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不能进食的晚期癌肿患者,或手术后需要较长时期补液而静脉穿刺有困难及时采用颈外静脉穿刺,行上腔静脉插管,作为静脉补液的途径,是一个很理想而又比较可靠的方法.我们在学习外地经验后,从1979年5月以来在临床上开展这项操作,并积极向基层医院推广介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们对有适应症的患者共做了40人次的操作,从实践中得到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45具(男28例、女17例)成年防腐尸体,测量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及穿刺点至左右头臂静脉中线交点上腔静脉间的距离,然后作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的平均长度男80.02mm、女84.4mm;经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平均长度男右108.91mm、男左123.32mm;女右103.81mm、女左117.34mm。结论:测出颈静脉切迹至喉结最高点的长度代入回归方程计算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近似长度。  相似文献   

3.
抢救危重病人时,经上腔静脉插管输液,监测中心静脉压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治手段,同时也为长期输液、取血标本或静脉高营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以往腔静脉插管多经上、下肢静脉切开或经颈外、锁骨下静脉穿刺,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常常失败,且并发症较多。六十年代后期,有人提倡经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由于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一、解剖依据颈内静脉自颅底颈静脉孔后部起始,进入颈部血管鞘,沿颈内动脉外后方下行,逐渐移行到颈总动脉外侧,前外侧,最后达锁骨内端后方与锁骨下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右侧的颈内  相似文献   

4.
王丽  李龙柏  陈如勇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99-800
中心静脉置管是手术室急危重症手术病人输血、输液、给药和血液动力学监测的重要诊治措施。为了避免以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带来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院手术室自2008—03,开展了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输液和肠道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以往常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但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曾有报道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笔者采用该方法术中置管测定中心静脉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2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可了解血容量情况,判断心功能,反映上下腔静脉的引流情况(体外循环时),并可通过导管进行输液、给药,使用日渐增多。常用CVP穿刺置管方法有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几年来,笔者在行使上述穿刺方法的同时,采用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并得到一点体会,即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法不失为一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危重或衰弱病人需静脉内持续输液,但这些患者常因长期输液穿刺,外周血管受到损害,输液十分困难。我们采用头静脉切开插管输液,在医治重危病人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一、切开置管方法头静脉位于皮下,多数肉眼可见。切口选择上臂上1/3,距锁骨下静脉和上腔静脉较近,血管管径较粗,便于插入输液导管。操作步骤与静脉切开大致相同。将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D)的导丝插入内径为1.2mm之硅胶管内,导丝的软头超出硅胶管口2cm左右,切开静脉壁,将PTD导丝为内芯的硅胶管插入血管腔内,以导丝为引道,徐徐向上插管。倘若导管达肱  相似文献   

8.
神经外科手术对静脉输液要求高,同时由于神经科患者长时间应用甘露醇、抗生素等药物,使末梢静脉(除小隐静脉外)均呈索条状改变。给围术期输血、输液造成困难。我院以往应用切开大隐静脉或肘窝静脉等作为补液途径,但遇到静脉栓塞连续切开儿条上述静脉均不能利用,现已采用小隐静脉切开置管,可满足颅脑手术期间大量输血、输液的要求,效果满意。 1 方法 1.1 局部解剖:足外踝后小隐静脉,起于足部外侧缘的足背静脉网,此静脉网到达腓骨外踝前逐渐汇集成数支小静脉,向上走行逐渐汇集成较粗静脉支,在外踝处有2~3支。其中有一支较粗,通常位于个踝后方约一横指皮下。  相似文献   

9.
陈伟丽 《中国医刊》2013,48(4):92-93
目的 探讨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置管的操作、护理方法.方法 对150例晚期肿瘤恶病质患者、四肢静脉穿刺困难患者、肿瘤化疗患者经颈外静脉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 成功150例,左侧28例,右侧122例,其中4例因导丝无法一次性顺利送入,经调整后置管成功.结论 深静脉留置时间比浅静脉留置时间更长,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保留了静脉通道,有效保证了静脉用药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正> 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术,优点甚多。但是穿刺部位离肺尖较近,容易损伤邻近组织而造成气胸、血胸。且在盲视下操作,穿刺的成功率受到影响。在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外科的经皮穿刺颈内静脉插管一文的启发下,自1979年初起,我们采用了直视下经皮穿刺颈外静脉插管输液,并改进了穿刺用针及固定法,临床观察一百余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颈外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肝硬变顽固性腹水时行腹腔—静脉分流术,经颈外静脉置管入上腔静脉,对手术实施和普及的意义。方法:取经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45例90侧成人尸体进行解剖,暴露左、右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用游标卡尺,二角规,量角器测量其长度和夹角。结果:颈外静脉汇入部位分Ⅰ、Ⅱ、Ⅲ、Ⅳ型;颈外静脉距锁骨上方2.0cm处至上腔静脉中段之间长度,左侧13.8±2.9cm,右侧11.5±1.8cm。结论: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较粗大,周围无重要结构;操作较易,危险性小,是可供临床穿刺插管选择的静脉。  相似文献   

12.
危重或衰竭病人需静脉内持续输液,但这些患者因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外周血管受到损害,输液十分困难。我们采用头静脉切开插管输液,在医治危重病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本组病人16例,均因长期输液,血管受损,输液十分困难。其中4例因晚期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静脉输液(包括输血),可借单纯的静脉穿刺,以及较复杂的静脉切开术而完成。在某些情况下(见适应证),显然非单纯静脉穿刺所能胜任,而需靠静脉切开术进行输液。一、静脉切开输液术的适应证 1.静脉过於细小,无法实行静脉穿刺者。 2.极度休克的情况下,看不清静脉所在  相似文献   

14.
颈外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长度的回归方程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到上腔静脉用于长期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中心静脉压测定和介入治疗等,已广泛被临床使用。在穿刺插管前,首先要计算出颈外静脉(即甲状软骨上缘)到上腔静脉的距离。本在40具成人尸体上,根据颈外静脉回流情况的分型(Ⅰ型回流到颈内静脉,Ⅱ型回流到静脉角,Ⅲ型回流到锁骨下静脉),测出颈外静脉到上腔静脉长度,与胸骨颈静脉切迹到剑胸结合处的距离作相关回归分析,旨在为临床盲探颈外静脉插管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当严重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压下降到4~0kPa 时,周围静脉特别是四肢血管均塌陷成扁平状,静脉穿刺往往刺穿,如患者体胖则静脉穿刺更难成功。为了尽快建立输液和输血入路,常需做内踝前大隐静脉切开插管术。但当切开后,大隐静脉往往由于缺血及休克期的痉挛而处于扁闭状态,故插管非常困难,延误抢救时机。笔者此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颈外静脉和股静脉两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两个部位的血管情况,随机选取经颈外静脉(40例)和股静脉(40例)两种途径行中心静脉置管,观察两种途径置管的应用情况。结果: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在局部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及舒适感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导管堵塞、置管成功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与经股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相比,局部感染和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且有较好的舒适感。因此,除特殊情况(颈部疾患或危重症抢救)外,肿瘤患者化疗或静脉高营养应优先选取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7.
埋藏皮下输液港(Port-Cath)用于动脉插管化疗国内已有较多报道,但应用输液港中心静脉插管行肠外营养支持尚未见报告。笔者从1988年开始应用上腔静脉插管埋藏皮下输液港于肠外营养支持及家庭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现总结15例临床资料如下。(1)方法:15例患者中男性11例(占73%),女性4例(占27%);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2.3岁。肿瘤患者13例(占87%),非肿瘤患者2例(占13%)。使用德国B-Braun、美国Arrow生产的钛输(titaniumport),在X线监视下进行严格无菌操作。(2)结果:导管使用天数最长者790d,最短者30d,平均116d。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导管堵塞1例,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索大面积烧伤小儿病人更为有效的静脉输液方法,提高输液护理效果和抢救成功率.方法:对56例病例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置入套管针进行输液.结果:穿刺置管一次成功53例(成功率94.6%),二次成功2例,未能成功1例;导管留置时间2~7天,平均5.4天;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快速解决大面积烧伤小儿输液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颈外静脉穿刺插管到上腔静脉用于长期静脉内高营养治疗、中心静脉压测定和介入治疗等,已广泛被临床使用[1].在穿刺插管前,首先要计算出从颈外静脉(即甲状软骨上缘)到上腔静脉的距离[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