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的23例UAP和24例SAP患者,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冠心病后进行OCT检查.根据OCT结果 回顾性比较分析UAP和S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包括富含脂质斑块(≥2个象限的脂质斑块)、斑块纤维帽厚度、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斑块破裂、钙化和血栓等.结果 47例患者中有44例成功进行OCT检查,包括22例UAP和22例SAP患者.UAP患者冠状动脉富含脂质斑块为91%(20/22),多于SAP患者的73%(16/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UAP患者冠状动脉脂质斑块表面纤维帽厚度明显小于SAP患者[(69.5±34.7)μm比(141.1±68.5)μm,P=0.000],纤维帽侵蚀比例为59%(13/22),明显多于SAP患者的9%(2/22,P=0.000);TCFA[73%(16/22)比14%(3/22),P=0.000]和斑块破裂[50%(11/22)比9%(2/22),P=0.003]多于SAP患者.U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表而可见血栓形成多于SAP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22)比9%(2/22),P=0.761].在斑块钙化方面,UAP与SAP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CT技术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SAP患者比较,U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纤维帽更薄、更多的纤维帽侵蚀、更多的破裂斑块和TCFA.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最多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之一,它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具有多方向性.老年人UAP临床表现更不典型、更多样性.为了解老年人不同类型的UAP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我们对26例老年人UAP患者进行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6例UAP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12月以来住院资料完整的病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4岁.1.2 不稳定性心绞痛分型 根据WHO心绞痛分型原则,结合1994年5月全国UAP防治研讨会精神,  相似文献   

3.
Npt、IL-8和HCY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钢  庞沛  张军  赵荣诚  袁琛  韩立宪 《山东医药》2009,49(52):34-36
目的 研究新蝶呤(Npt)、白细胞介素8(IL-8)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30例,另2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ELISA法测定Npt、IL-8、HCY水平,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部位进行记分.结果 心绞痛患者Npt、IL-8、HCY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均<0.05),且UAP较SAP的Npt、IL-8、HCY升高更明显(P均<0.05).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Npt、IL-8、HCY的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且3组均高于对照组.Npt、IL-8、HCY是UAP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pt、IL-8、HCY可作为判定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状动脉循环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UAP患者42例作为UAP组,同期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6例作为SAP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血清中肌钙蛋白(TnT)和hs-TnT水平。结果 UAP组和SAP组患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及外周静脉血清中TnT和hs-TnT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高于冠状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AP患者外周静脉、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水平明显升高,以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升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选择冠心病(ACS)患者114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冠状动脉造影无狭窄或狭窄小于25%者31例(对照组),测定其血清胰岛素及血糖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ISI的关系.结果:①UAP组、AMI组ISI较对照组、SAP组明显降低( P<0.05),SAP组较对照组、AMI组较UAP组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SI与其相应的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472,P<0.05).提示胰岛素抵抗程度可能作为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年中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5例青年中高危UAP(TIMI危险评分≥3分)患者,分为早期PCI组(14例)和延迟PCI组(11例).观察2组患者术中病变情况、血栓负荷、记录30 d内心脏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再次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2组冠状动脉病变及PCI情况相似,早期PCI组血栓负荷相对较多.与延迟PCI组相比,早期PCI组能降低30 d内心绞痛发生率,能够缩短症状缓解及住院时间(P<0.05).结论:对于青年中高危UAP患者应该优先选择早期PCI.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IL-6及CRP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42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4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9例,对照组5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测定CRP,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IL-6的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CRP及IL-6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ClIP及IL-6水平和SAP组相比,其值增加明显;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IL-6水平与CRP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CRP及IL-6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包括AMI组26例、UAP组30例),以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并记录每例患者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病变数.结果血清sICAM-1浓度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在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但U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相关,而hs-CRP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无相关关系.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炎症因子sICAM-1血清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和程度相关,可以作为监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指标,而hs-CRP水平升高主要与其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105例行PCI的UAP患者(UAP组)和9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对照组),检测其血肌酐、血尿酸、血脂、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踝臂指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UAP组患者的hs-CRP比对照组高(t=22.287,P<0.001),而ABI比对照组低(t=5.461,P<0.001).结论 早期监测ABI和hs-CRP水平有利于UAP的预防和治疗,而ABI更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B型尿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东方市中医院2014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UAP患者43例作为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3例作为SAP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受试者血清LP(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BNP水平。比较3组受试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UAP患者血清LP(a)、BNP水平,血清LP(a)、BNP水平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UAP组患者血清LP(a)、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SAP组(P0.05),SAP组患者血清LP(a)、BNP水平高于对照组(0.05)。UAP患者中多支病变者血清LP(a)、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者(P0.05),双支病变者血清LP(a)、BN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者(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a)(r_s=0.562)、BNP(r_s=0.375)水平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UAP患者血清LP(a)、BNP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LP(a)、BNP水平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检测血清LP(a)、BNP水平对于UA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观察 2 5例UAP患者 (A组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术前及术后 1、2 4、72h血液中MDA和SOD的变化。另设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的UAP患者 (B组 ) 2 0例和健康者 2 0例作对照 ,MDA和SOD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其血清含量 ,并随访术后 3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UAP患者中MD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者 ,介入治疗后 1h进一步升高 ,持续至 2 4h(P <0 .0 5 ) ,72h回落至术前水平 ;B组术前与术后无明显改变。UAP患者中SOD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者 (P <0 .0 5 ) ,介入治疗后进一步降低。结论 :UAP患者介入治疗后MDA和SOD在 72h内有动态变化 ,可能是术后早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罗玮  崔博  刘志勇  王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391-339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甲状腺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09~2010年于天津市胸科医院住院的患者149例,取血检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Hs-CRP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UAP 107例,排除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42例,分别为UAP组和非CHD组。对于确诊的UAP患者,对其CAG结果用Gensini积分评价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评价T3、T4、TSH及Hs-CRP水平与UAP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研究T3、T4、TSH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 UAP组与非CHD组比较,Hs-CRP增高(P<0.05),T3降低(P<0.05)。UAP患者重度狭窄组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Hs-CRP增高(P<0.05),T3降低(P<0.01),T4及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UAP患者T3水平每升高1 nmol/L,冠状动脉发生重度狭窄的可能性下降27%(OR:0.83,95%CI:0.73~0.92,P=0.001);而Hs-CRP水平每升高1 mg/L,冠状动脉发生重度狭窄的可能性增加1.07倍(OR:1.07,95%CI:1.03~1.11,P=0.008);T3与Hs-CRP呈负相关(r=-0.482,P=0.001),T4、TSH与Hs-CRP无相关性。结论 UAP患者T3与Hs-CRP可以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外周血液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及斑块的稳定性.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分析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结果 PAPP-A在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浓度分别为(16.85±10.30)mIU/L、(15.24±10.51)mIU/L、(8.51±3.10)mIU/L和(8.35±2.01)mIU/L;在AMI和UAP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在AMI组与UAP组、SAP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PP-A在Ⅱ型斑块组明显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P<0.01),Ⅱ型斑块在AMI组、UAP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结论 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Ⅱ型斑块易破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8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与冠心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IL-8的水平,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及其与血清IL-8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IL-8水平明显高于SAP组;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冠心病患者血清IL-8与外周血WBC总数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IL-8升高可能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血清IL-8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在监测冠心病病情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81例冠心病患者 ,按临床诊断分为 4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2 4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 2 0例和对照组患者 2 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的水平 ,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 ,并与其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1)AMI组、UAP组及SAP组的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比对照组高 ;(2 )AMI组、UAP组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和SAP组相比 ,其值增加明显 ;AMI组和UAP组结果相似 ;(3)急性冠脉综合征 (AMI组 +UAP组 )血清可溶性E 选择素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可溶性 E选择素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 ,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 ,其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心肌肌钙蛋白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蔚  及跃  邵冰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5):340-342,34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讨cTn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91例UAP患者血清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分析其一般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91例UAP患者中cTnI增高者43例,cTnI增高组与cTnI正常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对心脏事件相关因素的分析,cTnI增高是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为15.82(P<0.01)。结论血清cTnI是UAP患者危险度分层及判断预后的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肌钙蛋白I(cTnI)与心电图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病变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7例UAP患者于心绞痛发作时,发作6、24小时取静脉血2ml,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血清cTnI浓度,同时做12~18导联心电图,计算ST段缺血性下移或上移情况.57例患者按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按2001年ACC/AHA PCI标准将冠状动脉解剖病变分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病变,按传统Proudilit狭窄分级法将冠脉狭窄分为Ⅰ~Ⅵ级,分析cTnI与心电图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危险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UAP患者心绞痛发作后6、24小时cTnI明显增高,且24小时cTnI浓度与心电图ST段移位相关(r=0.59,P<0.05),病变愈复杂(中、高危险病变)狭窄程度愈重(>50%以上狭窄),cTnI愈高.结论 cTnI可预测UAP患者的预后,cTnI愈高,心电图ST段移位愈大,冠脉危险病变愈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甲状腺功能正常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绝经后女性住院患者203例,其中UAP组105例,对照组(CAG检查阴性)98例。UAP组患者经Gensini评分评价后,分为轻中度狭窄35例和重度狭窄70例。分析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的比例更高(P0.05),且收缩压和血清脂蛋白(a)水平更高(P0.05),FT3、FT4水平更低(P0.05)。与轻中度狭窄患者比较,重度狭窄患者血清TC、LDL-C水平更高(P0.05),FT3水平更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FT3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r=-0.217,P=0.026),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B=-2.388,OR=0.092,95%CI:0.026~0.326,P=0.000)。结论绝经后女性UAP患者低FT3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在冠心病病人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确诊的冠心病病人200例作为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40例;单支冠状动脉狭窄90例,双支冠状动脉狭窄72例,三支冠状动脉狭窄38例。另选取健康者100名为对照组。对比CHD组与对照组non-HDL-C、D-D、Fg、EPCs水平,并根据冠心病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CHD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EPCs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AMI组non-HDL-C、D-D、Fg水平高于SAP组(P 0.05),UAP组与AMI组EPCs水平低于SAP组(P 0.05);AMI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UAP组(P 0.05),AMI组EPCs水平低于UAP组(P 0.05);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EPCs水平均低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non-HDL-C、D-D、Fg水平均高于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三支冠状动脉病变组EPCs水平低于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 0.05)。结论冠心病病人的non-HDL-C、D-D、Fg水平均升高,EPCs水平降低,并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心病病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UAP患者85例为UAP组、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67例为SAP组,以及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UAP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49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11例和完全闭塞5例,随访12周,UAP组hs-cTnT正常46例,hs-cTnT升高(14ng/L)39例,比较3组血清hs-cTnT、血脂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hs-cTnT14ng/L为升高,评价hs-cTnT与U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UAP组hs-cTnT水平与SAP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UAP组和SAP组hs-cTnT、血脂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UAP组入院时hs-cTnT阳性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55.3%vs 13.3%和2.0%,P0.05)。轻度、中度、重度和完全闭塞患者血清hs-cTnT水平分别为(11.14±3.27)ng/L、(16.87±4.48)ng/L、(20.26±5.42)ng/L和(24.54±5.87)ng/L,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患者血清hs-cTnT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TnT升高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s-cTnT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vs 2.2%,P=0.000)。结论血清hs-cTnT水平对于UAP患者的早期心肌损伤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分层、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