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手术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泵以恒速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它在缓解术后病人疼痛的同时,导致了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按传统术后24 h拔除留置尿管,大多数病人出现了尿潴留现象,所以现在主张拔除尿管时间要与停用镇痛泵同步或较迟,但长时间留置尿管不仅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机会,而且降低了病人自我护理的能力,为探讨手术病人术后使用镇痛泵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我院对1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留置尿管是临床各科室对危重病人进行诊治的一项重要措施。临床上留置尿管的病人,在拔除尿管后常常出现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虽然护理人员采用多种方法,如膀胱区热敷、听水声诱导、扶病人坐起排尿等措施。但效果仍不满意,仍有20%的患者需要再次导尿,这样既增加了病人痛苦,又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2002年1月~2005年12月对我科手术后患者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尿潴留的预防方法上进行探讨,即遵医嘱拔除留置尿管时,先关闭留置尿管,同时嘱病人多饮开水和进行静脉输液,待病人膀胱区充盈有尿意时再拔管,经临床173例患者的观察取得满意的效果。1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尿潴留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335例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73例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162例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及术后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拔出尿管后出现尿潴留而重新置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拔出尿管后出现尿潴留而重新置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带尿管出院患者的家庭访视护理效果.方法 对30例宫颈癌术后带尿管出院患者于出院后3 d、残余尿量测量及拔除尿管、拔尿管后次日共3次访视患者,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外阴清洁、放尿、预防尿路感染,盆底肌肉锻炼,排尿训练;测量残余尿和拔除尿管等.结果 残余尿测量合格27例(90.0%),一次成功拔除尿管;3例顺延1周后测量残余尿合格,遂拔除尿管.30例均未发生泌尿系感染.访视后患者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率较访视前显著提高(P<0.05,P<0.01),患者对家庭访视护理形式、服务态度及护理能力满意率为96.7%~100%.结论 家庭访视可促进宫颈癌术后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是患者欢迎的护理服务形式.  相似文献   

5.
全身麻醉下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要留置导尿管,但拔除后极易发生尿潴留,为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笔者自2002年1月至2003年9月对68例患者在全麻下行整形手术留置导尿管,在拔除尿管前对患者采用38℃.40℃复合溶液100ml从尿管中注入的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1例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失败患者,进行拔管困难因素评估,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膀胱功能训练、改进尿管拔除方法及辅助排尿等措施。结果拔除尿管经过3 d辅助排尿后患者实现完全自主排尿。提出全面评估及根据排尿困难原因给予针对性干预可解决疑难护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尿管专项质量管理对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尿管重置的效果。方法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文献回顾及对留置 尿管住院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建立6项降低尿管重置率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并应用于90例留置尿管患者(干预组),与实施常规 护理的75例留置尿管患者(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干预组膀胱功能训练率、拔除尿管前评估正确率、拔除尿管时机正确 率、尿潴留处理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管重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士对拔除尿管相关知晓率显著提高(均 P<0.01)。结论 尿管专项质量管理能减少神经外科患者尿潴留的发生,降低尿管重置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护培训对带尿管出院患者家庭尿管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 根据时间段将58例带尿管出院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自护组(28例)。住院期间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自护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尿管自护培训。比较两组尿管护理知识知晓情况及尿管护理效果。结果 自护组尿管知识知晓情况(除出院3个月留置尿管的目的和意义、尿管更换时间2项外)显著优于同期常规组(P〈0.05,P〈0.01);出院1个月家庭尿管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两组出院3个月后尿管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尿管自护培训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掌握尿管的护理知识和方法,有利于带尿管出院患者家庭尿管护理。  相似文献   

9.
按需夹管排尿法训练膀胱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膀胱训练方法,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将11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取按需放尿的方法,对照组采取定时放尿的方法。结果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观察组为7.27%,对照组为2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留置导尿患者采用按需放尿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腰椎病围术期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00例中老年男性腰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即入院做好生活细节指导;术前训练床上排便;留置尿管时尽量减少损伤;预防尿路感染;训练膀胱的舒缩功能;留置尿管期间和拔除尿管后口服哈乐胶囊降低膀胱颈和尿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排尿时盆底肌紧张性疼痛等.结果 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障碍发生率、再置管率、第一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中老年男性腰椎病患者围术期留置尿管进行全程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50例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50例。A组将尿液排空,膀胱空虚后拔除尿管;B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600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min后拔除尿管;C组将尿液排空用生理盐水300ml冲洗膀胱夹闭尿管10min后拔除尿管。结果三组拔除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排尿困难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宜选择膀胱半充盈时,可缩短尿道刺激症状的持续时间.减轻排尿困难。  相似文献   

12.
有芯尿管在尿道会师术中的应用(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芯尿管在尿道会师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8例后尿道损伤病人采用有蕊尿管进行尿道会师,术后尿道牵引及定期尿道。结果以上病人均一次置管成功,尿管拔除后均能自行排尿,随访31例,26例定期尿道扩张均排尿通畅,有5例病人未按时行尿道扩张出现尿道狭窄后尿道扩张失败后期行尿道吻合术治愈。结论应用有蕊尿管行尿道会师术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3.
按需夹管排尿法训练膀胱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患者膀胱训练方法,减少拔除尿管后各种排尿异常的发生率.方法 将110例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取按需放尿的方法,对照组采取定时放尿的方法.结果 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观察组为7.27%,对照组为21.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留置导尿患者采用按需放尿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拔除尿管后排尿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睾丸切除术后拔除尿管的适宜时机.方法 将96例睾丸切除术后留置尿管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三组各32例,A组患者术后2~3 d或有尿路不适即拔除尿管,B组术后7 d拔除尿管,C组术后14 d拔除尿管,观察患者排尿情况.结果 A、B、C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成功率分别为15.62%、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膀胱痉挛的原因,寻找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856例留置尿管患者,观察引起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856例留置导尿的患者中共有107例出现膀胱痉挛,分析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占30.84%),膀胱过度活动(18.69%),气囊内不同注水量(18.69%),膀胱冲洗液温度、速度(16.82%)等,寻找相应的解决膀胱痉挛的护理对策。结论:留置尿管前做好心理护理、留置尿管后做好管道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预防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胡春玲 《护理学杂志》2006,21(16):27-28
目的 探讨自护培训对带尿管出院患者家庭尿管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 根据时间段将58例带尿管出院患者分为常规组(30例)和自护组(28例).住院期间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自护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尿管自护培训.比较两组尿管护理知识知晓情况及尿管护理效果.结果 自护组尿管知识知晓情况(除出院3个月留置尿管的目的和意义、尿管更换时间2项外)显著优于同期常规组(P<0.05,P<0.01);出院1个月家庭尿管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均P<0.01).两组出院3个月后尿管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尿管自护培训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掌握尿管的护理知识和方法,有利于带尿管出院患者家庭尿管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患者留置导尿管发生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按无菌操作导尿术程序留置尿管,发生漏尿及时排除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发生漏尿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气囊尿管留置导尿过程中,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纠正漏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膀胱内置尿管是低位结直肠手术前的常规操作 ,既可监尿量 ,又能防止术后尿潴留。经尿道置尿管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但在妇科手术 ,耻骨上置尿管较常应用 ,有报道此种方法较传统方法有明显优越性。  本文总结有关耻骨上置尿管 ( SPC)与经尿道置尿管 ( TUC)研究的文献 ,从尿路感染、尿潴留、对尿管的耐受度、疼痛以及病人对两种导尿术的比较选择等方面对二者作了比较。  结果 :有关二者的 5组前瞻性研究中 ,有 3组报道 TUC尿路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 SPC;1组报道TUC出现尿频较 SPC高 ,另一组报道二者无明显差异。拔除导尿管后 ,尿潴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带管出院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14d首次拔除尿管时确诊的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尿管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面对面讲解并示范尿管的护理操作,并进行常规的出院随访;观察组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残余尿量、膀胱功能及尿路感染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残余尿量和尿路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模型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其残余尿量和尿路感染率,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术后超早期拔除尿管的效果。方法将281例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按病区分为干预组(134例)和对照组(147例)。干预组按指令完成眨眼后实行超早期拔除尿管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手术次日拔除尿管。结果干预组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导尿相关膀胱不适、拔管后首次排尿不适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但两组拔管后复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拔除尿管能显著缩短骨科全麻下肢手术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留置导尿相关膀胱不适及拔管后首次排尿不适,不会增加拔管后复插率,拔管后自主排尿时间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