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挖掘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的学术思想及其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分析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用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用药模式、关联性,并得到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新处方。[结果]通过分析栗锦迁教授治疗胸痹用药规律得到胸痹病机关键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并涉及其余四脏,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者多见气虚、阳虚,实者多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并多以相互搏结为患,常用治法为行气止痛、化痰除痹、活血化瘀、补气生血等,得到常用药对及11个新处方。[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能进一步为研究胸痹常见证型的用药规律及新药研究提供有益的线索和启示,也为临床或基础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和挖掘曹云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曹云主任医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临床有效医案75例,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统计报表、归经分析、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对筛选出的有效处方进行分析,得出414首方剂共包含...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检索、整理中药复方专利防治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与用药提供思路。方法: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epub.sipo.gov.cn/),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5月1日所有治疗胸痹心痛的中药复方专利,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选取的157项胸痹心痛中药复方专利进行系统用药分析:药物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以及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的157项研究中,共出现303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较多的为丹参(85次)、川芎(77次)、桂枝(69次)、甘草(65次)、当归(61次)、红花(56次)、黄芪(51次)等;常用的药对有川芎-丹参、红花-川芎、丹参-桂枝、甘草-桂枝等;药物性味以温性、寒性为主,辅以苦味、辛味等;药物归经以肝经、心经等所占比重较高;经聚类分析得到4首新方,主要用于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结论: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治疗胸痹心痛的中药复方专利药物组成多以活血化瘀为主,并配伍温阳行气、清热化痰等药物,配伍得当,研究发现经挖掘得出的新方配伍符合中医胸痹心痛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亦顺应了治疗本病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总体原则,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中药复方进行挖掘对于胸...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患者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胸痹患者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睿教授治疗177例胸痹患者病历录入电子病历中,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用药频率表,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筛选出32味主要药味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77例病历中共用中药149种,其中法半夏、桂枝、陈皮、茯苓用药频次相对较高,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把常用药物分为5类。于睿教授治疗胸痹从肝论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主要诊治思路,针对不同的兼证斟酌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古代胸痹心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代医案,建立胸痹心痛中药数据库,从用药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1.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理气药、补虚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2.常用中药:半夏、薤白、甘草、茯苓、桂枝、白芍、陈皮、瓜蒌、桃仁、杏仁、丹参、当归、香附、橘红、生姜、干姜、郁金、白术、枳壳、附子、人参、枳实、桔梗、吴茱萸、肉桂、益智仁是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的主要药物和有效药物.结论:古代医家治疗胸痹心痛用药种类以理气药、补虚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解袁药为主,药性以温热性质为多,五味以辛苦甘三味居多,归经多入脾、肺、心、胃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的潜在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并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中药成方制治疗胸痹的潜在药物组合及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2种中药成方制剂进行分析,确定中药成方制剂对应的证候出现频次、单味药以及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结论: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效果显见并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上多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开窍醒神、培元固本之品,应用灵活,方证对应,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10.
胸痹通片每片含尾鼠尾草花生药的浸膏30mg,我们对胸痹通片进行了心血管系统药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胸痹通片可明显降低10%高分子右旋糖酐所酸的血粘度增高,降低血小板的粘附率,减少体外血栓的湿重与干重;对心肌缺氧,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务有保护作用,降低灌注液中乳到脱氢酶含量,降低左心室内压,动脉平均压,收缩压及舒张压。 相似文献
11.
王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8):46-4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方法]将9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血管扩张剂。治疗组5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增减血府逐瘀汤,两组均以3w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韦斌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68-69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方用理气化痰逐瘀汤,对照组6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理气化痰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中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在本文中,我们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了中药配伍背后隐含的处方模式,以探索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使用内服中药的732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的所用中药。频率和处方模式的关联规则使用SPSS Modeler14.2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药用草药的分类和用量,性、味、归经和功用。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使用频率的计算。结果: ①其中性温和性寒的、性平的,味甘和味苦的及归脾胃经的草药使用最频繁(在选定的732个处方中);②健脾利湿药、祛风除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被频繁的使用;③中药功效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个药对为:健脾利湿药和清热药(99.24%),活血化瘀药和祛风除湿药(99.01%),健脾利湿药和理气药(98.92%);两味中药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个药对为:红花配伍桃仁(99.7%),薏苡仁配伍山慈菇(93.04%),薏苡仁配伍垂盆草(92.67%);④聚类分析共聚为5类,体现了处方的配伍特点:以健脾利湿为基础,同时兼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结论:结果表明,痛风性关节炎与脾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处方重点为健脾利湿的中药,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健脾利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除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方法]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口服三苯氧胺,治疗组42例针刺联合口服三苯氧胺,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27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治愈157例,好转16例,无效6例,L总有效率83.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脱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各种医学期刊,选择单纯中医药治疗与西医常规对照治疗脱发的临床RCT文献。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严格筛选,最终纳入文献15篇,涉及2 701例患者,但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试验组治疗脱发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纳入文献少许患者出现不良反应,集中在中药外用方面。结论:中医药治疗脱发有一定的疗效,但还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及多中心临床试验做进一步证实。不良反应方面亦有待于今后的临床研究及毒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中药致重症药疹并引发狼疮活动作了分析。认为,有药物过敏史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而产生中药的过敏反应,使用异体蛋白的虫类药物及光敏性的中药应更慎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