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临床和影像特点,及其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区别,方法对54例VP及53例PD住院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上VP患者以偏瘫、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PD患者则以震颤-齿轮样强直为主;影像学上VP患者可见明显的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此外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而PD组则未见可见的缺血性改变;抗PD药物治疗的疗效方面,PD组明显优于VP。结论VP作为一种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与PD有所不同,其影像学改变也不同于PD;用左旋多巴替代疗法,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怡 《医学综述》2009,15(12):1901-190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原发性帕金森病(PD)临床特点的区别。方法对2005年9月至2008年9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确诊的VP患者54例与PD患者59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P患者大多有高血压病、脑卒中病史;VP组临床表现以偏瘫、对称性双下肢铅管样僵直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可伴有椎体束损害和智能障碍,PD患者则以震颤、齿轮样强直为主。VP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不同于PD患者。抗PD药物治疗疗效优于VP。结论VP发病可能与长期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VP临床表现与PD不同,脑MRI或者头部CT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VP患者(VP组)和3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PD组)的主要危险因素、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VP组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高于PD组;VP组的13例患者(占46.4%)急性、亚急性起病,起病时间短于PD组;VP组的肌强直、早期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或跌倒、情感失控、延髓麻痹、尿失禁、锥体束征的发生率均高于PD组,VP组的静止性震颤、小碎步或慌张步态、言语障碍的发生率少于PD组;影像学检查显示VP组的脑叶损害、白质病变、丘脑病变、脑干病变、基底节病变及小脑病变发病例数均多于PD组(均P〈0.05)。结论 VP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与PD均存在明显差异。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正确诊断VP。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分析(附4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颖敏 《广西医学》2003,25(5):693-694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43例VP患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绝大多数患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卒中史。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相对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假性球麻痹、尿失禁等。影像学改变以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为主,常伴脑萎缩、白质疏松。结论:VP的临床表现以肌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影像学改变主要为基底节区、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5.
蔡瑞洲 《广东医学》1999,(4):288-28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患者颅脑影像学 (MRI、CT)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收治的2 3例PD患者 ,均行影像学检查 ,其中 19例查CT ,4例查MRI,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9例CT中 ,13例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 ;4例MRI,其中 2例颞叶萎缩 ,2例基底节萎缩。依照影像学改变可分为非异常组、异常组、明显异常组。其临床表现 ,非异常组临床症状较轻 ,异常组临床症状较重 ,明显异常组临床症状重~极重 ,但均有震颤、肌强直、运动障碍和智能障碍。结论 PD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 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VP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诊断为VP与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 检查结果及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P患者静止性震颤相对PD较少(36%),肌强直-运动迟缓(92.9%),步态异常(78.6%)明显.多伴有锥体束征(64.3%)及智能障碍(46.4%).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及皮层下白质多发腔梗.VP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明显差于PD组,但部分患者有效.结论 VP是独立于PD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及头颅MRI表现方面同PD存在一定差异.左旋多巴替代疗法结合脑血管病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齐连生 《当代医学》2010,16(12):8-9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与帕金森病(P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对比分析22例VP及PD的病例资料。结果VP的发病年龄(64±4.7)岁,大于PD(54±5.6)岁,全部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多急性起病(12例,54.6%),发病时症状多较对称(15例,60%),四主征中震颤少见(3例,13.6%),与PD有明显不同;影像学上VP均可见脑梗死,以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多见(20例,90.9%),PD组中特征性改变为T2WI上黑质致密带(SNc)变窄、边缘模糊,纹状体区信号减低。结论VP与PD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结合影像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症(V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疗效与帕金森病(PD)的不同点.方法 对28例VP及23例PD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及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P平均发病年龄晚于PD患者(P<0.05).其男女比例约为3.671,有71.4%VP患者既往存在脑血管病及危险因素,少静止性震颤(36%)而以肌强直-运动迟缓(92.9%),步态异常(78.6%)明显.多伴有锥体束征(64.3%)及智能障碍(46.3%),显著高于PD组(P<0.05).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及皮层下白质多发腔梗.VP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明显差于PD组,但部分患者有效.结论 VP是独立于PD的中枢神经神经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及头颅RI表现方面同PD存在一定差异.左旋多巴替代疗法结合脑血管病治疗措施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VP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效果通过改良Hoehn-Yahr分期标准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VP患者均有脑卒中史,既往有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以偏瘫、少动为主,锥体束损害明显,静止性震颤少见,常伴有智能障碍等。颅脑MRI显示以基底核、脑室周围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多伴脑萎缩、白质疏松。改良Hoehn-Yahr分期及MMSE评价治疗前、治疗3周及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P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联合,并辅以脑血管病综合治疗措施,对VP患者的肌强直、少动和震颤症状有一定改善,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和帕金森病(P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VP和PD的鉴别及诊断方法。方法:对20例VP病例及50例PD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例在起病年龄、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初始症状、有无锥体束损害、尿失禁、尿频数及神经症状和体征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单用或以不同组合使用安坦、金刚烷胺、L-多巴类等抗PD药物治疗,除外疗效不详或未用抗PD药物治疗者,以症状(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减轻为准,VP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PD组(P〈0.05)。两组病例在病程、确诊时间、Hoehn-Yahr分级、油脂分泌增多、多汗、便秘、焦虑抑郁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P发病与长期高血压有关;基底节、脑室周围多发腔梗是导致VP的主要原因;VP临床表现不同于PD:出现PD表现后,及时行MRI或CT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 (CDFI)联合检查对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和帕金森病 (PD)不同结果的对比分析 ,进一步探讨VP和PD的发病机制。方法 以 2 9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和 30例帕金森病为对象 ,2组患者均行TCD检查及CDFI检查。以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情况、狭窄程度的超声分级作为评价颈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结果 VP组TCD异常率为 5 5 .17% ,PD组为 35 .18% ,2组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DFI也显示 2组的动脉硬化斑块致血管狭窄程度分级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TCD及CDFI联合检查有助于鉴别VP、PD ,可揭示二者不同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为进一步探讨VP、PD发病机制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 syndrome,V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2例确诊PD和46例确诊VP患者为受试对象,分别纳入PD组和VP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颅脑MRI检查。记录三组患者黑质致密带(substantia nigra zona compacta,SNc)宽度(width of pars compacta of substantia nigra,WPCSN)值、中脑直径及两者比值检测结果差异,分析PD患者及VP患者颅脑MRI影像特征。结果三组受试者中脑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WPCSN值及WPCSN值/中脑直径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VP组和对照组(P0.05);VP组和对照组上述两项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颅脑MRI影像示无特殊改变或颅脑正常老化改变者居多,VP组颅脑MRI影像多示颅内缺血性改变异常信号,主要区域为皮质下、侧脑室旁脑白质及基底节区等,小脑及脑干累及病例较少。结论颅脑MRI可在PD和VP鉴别诊断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观察15例混合性中风病人的磁共振成像(MRI),并与CT和临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MRI对梗塞和出血的混合性病理状态诊断灵敏度高,显示病变早,并且可以显示病理进展过程,诊断价值明显胜于CT。本组MRI所显示梗塞和出血病灶相连者8例;梗塞与出血病灶分布于不同部位者7例,局灶病损与临床表现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早期脑梗死的CT图像变化与相关血液动力学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脑梗死的CT图像的变化与相关血液动力学指标(CVDI)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8年经CT确诊的早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38例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将其与30例健康者的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脑梗死患者中28例表现出阳性征象,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8例,局部脑组织肿胀19例,岛带征14例,脑实质略低密度14例。脑梗死组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最大与最小血流速度相对于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而脉搏波波速、特性阻抗以及临界压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CT扫描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有重要作用,早期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检测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缺血性肠病(IBD)的诊治策略.方法 对12例SLE并发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腹部螺旋CT 扫描征象、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并与30例不伴有腹部表现的SLE患者进行对比,并总结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对SLE并发缺血性肠病的效果.结果 12例SLE并发IBD患者均有发热、腹痛、腹肌紧张、腹部反跳痛、肠鸣音减弱,但均非SLE的首发表现.SLE并发IBD患者腹部螺旋CT 扫描显示两类异常征象:一类是肠壁异常,另一类是肠系膜水肿和血管增粗、增多以及异常的“梳状“或“栅栏样“血管排列.血补体C3及血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他活动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IBD症状迅速缓解.结论 临床特征结合腹部螺旋CT 扫描可提高对SLE并发缺血性肠病的诊断符合率.SLE并发缺血性肠病多为腹部脏器小血管炎所致,多数不需要外科处理,及时给予免疫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对缺血性肠病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林志坚  张海鸥  吴军  高宙 《疑难病杂志》2009,8(1):6-8,F0003
目的探讨脑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DAT)SPECT显像对鉴别帕金森病(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PD组患者、24例VP组患者及16例健康对照(组)者分别进行99mTc-TRODAT-1 SPECT脑显像,剂量为740MBq。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及2个数学模型分别计算PD患者、VP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双侧纹状体体积(V,cm3)、质量(W,g),代表相应部位DAT的功能水平。结果PD组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及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D患者症状对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均显著低于症状同侧(P<0.01)。VP组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症状对侧与症状同侧纹状体体积和质量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TRODAT-1 DAT SPECT脑显像有助于PD与VP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