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进法 《中医研究》2009,22(12):8-9
中药后下是指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等药材因其有效成分在煎煮时容易挥发或被破坏,而后下的一种煎煮方法。其入汤剂宜后下,待其他药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它是中药汤剂煎煮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中药应用形式,对保留汤剂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保证煎药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传统汤剂后下药煎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汤剂后下药煎法的改进刘立干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224002中药汤剂是由1种或多种混合加水,经过煎煮后去渣取汗而成的液体制剂。在临床应用中,有不同的煎法,如合煎、先煎、后下等。后下药大都具有质轻,清热解表,含有挥发性成分,不宜久煎,因此需后下。如薄...  相似文献   

3.
中药后下药物的分类及其煎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我国历代名医都很重视中药的煎煮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煎药方法对煎药质量及临床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中药汤剂要求用特殊的煎药方法制备,包括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其中后下是因药物的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如薄荷、  相似文献   

4.
中药汤剂在中医医疗活动中是最古老的用药方法,而且沿用至今。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如先煎、包煎、后下等均是为了提高药物的疗效而采用的方法,笔者就其中后下法谈一点临床体会,供同道参考。后下药一般为花、叶类,其有效成份具挥发性或久煎有效成份易于分解。传统煎煮方法是其它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且连同它药一起结束煎煮。但这样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后下药在投入煎锅时,煎液已在药面以下,根本不能完全浸没后下药。尤其是花叶类,用量体积一般较大。即使通过搅拌;亦…  相似文献   

5.
周嘉琳 《世界中医药》2011,6(6):538-540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汤剂剂型改进的重要成果。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新一代汤剂处方药。将传统汤剂煎煮中的先煎、后下、包煎、久煎等一系列易影响药效的因素,统一规范到标准化的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汤剂在其煎煮过程中有些患者感到不方便,如一剂中药煎煮时,有的须先煎、后下、烊化等,尤其是后下的药物容易忘漏,没有放下煮;或因一些患者对后下药不易理解,使同其它药一起煮,这样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对此实际问题,笔者将其特殊煎法后下一项改进的设想浅谈之。所谓后下,是指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受热后容易挥发逸散,或受热时间稍长即被破坏,这些药物须后下,一般在其它药物煎好之前5~10分钟加入共煎,  相似文献   

7.
<正> 中药处方的“后下”系指此种药物在煎煮时要比其它药后入药锅。“后下”是汤剂制备中关系汤剂质量的重要技术之一.调剂工作中处方常见的后下药多为芳香性药物,如薄荷、砂仁、荆芥等。但科学研究表明,在常压条件下,采用常规煎煮法,中药含的挥发油类成分可随水蒸气蒸发;有的虽不是挥发油也可随之蒸发;有些甙可分解成甙元和糖;有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以上几种现象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很显然群药共煎的方法难以保证汤剂质量,但对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在煎煮时采用后下的方法,可基本得到解决。本文按化学成分把汤剂后下药分类,并阐明后下的原理和调配  相似文献   

8.
汤剂,作为中医治病的一种剂型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但作为中药传统剂型的汤剂,因其有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原则,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等优点,目前作为中医最常用的剂型。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与汤剂的煎煮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而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煎煮方法的不当,使汤剂不能很好地发挥,既浪费了药物资源又使患者在经济上蒙受一定的损失。故些,有必要对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质量加认强调,以便中药汤剂发挥应有的疗效。中药汤剂的煎煮有特殊要求的不外乎火候、用水、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煎煮时间、冲…  相似文献   

9.
小儿汤剂的煎煮,对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和烊化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因此在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量又与成人不尽相同. 前煮之法 在煎煮前,应将药物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加入水量以药物浸透后稍有剩余为度.煎药开始用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一般煮开10 ~ 20分钟,而调补的中药则再煮30分钟.由于小儿吃的药量比成人少,一般只需煎一煎,不需像成人汤剂那样煎头煎、二煎.  相似文献   

10.
汤剂处方中有些药物性质特殊,不能与方中群药同时入煎,在现代机器煎煮中,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特殊煎法需得到相应的处理和应用,以保证汤剂的煎煮质量和药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汤剂,又称为汤液,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中药剂型。汤剂的制备环节中煎煮最为重要,汤剂的煎煮中涉及到一些特殊煎煮方法,包煎是其中一种。包煎是指将药物用稀疏的纱布等包裹后入锅煎煮,传统用药中要求有些药物需要包煎。作者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从事中药房工作至今,对工作中遇到的中药包煎问题的肤浅体会加以总结,以期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汤剂古称“汤液”,是指药材饮片或粗粉颗粒先加水浸泡后再适量煎煮,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汤剂在中医药技术的指导下,随证加减,用法灵活。其一般制备方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烊化等对中药的临床疗效十分重要。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以传统汤剂为参照,为实现现代化、规范化产业化的目标。本文从传统汤剂的制备入手,结合配方颗粒中对药材前处理技术、针对不同药性的提取技术、高效节能的浓缩技术、干燥制粒技术等现代制备技术,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为中药配方颗粒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聂安政  高梅梅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8,49(13):3153-3161
"后下"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然而一些患者对中药煎煮时需后下的中药、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后下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后下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后下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后下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煎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桂月  李连信 《中成药》1989,11(3):9-1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药汤剂煎煮概况,包括煎药方法、时间、次数、加水量和药材粉碎度、先煎、后下、混煎等对煎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顾根网 《西部中医药》2011,24(12):21-22
探讨中药煎煮方法与汤剂疗效的关系.从煎煮的容器、中药饮片浸泡,加水量、煎煮火候、时间、煎煮次数、先煎、后煎、包煎、烊化、贵重药材用法等多方面分析了中药的煎煮方法.说明服用中药汤剂要掌握好煎煮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相似文献   

16.
魏顺利  吴文博 《河北中医》2011,33(9):1380-1380
中药汤剂是指用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因此,关于中药汤剂的相关研究,一直是中药工作者探讨的课题,如煎药容器及煎制方法对汤剂质量的影响,煎药时加水量、药材的粉碎度(颗粒饮片、微粉、纳米中药)对汤剂质量的影响,煎煮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汤剂煎制工艺的改革(单煎及免煎颗粒、群煎)对药物质量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医门诊病员对中药汤剂煎煮法中先煎及后下法不易掌握,或嫌麻烦的问题,笔者提出由药材加工厂或医院中药制剂室将常用先煎及后下药煎制成浓缩药汁备用的设想。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又可避免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同时还可节约人力物力,造福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医门诊病员对中药汤剂煎煮法中先煎及后下法不易掌握,或嫌麻烦的问题,笔者提出由药材加工厂或医院中药制剂室将常用先煎及后下药煎制成浓缩药汁备用的设想。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疗效,又可避免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同时还可节约人力物力,造福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沈豪 《中药材》1992,15(5):45-46
中药汤剂质量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除煎煮时间、次数、加水量、饮片质量等因素外,汤剂煎煮中特殊处理方法不当也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本文就中药汤剂煎煮几种特殊处理方法存在的若干弊端及改进措施作一简要综述。一、包煎传统方法对花粉类、细小种子类、含淀粉粘液质及绒毛多的药材实行包煎。虽然包煎有利于药物煎煮后的过滤、减少刺激性成分进入汤剂,但是包煎对药材成分溶出的影响则往往被人们忽视。李家仁对车前子、葶苈子、菟丝子包煎药物的浸出机理及煎煮时与4个古方中药成分的影响进行观  相似文献   

20.
姜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1):53-54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科学有效煎中药,将直接影响中医治病疗效,大多医院或药铺的司药人员都对取药人说:先用冷水浸泡一下,用大火烧沸然后再用小火煮二十分钟即可,有的还印刻在药袋上。而医生只关注病人的处方遣药,对煎煮方法关注不够,这就要求司药人员多加关注。从而保证临床疗效。新时期如何煎煮中药与《伤寒论》的煎药方法有何差异,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和融入科技发明,就不能拘泥古书中的煎煮方法,应当尊古活用与时俱进,针对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按煎具、用水的选择、煎煮火候的把握、煎煮时间的长短,及先煎、后煎、后下、医生的嘱咐等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