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广泛存在于一般人群,我国妊娠妇女HCMV感染率为60%~90%,并且HCMV是宫内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孕妇原发或再发感染均可引起HCMV宫内传播,可发生于妊娠期内任何时候。美国活产婴儿先天性感染率为0.4%~2.5%。而现已知,有些感染HCMV的新生儿以轻重不等的黄疸为其临床表现。为了研究高胆新生儿中HCMV感染的状况,我院应用常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患儿母亲的血HCMV抗体、尿HCMV-DNA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新生儿中低体质量和肺炎新生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HSV-Ⅱ、弓形虫(TOX)、乙肝病毒(HBV)5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分析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新生儿病原体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低体质量新生儿46例和肺炎新生儿66例,每例抽取外周静脉血1mL.经曲酚-氯仿-异戊醇-蛋白消化法,提取外周血血清中的DNA.通过二对引物,一对扩增较大DNA片段的外引物和一对在扩增产物中再扩增小片段的内引物,采用巢式PCR法,分别针对HCMV、HSV-Ⅰ、HSV-Ⅱ、TOX、HBV病毒DNA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并扩增其病毒DNA,检测这5种病毒DNA在低体质量和肺炎新生儿中感染阳性率,筛查这些病毒在出生缺陷新生儿中的感染状况.采用SPSS 10.0软件分析5种病原体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6例中,5种病原体检出率:HCMV为91.3%、HSV-Ⅰ为8.7%、HSV-Ⅱ为15.2%、TOX为8.7%、HBV为15.2%;肺炎新生儿66例中,5种病原体检出率:HCMV为83.3%、HSV-Ⅰ为6.1%、HSV-Ⅱ为16.7%、TOX为6.1%、HBV为7.6%.HCMV感染率在低体质量儿和肺炎患儿中均高于其他4种病原体,且5种病原体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广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毒之一,人群中血清IgG阳性波动率50%~100%之间[1],可引起先天性及围生期感染,新生儿的先天性HCMV感染的发病率为0.15%~2.0%[2],可表现为多器官受损,消化系统受累最常见,其次为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等.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血清中锌、铜含量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一项新的辅助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4.
围产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诊断(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alovirus,HCMV)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的感染因子,用检测抗体方法调查世界各地HCMV的感染率,发达国家约40~60%,发展中国家可高达100%,上海市育龄妇女的感染率为93.2%,新生儿HCMV感染约为1%~3.4%。器官移植、长期应用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5.
不同病室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病室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方法 对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新生儿 5 2 8例进行医院感染的对比研究。结果  1.5 2 8例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为 5 .1% (2 7/5 2 8)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率为 5 .5 % (14 /2 5 5 ) ,高于新生儿监护病房的院内感染4 .76 % (13/2 73) (P >0 4 .76 % (13/2 73) (P >0 .0 5 )。 2 .住院 >2周的感染率 (8.5 5 % ,2 0 /2 34)高于住院 1周感染率 (2 .38% ,7/2 94 ) ;低出生体重 (<2kg)的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为 9.6 2 % (5 /5 2 ) ,高于体重≥ 4kg新生儿院内感染率 (4.76 % ,2 /42 )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医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细菌、霉菌、支原体及病毒感染。 4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疾病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鹅口疮、皮肤感染、结膜炎。结论 不同新生儿病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因素不同。母婴同室增加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机率 ,应严格限制探视和加强隔离  相似文献   

6.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抗原血症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新生儿科杂志》2000,15(5):231-233,229
人类巨细胞病毒 ( 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先天和围产期感染 ,导致先天畸形、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后遗症的最常见病原 [1 ,2 ]。先天 HCMV感染的发病率为 0 .5 %~ 2 .5 % ,国外报道 :有症状者病死率 30 % ,存活者后遗症发生率70 % ,无症状患儿 5 %~ 1 5 %生长发育中出现异常 [1 ] ,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 HCMV活动感染是近年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科医师一直关心的问题 ,然而目前仍缺少鉴别潜伏和活动感染的有效手段。病毒活动感染时 ,受累的外周白细胞表达病毒抗原 ,用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染色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称为抗原血…  相似文献   

7.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我院儿科 1991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 10 8例进行回顾性调查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 38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儿 10 8例 ,其中 38例发生医院感染 ,均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40d~ 13a ;初发 81例 ,复发 2 7例。结  果一、医院感染率 本组 10 8例中发生医院感染 38例 ,医院感染率 35 .19%。其中前 5a医院感染率为 2 2 .6 4% (12 /5 3) ;后 5a医院感染率为 47.2 7% (2 6 / 5 5 ) ,两者比较 χ2 =7.18 P <0 .0 1。二、医院感染部位 上呼吸道感染 13例 (12 .0 4%…  相似文献   

8.
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先天和围产期感染,导致先天畸形、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后遗症的最常见病原[1,2].先天HCMV感染的发病率为0.5%~2.5%,国外报道:有症状者病死率30%,存活者后遗症发生率70%,无症状患儿5%~15%生长发育中出现异常[1],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HCMV活动感染是近年儿科尤其是新生儿科医师一直关心的问题,然而目前仍缺少鉴别潜伏和活动感染的有效手段.病毒活动感染时,受累的外周白细胞表达病毒抗原,用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染色检测病毒抗原的方法称为抗原血症检测法(antigenemia assay AA).AA法在1988年由Van der Bj[3]建立被视为一种新的敏感、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能证实HCMV活动感染,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编码包膜糖蛋白的UL73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症状性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及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尿液进行HCMV感染筛查,选择确诊为先天性HCMV感染的患儿,于1、3、6、12个月进行体检及临床检查,包括头颅超声、脑干听性诱发电位筛查、肝功能、血常规检查等。根据1年内有无临床症状将患儿分为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对其尿液样本进行HCMV-DNA提取、UL73基因测序及gN分型。结果共68例确诊为HCMV感染的新生儿随诊到12个月,其中无症状41例,有症状27例。对68份尿液样本进行UL73全序列PCR扩增,获得57株阳性株,序列测定gN1、gN2、gN3、gN4型分别为9、5、11、32例。gN1、gN2、gN3、gN4各型症状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2%、40.0%、18.2%和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gN4型高于gN1和gN3型(P<0.05)。结论 gN1和gN3型可能代表不致病或最温和毒性的gN蛋白类型,gN2及gN4型有症状比例及严重程度高,gN4型是最主要且严重的毒性类型,建议对gN2及gN4型患儿加强管理和随访。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母婴传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血清学证实,3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50%以上有CMV感染,育龄妇女中的感染率为60%,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然而可成为CMV 感染的传染源.新生儿CMV 感染的来源与母亲感染密切相关,母婴之间传播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即宫内经胎盘感染,经产道感染和经母乳传播,是先天性CMV 感染和1岁内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新生儿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但越来越多的存活者却面临着监护和治疗方式所带来的患病风险.其中真菌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念珠菌感染,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晚发性败血症的第三大常见致病菌[1-2],是导致早产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3].一、现状据估计,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患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大约是4%~15%,其中30%~75%死亡[1,4].NICU的新生儿在其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约有60%发生念珠菌定植[4].极低出生体重(ELBW)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5],发病率为5.5%~2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合理有效治疗ITP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30例ITP患儿(ITP组)及200例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比较二组HCMV感染率及细胞免疫状态.按有无合并HCMV感染将ITP患儿分为HCMV感染组88例和非感染组142例,HCMV感染组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组.非感染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细胞免疫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 CD4 、CD3 CD8 、CD3-CD19 、CD16 CD56 )、近期(2周)治疗效果、远期(6个月)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ITP 230例患儿中,并HCMV感染88例(38.26%),免疫异常165例(71.74%);对照组并HCMV感染22例(11.0%),免疫异常36例(18.0%),二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a<0.01),二组患儿CD3 CD4 、CD3 CD8 、CD3-CD19 、CD16 CD56 百分比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初诊时HCMV感染组细胞免疫异常74例(84.09%),非感染组91例(64.08%);6个月后,HCMV感染组检测到细胞免疫异常24例(27.27%),非感染组5例(3.52%),二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HCM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近期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HCMV感染组35例(39.78%)病程超过6个月.非感染组24例(16.90%)病程超过6个月,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HCMV治疗组病程超过6个月15例(27.78%),常规治疗组病程超过6个月20例(58.82%),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CMV感染诱发的细胞免疫异常是儿童ITP发病及病程迁延的重要因素.抗HCMV治疗对ITP治疗有明确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患儿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之间的关系 ,采用ACD抗凝外周血HCMV DNAPCR以及非抗凝血清CMV IgM、IgGELISA方法 ,进行HCMV感染的检测。结果显示 ,ITP患儿组HCMV DNAPCR阳性率为71 7% ,体检儿童对照组为 2 0 8%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ITP患儿组CMV IgM阳性率为 4 1 5% ,CMV IgG阳性率为 75 5% ,体检儿童对照组中未检出CMV IgM阳性者 ,CMV IgG阳性率为 2 2 9% ,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认为 :HCM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 ,HCMV病毒是ITP致病病因中很重要的一个致病病毒 ,对ITP患者的实验室检测不仅需要血液学检测而且需要HCMV等病毒学检测 ,对HCMV活动性感染的ITP患者加用更昔洛韦 ,可能会很好地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IUGR)在我国的发生率约8.7%,每年约出生180万IUGR患儿[1]。IUGR患儿围产期并发症(宫内窘迫、窒息、低血糖、代谢障碍、肺损伤等)以及成年期并发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比正常患儿均明显增加[2-5]。而其对神经系统损伤最受关注[6],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巨细胞病毒(HCMV)也称疱疹病毒5型,属疱疹病毒β亚科,为线状双链DNA病毒。HCM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几乎任何年龄的个体均可患病。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群的感染率为40%~100%。中国是HCMV感染的高发区,上海人群CMVIgG阳性率1~3岁组为60.37%,〉20岁组为97.03%[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 (Cpn)在婴儿肺炎中的感染情况。 方法 对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 1岁以内患儿 2 6 9例 ,使用荧光免疫方法检测Cpn抗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 6 9例肺炎患儿中 ,急性Cpn感染的感染率为 15 2 % ,既往感染的感染率为 2 4 5 % ,。 1999年检测 134例中 ,Cpn急性感染为 4 5 % ,既往感染为2 5 4% ;2 0 0 0年检测 135例中 ,Cpn急性感染为 2 5 9% ,既往感染为 2 3 7%。两年度比较 ,Cpn既往感染率接近(P >0 0 5 ) ,而Cpn急性感染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0 0 0年急性感染率比 1999年明显增高。结论 Cpn是婴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且具有流行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在新生儿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约0.5~2.2%的新生儿先天感染HCMV,另有8~60%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感染该病毒,其中约5%发展为典型的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ID),重者于出生后数天至数周死亡,幸存者也常留有各种后遗症。因此,HCMV先天感染所致的CID是  相似文献   

18.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物模型简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危重症,90%发生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约为7%.NEC患儿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的1%~5%,其病死率高达20%~50%[1-2].  相似文献   

19.
关于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与防治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的高发地区,人群感染率高,笔者单位于1995~1997年连续3年对1678例就诊患儿筛查血清HCMVIgG抗体发现,1~3岁组抗体阳性率达83.2%,~7岁组83.7%,~14岁组87.3%;同期成年人组高达95%[1];另一项前瞻性研究[2]结果显示,HCMV抗体阳性母亲所生子女至周岁时HCMV感染率已达85.1%,提示大多数原发性HCMV感染发生于幼儿时期。随着我国病毒学诊断技术的普及和抗HCMV药物国产化生产和推广应用,HCM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问题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结合笔者临床工作经验就其相关…  相似文献   

20.
Yu H  Zhu QR  Gu SQ  Fei LE  Pu DB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6):421-423
目的 研究宫内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患儿的干扰素γ(IFN γ) 874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与宫内HBV感染易感性的关系 ,探讨宫内HBV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母亲为HBV携带者 ,新生儿出生后按程序使用乙肝疫苗或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出生时外周静脉血HBsAg和 (或 )HBV DNA阳性并持续阳性 6个月以上者为宫内HBV感染组 ,共 4 6例。出生时及以后随访中未曾出现过HBsAg或HBV DNA阳性 ,1岁时抗HBs达保护滴度以上者为正常免疫组 ,共73例。用ABIPrism770 0高通量荧光PCR系统对IFN γ 874SNP进行测定。结果 宫内HBV感染组IFN γ 874AA、A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6 7 4 %、19 6 %和 13 0 % ;正常免疫组AA、A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4 5 2 %、30 1%和 2 4 7%。两组IFN γ 874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5 10 2 ,P <0 0 5 )。宫内HBV感染儿童IFN γ 874AA基因型占优势。结论IFN γ 874基因多态性与宫内HBV感染有关 ,提示IFN γ 874基因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宫内HBV感染遗传易感性方面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