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气体对比剂行胃的螺旋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6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螺旋CT扫描 ,男 36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5 7岁。 4 6例胃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其中早期胃癌 7例 ,进展期 39例。CT机为SHIMADZU - 6 80 0TX ,检查前 1 0min肌注 6 5 4 - 2 2 0mg ,口服产气剂 3~ 6g作为对比剂 ,均采用仰卧及俯卧两种体位。结果 :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 2 3例 (5 0 %) ,胃底贲门部 9例 (1 9.5 %) ,体部 6例 (占 1 3.0 %) ,弥漫型 8例 (1 7.5 %) ,病变检出率为 1 0 0 %。CT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 5例 ,广泛性胃壁增厚 (病变最大径 >4cm) 4 1例 ;软组织肿块 1 9例 ;病变向周围直接侵犯 2 6例 ;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 1 9例 ;远处转移 2 1例 ;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6 %。结论 :CT密度分辨率高 ,可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 ,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采用气体对比剂的胃单层螺旋CT扫描同样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中小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增强特征及增强扫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分析50例胃癌患者的CT增强表现和术后的病理结果。患者CT扫描前30min饮水1000~1500ml,扫描前5~10min肌注山莨菪碱10mg,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胃癌的CT表现为胃壁局部或弥漫性增厚、软组织块影和固定的狭窄胃腔,部分病例合并癌性溃疡,并侵犯邻近组织,可有邻近或远处淋巴结肿大转移。病灶好发于贲门和胃窦部,增强扫描时病灶较平扫更明显,并有显著强化。CT分期的准确率达86%,淋巴结转移的检测率为60%。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胃癌和对胃癌进行分期的一种可靠方法,有助于临床更好地治疗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CT灌注特点及具体灌注参数值和CT灌注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内镜病理确诊的50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对照组)行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所得容积数据采用CT灌注软件包的腹部肿瘤灌注协议(去卷积法)进行计算、制图和分析,分别测取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四个参数值,然后应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胃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75.0717.08ml/(min.100g)、7.951.81ml/100g、16.672.40s和7.981.30ml/(min.100g);胃癌的BF、BV、MTT和PS平均值分别为101.2848.01ml/(min.100g)、16.096.23ml/100g、9.574.99s和33.0023.27ml/(min.100g);两组比较,胃癌BF、BV、PS值升高,而MTT值下降,四个灌注参数值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CT灌注成像是一种功能成像,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对胃癌的临床诊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例胃癌患者口服800-1200ml水对比剂,肌注654-2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80-100ml造影剂作螺旋CT胃客积扫描。结果:25例采用口服水低张静脉增强螺旋CT胃容积扫描见胃腔充盈及扩张度良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形态与邻近组织关系,胃癌表现为局限性和广泛性胃壁增厚,肿瘤向腔内、腔外生长形成不规则隆起的软组织肿块。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以诊断胃癌和了解胃周围淋巴结肿大和邻近器官有无转移,对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癌及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螺旋CT采用统一服水量、低张剂、同样扫描方式 ,一次屏气完成兴趣区扫描 ,对 30例正常组成人进行胃壁测量 ,得出正常值作为对照组。对 30例胃癌患者进行螺旋CT征象、手术、胃镜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进行TNM分期 ,17例手术患者术前评估已被证实。结果 :螺旋CT能清楚显示粘膜变化、胃癌发生部位、形态及胃壁增厚情况 ,增厚胃壁有明显强化 ,且有分层现象 ,能清晰显示 >8.0mm肿大淋巴结 ,对胃癌向周围脏器的侵犯及转移均能明确显示。对胃癌的显示率达 10 0 % ,对邻近器官的侵犯与转移显示率10 0 %。结论 :螺旋CT对胃癌的显示率及TNM分期有无可比拟的优点 ,成为胃癌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在胃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28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将所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应用NavigatorSmooth功能行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其结果与胃镜和/或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28例中,螺旋CT平扫能客观反映出胃壁病变的部位、形态及大小,病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及邻近结构受侵情况。其中大网膜、胰腺及肝脏受侵分别为7例、4例及3例,淋巴结转移3例。CTVE成像能很好地显示出正常胃壁内部结构,病灶的立体形态、大小及范围。28例中26例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基本相符。准确率高达92.8%。结论CTVE成像与螺旋CT平扫相结合,对胃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在某些高发地区甚至居全身癌肿的首位。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依靠钡餐及内窥镜检查,但两者均有局限性,只能观察到胃腔内的病变,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组织器官是否侵犯,以及有无肝脏、胰腺、淋巴结等处的转移。随着螺旋CT的普及应用,它越来越多地用于胃肠道检查。现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胃癌的CT表现,探讨CT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胃癌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胃癌的 CT诊断征象及在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30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 CT扫描 ,其中 2 7例手术。胃对比剂用 1.5 %泛影葡胺或水。 2 1例于检查前 10 min肌注 6 5 4- 2 10~ 2 0 mg。 30例 CT平扫 ,其中 12例经肘静脉团注法注入 6 0 %泛影葡胺 80 ml增强。结果 :胃癌 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块影 ,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的腔内龛影。CT可以同时发现胃癌的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 :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 ,并有其独特的优势。胃癌 CT检查现阶段的目的应为疗前评估 ,指导临床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支护)的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和X线疑为支扩的患者共540个肺段分别进行10mm层厚和薄层(1-3mm)螺旋CT扫描,其中10例共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两位观察者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根据诊断标准并计算kappa值,两位观察者对支扩评价的一致性很好(k值分别为0.96,0.98)。以支气管造影为金标准,螺旋CT10mm层厚扫描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HRCT相比,薄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扩有更大的优越性,对临床疑支扩的患者,应首选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多层螺旋CT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疑似早期胃癌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DCE-MRI联合多层螺旋CT进行检测,对照组使用多层螺旋CT检测。比较两组平扫CT值、增强峰值、强化增值;比较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血容量(BV)、血流量(BF)数值;比较两组血浆空间容积分数(V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对比剂从血浆渗漏至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转运常数(Ktrans)、对比剂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返回至血浆空间速率常数(Kep)。结果 观察组平扫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TT、PS、BV、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V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患者的64层螺旋CTA特点,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血管分析,充分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23例CTA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活动期13例动脉管壁明显增厚,呈环形低密度,增强扫描有强化;而非活动期10例管壁增厚程度轻,平扫管壁密度增高或伴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后处理重建图像结合薄层轴位图像,可直观地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的部位、狭窄程度或闭塞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能同时显示大动脉炎的管腔情况和管壁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准确分型、检测疗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作为大动脉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法(Raysum)和仿真内镜(CTVE)检查,结合轴面图像和所有重组图像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CT诊断及胃癌的术前评估分期,同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0例胃癌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胃镜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SCT对胃癌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广泛应用于临床.在MSCT的诊断分析中,应当把原始轴面图像、三维重组图像及CTVE图像充分结合,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3D CT)包括表面遮盖法(SSD)、仿真胃镜(CTVG)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3例胃癌患者(121例进展期胃癌,2例早期胃癌)均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121例手术证实(2例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而未能手术)。使用GE 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行全胃扫描,扫描条件层厚1.25 mm,1.375∶1,0.8 s/r,120 kV,300 mA,扫描总时间6~8 s。对123例胃癌用2种常用的成像方法检查,评价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Borrmann分型等,并与胃镜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6排CT的SSD和CTVG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SSD和CTVG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3.50%(115/123)、94.31%(116/123);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敏感度均为95.04%(115/121)。16排CT扫描克服了腹部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明显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大幅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为胃癌的术前准确评价提供了可信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CT设备及扫描技术和相关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发展,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应用于原发性肺癌的定量研究是目前的热点之一[1~5].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中的应用诊断价值,提供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肋骨微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在诊断肋骨微细骨折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38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常规X线平片显示阴性的病例,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观察。由CT室3组医师分别对常规5mm层厚、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3组医师应用1mm层厚横断图像及曲面重组图像均确诊26例59根肋骨骨折,另12例未见骨折。3组医师对常规5mm层厚图像的肋骨骨折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6.4%、89.8%、94.9%。(2)26例肋骨骨折中单纯左侧肋骨骨折12例、右侧肋骨骨折11例,双侧肋骨骨折3例。(3)按骨折程度分为完全性肋骨骨折18根和不完全性肋骨骨折41根。在18根完全性肋骨骨折中断端错位均不超过2个皮质宽度。结论 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完全性肋骨骨折应用X线平片准确诊断困难,薄层重建及曲面重组技术可及时、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曲面重组图像清晰、直观地完整显示了肋骨结构及肋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及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包括表面遮盖法(SSD)、仿真胃镜(CTVG)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并与胃镜及手术结果对照。方法:23例胃癌患者(21例进展期胃癌、2例早期胃癌)均经胃镜病理证实,21例手术证实(2例进展期胃癌伴肝转移而未能手术)。使用GE公司LightSpeed Ultra 16排CT进行全胃扫描,扫描条件:1.25mm/1.375:1/0.8s,120KV,管电流采用自动跟踪形式,扫描总时间6—8Sec。对23例胃癌2种常用的成像方法分别进行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并与胃镜和手术结果比较。结果:16排CT的SSD和CTVG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SSD和CTVG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91.11%(21/23),95.65%(22/23);16排CT薄层快速扫描特性克服了胃CT的腹部呼吸运动伪影,明显提高了三维图像质量。结论:16排CT三维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为胃癌的准确术前评价提供了可信依据,并将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发挥潜能。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喉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喉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35例拟诊喉癌患者行术前CT检查并行MPR图像后处理,将横断面、MPR及横断面联合MPR图像诊断结果分别与术后病理切片的病变范围进行对照,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前联合受侵的评价,横断面、MPR、横断面联合MPR3组图像准确性分别为82.9%、68.6%和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图像优于MPR图像(P〈0.05)。在评价喉旁间隙受侵方面,3组图像准确性分别为91.4%、68.6%和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横断面及联合图像准确性均高于MPR图像(P值均〈0.05)。3组图像对评价甲状软骨受侵准确性分别为94.3%、77.1%和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横断面与MPR之间,MPR与联合图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会厌、杓会厌皱襞、声带、室带、会厌前间隙、梨状窝、杓状软骨及喉外受侵的评价,3组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横断面联合MPR图像对判断各结构受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螺旋CT横断面图像能够很好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侵犯范围及颈部淋巴结转移,MPR较横断面图像更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及范围,是对常规轴面图像的有益补充。横断面联合MPR能提高喉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王昌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3):220-22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鉴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卵巢肿瘤的CT影像学特点。结果根据卵巢病变的CT表现,对12例良性卵巢肿瘤及8例恶性肿瘤做出了准确诊断,1例恶性肿瘤误诊。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的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MPR、MIP及CPR等后处理。结果胆囊癌CT直接征象表现为:胆囊壁肥厚型11例、结节型14例、肿块型23例,病灶均明显强化,伴有胆囊黏膜破坏、囊壁僵硬;间接征象有:合并胆囊结石26例、邻近侵犯17例、肝脏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15例、胆道梗阻13例。39例术前诊断与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多种方法重组对早期发现胆囊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