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狗后肢上扎止血带,并连续观察应用6和24小时三种止血带的局部和全身效应。结果表明:橡皮管止血带组死亡率和肢体残废率最高;环绕充气止血带组也有较高的伤残率;局部充气止血带组无一例死亡或致残,全身动脉压和肢体静脉压、心电图、肢体温度、全身及局部病理改变均最轻或几无改变。实验证实局部充气止血带的安全性远较现沿用的止血带为好,是一种理想的新型止血器材。  相似文献   

2.
实验在狗后肢上比较了橡皮管、环绕充气和局部充气三种止血带对动物在酸-硷状态、血气、血清钾[K~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SCPK)、血清硷性磷酸酶(AKP)等方面的局部实验肢体和全身的生化效应。 材料和方法《解放军医学杂志》1986;11(3):197。 结果(1)酸-硷平衡和血气的改变:各组-上止血带后均见严重酸中毒和高度低氧血症。橡皮管止血带组变化最大,实验肢血pH为6.667,PO_2为28.8mmHg,Pco_2为87.5mmHg。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三种止血带在控制犬下肢动脉出血时静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并比较不同止血带对束扎侧组织的损伤程度.方法 将18只犬完全随机分为三组,并制作成后肢股动脉出血模型.采用橡皮管止血带、卡式止血带和多功能自控加压止血绷带(简称止血绷带)三种止血带对三组犬进行股动脉止血.分别测量三组犬止血带下压力并在止血后0.5,1,3,6 h检测束扎肢体静脉血气指标.结果 (1)止血绷带组的带下压力为0.74 kg,显著小于橡皮管止血带组(1.46 kg)和卡式止血带组(2.09 kg)(P<0.05).(2)止血后1 h,止血绷带组静脉血氧分压(PvO2)为(36.45±10.45)mm Hg,橡皮管止血带组为(28.73±9.07)mm Hg,均高于卡式止血带组的(21.87±4.30)mmHg(P<0.05);止血后3,6 h,止血绷带组二氧化碳分压(PvCO2)分别为(50.67±9.31)mm Hg和(60.02±10.85)mm Hg,橡皮管止血带组分别为(16.85±16.51)mmHg和(60.02±10.85)mm Hg,均低于卡式止血带组(P<0.05或0.01).结论 止血绷带在较小压力下能有效止住犬的股动脉出血;在三种止血带中,止血绷带对束侧组织的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将马鞍山市中心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B组,将6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A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B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短于A组,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患者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急性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224、5.359、6.617、6.355、2.495,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联合检测的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7%、93.36%。结论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脑钠肽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自血光量子疗法对家兔脊髓损伤血液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4只家兔造成胸腰段脊髓损伤,用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对照组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血流量减少;血液粘滞度增高;脊髓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严重损害。治疗组通过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可以增加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血流量;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降低细细胞聚集指数的红细胞内粘度;减少脊髓出血、水肿的范围和程度,保护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实验提示:自血光量  相似文献   

6.
樊宇  唱韶红  巩新  刘波  吴军 《军事医学》2016,(8):628-633
目的:通过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制备重组人凝血酶原2(prothrombin-2),并利用锯鳞蝰(Echis carinatus)凝血酶原激活剂ecarin将其活化为凝血酶,分析凝血酶的活性。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人凝血酶原2和ecarin的cDNA序列,设计并优化合成凝血酶原2和ecarin基因。将凝血酶原2基因构建至表达载体pPICZαA中,转化并筛选重组凝血酶原2的糖基工程酵母菌,诱导工程酵母分泌表达凝血酶原2,培养上清中的目的蛋白经两步阳离子层析纯化制备,并利用酶切N-糖链和肽指纹图谱分析鉴定目的蛋白。将ecarin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pcDNA3.1(+),瞬转HEK 293T细胞,收集培养上清。将HEK 293T工程细胞培养上清与纯化的凝血酶原2反应,利用凝血酶发色底物S-2238,测反应产物的酶促活性;利用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反应产物的血凝时间、分析血凝活性。结果酵母表达凝血酶原2的培养上清经纯化获得37×103的目的蛋白,去除N-糖链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降为35×103,与凝血酶原2理论分子量一致。经肽指纹图谱鉴定,纯化得到的蛋白为凝血酶原2。制备的凝血酶原2经HEK 293T细胞表达ecarin的培养上清处理后,可催化S-2238解离产生黄色的对硝基苯胺(pNA),且pNA产生的光密度值随着处理的凝血酶原2的增加而升高;经ecarin处理的凝血酶原2能促进血浆凝结,与凝血酶试剂的血凝时间接近,且血凝时间随着处理的凝血酶原2的量减少而延长。结论利用毕赤酵母制备了重组人凝血酶原2,被ecarin活化为具有活性的凝血酶,有望替代从血浆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用于战伤救治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阿普甘铵注射液对小鼠血糖、电解质以及凝血的影响,旨在观察其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静脉注射给药14d,测定小鼠血糖和Na 、K 、Cl-等电解质;在动物的腋下接种艾氏腹水瘤细胞,第2d开始尾静脉给药,连续给药14d后在小鼠股动脉取血离心得血浆,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 在给药后5d时阿普甘铵大剂量组降低血糖.在以后的检测时间点,与正常组相比各给药组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组相比各给药组Na 、K 、Cl-无显著性差异;荷瘤组小鼠血液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均缩短,表明荷瘤组小鼠血液有凝血的趋势,阿普甘铵注射液不能逆转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改变.结论 阿普甘铵对正常小鼠血清中的血糖有短暂的降低作用,而对电解质没有影响.与荷瘤组相比,阿普甘铵注射液不能逆转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的影响。方法 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激光组32例(川芎嗪+ILIB)和对照组16例(仅用川芎嗪),ILIB采用肘部静脉穿刺置光纤针,波长632.8nm,功率1.5mW,每日照射40min,连续5天。两组在治疗前、分别于川芎嗪静滴5天加激光照射5次或单纯川芎静滴5天后,取空腹肘静脉血检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激光组(n=32)自身对照和与对照组(n=16)比较,发现激光照射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血沉、纤维蛋白原无显著性变化,红细胞电泳时间反而延长。结论 ILIB确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降低血粘度,但对血液流变学具体指标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羟乙基淀粉进行体外血液稀释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应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Starch,HES)进行体外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声带息肉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20例)及林格氏液组(20例),采集静脉血12ml,等量分装于4支肝素抗凝试管中,以6%HES及林格氏液进行体外血液稀释,致使 血球压积(%)降至30、25、20,上机测定各标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HES组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稀释后较稀释前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粘度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 6%HES可降低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率,提高 红细胞变形指数,可明显改善体外血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离体实验方法对SD大鼠甘油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存在明显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相对粘度、红细胞电泳率和电泳时间的变化,且持续维持至注射甘油后的第5天;纤维蛋白原从注射甘油后第2小时起就逐渐增高,第5天时最高;血球压积第2~4小时增高明显,第24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液的还原粘度第4~24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组;血pH值在注射甘油后1小时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流变学变化存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的全过程,是其发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水浸泡犬腹腔开放伤后血浆电解质水平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了解犬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其机体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致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等渗盐水浸泡组和海水浸泡组。对照组为单纯腹外伤,后两组动物致伤后分别置入等渗盐水或海水中,观察各组动物外周血钠,钾,氯水平及渗透压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及等渗盐水浸泡组致伤前后血浆电解质水平及渗透压无明显变化。海水浸泡组出现高钠血症,高钾血症,高氯血症及高渗性脱水。结论:海水浸泡对机体血浆电解质水平有严重影响,可引起高钠血症,高钾血症,高氯血症及高渗透性脱水,影响程度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加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则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筋膜间室综合征早期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筋膜间室综合征动物模型,以便寻找早期诊断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方法。方法:用血压计袖带包绕犬小腿,充气至80kPa压迫12h建立实验模型。12只犬做自身前后对照,动态检测血浆肌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乳酶脱氢酶(LDH)以及组织压、经皮氧分压和神经传导速度,松开袖带后96h取材行病理检查。结果:松开袖带后12h组织压达到7.7kPa,此时血CPK、AST和LDH分别比正常值高37,21和12倍;经皮氧分压降低为正常值的1/2(4.0kPa);神经传导速度为零;病理显示为不可逆变化。结论:本研究动物模型成功、可靠;CPK、AST、LDH、组织压、经皮氧分压和神经传导速度均可作为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栓素A2受体表达以及在血栓素A2受体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的磷脂酶A2在犬冲击伤复合破片伤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 实验动物经BST-I型生物激波管致中度肺冲击伤,三角形破片致单侧后肢破片伤。检测伤后24小时肺组织血栓素A2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和亲和力、血栓素A2受体基因表达以及磷脂酶A2活性水平。结果 复合伤组动物肺组织血栓素A2受体数目明显低于其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单纯冲击伤组、单纯破片伤组和复合伤组动物肺组织血栓素A2受体基因转录水平以及磷脂酶A2活性明显升高,但以复合伤组最为显著。结论 冲击伤复合高速破片伤肺组织血栓素A2受体的表达以及磷脂酶A2活性变化与单纯冲击和破片伤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犬腹部开放伤合并人工海水浸泡后水、电解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犬腹部开放伤人工海水浸泡后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变化的特点 ,为海水浸泡腹部开放伤的早期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成年杂种犬 30只 ,随机分为腹部开放伤组 (n =10 )、致伤不浸泡组 (n =10 )和不致伤浸泡组 (n =10 )。制作腹部开放伤动物模型 ,与其它两组比照 ,观察犬腹部开放伤人工海水浸泡后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变化规律。结果 腹部开放伤人工海水浸泡组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海水浸泡的时间愈长 ,上述变化愈严重。其它两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指标在实验期间无明显变化。结论 海水浸泡是导致犬腹部开放伤后体液代谢紊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骨骼肌、外周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5 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特制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连续观察骨骼肌、周围神经的电生理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持续缺血 3小时后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在第 3天时最明显 ,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此时最突出 ;而在电生理方面此时却表现为损伤后的逐渐恢复状态。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和周围神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电生理变化是监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恢复的敏感和确切指标。  相似文献   

17.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expressions in skeletal muscle subjected to ischemia/reperfusion (I/R) were studied using a hind limb tourniquet ischemia model in mice. A rubber band was applied to a hind limb for 3 h under isoflurane anesthesia followed by 1 or 4 h of reperfusion. Increased NADPH diaphorase activity and NOS immunoreactivity were histochemically detected in the cells of muscle that had been subjected to I/R. The results of RT-PCR of the muscle subjected to I/R showed that NOS mRNA expressio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til 4 h after the start of reperfusion. Sinc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istochemical findings or between water contents of the hind limbs or organs in interleukin (IL)-6-deficient mice and the wild-type mice, IL-6 may not be involv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I/R muscle injury such as that in this model. O(2)(-) production in the cells of muscle that had been subjected to I/R was observed using an in situ detection method with hydroethidine, and the O(2)(-) was inhibited b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L-NAME or L-NMMA, but not L-NIL, 30 min before tourniquet release.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O(2)(-) produced by constitutive NOS in muscle subjected to I/R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ourniquet shock.  相似文献   

18.
腹腔开放伤并海水浸泡血气酸碱有关指标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腹腔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机体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2 1只犬致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 (n=7)、等渗盐水浸泡组 (n=7)和海水浸泡组 (n=7)。对照组为单纯腹外伤 ,后两组动物致伤后腹部分别浸入等渗盐水、海水中 ,观察各组动物动脉血气、血浆渗透压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等渗盐水浸泡组致伤前后动脉血气、血浆渗透压及 TNF变化不明显 ;海水浸泡组致伤后 6 0 min始血 p H、Pa O2 及 BE水平均较对照组和等渗盐水浸泡组显著降低 (P<0 .0 5 ) ,而血浆渗透压与 TNF水平则显著升高 (P<0 .0 1) ;致伤后 12 0 min始海水浸泡组 Pa CO2 均较对照组和等渗盐水浸泡组显著升高 (P<0 .0 1)。结论 腹腔海水浸泡可引起机体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  相似文献   

19.
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早期救治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的实验动物进行早期紧急救治,探讨影响救治效果的因素.方法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单纯浸泡组(n=20)为胸外伤后海水浸泡不进行救治,治疗组(n=20)为胸外伤后海水浸泡25分钟进行救治.观察生存时间、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浆渗透压、血钠、血氯、动脉血气分析、胸腔进水量.并对治疗组中生存时间>24小时和<24小时的各项参数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电解质紊乱(高钠血症、高氯血症)、高渗血症、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肺动脉楔压对生存时间有重要影响,其它因素包括胸腔进水量、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等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海水浸泡胸部开放伤的早期紧急救治过程中,重点治疗高渗性脱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改善心功能状况将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