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杨敏 《大家健康》2016,(10):42-42
目的:试论宝石能谱CT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并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以便分析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准确性。结果:经分析结果显示,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的质量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近端、远端的分支较为清晰,且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6.1%。结论:宝石能谱CT对于冠状动脉成像有很高质量的图像与诊断准确性,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CTA)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CCTA)对临床拟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32例病例进行容积扫描,其中24例有冠状动脉造影与CCTA作为对照,分析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计算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I级113例(85.61%),II级17例(12.88%),III级2例(1.52%)。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7%、98.68%、95.08%和99.12%。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对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 、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意义。方法 临床可疑冠心病的12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后处理,其中33例经X线冠状动脉造影进一步证实。将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分三级予以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26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优良率达87.3%;心率〈60次/min、61~70次/min和〉71次/min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占91.4%、83.3%和55.6%,三种不同心率对图像质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χ^2=12.836,P〈0.01);重建相位在70%时,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优良图像率分别为99.2%、96.8%、91.3%和87.3%,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463,P〉0.05);33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489个可比节段),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分支血管有意义狭窄(≥50%)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5.5%、95.8%、80.7%、97.0%和94.1%。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检查方法 ,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但图像质量受心率等因素影响较大,需加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比较。方法72例临床疑似和诊断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共分析了72例患者的全部血管节段(936个),单支血管病变18例,双支血管病变7例,3支血管病变11例,其中62个节段因图像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比较,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117处狭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发现117处狭窄中的96处(占82%),该组研究的敏感性83%,特异性98%,阳性预测值87%,阴性预测值98%。64层螺旋CT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90%。结论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作为无创的检查在显示血管近端狭窄和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血管远端及分支显示不如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脉CT血管成像对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87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复查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后1-14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126枚图像质量良好支架进行影像学评价,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冠脉CT血管成像诊断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冠脉CT血管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0.0%、96.9%、88.9%、93.9%、92.9%。结论冠脉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便捷、可靠的冠脉病变检查方法,可以准确评估冠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有助于患者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疾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患者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4.3%,阳性预测值98.2%,阴性预测值91.7%。64排128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并同时比较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各分支的分布。结果 8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300节段冠状动脉(直径≥1.5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可供分析为1259节段。可评估率96.8%,不可评估节段3.2%,多因心率(律)异常所致1.9%;显示230处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发生部位以前降支最多。依据节段计算64MSCT的准确性,其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3.9%,准确率91.1%。结论 64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分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不足.方法116例确诊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CTCA检查,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作对照,分析1508个冠脉节段,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阳性结果,结果 CTCA用于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灵敏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为98.66%、86.49%、98.04%、90.40%、97.11%.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快速、安全、价廉,有望成为筛查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研究64层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7年8月~2010年12月于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的8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及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显示情况,并同时比较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各分支的分布.结果 80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300节段冠状动脉(直径≥1.5mm)图像中,64SCT提供优良图可供分析为1259节段.可评估率96.8%,不可评估节段3.2%,多因心率(律)异常所致1.9%;显示230处斑块,以钙化斑块居多,发生部位以前降支最多.依据节段计算64MSCT的准确性,其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性病变敏感性为86.0%.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84.6%,阴性预测值93.9%,准确率91.1%.结论 64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分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经皮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CA)作为参考标准,探讨冠状动脉双源CT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 DS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DSCTA检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ICA结果进行对照,计算DSCTA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对漏诊、误诊病例影像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基于患者层面DSCTA诊断CAD的敏感性为90.91%(30/33)、特异性为68.75%(11/16)、阳性预测值为85.71%(30/35)、阴性预测值为78.57%(11/14);基于每支血管层面,DSCTA的敏感性为89.36%(42/47)、特异性为93.29%(139/149)、阳性预测值为80.77%(42/52)、阴性预测值为96.53%(139/144)。结论:DSCTA对CAD的诊断准确,其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严重钙化会直接影响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1.
林英忠  王凤等 《医学文选》2001,20(3):266-2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