的磁共振表现,重点总结其SWI特点。结果病变位于侧脑室旁2例,基底节区1例,小脑半球3例,小脑蚓部1例。SWI序列7例均显示呈低信号表现的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其中6例髓静脉呈现出典型的“伞”征,而在常规MRI中,7例均未显示此特征性形态。结论SWI序列较常规MRI能更好的显示CVM特征性表现,是诊断CVM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颅脑加速运动过程中造成轴索肿胀、断裂以及并行小血管损伤的严重闭合性颅脑损伤,在临床上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神经影像学检查在DAI的临床诊断和伤情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CT和常规MRI检查对DAI病灶的检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指南》2015,(3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AN)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三年中28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T1FLAIR)、T2WI、FLAIR、DWI、CT及SWAN检查。结果 17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26个,其中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8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5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3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2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7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3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AN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 30例CVM形患者采用3.0T磁共振常规MRI序列(T1WI、T2WI)、3D SWI及T1WI增强扫描,根据CVM血管显影情况对常规MRI序列、3D SWI及T1WI增强扫描进行分级比较.结果 SWI能显著显示常规T1WI、T2WI很难显示的髓静脉及引流静脉,并与增强扫描图像有很好的对应.结论 SWI是检出CVM较为敏感的序列,在不用造影剂情况下使静脉畸形血管获得较好的显示. 相似文献
6.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是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法,它利用组织间磁敏感性的差异(例如血液、铁、钙)产生图像对比。SWI包括强度图和相位图,采用高分辨率、三维、完全速度补偿梯度回波扫描产生强度图和相位图,对相位图像进行蒙片处理之后加权至强度图像中,两者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指南》2015,(36)
目的对3.0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对诊断的敏感性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救治的33例疑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并与CT或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或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出61个病灶,具有海绵状血管瘤典型现象的病灶有24个。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扫描出115个病灶,其中有73个表现出均匀的低信号。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能够更好的发现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可以发现CT或常规磁共振序列扫描(MRI)无法检查出的非典型血管瘤,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年中30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 T1FLAIR)、T2WI、FLAIR、CT及SWI检查,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32个,其中1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26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7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2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增强扫描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18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5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I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磁敏感加权(susceptibility,SWI)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技术,对小静脉、出血产物和铁沉积等顺磁性物质高度敏感,可以显示肿瘤内部的静脉血管和出血成分.
1 SWI成像的原理与后处理
SWI首先由E.Mark.Haacke博士提出,在2002年获得专利,它是一种以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作为序列基础,根据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提供对比增强机制的新技术,可同时获得磁矩图和相位图.磁矩图显示的是信号的大小,相位图则代表由局部磁化差异引起的信号方向的改变[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早期诊断视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颅脑损伤引发的视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23例患者使用CT诊断,实验组使用SWI技术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检出率,后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准确率。结果对照组的检出率为82.6%,观察组为95.7%,实验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57.9%,实验组为95.5%,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SWI对视神经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指南》2015,(12)
目的对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推广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SWI图像与常规MRI图像,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所患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结果 15例脑外伤患者SWI图像均可显示出合并出血及损伤范围,常规MRI15例中有5例病变显示不全,共有10处病变未显示;5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包括31例脑血管畸形及19例脑血管病合并出血),SWI均可显示清晰的形态异常血管及病变边界,对海绵状血管瘤有敏感的成像,常规MRI仅可清楚显示50例中的38例,未能显示其余12例陈旧性出血病变;31例脑肿瘤患者SWI图像比常规MRI图像对瘤内出血及病变边界显像更清晰。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显像更清晰,比常规MRI更好地显示出病变部位情况,尤其在显示脑创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病,颅脑肿瘤内出血方面更敏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已经确诊为DAI的脑外伤患者,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或者损伤灶不位于典型部位,继而进行MRI检查。先行SWI检查后再行常规MR(T2WI、T1WI、DWI或FLAIRT2WI)检查。分析SWI图像特点,比较SWI与常规MR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SWI对于病灶数目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序列。结论 SWI序列的应用大大提高了DAI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脑血管畸形诊断中应用常规核磁共振(MR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结合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5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常规MRI、MRA、SWI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MRI对脑动静脉畸形、脑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检出率为100%、...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SWI序列对于DAI的诊断价值,并比较SWI与T2*序列对于诊断DAI合并出血的敏感性。方法: 对20例临床确诊DAI有颅内少量出血的患者进行T2*序列及SWI序列扫描。结果: 20例DAI的颅内微小出血,对病变显示、静脉血管显示的评分上SWI分别为2.8,2.8;T2*为2.0,2.3;T2为2.2,0;T1为1.7,0。SWI分别与T2*,T2,T1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所有病灶出血SWI序列均得到明确显示,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到一个平均76 ± 52的参差不齐低信号病灶,而在T2*加权成像则为21 ± 19。(P<0.01,配对t检验) 结论: SWI序列对检测DAI合并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2*序列。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弥漫性轴索损伤;微出血; 相似文献
15.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所形成的影像对比有别于传统的T1加权像、T2加权像及质子加权像,可充分显示组织之间内在的磁敏感特性的差别。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差异产生图像对比,通过运用高分辨率扫描、相位图像蒙片和最小密度投影等技术,清晰地显示脑内静脉系统,对含铁血黄素沉着、矿物质沉积等顺磁性物质非常敏感。目前主要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在脑肿瘤、脑血管病、脑外伤、神经变性病等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术前判断胶质瘤高、低级别中的应用。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20例未经任何治疗、但被病理证实为胶质瘤患者术前均进行3.0 T高场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检查及SWI序列检查,影像信息由2名高年资医生进行诊断并对肿瘤内表现出的低信号及引流小静脉进行评分。结果 13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均可见低信号表现,7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仅4例出现了低信号表现,且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低信号评分(31分)明显高于低级别(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P<0.05);13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中均可见引流小静脉,7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中仅3例可见到引流小静脉,且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引流小静脉评分(31分)明显高于低级别(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4,P<0.05)。结论 SWI下的不同级别胶质瘤影像学表现差异明显,利于术前对胶质瘤的分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evelopmental venous anomaly,DVA)是一种由异常静脉组成的脑血管畸形。随着磁共振检查的普及,DVA的检出率明显提高。本文通过对12例脑DVA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的报道,以及SWI序列的应用,希望提高DVA的认识和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岁;反复头痛8例,癫痫3例,眩晕伴听力下降1例,偶然发现6例。1.2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MRI常规序列及SWI序列检查和增强扫描,并进行TOF法行MRA成像,4例患者同时进行PC法MRV成像,其中10例患者进行过CT平扫检查,行CT增强扫描3例。 相似文献
18.
王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3):67-68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215例脑梗死患者行MR的T1WI、T2WI、DWI与SWI扫描,分析T1WI、T2WI、DWI和SWI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的差异和SWI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SWI检出出血性脑梗死45例,T1WI检出20例,T2WI检出28例,DWI检出31例。SWI检出率显著优于其他方法(χ2=31.21,P〈0.05)。结论 SWI较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出血性脑梗死检查的一线方法或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颅脑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临床检测结果,统计MRI检出病变数量及加用SWI检出数量,并总结各类颅脑疾病的SWI成像特征与共性。结果 SWI扫描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RI单扫,且SWI检出脑血管畸形率明显高于MRI单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WI扫描对脑内血管分布、结构、出血、以及铁沉积的敏感性较常规MRI更高,尤其在对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梗塞合并出血、神经变性性疾病有更高的检出率和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敏感性。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扫描序列进行对照。结果 SWI序列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数目最多,12例患者中SWI序列共发现170个病灶,而常规MRI序列共发现99个病灶。结论目前磁共振SWI序列能做到最完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