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多与精神症状的驱使有关。由于精神病症状轻重不同,自杀的行为也不一致。轻症病人有想死的念头,但到实施自杀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洪春  刘丽 《泰山卫生》2005,29(3):37-39
自杀行为是有意识地、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中国的自杀率为22/10万,已属世界自杀高危地区,而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一般为正常人群的20倍。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上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其患病率在1.56~4.6%之间,自杀死亡率为10%。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部分大学生自杀意念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人格、应激、生活事件、心理症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开展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山西省普通高校一-三年级4882名本、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高度负性生活事件中可产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且没有负性生活事件诱发的大学生不会产生自杀意念。心理症状严重且有精神质的大学生即使没有负性生活事件的诱发,也可产生自杀意念。结论 心理症状、精神质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是自杀意念的诱发因素,但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春梅  刘效锋 《职业与健康》2000,16(11):141-142
通过对52例发生危险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男性病人50岁以下,病程1年以内及入院1个月以内危险行为发生比较较多,且发现早8时~下午5时以冲动、外走行为较多,自杀、自伤行为则多发生在中午班及夜班。危险行为的发生原因,多与受精神症状支配有关,本文正针对上述有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自杀言行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自杀言行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病人住院时病例记载的自杀企图,自杀未遂,自杀方式以及影响自杀言行的主要临床症状。用X^2,t检验进行对比。结果 精神分裂症自杀言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被害妄想,幻觉,抑郁情绪,冲动行为,抑郁症自杀言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抑郁情绪,自责观念,焦虑,关系妄想。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自杀言行是精神科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临床医师应重视精神症状对自杀言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精神科医疗安全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精神科与其它临床学科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疾患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精神病患者往往否认自身精神疾患的存在 ,缺乏对疾病的主观感受 ,不能客观表达病态的内心体验或躯体疾病的症状 ,对诊断治疗不合作 ,特别是在幻觉妄想支配下出现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消极自杀、伺机外逃等病态行为 ,给精神科医疗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精神科医疗安全管理应贯穿于医疗管理的全过程 ,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一、影响精神科医疗安全的因素1.医源性因素 :指医务人员的言语和行为不当或医疗行为的过失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出现拒食行为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拒食行为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精神病患者出现拒食主要为精神症状、抵触情绪、药物副作用等原因所致。结论应高度重视精神病患者拒食现象,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明显改善拒食症状。  相似文献   

8.
自杀是蓄意或自愿采用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精神病,在病理性激情、幻觉或妄想影响下都可出现自杀行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自杀是一个人经历强大的心理刺激时激发的内部冲突而导致的行为。这种刺激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倒退为更原始的自我状态,也可以使人将对别人的攻击、对社会的对抗内向投射于自己,形成自残或自伤。也就是说,自杀的大多数人不是精神病患者,而是面临强大的心理刺激、形成内部心理冲突的正常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2例发生危险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男性病人50岁以下,病程1年以内及入院1个月以内危险行为发生比例较多,且发现早8时~下午5时以冲动、外走行为较多,自杀、自伤行为则多发生在中午班及夜班。危险行为的发生原因,多与受精神症状支配有关,本文正针对上述有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精神卫生监测是通过已有的卫生信息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分析精神健康状况为目的进行的公共卫生监测,并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早期预警,包括冲动、肇事肇祸的预警和自杀消极的预警等,有利于及时采取干预处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对国内外精神卫生监测和重性精神病预警方式从电话到网络,内容从单因素到全病程的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完善精神卫生监测网络提供管理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苏南农村自杀情况,以提供防范对策,随机抽取江苏武进市三个乡镇,线索调查了1994-1996年的自杀案例。结果显示年均自杀率26.8/10万,自杀死亡率9.3/10万,男:女为1:1.3。自杀原因:社会因素占47.8%,精神病所致占41.3%,慢性躯体疾患占6.5%,单纯醉酒4.4%。自杀方式以服农药者居多(80.4%)。结果表明:自杀是农村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作好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13.
探究不同类型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自杀未遂)的影响,为开展相应人群的心理干预与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3市(铜陵市、阜阳市、滁州市),共计5 72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等的发生情况.采用两步聚类分析对青少年遭受童年期虐待的情况进行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不良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 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情况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未受虐待和忽视,共2 763人(48.3%);第二类为轻度虐待和忽视,共2 356人(41.1%);第三类为中重度虐待和忽视,共607人(10.6%).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均高于未遭受虐待与忽视者(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童年期遭受轻度和中重度虐待与忽视均是青少年抑郁症状、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准备和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两步聚类分析方法能对青少年童年期虐待与忽视进行准确分类;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共存是青少年多种不良心理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琦  曾富荣 《现代保健》2011,(5):139-140
目的探讨自杀者未遂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护理提供帮助。方法对2008年9月~2010年9月住院的326例自杀未遂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杀人群以女性居多,城市低于农村。自杀途径多采取口服毒物为主。自杀原因:家庭矛盾、恋爱婚姻受挫、学习困难、躯体疾病或有精神病、抑郁症、残障、意外事故打击等。结论对自杀未遂者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还可以促进患者心理上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许多老年人常常发生“功能性的”精神病症状,而这些症状并非一定以狂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治疗及时的话,绝大多数由此而引起的并发症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早治疗就可以使这些患者不用住院。在所有的年龄组中,老年人的自杀率是最高的。必须对这些自杀的可能性予以正确评价和公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药的行为心态,为医院采取护理对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7月我院精神病患者共8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对其假服药行为心态进行调查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调查后发现,全组8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假服药行为中,有19例为直接拒服药,占23.17%;有63例为巧用手段,占76.83%。在假服药心态方面,共有33例因无自知力而假服药,所占比重为40.24%;有24例因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假服药,占29.27%;有17例因被害妄想而假服药,占20.73%;另愧疚和企图自杀者各4例,均占4.88%。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假服药的原因较多,方式较多,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于格  谢一心  周静  王卫红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79-1681,1684
全面了解大学生的自伤和自杀现状,为采取有效手段预防和干预可能的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发生率调查表、生命质量问卷、冲动性人格特征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12所高校的31 8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527人(1.7%)报告曾经有过自伤或自杀行为,女生的自伤报告率(1.92%)高于男生(1.34%)(x2=16.127,P<0.05);有自伤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生命质量低于无自伤经历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和冲动性高于无自伤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强迫症状、恐怖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来源地为城市、抑郁、精神病性、行动冲动性和自杀意念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发生过自伤行为的大学生是一个较为脆弱的群体,在缺乏干预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自杀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8.
赵桂军  杨新 《健康必读》2008,7(12):18-18
根据美国急性精神病学会的专家指南,推荐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行为障碍治疗的药物为高效价传统抗精神病药,BDZ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常用氟哌定醇肌注来控制急性期的兴奋症状,但因其所致的EPS十分常见,且可诱发药源性激越,目前倾向不用作首选药物,BDZ不引起EPS,镇静作用明显,但对患者的精神症状不具有治疗作用,过度镇静还可干扰诊断过程。随着第一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注射剂齐拉西酮的问世,很快运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症状。  相似文献   

19.
张清芬 《职业与健康》2001,17(12):192-192
过去,国内对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报道很多。而对自杀未遂的住院精神病人的报道甚少,实际上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未遂自杀,由于医生、护士及时发现和抢救,才使病人转危为安。因此,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和方式等,对防止精神病人自杀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人对50例自杀未遂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收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一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疾患(精神紊乱),重者出现幻觉、自杀或杀害婴儿[1]。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产后抑郁性精神病,严重地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可采取心理治疗、丈夫参与的家庭治疗、药物治疗,雌激素治疗也是有效的[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