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噬细胞起源于血液单核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因素作用下,巨噬细胞可分化为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M1型)和选择性激活的巨噬细胞(M2型).现在认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具有M2型巨噬细胞表型.TAM在肿瘤中大量浸润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TAM通过多种...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占实体肿瘤质量的50%左右,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刺激血管生成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将TAM作为治疗靶点,实现纳米载体在瘤内合理分布以及有效抑制肿瘤的目的,是新型纳米载体的研究方向.本文简述TAM在传递纳米载体方面的优势,列举药物靶向TAM治疗肿瘤的应用实例,阐明巨噬细胞介导的药物传递方式以及靶向TAM的治疗策略是未来治疗肿瘤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巨噬细胞是炎症细胞中重要一群,而极化的Ml和M2巨噬细胞是巨噬细胞功能表现的两个极端。其中浸润到肿瘤组织的巨噬细胞又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受肿瘤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使巨噬细胞表现出M2型表型,这些极化的巨噬细胞在破坏适应性免疫反应和促进肿瘤生长与进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研究TAM在肿瘤进程中的功能状态和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TAM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因素作用下,可以向经典激活型巨噬细胞(M1型)或选择性激活型巨噬细胞(M2型)极化.TAM主要具有M2型巨噬细胞表型,在肝癌的生长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AM在促进肝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等过程的相关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亮  张薇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0):2300-230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功能特性类似M2型巨噬细胞.目前多项研究表明TAM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基于TAM的促肿瘤作用,目前针对TAM的活化、招募、促血管生成活性、存活及基质重塑等方面设计的靶向治疗药物也进入了基础或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研究肿瘤微环境、肝X受体( liver X receptors,LXRs)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 TAM)的形成及其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提取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同时提取腹腔巨噬细胞作为对照。在体外实验中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或者使用肿瘤上清处理巨噬细胞, 实时PCR检测巨噬细胞LXRs、IL 10、IL 12的mRNA水平;分别激活LXR和阻断LXR信号通路,观察其对TAM形成的影响。结果: 肿瘤微环境可诱导巨噬细胞LXRs受体高表达,并表现为M2型巨噬细胞的表型,激活LXRs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向TAM转变,而阻断LXR信号通路则抑制TAM的形成。 结论: 肿瘤微环境能激活LXRs,从而诱导TAM的形成,并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和免疫逃逸。  相似文献   

7.
陈新涛 《医学综述》2013,19(15):2746-2748
巨噬细胞是炎性细胞中的重要一群,对不同的微环境信号应答表现出不同的功能,而极化的M1和M2巨噬细胞是巨噬细胞功能表现的两个极端。其中,浸润到肿瘤组织的巨噬细胞又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受肿瘤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这些极化的巨噬细胞在破坏适应性免疫反应和促进肿瘤生长与进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TAM的起源和活化表型至今仍无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相关研究指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在肿瘤的血管及淋巴管生成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TAM促进血管及淋巴管生成途径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在将来的肿瘤治疗中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诊断时大多为晚期阶段,目前治疗方法较为局限,患者的死亡率也较高。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免疫微环境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可参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调控,包括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免疫逃逸及化疗耐药等,在胰腺癌的靶向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本文总结了目前基于TAM治疗胰腺癌的策略,包括消耗TAM、重新编程TAM、纳米探针用于TAM的动态成像以及调节TAM的吞噬能力等,以期为胰腺癌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思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鼻咽癌外泌体microRNA是否通过靶向凋亡基因而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凋亡.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目标microRNA及其靶基因,检测鼻咽癌患者血清及鼻咽癌细胞培养基中的外泌体内miR-20a的表达量.应用miR-20a的拟似物及抑制物转染巨噬细胞;并检测干预后的凋亡指数及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结果 miR-20a在鼻咽癌外泌体中表达显著上调.miR-20a的靶基因为BCL2 L11,过表达miR-20a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凋亡,且凋亡通路相关蛋白Bim、caspase-9和caspase-3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miR-20a通过抑制Bim-caspase-9-caspase-3凋亡途径的活化从而抑制鼻咽癌中TAM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对人结肠癌SW620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白细胞介素(IL)- 4体外诱导人M2型巨噬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分子CD68、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Transwell非接触式共培养TAM和SW620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AM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12、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活性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EMSA)检测SW620细胞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四氮甲唑蓝法(XTT)和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双标记法分别检测培养后SW62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IL- 4诱导的人M2型巨噬细胞可表达CD68和MMR,不表达iNOS.SW620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24、48h后,培养上清液中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10和TGF-β水平较培养前明显升高(P均<0.01),IL-12和IL-23水平与培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24、48h后,SW620的NF-κB DNA结合活性较培养前分别降低了72%和75%(P均<0.01),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下降了48%和59%(P均<0.01);凋亡率分别为6.37%和7.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37%(P均<0.01).结论 TAM可能通过抑制SW620细胞的NF-κB活性,抑制SW620细胞增殖,促进SW62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微环境CD163标记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CD31标记微血管密度(MV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38例作为癌组织组,癌旁正常组织35例为癌旁正常组织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D163标记M2型TAM和CD31标记MV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极化状态对前列腺癌(PCa)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阐明TAM在PCa进展中的作用.方法:从人PCa细胞系DU145中分选出PCa干细胞,将人单核白血病细胞株THP-1诱导为M2型TAM,作为诱导组,并以未诱导的THP-1细胞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直肠癌的微淋巴管生成情况、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W)-9表达的关系,探讨TAM与MMP-9在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41例直肠癌标本微淋巴管密度(LMVD)、TAM密度及MMP-9的表达,并分析LMVD、MMP-9与直肠癌其它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①直肠癌组织LMVD、TAM密度、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②TAM浸润与MMP-9表达和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相关(P〈0.05)。③三者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TAM与MMP-9、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9很可能是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始动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分布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胃癌组织中TAM的表达,观察TAM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与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胃腺癌组织及癌间质中均有大量的TAM浸润,且癌间质组织中TAM表达高于癌巢组织(P<0.01)。Ⅰ+Ⅱ期癌巢组织内TAM表达高于Ⅲ+Ⅳ期(P<0.05),但I+Ⅱ期癌间质组织中TAM表达低于Ⅲ+Ⅳ期(P<0.01);Ⅰ+Ⅱ期癌巢TAM/癌间质TAM的比值高于Ⅲ+Ⅳ期(P<0.05)。与癌巢TAM低表达者比较,癌巢TAM高表达者复发率低,5 a生存率高(P<0.05)。与癌间质TAM低表达者比较,癌间质TAM高表达者复发率高,5 a生存率低(P<0.05)。癌巢/癌间质TAM比值越大,复发率越低,5 a生存率越高(P<0.05)。结论癌巢组织TAM、癌间质组织TAM及癌巢/癌间质TAM比值可作为临床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CD68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良性病变和TAM的密度,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AM的密度显著高于其在甲状腺结节(P〈0.001)和甲状腺腺瘤(P〈0.001)中的密度,并且TAM的密度和淋巴转移(P〈0.000)、肿瘤分期高危组(P=0.001)正相关。结论:TAM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疾病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且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有所帮助,因此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在肝细胞癌(HCC)转移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小鼠骨髓单核细胞,采用佛波酯诱导分化为骨髓源巨噬细胞(BMDM),并用白细胞介素4 (IL-4)将BMDM诱导分化为M2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差速离心法收集M2巨噬细胞外泌体(TAM-exos)。在TAM中分别转染lncRNA HULC-siRNA或NC质粒后提取各组TAM分泌的外泌体(lncRNA HULC-siRNA-exos或NC-exos)。将HepG2细胞按照实验目的分为对照组和TAM-exos组;NC-exos组和lncRNA HULCsiRNA-exos组;lncRNA HULC-siRNA-exos组和lncRNA HULC-siRNA-exos+SKL2001组。给予相应处理后,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lncRNAHULC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HepG2细胞中Wnt3A、β-连环蛋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浸润巨噬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表达特点,以及与其配体半乳凝素-9(Gal-9)组织表达、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80例晚期NSCLC组织和30例肺良性病变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组织Tim-3和Gal-9蛋白表达量,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表面Tim-3表达,并分析HLA-DR+TAM和CD163+TAM表面Tim-3表达与组织Tim-3表达、Gal-9表达、临床特征、总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NSCLC组织Tim-3和Gal-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0.05),且Tim-3在CD163+TAM阳性表达率高于HLA-DR+TAM(P<0.05)。NSCLC组织Gal-9蛋白表达与组织Tim-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HLA-DR+TAM表面和CD163+TAM表面Tim-3表达与患者肺外转移、TNM分期和2年生存预后有关(P<0.05)。HLA-DR+TAM表面Tim-3蛋白高表达亚组患者总生存期长于低表达亚组(P=0.003),而CD163+TAM表面Tim-3蛋白高表达亚组患者总生存期则短于低表达亚组(P=0.001)。 结论晚期NSCLC组织中Tim-3和Gal-3均呈高表达,Tim-3/Gal-3信号通路在NSCLC肺外转移、疾病发展及预后不良中的作用可能与TAM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导致的肺癌炎症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结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VEGF-C/D的表达,探讨其对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特异的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等抗体以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并用双染、连续切片对比等对45例结肠癌标本中巨噬细胞VEGF-C/D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行巨噬细胞计数,并统计分析两者间存在的关系.结果 在结肠癌相关巨噬细胞中检测到两种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统计分析显示VEGF-C表达与巨噬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C阳性细胞率高于无转移组.结论 结肠癌肿瘤组织中,不仅肿瘤细胞可分泌表达VEGF-C/D,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也可表达VEGF-C/D.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通过诱导结肠癌局部淋巴管生成,对肿瘤的转移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卵巢腺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肥大细胞(MC)和微血管(MV)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43例卵巢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TAM,MC和MV染色方法均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43例卵巢腺癌TAM、MC和MV计数均值分别为14.8±5.2个/HP、6.8±2.4个/HP和58.8±11.4个/HP;组织学分级G1、临床分期Ⅰ Ⅱ、淋巴结未转移及未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的病例TAM、MC和MV计数均值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G3、临床分期Ⅲ Ⅳ、淋巴结转移及侵犯周围组织器官病例(P<0.01);TAM计数与MC(r=0.42,P<0.01)和MV(r=0.54,P<0.01)计数呈密切正相关,MC计数与MV计数呈密切正相关(r=0.48,P<0.01)。结论TAM、MC和MV计数可能均为反映卵巢腺癌进展、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志物,TAM和MC均具有强烈促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