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锋  黄照权  李天资  卢冠铭  陆翔  梁烨  陆荣臻 《广西医学》2012,34(9):1123-1125,1129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GA)与颈动脉狭窄及慢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60例GA患者进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并检测其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和血尿酸(SUA)。结果 60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狭窄19例,检出率为31.7%。动脉狭窄组体质量指数(BMI)、TC、TG、FBG和SUA较非动脉狭窄组高(P0.01)。吸烟、嗜酒、吃肥肉、吃动物内脏是颈动脉狭窄的致病因素,运动、喝茶和素食是颈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 GA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BMI、TC、TG、FBG和SUA与GA颈动脉狭窄有关联。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GA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运动、喝茶和素食是GA颈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GA)与颈动脉狭窄及慢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60例GA患者进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并检测其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和血尿酸(SUA).结果 60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狭窄19例,检出率为31.7%.动脉狭窄组体质量指数(BMI)、TC、TG、FBG和SUA较非动脉狭窄组高(P<0.01).吸烟、嗜酒、吃肥肉、吃动物内脏是颈动脉狭窄的致病因素,运动、喝茶和素食是颈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结论 GA患者颈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BMI、TC、TG、FBG和SUA与GA颈动脉狭窄有关联.吸烟、嗜酒、喜爱吃肥肉或动物内脏是GA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运动、喝茶和素食是GA颈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SUA)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及血压正常者43例,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肌酐(SCr)、24小时尿白蛋白(UALB)。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的血尿酸、颈动脉IMT及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尿酸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及斑块程度显著正相关,尤其与颈动脉斑块的正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TC、HDL-C、LDL-C、TG、FBS、SCr、LnUALB。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及颈动脉斑块程度正相关,独立于部分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肾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脑动脉狭窄(闭塞)的血管分布及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308例经DSA和/或CTA诊断为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对其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分布特征及特点等进行比较,同时测血压、血糖(GLU)、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及同型半胱氨酸,与无脑动脉狭窄组比较以上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率(54.6%)明显高于颅外动脉(35.12%),比较脑动脉存在狭窄与无狭窄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压、GLU、TG、TC、同型半胱氨酸、年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狭窄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酗酒与脑动脉狭窄均相关,是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冯晓波 《求医问药》2014,(3X):105-10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以及差异因素分析。方法:将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40例、IMT增厚组35例、无颈动脉硬化组37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SBP、PP、BMI、FBG、TC、TG、HDL-C、hs-CRP、UA诸项指标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颈动脉斑块组、IMT增厚组以上指标均比无颈动脉硬化组差异显著(P<0.05),且高血压病程、BMI、FBG、TC四个指标颈动脉斑块组与IMT增厚组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SBP、PP、BMI、FBG、TC、TG、HDL-C、hs-CRP、UA是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硬化形成的危险因素,且高血压病程、BMI、FBG、TC四个指标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颈动脉TCD联合超声与血管造影颈脑动脉狭窄检出率,以血管造影(DSA)检查作为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金标准",评价颈动脉超声诊断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效果。结果:颈动脉TCD联合超声血管狭窄检出率为70.97%(88/124),DSA颈脑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为85.48%(106/124),两种方法颈脑动脉血管狭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TCD联合超声诊断颈脑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84.9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6.77%,阴性预测值为48.39%。结论:颈动脉TCD联合超声检查颈脑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日益提高,具有无创、便宜、操作简单等优点,可以预测患者颈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脑病的危险性,对于早期诊断缺血性脑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但是血管造影仍旧是诊断颈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吴银侠  宋少武  王淑媛 《吉林医学》2012,33(8):1590-15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规律及相关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均行脑CT血管造影术,并对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既往卒中史、TIA史、吸烟史、TC、TG、HDL-C、LDL-C、纤维蛋白原等水平进行比较。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40例(63.5%)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5例(37.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2例(30%),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13例(32.5%)。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23例(57.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存在多条动脉狭窄的患者较多;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纤维蛋白原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依据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分为3组:第1组为颈动脉狭窄正常或狭窄<50%,共34例;第2组为颈动脉狭窄50%~69%,共33例;第3组为颈动脉狭窄>70%至接近闭塞,23例。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葡萄糖(GL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TC、TG和GLU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单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的增加,HCY、TC、TG、GLU水平也增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双侧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的增加,TC、TG也增高,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LU和HCY水平增加,且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TC、TG和GLU水平是颈动脉狭窄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减少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从而减少脑卒中致残致死率.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脑部主要供血动脉(颈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70%(包括动脉闭塞)的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DSA检查结果分为重度狭窄组33例、闭塞组41例,并对病变血管分布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中颈内动脉狭窄率(48.5%、58.5%)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动脉狭窄率(15.1%、2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均主要集中于40岁以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病因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主要因素,冠心病在两组中所占比例(15.2%,2.4%)均较低.4.两组从症状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侧枝形成对比闭塞组明显高于狭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系狭窄发生率高于椎基底动脉系,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脑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侧枝循环的形成可明显改善预后,对是否行手术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Li D  Wang ML  Li SM  Li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158-116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分布特点;分析并比较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583例连续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和血管造影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例血管造影未见异常.527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其中24.3%(128例)仅有颅外动脉病变,36.8%(194例)仅有颅内动脉病变,38.9%(205例)颅内外病变并存,颅内动脉病变的发生率(75.6%,399例)高于颅外动脉(63.2%,333例).脑梗死患者和颈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均是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但椎基底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则以颅外病变为主(P<0.01).青年(≤40岁)患者大部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病变(75.5%),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而中年(41~60岁)及老年(≥61岁)患者以颅内外病变并存的比例最高(39.4%和48.0%,P<0.001),病变最好发于颈内动脉起始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颅内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颅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外病变者的年龄和冠心病患病率显著高于颅内病变者.结论 总体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病变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但颅外病变并不少见,且常表现为颅内外病变并存.不同亚组的患者动脉病变的分布不同.颅外病变者的冠心病患病率、年龄高于颅内病变者.  相似文献   

11.
新疆维吾尔族成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成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今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新疆的7个地区抽取年龄在35岁以上维吾尔族样本4 352例,进行颈动脉超声及生化指标的测定,统计维吾尔族成年人CAS的患病率,并对CAS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成年人CAS的患病率为30.9%,其中单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者占18.4%,非狭窄性斑块者占11.1%,狭窄性斑块者占1.4%。CAS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男性、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尿酸血症。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成年人的CAS的患病率较高,男性、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TC血症、高TG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因素可能为新疆维吾尔族成年人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分析血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血尿酸、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38例,颈动脉正常组(NC)32例,粥样硬化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32例,占84.22%。CA组与NC组比较,BMI、腹围、TC、LDL-c、Hs-CRP、UA均值CA组大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高尿酸血症者所占比例,CA组为55.26%(21/38),NC组为31.25%(10/32),CA组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0,P<0.05)。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IMT与TC、LDL-c、UA、Hs-CRP均呈正相关,r=0.376、0.402、0.426、0.237,P<0.01或<0.05;UA与腹围、TC、LDL-c亦呈正相关,r=0.356、0.395、0.403,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无创、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hs-CRP及SUA浓度测定,使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81例)和高血压IMT正常组(36例)间hs-CRP及SUA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及SUA水平显著高于高血压IMT正常组(P<0.05,P<0.01),并且IMT与hs-CRP及SUA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s-CRP、SUA可能参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武汉地区脂肪肝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武汉市水果湖地区体检人员3 649人,测定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S)、谷丙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生化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共检出脂肪肝913人,患病率为25.01%,其中男722例(79.1%),女191例(20.9%)。脂肪肝发生随年龄上升而上升,男性50-60岁患病率最高,女性60-70岁最高。脂肪肝随BMI上升而上升,体重、身高资料齐全者880人,超重者及肥胖者808例(91.8%),其中肥胖者占68.1%。脂肪肝伴发高血压病者214例(23.4%),空腹血糖大于6.1 mmd/L者258例(28.3%),高血脂症者604例(66.2%)。脂肪性肝炎发病率6.4%。结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脂肪肝发病率直追发达国家,男性明显大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男性、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糖代谢紊乱为脂肪肝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男性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的关系.方法 选择362例高龄老年男性患者,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对患者进行分组:高尿酸血症组(76例)及SUA正常组(286例).进行体格检查,并询问病史,取血行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SUA、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等检测,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下肢动脉血管进行检查,分析SUA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高尿酸血症组体质指数(BMI)、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三酰甘油(TG)及CRP均明显高于SUA正常组(P均<0.01),HbA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SUA正常组(P均<0.01),且高血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脑卒中、超重或肥胖、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生率亦高于SUA正常组(P均<0.01).(2)高尿酸血症组LEAD的发生率为39.47%,明显高于SUA正常组的28.32% (P <0.01),且下肢动脉直径狭窄程度随着SUA水平的升高而加重.(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A、TG、高血压、糖代谢异常为高龄老年男性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老年男性患者SUA水平升高与LE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认为SUA是高龄老年男性患者发生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病变及下肢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病程、年龄及各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超声显像仪检测双侧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44例,B组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6例。B组根据斑块形成部位进一步分为:B1组颈部动脉斑块形成组66例;B2组下肢动脉斑块形成组84例。测定三组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微量白蛋白(mAIb)。同时记录病程、年龄及是否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结果:①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达66.2%。②B组病程、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③B组TG高于A组(P<0.05);TC、HDL-C、LDL-C、尿微量白蛋白(MAU)、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年龄轻、病程短,B2与B1比较年龄、病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B1、B2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A组(P<0.05)。且B1组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B2组(P<0.05)。⑥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血管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颈部和(或)下肢动脉斑块形成发生率高,年龄、病程、高血压史、高TG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随年龄、病程的增加及并发高血压,其发生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ualityIntima-MediaThickness,QIMT),研究自然人群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及IMT的变化,判断危险因素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构功能影响的异同性.方法:参照中国动脉僵硬度评价研究方案,433名畲族人来自福建省福安市城乡自然人群,年龄15~87岁[(49.03±13.54)岁].应用QIMT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双侧颈总动脉.测量舒张末期内径、IMT,比较左右侧颈动脉管径、IMT在各年龄段之间的差异和趋势.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BMI、PP、TC、TG等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结果:(1)左右侧颈动脉管径和IMT随年龄增加而增厚,趋势检验有显著差异(P<0.01).年龄大于35岁,左侧颈总动脉IMT较右侧总动脉IMT增厚,左右侧颈总动脉IM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侧颈总动脉IMT与BMI、PP、臀围、TC、LDL-C和血糖呈现不同程度的正相(P<0.05~0.01).右侧颈总动脉IMT仅和性别、PP和血糖相(P<0.05).左侧颈总动脉内径与女性、臀围呈正相(P<0.05),右侧颈总动脉内径与性别呈正相(P<0.05).结论:畲族自然人群双侧颈动脉IMT和管径随年龄变化存在差异,其差异与年龄、性别、脉压、体重指数、臀围、腹围、TC、LDL-C和血糖明显相.这种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将为临床防治心血管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32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0例。全部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并收集资料,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81.2%,高于对照组60.0%(P<0.05);颈总动脉左右侧血管内径及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可促进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105例,痛风患者104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6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5组,测量身高、体质量、空腹静脉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肝功能、血尿酸(SUA),进行腹部B超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的NAFLD患病率及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及痛风组NAFLD患病率升高,合并糖尿病组NAFLD患病率升高更为明显;正常组SUA、BMI、FINS、HOMA-IR、甘油三酯(TG)显著低于其他4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其他4组;痛风组及痛风合并糖尿病组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显著高于正常组;痛风合并糖尿病组谷草转氨酶(AST)显著高于其他4组,谷氨酰转移酶(GGT)显著高于正常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HOMA-IR、TG、SUA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06、1.338、1.453和1.007。结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NAFLD患病率明显升高,尤其是合并糖尿病者;SUA、BMI、HOMA-IR、TG是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海西宁地区汉、藏族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335例MS患者根据SUA水平与种族不同分为4组:汉族MS伴正常SUA组(A组)98例、汉族MS伴高SUA组(B组)111例、藏族MS伴正常SUA组(C组)64例及藏族MS伴高SUA组(D组)6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并采集静脉血行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B组的年龄、BMI、FBG、TC、TG、LDL-C、apo AI、apo B、hs-CRP及IL-6均较A组显著增加(P<0.05),D组的年龄、BMI、FBG、TC、TG、LDLC、apo AI、apo B、hs-CRP及IL-6均较C组显著增加(P<0.05);B组与D组的BMI、FBG、TC、TG、LDL-C、apo B、hs-CRP及IL-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MS患者高SUA的影响因素有:BMI、FBG、TC、TG、LDL-C、apoB、hs-CRP及IL-6,藏族MS患者高SUA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FBG、TC、TG、LDL-C、apoB、hs-CRP及IL-6。结论 青海西宁地区汉、藏族MS患者高SUA水平与BMI、FBG、TC、hsCRP及IL-6相关;藏族人群在MS的预防过程中应该更注重SUA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