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联系,以预测病理类型。方法回顾分析4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临床表现与病理结果及治疗反应情况。结果 46例患儿中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8例(39%),微小病变性肾病14例(30%),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1例(2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4%),膜性肾病1例(2%)。其中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微小病变性肾病患者对治疗反应良好,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膜性肾病对治疗反应差。结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微小病变性肾病型为主,临床表现以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或对治疗反应不佳的患儿应及早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是一组治疗难度较大的肾小球疾病,在病理类型上可表现所有。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例如:微小病变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肾病)、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我科于2000年~2003年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总结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经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经皮肾活检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病安全有效。为进一步评价这些模式前瞩性随机对照研究和大样本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郑建功 《养生月刊》2008,29(6):516-519
慢性肾病通常以慢性肾炎概称,是一系列因肾水球慢性炎症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微小病变性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纤维样肾小球病和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等.  相似文献   

5.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 Nephritis,简称MsPGN),在临床可以表现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包括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及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症、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等。针灸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MsPGN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膜增殖性肾炎的中医证治探讨刘宏伟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膜增殖性肾炎又称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简称MPGN),是一组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并伴有毛细血管基膜增厚为特征的肾小球肾炎。临床上,本组病人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并...  相似文献   

7.
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临床多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典型症状为低白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水肿及高脂血症。肾小球疾病是我国PNS发生的最常见原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提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包括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等类型,中老年以膜性肾病多见,青少年则多表现为微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症是一组以尿蛋白>3.5g/L,血浆白蛋白<30g/L,高水肿、高血脂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可由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引起.前者可原发于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断性肾小球硬化;继发性肾病综合症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系膜性红斑狼疮肾炎、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性肾病等.西医一般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采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伴并发症时采取对症处理,疗效肯定,但难以根治易复发,副作用明显.尤其激素长期应用易出现感染、药物性糖尿、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少数病例还可发生股骨头坏死.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可靠、不易复发,且对西医激素应用不敏感患者或撤减激素时的反弹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正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病理上表现以光镜下肾小球呈弥漫性系膜细胞增生和(或)系膜基质增多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1],约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穿刺病例24.7%~30.3%[2]。根据免疫病理分为IgA肾病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两种类型。现将中医治疗系膜增生  相似文献   

10.
1998年2月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5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45例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2~63岁,病程5月~12年。微小病变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例,膜性肾小球肾炎5例,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3例。诊断标准以王海燕主编的《肾脏病学》,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为依据,并通过肾活检确诊。2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用糖皮质激素、雷公藤多甙片、转换酶抑制剂,效果较差时加用环磷酰胺治疗。中医治疗:水陆二仙丹和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用金樱子18g,芡实18g,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5g,黄芪30g,益…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4.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