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老年危重病人气道分泌物梗阻抢救中,可由麻醉医生先行气管插管,吸出气道分泌物后,再行规范气管切开术,既为病人赢得了抢救时机,又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现将我院2003年1月- 2007年1月对24例老年危重病人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术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的指征与时机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烧伤伴吸人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在烧伤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和21例在烧伤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术。结果:在烧伤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者死亡1例,24小时后行气管切开术者死亡8例。结论:大面积烧伤伴呼吸道损伤,在烧伤后及早行气管切开术可降低死亡率,呼吸道梗阻是导致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崔海梅 《武警医学》2001,12(7):439-439
气管切开术后 ,观察病人呼吸极为重要 ,内套管被分泌物或痂皮堵塞 ,套管选择不当 ,或病人头部后仰致套管远端与气管前壁抵触 ,下呼吸道被分泌物、血液、假膜或脱落的粘膜阻塞、纵隔气肿、气胸和肺部并发症等 ,均可引起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必须立即找到原因 ,迅速处理[1] 。1 994年以来 ,就我院出现的气管切开术后并发严重呼吸困难的病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组 4例 ,占同期气管切开术病例 4 2 %。其中气管套管被堵塞 2例 ,胸腔积液 1例 ,气管切开后呼吸状况及紫绀不改善 1例。2 原因和护理对策2 1 气管套管堵…  相似文献   

4.
引起急性颅脑损伤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原发性损伤过重或对继发性损伤处理失时,其中也包括对呼吸道阻塞的处理不当在内,而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各种措施中,又以气管切开的效果最为确实可靠,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外伤重型病例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将我们对46例气管切开病人护理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2例气管切开术后拔管引发窒息观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和脑瘤病人常因各种原因在术中及术后因神志不清、呼吸不畅、通气无效而不能有效地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时 ,需采取气管切开术 ,从而解除呼吸困难、降低脑乏氧 ,缓解病情。待病人病情好转 ,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及时拔管 ,防止因长时间置管而引发气管粘连、狭窄和不适。在我工作多年中 ,绝大多数病人在拔管后均无明显不适 ,均能正常呼吸和发音 ,仅有二例因拔管后引发窒息而危急生命 ,需通过紧急抢救和再次实施气管切开术而挽救病人生命。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1 王桂香 ,女 66岁 ,2 0 0 0年 8月 19日因左颞叶胶质瘤入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行经皮气管切开的疗效及术后呼吸道感染风险特征。方法选取ICU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7例。观察组采取经皮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对经皮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15±4.36)min、术中出血量(6.41±1.33)mL、切口长度(1.32±0.41)cm、切口愈合时间(3.52±0.71)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51%,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气管插管保留≥1周、机械通气时间≥1周、合并基础疾病为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为气管切开术后引起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且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用于ICU中的手术相关指标满意,气管插管保留≥1周、机械通气时间≥1周、合并基础疾病是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37例危重症病人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36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大出血改为传统气管切开术。随访术后1.5个月内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切口痊愈。PDT操作安全、简单、快速、并发症少,适用于急诊急救危重病人。  相似文献   

8.
李建芳  朱新英  杨丽 《武警医学》1998,9(8):486-487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武警天津总队医院烧伤科李建芳朱新英杨丽(天津300162)关键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护理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创面细菌的污染和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湿化及屏障作...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38例,其中昏迷患者(GCS计分为3~8分)226例,此类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吞咽反射抑制,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及时排出,口咽部分泌物不能经口吐出或咽下,容易导致呼吸道梗阻,危及患者生命。在急救中通常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有着十分重要作用,现将我们对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徐晶  徐世翔 《武警医学》2016,27(1):83-84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最初仅用于解除喉梗阻引起的呼吸困难。随着对呼吸道的病理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范围已有很大的扩展。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临床上需要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床边气管切开较以前明显增多。笔者收集1989-10至2014-12武警江苏总队医院实施床边气管切开1416例,对床边气管切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增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也随之增多。为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抢救时采用气管切开术的比例在外科病员中不断上升,若沿用煮沸法消毒气管内套管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救护的要求,尤其是在换药镊子和换药碗缺少时。若采用酒精烧灼消毒也不理想,一方面损坏器械,另一方面浪费酒精。为此,我们改用3%双氧水消毒气管内套管及换药镊子和碗,经临床应用于气管切开术10例和100多次换药器械的消毒气管内套管,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操作者先洗净手,然后将3%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分别倒入两个换药碗中,用镊子取出内套管,…  相似文献   

12.
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燕  杨燕 《西南军医》2009,11(5):1005-1006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气管切开术常用于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阻塞,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的呼吸困难。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严格气道管理,对于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挽救和延续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对多种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的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共28例,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32例纤维支气管镜监护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亭  陈美琴 《人民军医》1998,41(12):702-703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如护理不当等原因,易造成感染扩散。痰栓阻塞或气管粘膜坏死脱落,可引起肺不张、窒息、出血等致命性并发症。近3年来,我们对32例气管切开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了纤支镜监护及局部抗生素液灌注治疗,效果较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18~75岁,平均55.1岁。原发病:术后肺感染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外伤后昏迷4例;呼吸道烧伤2例。气管切开后均经广谱抗生素静滴及常规气管护理。气管切开至出现并发症时间:3~9d,平均5.5d。感染扩散、呼吸衰竭加重12例,肺不张8例,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取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住重症医学科的9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42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占72.0%),其次G+球菌(占17.9%),真菌(占10.1%)及二重感染(占8.5%)也常见。其中铜绿假单孢菌为29.3%,鲍曼不动杆菌为17.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6.5%,肺炎克雷伯菌为13.7%,大肠埃希菌为10.8%,其它细菌占2.4%。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常情况下,鼻咽、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湿和湿化的作用,病人行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湿作用降低、甚至消失,长时间吸入干燥的气体,可使肺泡表面湿性物质遭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降低缺氧加重,肺部炎症加重;另外可使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导致窒息.作为人工气道,传统的间歇性气道内滴药法存在不少缺点.从2006年-2007年,通过止痛泵(WZ-6523C-09型)为30例气管切开病人进行持续性的气道湿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由于老年患者神经、循环、呼吸系统解剖病生理等多方面的改变,使老年颅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观察、操作方式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较为困难,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对我院神经外科43例老年颅脑重症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研究,现将护理问题及对策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伟 《临床军医杂志》2005,33(6):704-705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ICU重症病人,治疗组43例行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对照组49例行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10±2.30)m in,切口大小(1.5±0.31)cm,术中出血(7.50±2.30)m 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危重患者中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对于颅脑损伤后持续昏迷者常规行气管切开术,保证氧气供应,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生理功能,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笔者于2010年3月~2013年3月,参与护理72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中抢救危重病人的手段之一,气管切开病人大多属病情危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保护性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自行排痰等。然而气管切开病人的病情恢复又往往靠下胃管行鼻饲饮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0月肺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20例患者均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17例行气管切开术。结果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4.9%(20/412),死亡率20.0%(4/20)。结论呼吸道感染、手术创伤、伤口疼痛刺激、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等是引起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尽早诊断、及时行气管切开术并给予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最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手术并发症是预防术后呼吸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