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流浪儿童与流动儿童两组群体的人格特质及其间的差异。方法采用16pf对流浪儿童与流动儿童分别采取个体施测与团体施测方式进行调查。结果两组的4项应用预测人格因素得分均未达平均水平,其中,心理健康者的人格因素得分分别为20.23±3.93、20.36±4.05;流浪儿童的紧张性、忧虑性、敏感性、幻想性、敢为性等因素得分较高,流动儿童的忧虑性与紧张性得分较高,两组的聪慧性与独立性得分均较低,流浪儿童的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流浪男生的敏感性得分显著高于流动男生,而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得分显著低于流动男生;流浪女生的敢为性及内外向性得分均显著高于流动女生。结论流浪儿童与流动儿童的人格并未得到健康发展,流浪儿童较流动儿童更为敏感,两组间,不同性别具有不同的差异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老年人的人格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人人格量表对北京市的200名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和事后检验。结果离退休人员在中国人人格量表的7个维度的得分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除了在情绪性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人际关系、才干、处世态度各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步人离退休生活之后,不同年龄段情绪性的发展呈“U”型,中年龄组(59~68岁)得分最低(33.21±7.30);中年龄组与低年龄组[53—58岁,(35.86±8.10)]和高年龄组[69~88岁,(36.74±6.67)]在情绪性维度得分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袁: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离退休人员的情绪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对于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安度晚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河北北方学院临床医学专业395名在校大学生,采用16项个性因素测量表(16PF)进行人格特征测量。结果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临床医学大学生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实验性、紧张性得分明显低于常模(P<0.05)。男生稳定性、敢为性、怀疑性得分(14.02,12.42,9.52)明显高于女生(12.49,11.36,8.89)(P<0.05),而乐群性、敏感性和幻想性女生(11.02,10.77,13.93)明显高于男生(9.52,9.76,12.83)(P<0.05)。城市学生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得分(12.89,15.77,12.76,10.88,14.07)明显高于农村学生(P<0.01)。结论临床医学大学生普遍表现为谦逊、理智、平和,但保守、抽象思考能力弱。不同性别及城乡学生表现特征不同,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刘延颖  满斌 《职业与健康》2014,(14):2024-2027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能测量出16种主要人格特征,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作者从其用于不同职业,如教师及学生、运动员、部队官兵及治安警察、医护人员、飞行员及飞行乘务员、潜水员及远洋船员,对个体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进行客观评估,综述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导弹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为指导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导弹部队官兵进行团体测试,测试结果与成人常模和军人常模比较,并将被试者按年龄分成5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与军人常模比较,导弹部队官兵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世故性及自律性因素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2)各年龄组的16PF-级因素中,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因素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的16PF次级因素比较,内向与外向、感情与安祥、怯儒与果断、心理健康、专业成就创造能力因素得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导弹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优于军人常模,各年龄组导弹部队官兵的人格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的人格发展特征、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王登峰、崔红等编制的中国人人格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的200例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在情绪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老年人格维度中情绪性的发展呈"U"字形,58~68岁情绪性得分较低,53~57岁和〉68岁年龄段情绪性得分明显升高;(3)中老年人在SCL量表的9个项目因子,除了人际关系一项的得分低于常模分数之外,其余各项均高于常模水平(P〈0.05),并且中老年人在9个项目因子上面的得分不存在年龄段和性别的差异;(4)中老年人的人格特征的一些维度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外向性、善良、人际关系、才干、行事方式得分高的中老年人较少报告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偏执、精神障碍等不良心理表症,而情绪性与敌对性、偏执等项目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中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表现出较少的可变性和发展性,但情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不同人格特征的中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事件时的应激水平可能不同,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导致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护理人员应根据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措施,开展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  相似文献   

7.
李娇  张柳  张盼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9):1062-1065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病例特征及发病因素,为预防早发冠心病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北京2家医院诊治的127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为病例组,以1∶1比例招募同期性别、年龄及BMI相近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调查2组对象个人情况,描述性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病例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早发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274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比例(62.09%)高于女性(37.91%)。单支病变比例较高(51.10%),病变部位最多见于左前降支(53.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家族史(OR=2.812)、高血压(OR=3.258)、糖尿病(OR=1.691)、血脂异常(OR=3.184)、饮酒(OR=1.774)、健康饮食(OR=0.773)、锻炼习惯(OR=0.209)、负性情绪(OR=2.212)、健康素养(OR=0.693)是早发冠心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比例较高,病变部位最多见于左前降支,其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可关注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早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嘉兴市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特点。方法:分别采用MMPI、FES-CV计算机测试软件,其中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67例,健康志愿者51例,对就诊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测试。就两组10个基本量表分以及家庭环境量表10个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眠组和健康志愿者心理异常发生率差异明显;失眠组与健康对照组在疑病、抑郁、癔病、精神病态、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分量表分值上差异显著(P〈0.05);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等因子量表分差异显著。结论: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人格和家庭环境的缺陷,失眠与人格和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人格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得到广泛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与疾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研究发现,A型人格与冠心病有关;C型人格与癌症有关;易患病人格与多种疾病都有关系.个体人格特征影响疾病的因素主要有情绪因素、应激时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态度和获得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格特征与疾病的关系得到广泛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特征与疾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研究发现,A型人格与冠心病有关;C型人格与癌症有关;易患病人格与多种疾病都有关系。个体人格特征影响疾病的因素主要有情绪因素、应激时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些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态度和获得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1.
魏淑红  高爽  李靖 《现代保健》2010,(31):16-18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比较126例住院女性冠心病患者与同期入院450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1)女性患者冠心病的发病时间较男性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典型症状较男性多见,易患因素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非阻塞性病变较男性多见,选择非介入治疗多,预后差;(4)绝经是女性冠心病的特殊危险因素.结论 女性冠心病有不同与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心脏动脉斑块的形成,导致心肌血流量减少,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常见的症状是胸痛或不适,可能蔓延到肩部、手臂、背部和颈部.近年来我国患有冠心病的人数较多,常发于年龄>40岁的男性群体,并且受到社会压力、不健康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因素影响,导致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是否有关联性,以及关联程度如何。方法选取120例住院患者,其中60例为冠心病人,60例为非冠心病人。年龄40—65岁。冠心病为观察A组,非冠心病为对照B组,记录性别、年龄、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并均抽血行冠心病基因检测。A组选1人和B组选1人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配对,共形成60对。开始进行1: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均有关联性。其中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的关联程度低于其他3个因素。结论冠心病基因检测与冠心病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32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利用血栓弹力图、流式细胞仪、血小板聚集仪三种检测方法,观察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d后患者血栓最大幅度(MAthrombin、MAADP)、ADP诱导血小板抑制率、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d后,血小板抑制程度显著增加,MAADP显著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够获得确切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与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标记抗原一步竞争法,检测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冠心病患者及108例健康对照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4.3%,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37.9%,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及高密度脂蛋白相关,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和尿微量白蛋白阴性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梗分别为40%和17.1%(P〈0.05)。结论:冠心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患者预后不良,提示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熊碧文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2):923-924,935
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运用实验对照研究的方法,对两组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和程序化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遵医行为和发病率的情况。结果采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及发病率明显优于一般健康教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采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组患者的冠心病胸闷、胸痛发生率明显地低于一般健康教育组(P<0.05)。结论采用程序化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赵东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91-2392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教学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心电图的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医学专业同一年级的医学生1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学生的冠心病讲解结合心电图进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教学。教学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同样的问卷考试。结果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答题情况,以说明两组的教学质量。实验组考试合格率82%,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合格率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教学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多媒体教学与心电图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其对冠心病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5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并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1),B组予常规心血管药物,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疗程均为2周,对比两组治疗后冠心病与心律失常治疗效果。结果①A组心绞痛治疗显效率(54-3%)与总体有效率(91.4%)均高于B组(29.0%、77.4%),显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92P=0.038)。②A组心律失常显效比例(48.6%)与总体有效率(88.6%)均高于对照组(29.0%、71.0%),但差异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2.629P=0.105;x2=3.221P=0.073)。结论外源性左卡尼汀佐治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能减少心绞痛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A priority in preventive cardiology i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recurrent events and to prolo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amine risk factors for long-term mortality in CHD patients who entered routine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a coronary event or intervention. Such patients, from the EUROASPIRE (EUROpean Action on Secondary Prevention through Intervention to Reduce Events) I and II studies in the region of Münster, Germany, were followed over a mean period of 8.0 years up to the end of 2005. Patients were up to 70 years of age at baseline when they were interviewed and examined using standardised methods. Baseline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at least 6 months and at a mean of 19.5 months after the coronary event or procedure. In 367 patients from EUROASPIRE I and 380 patients from EUROASPIRE II, a total of 125 deaths (16.7%) occurred during follow-up. Multivariate analyses, us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s, established diabetes mellitus and smoking as predictors for all-cause mortality with estimated hazard rate ratios (HRRs) of 2.2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43-3.49) and 1.95 (95% CI: 1.23-3.10),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diabetes mellitus and cardiovascular (HRR 2.36; 95% CI: 1.31-4.24) as well as CHD mortality (HRR 2.40; 95% CI: 1.25-4.59).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HRR 1.04; 95% CI: 1.01 and 1.08 for 1 mmHg increase). In conclusion, long-term mortality in coronary patients from routine secondary prevention is substanti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smoking represent key issues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CH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多种临床指标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以及SCL-90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5,t=6.139,t=3.83;P<0.05);心功能和心电图ST-T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2,x2=4.39;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干预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