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森田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净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59-1059
为观察森田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对68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应用森田疗法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文定式问卷评定疗效,并随访半年。结果表明森田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较好,总有效率96%,随访半年其中74%的患者再未服用安眠药,26%的患者仅短暂间断服药。森田疗法对失眠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睡眠特点与安眠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分析了125例老年人的睡眠及应用安眠药的情况,发现长期服用安眠药者与间断服用者,睡眠质量无明显改善,反而会对安眠药产生依赖性,带来许多副作用。因此,老年人服用安眠药应间断小剂量服用,而且需配合心理治疗,改善生活环境,以改善老年人睡眠。  相似文献   

3.
失眠,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治疗失眠症,强调定时作息及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临床首选服用安眠药,但长期服用安眠药会给患者带来诸如依赖性、成瘾性,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嗜睡等不良后果。因此,从中医药探寻治疗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祖国医学将失眠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胃气失和证、瘀血内阻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和心肾不交证等证型。顽固性失眠患者多为中老年,女性居多,多因久病血虚、年迈体虚以及素体阴虚导致的心肾失交所致.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笔者运用交通心肾针法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而言,轻者入睡困难,重者整夜不眠,影响工作和生活。大多数患者依赖镇静安眠药助眠,长期服用安眠药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据此笔者近年来采用耳压法对50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随年龄增长睡眠时间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单纯因为失眠到医院求治的老人很少,症状轻的习惯于忍受,较严重的就服用安眠药.但有部分在家中从不失眠的老人,因病住院后不得不服用安眠药才能保证睡眠.为探讨导致住院老人失眠的因素,对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个体化护理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失眠虽不是大病,却使病人遭受很大痛苦.白天昏昏欲睡,晚上转卧不寐.既影响工作效力,又影响学习效果.长期服用镇静安眠药,又因药物副反应而不能坚持服药.笔者自1989~1990年10月采用单味酸枣仁治疗紧张性失眠11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女性6例,男性5例,年龄自17~55岁不等.病程1~7年.多数病人服用过:如安定、鲁米那、安眠酮、利眠宁、珍合灵、五味子糖浆等药.失眠程度:夜间睡眠时间2~3小时4例,3~4小时7例,多伴心悸、心慌、多梦、说梦话.  相似文献   

7.
手法推拿治疗骨伤失眠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婕 《天津护理》2003,11(6):304-304
骨伤病人多伴有失眠,临床上一般都给予安眠药治疗,但使用安眠药弊多利少,用手法推拿治疗63例骨伤失眠病人,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显效率63%,有效率32%,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8.
赵丽娟  詹青 《康复》2012,(12):12-12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存在失眠等睡眠障碍,不少人寄希望通过药物来迅速有效入眠,但是,长期服用安眠药后产生耐药、药物依赖、撤药后反弹等副作用又让人忌惮。那么,如何合理用药才能避免副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对社区老年人失眠的调查和护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黎  田新  肖飞 《中国康复》2004,19(1):52-52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8月本文对 5个社区的 418例有失眠症状的老年人进行调查 ,其中男 197例 ,女 2 2 1例 ;年龄58~ 82岁 ,平均 72 5岁。入组标准 :①失眠、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 ,每天睡眠累计不足 5h ,连续 >4周。②排除因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直接原因患者。采用访谈或调查方式 ,内容包括上床时间、入眠所需时间、夜醒次数、再入眠所需时间 ,长期或间断服用安眠药的情况 ,心理状态。判断失眠形式[1]:经常失眠 ,每周≥ 3次 ;间断失眠 ,每周≤ 2次。睡眠效率 :睡眠效率 =熟睡的总时间÷卧床时间× 10 0 % ;周平均睡眠效率 =∑ 1周内每…  相似文献   

10.
戴付敏 《现代护理》2003,9(7):535-535
随年龄增长睡眠时间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单纯因为失眠到医院求治的老人很少 ,症状轻的习惯于忍受 ,较严重的就服用安眠药。但有部分在家中从不失眠的老人 ,因病住院后不得不服用安眠药才能保证睡眠。为探讨导致住院老人失眠的因素 ,对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 ,以期为个体化护理方案的选取提供参考。1 资料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2 0 0 1年 1~ 9月在老年病研究所住院的非危重患者 30 0例。女 118例 ,男 182例 ,年龄 6 0~ 93岁 ,平均(6 6± 2 .78)岁。离休 2 17例 ,退休 76 ,在职 7例。1.2 调查方法 采用护患访谈式调查法。调查时间是患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探讨新斯的明联用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患者30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A、B、C 3组,A组采用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每穴封新斯的明0.25 mg加维生素B120mg;B组采用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每穴封新斯的明0.15 mg加维生素B110 mg;C组患者抽取新斯的明1 mg肌内注射。治疗后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排尿量及显效时间。结果: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A、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A、B组比较有差异(P0.05);3组患者排尿量和显效时间比较,A组与B、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联合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疗效确定,且每穴注射新斯的明0.25 mg加维生素B120 mg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已成为现今护理工作的主流,而门诊治疗的病人略显欠缺。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临床工作中应将健康教育与系统的医疗护理相结合,促进病人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促进人体的健康我科2006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因病施教输液法对连续治疗的106例病人进行输液,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用生理盐水将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混合,放置6 h,观察外观、PH值变化,并以旋光法测定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的含量,观察配伍液含量的变化.结果 两药配伍液在6 h内外观,含量,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6 h内两药配伍稳定,性质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Blood rheology was considered to be of limited clinical importance, until extracorporeal technologies enabling the treatment of cellular and plasmatic hyperviscosity syndromes were introduced. Howeve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mainly referring to rheologically determined diseases of the microcirculation exists but has so far hardly been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xtension of indications was due to modern technical developments leading to different approaches of secondary separation such as precipitation, ad- or absorption and filtration. Based on 18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different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the combination of some centrifugal devices applied for cell--plasma separation with secondary filtration (Rheohemapheresis) appears to be the most efficacious and economical approach for such extracorporeal treatments. The sequence and frequency of rheohaemapheresis treatments depends on the measurement of rheological measurem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clinical--chemical data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kinetics and synthesis rate of both blood cells and plasma proteins. Standardised treatment protocols proved the efficacy of initial therapies and were applied for controlled trials whereas long term therapies may need more flexible treatment approaches. So far an increasing experience exists for the treatment of ophthalmologic diseases, otologic disorders, diabetic complications and cardiological diseases. Rheohemapheresis was shown to be a safe treatment approach, if a careful risk assessment prior to the initiation of the therapies is performed. The treatment cannot cure diseases but enables a substantial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out treatment alterna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