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0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我院自1984年4月 ̄1993年4月30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X线表现。右冠优势型251例(82.6%),左冠优势型21例(6.9%),均衡型32例(10.5%)。经冠脉造影证实冠心病162例,冠脉累及341支,其中LM、LAD、LCF及RCA分别为8支(2.2%),138支(40.5%),89支(26.1%),106支(31.1%)。左室造影显示左心射血分数LVEF与冠脉狭窄程度和室壁瘤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近年已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 ,我院完成CAG 5 0例 ,其中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和支架植入术 16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3例 ,女 17例 ;年龄 2 7~ 73岁(平均 5 6 7岁 )。造影前临床诊断 :稳定型心绞痛 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9例 ,急性心肌梗死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2例 ,可疑冠心病 19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无活动性出血和近期脑卒中史。1 2 方法1 2 1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对拟行PTCA和支架植…  相似文献   

3.
474例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4.
5.
880例DSA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 880例冠状动脉造影 (CAG)诊断结果 ,重点探讨冠心病的CAG和左心室造影表现及其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内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SA选择性CAG证实的病变≥ 5 0 %直径狭窄病例 65 2例 ,依病变狭窄程度 ,累及冠状动脉部位、数目、形态 ,冠状动脉优势状况 ,侧支循环及心肌梗死病例左室壁运动情况和射血分数 (EF)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5 0 %狭窄或闭塞 65 2例 ( 74.1%) ,冠状动脉右优势型5 91例 ( 67.2 %) ,左优势型 10 5例 ( 11.9%) ,均衡型 184例 ( 2 0 .9%) ,单支病变 2 47例 ( 3 7.9%) ,2支病变 184例 ( 2 8.2 %) ,3支病变 2 2 1例 ( 3 3 .9%) ,受累血管 10 75支 14 77处 ,重度狭窄及闭塞 63 5处 (占 47.9%)。 13 3例 ( 2 0 .4%)有不同程度侧支循环形成 ,42 1例做了左心室造影射血分数 (LVEF)及室壁运动缩率分析 ,EF≥ 5 0 %的 2 86例 ( 67.9%) ,EF 40 %~ 5 0 %的 10 1例 ( 2 4%) ,<40 %者 3 4例 ( 8.1%) ,经统计分析 ,严重冠状动脉狭窄与闭塞合并室壁瘤者与单纯狭窄病变LVEF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冠状动脉循环与分布多数为右优势型 ;冠状动脉病变多累及前降支 (LAD) ,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回旋支 (LCF) ;病变程  相似文献   

6.
对1990年4月至11月19例(20例次)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作了临床分析,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者11例,高危病变者2例,冠状动脉变异者2例。在冠脉造影异常者中,心电图正常者2例;心电图异常者中冠脉造影正常者3例,可能系X综合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冠脉造影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和60%。超声心动图与左室造影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对一例复杂双支病变患者成功地做了PTCA。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自1958年Sones首先报道之后(1),Judkins于1967年报道了他的改良技术(2),20多年多,国外已普遍应用于临床,但国内报道不多(3)。我院于1984年5月-1986年7月期间共进行了61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心病37例的临床及造影资料完整,为提高对国人冠心病造影征象的认识,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8.
3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了年轻化趋势,加之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冠心病的诊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造)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是选择冠心病治疗的重要依据,开展该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于2002年10月开展了冠造,旨在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73例,其中男63例,女10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32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稳定型心绞痛8例,不典型胸痛者7例,心律失常9例,高血压病6例,其他心脏病行介入治疗时行冠状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估无常规心率控制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性.资料与方法 35例患者先后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ICA,CTA扫描前所有患者均未常规控制心率.在未获知ICA结果的情况下,两位观察者独立对CTA结果作出评价.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作为确定冠状动脉狭窄存在的标准.结果 ICA共显示75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73/75), 98.9%(468/473),93.6%(73/78)和99.6%(468/470).结论 在无常规心率控制条件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是一种可无创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成像手段,已成为临床筛查及诊断冠心病的首要检查方法。但对于钙化严重的冠状动脉节段,CCTA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偏低,可导致病人过度治疗,因此限制了CCTA的临床应用。综述钙化斑块伪影对CCTA的影响,并就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准确评估的相关技术进展进行分析,以利于临床诊断中提高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率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治疗冠心病。12例患者19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手术成功治疗11例18处病变,狭窄程度由术前70%~98%,平均86%,下降到术后最高21%,平均20%,取得满意效果。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不失为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CT成像结果 存在差异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冠状动脉CT成像结果 存在差异的原因.资料与方法 15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CT成像,并与CAG的结果 作对照分析.结果 共有32个冠状动脉分支的诊断结果 存在差异.差异由CAG引起的包括:投照位置(3个分支)、管壁病变(6个分支)、复杂病变(3个分支).由MSCT造成的包括:运动伪影(8个分支)、严重钙化(12个分支).结论 CAG只能观察动脉的管腔,无法评价血管壁的病理结构.CAG的二维图像常不能适当地评价偏心型病变和复杂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在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和血管严重钙化的患者中,MSCT的结果 值得怀疑.MSCT和CAG互为补充可提高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禹晖  张金赫  尹吉林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320-1322
目的:通过对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心脏双源CT(DS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MPI及心脏DSCT检查;分别对MPI图像及DSCT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其中2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结果:DSCT显示有29例冠脉狭窄程度>50%,其中大...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分析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和影像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39例冠状动脉瘘,年龄5岁~64岁(平均25.2岁);均有主动脉根部或(和)冠状动脉造影(DSA 19例,电影造影12例,大片快速换片8例)。结果:听诊有连续性或双期性杂音28例,EKG正常或大致正常心电图18例,单支形成瘘37例,双支形成瘘2例,瘘口在右心室15例(RCA8例,LCA7例),右心房7例(RCA4例,LCA3例),肺动脉8例(RC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7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不包括5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12个)。将冠状动脉分为13个节段,分析所有管腔大于2mm的节段,评价图像是否能满足管腔评价。管腔狭窄大于50%认为有意义,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16层螺旋CT在诊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在所有638个节段中,588个节段(占92.16%)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对于16层螺旋CT能够显示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与ICA相对照,若以动脉节段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3.61%、91.11%、89.79%、98.12%和94.63%。以动脉主干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2.82、、91.31%、80.43%、97.37%和82.08%。以患者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4.73%、90.00%、93.01%、92.99%和82.75%。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无创、简单易行。既能显示管腔情况又能显示冠脉管壁,弥补了ICA的不足;经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性检查。对支架术后的随访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血管变异的显示直观确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筛查和随访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MB)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1422例患者均行64层CT扫描,所有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重组和后处理,观察有无MB,测量MB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所有MB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与CT结果对比。结果共发现104例119段MB,平均长度及厚度分别为(5.0±2.7)mm、(2.0±1.6)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31±17)%。104例MB患者CAG发现42例44段MB,其长度、厚度与CT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论64层CT对MB和壁冠状动脉清晰显示,有特殊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vasodilator reserve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in subjects with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s not well known. Methods and Results  We studied 289 subjects (mean age, 58 ± 10 years) without overt CAD and at low (<10%) to intermediate risk (10%–20%) for CHD based on Framingham risk scores (RAMPART [Relative and Absolute Myocardial Perfusion changes as measur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ACAT Inhibitio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 and cor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CVR) were calculated from rest and adenosine nitrogen 13 ammonia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tudies. Framingham-estimated CHD risk was used to as a surrogate for outcomes. Compared with subjects with low-risk scores (n = 150), those with intermediate-risk scores (n = 139) had a higher minimal CVR (49.3 ± 17.41 mm Hg · mL-1 · min-1 · g-1 vs 52.4 ± 16.4 mm Hg · mL-1 · min-1 · g-1, P = .05) and lower CFR (2.8 ± 1.0 vs 2.5 ± 0.8, P = .02). CFR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CHD risk (R=-0.2, P = .006), and CVR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CHD risk (R = 0.2, P < .001). The mean CFR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in the first quartile of CHD risk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fourth quartile (2.3 ± 0.7 vs 2.8 ± 1.0, P = .02), and the minimal CV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44 ± 15 mm Hg · mL-1 · min-1 · g-1 vs 53 ± 14 mm Hg · mL-1 · min-1 · g-1, P < .05). Conclusions  In subjects without clinical CAD and at low to intermediate risk, CFR assess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estimated 10-year CHD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