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哮喘血清TNFα和NO含量的变化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和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和化学比色法测定20例健康儿童及30例哮喘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静脉血TNFα和NO水平.结果:急性期TNFα和NO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TNFα与对照组比较仍明显升高(P<0.01);NO水平下降趋于正常(P>0.05).TNFα与NO含量相关分析呈正相关,急性期r=0.5613,缓解期r=0.6537(P均<0.01).结论:哮喘儿童血清TNFα和NO水平的变化提示两者均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溶性P-、L-选择素在哮喘急性期、缓解期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儿童哮喘急性期病例42例、缓解期病例18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2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L-选择素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P-选择素浓度哮喘急性期组较缓解期组和健康儿童组明显增高(P〈0.01),而哮喘缓解期组和健康儿童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O.05);血清L-选择素浓度哮喘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较健康儿童组明显升高(P〈0.01),而哮喘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可以反映气道炎症严重程度,L-选择素可反映儿童哮喘的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情况.  相似文献   

3.
哮喘患儿血清IL-12 、IL- 4与IgE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变化。方法 哮喘患儿30例,随机分为:发作组15例;缓解组:15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清IL—12、IL—4(ELISA法)与IgE(MELA法)水平。结果 发作组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缓解组,有显性差异(P<0.05),缓解组血清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1);发作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有显性差异(P<0.05),缓解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1);发作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有显性差异(P<0.05),缓解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1)。哮喘患儿血清IL—12水平与IgE呈负相关(P<0.01),哮喘患儿血清IL—4水平与IgE呈正相关(P<0.01)。结论 哮喘患儿血清IL—12水平降低,IL—4和IgE水平升高,表明儿童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在缓解期仍需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探讨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作为监测指标指导哮喘不同时期治疗的临床意义。②方法 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102例哮喘患为观察组并分为轻、中、重3个亚组,在发作期与缓解期分别于清晨空腹抽血监测血清ET和NO的浓度。③结果 观察组哮喘发作时,血清E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O含量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4d两组比较,ET仍有显性差异(P<0.05),NO无显性差异(P>0.05)。④结论 监测血清ET和NO含量可用于指导哮喘的治疗,特别是NO含量持续不升或持续下降时,提示患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20例哮喘患儿在喘息发作期及18例哮喘缓解期的血清TNFα的水平,并以18例健康小儿作对照。结果: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期血清TNFα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哮喘缓解期血清TNFα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血清TNFα水平增高对支气管哮喘病情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以及NO和ET含量与ABR的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血浆NO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浆ET含量。结果 ①特发性突聋患者NO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ET则比对照组显著性偏高(P<0.001);②ABR阈值与血浆NO含量呈正相关(r=0.887,P<0.01),与血浆ET含量呈负相关(r=-0.798,P<0.01)。结论 特发性突聋患者血浆NO含量偏低,血浆ET含量高,并与ABR阈值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IgE水平及嗜酸细胞计数(EOC)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儿68例分为肾损害型(n=30)和非肾损害型(n=38)两组,选取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疾病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儿童血sICAM-1(μg/L)、IgE(IU/ml)及末梢血中EOC三项指标,并对所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组急性期的sICAM-1、IgE及EOC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IgE水平在肾损害型较非肾损害型增高(P<0.01),而sICAM-1和EO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缓解期sICAM-1和IgE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期肾损害型患儿的sICAM-1值分别与IgE和EOC值改变呈正相关(r=0.706 5,r=0.609 0,P<0.001);非肾损害型患儿sICAM-1值分别与IgE和EOC值改变呈正相关(r=0.625,P<0.001,r=0.596 3,P<0.01).结论 sICAM-1、IgE水平及EOC在伴或不伴肾损害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表明这些因子可能参与了本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哮喘患儿血清VEGF、IL-13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IL-13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34例(发作期组),哮喘临床缓解患儿30例(缓解期组),正常健康体检儿童26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3组儿童血清VEGF、IL-13的水平。结果发作期组患儿血清VEGF表达水平(383.42±25.78)pg/mL明显高于缓解期组(177.95±22.46)pg/mL和对照组(70.56±18.94) p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缓解期组患儿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发作期组患儿血清IL-13表达水平(56.13±9.96)pg/mL明显高于缓解期组(36.72±6.29)pg/mL和对照组(20.21±2.36)p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13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血清VEGF、IL-13表达水平升高在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可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O、TNFa在感染性脑膜炎中的病理作用以及脑脊液TNFa对细菌性脑膜炎儿童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镉还原法测定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浓度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a水平 ,并与常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 (化脑 1 1例 ,结脑 8例 ) ,CSF中NO(2 7 6 0、2 8 80umol/L)和TNFa(1 1 2 72、77、4 9ng/L)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 99、2 9 31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 ;病脑组 (2 80、31 2 7)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化脑组、结脑组NO与TNFa存在明显正相关 (r =0 72 ,r =0 6 9,P <0 0 1 ) ,TNF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脑组 (P <0 0 5 ) ,且明显高于同组CSF蛋白含量、糖含量的检出率 ,但与白细胞数之间无差异。结论 :NO和TNFa参与了细菌性脑膜炎的病理过程 ;CSF中TNFa可作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指标 ;TNFa较常规参数蛋白含量、糖含量的敏感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NO)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用比色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及33例正常对照儿脑脊液NO及IL-10含量。结果脑脊液NO含量病毒性脑炎急性期患儿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恢复期惠儿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脑脊液IL-10含量急性期患儿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0.05),恢复期患儿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病脑患儿血清NO、IL-10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49,P〈0.01)。结论 提示血清NO和IL-10的水平与病脑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汉族、维吾尔族绝经后冠心病患者血清雌激素(E2)水平和一氧化氮(NO)含量有无差异。方法:入院后确定诊断绝经后女性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汉族50例,维吾尔族50例,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和一氧化氯(NO)含量。结果:(1)汉、维民族女性血清E2水平与NO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1=0.6112,r2=0.6037.P<0.001)。(2)维吾尔族女性患者E2水平高于汉族女性(P<0.05),(3)维吾尔族女性患者血清NO含量略高于汉族,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汉族冠心病患者E2水平较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低,NO含量是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硝酸还原酶法测定38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缓解期血清VEGF、NO水平,并与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结果KD组急性期血清VEGF、NO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缓解期显著下降,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AL组血清VEGF、NO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P<0.01、P<0.05)。急性期KD组患儿血清VEGF、NO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896,P<0.01)。结论VEGF与NO参与了KD血管炎的发生,且两者均可作为预测KD冠脉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N0)浓度,血清前白蛋白(P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老年COPD患者85例,其中急性期患者45例,缓解期患者40例,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NO、PA、SOD水平及肺功能的差异,分析NO、PA和SO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NO、PA和SOD水平及FEV1、FVC、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与缓解期患者比较,急性期患者上述指标显著降低(P<0.05).NO、PA和SOD水平与FEV1/FVC%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501、0.637和0.562,P<0.05).结论 NO、PA和SOD水平与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密切相关,对监测患者气道炎症及评估COPD病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梗塞和脑出血患者血清中NO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在血清中含量的变化与脑梗塞和脑出血发生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检测36例脑梗塞或脑出血患及24例健康人血清中NO的含量。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脑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NO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脑梗塞组与脑出血组比较无显差异(P>0.5)。结论:血清中NO的含量明显降低与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发生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血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和pharmacia CAP检测系统对8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血清IL-5和EC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血清IL-5 (658.97±360.01) pg/ml和ECP(25.03±22.34)μg/L;治疗后IL-5(327.92±246.36)pg/ml,ECP(9.84±8.48μ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中IL-5和ECP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急性期r=0.5426,P<0.01;缓解期r=0.3805,P<0.05.结论 IL-5和ECP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TNF-α、NO、IL-2和IL-6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NO和白介素2、6(IL-2、IL-6)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3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NO、IL-2、IL-6水平,并与30例年龄相仿的无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及无哮喘家族史的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NO水平较缓解期高(均〈0.01),缓解期虽均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儿童(均〈0.01)。IL-2水平在HSP急性期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HSP急性期IL-6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意义(〉0.05);HSP急性期和缓解期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0.01)。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存在细胞因子紊乱。TNF-、NO、IL-2和IL-6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可溶性P-、L-选择素在哮喘急性期、缓解期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哮喘患儿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儿童哮喘急性期病例42例、缓解期病例18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2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其血清可溶性P-、L-选择素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清P-选择素浓度哮喘急性期组较缓解期组和健康儿童组明显增高(P<0.01),而哮喘缓解期组和健康儿童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选择素浓度哮喘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较健康儿童组明显升高(P<0.01),而哮喘急性期组和缓解期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可以反映气道炎症严重程度,L-选择素可反映儿童哮喘的气道炎症及高反应性情况.  相似文献   

18.
哮喘患儿血清RANTES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21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14例缓解期的哮喘患儿血清中RANTES水平,并与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RANTES水平较哮喘缓解期患儿、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q分别为3.52,4.54。5.80;P分别〈0.05,〈0.01,〈0.01);②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RANTES水平开始下降。与肺炎及支气管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没有显著性差异(q分别为1.01,2.70;P均〉0.05);③肺炎及支气管炎组患儿血清RANTE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q=1.80;P〉0.05)。[结论]RANTES在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肽Y(NPY)和瘦素在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浆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放射免疫法对108例支气管哮喘和60例正常儿童血浆NPY和瘦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PY及瘦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哮喘缓解期瘦素和NPY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NPY与瘦素水平之间有轻度相关关系(r=0.65,P〈0.05)。结论NPY和瘦素在血浆中的升高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且与哮喘病情严重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血清瘦素(Leptin)、趋化因子配体26(chemokine ligand 26,CCL26)在反复喘息患儿中的变化,并探讨二者与哮喘预测指数(asthma predictive index, AP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反复喘息患儿178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API分为API阳性组(n=92例)、API阴性组(n=86例),均进行规范管理。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89例为对照组。API阳性组、API阴性组在急性期、缓解期、对照组在入组时均检测血清Leptin、CCL26水平。分析血清Leptin、CCL26水平与API相关性及反复喘息患儿API阳性的影响因素。反复喘息患儿出院后均随访1年,对比随访期间是否再次发生喘息患儿血清Leptin、CCL26水平。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缓解期血清Leptin、CCL2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缓解期API阳性组血清Leptin、CCL26水平高于API阴性组(P<0.05);API阳性组、API阴性组急性期血清Leptin、CCL26水平高于缓解期(P<0.05);急性期、缓解期血清Leptin(r=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