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测SD大鼠比目鱼肌质量、肌重-体质量比及其肌纤维构成比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方法:取4、18、25月和30月龄雄性SD大鼠比目鱼肌各5块,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方法,观测比目鱼肌纤维形态、肌肉质量、肌重-体质量比及其肌纤维构成比与年龄相关的变化。结果:比目鱼肌内肌纤维横截面的形态随年龄增长变得不规则,肌纤维和肌束之间的结缔组织逐渐增多。30月龄SD大鼠体质量较18月和25月龄低;30月龄SD大鼠肌重和肌重-体质量比较其余年龄组均明显减小。SD大鼠比目鱼肌内慢肌纤维所占比例各年龄组比较无差别;而快肌纤维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到30月龄其所占比例较25月龄高;同时,自18月龄开始,比目鱼肌内新生和杂合肌纤维出现的几率增加。结论:30月龄SD大鼠比目鱼肌质量、肌重-体质量比均较其余年龄组明显下降,提示该肌肉在老年晚期其承重和维持体态姿势的功能受损,但其骨骼肌纤维仍具有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D大鼠比目鱼肌的形态学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方法 4、18、25和30月龄雄性SD大鼠比目鱼肌各5块,通过HE染色、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测比目鱼肌纤维形态、数目、肌肉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分布特征、横截面积与年龄相关的变化。 结果 比目鱼肌内肌纤维形状随年龄增长变得不规则,并伴以肌纤维劈裂和簇聚。30月龄较4月龄大鼠的比目鱼肌纤维总数减少(P<0.05),而且其与其余年龄组大鼠的肌肉横截面积比较亦明显减小(P<0.01)。仅4月龄和25月龄大鼠比目鱼肌内慢肌纤维横截面积相比无差别(P>0.05),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则表现为18月龄和25月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30月龄SD大鼠比目鱼肌纤维总数、肌肉横截面积及其内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其他年龄组大鼠相比差异显著,提示在衰老后期骨骼肌功能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限食对不同类型骨骼肌收缩功能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为阐明限食的有益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每天按正常大鼠摄食量的60%饲养动物以制备限食8周大鼠模型,麻醉下分离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记录电刺激诱导骨骼肌单次、强直和疲劳收缩,观测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COX I)和核基因β-actin拷贝数的比值以反映线粒体生物合成,检测骨骼肌ATP含量以反映线粒体功能。结果:限食8周对电刺激诱导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单次和强直收缩均有增强作用,但仅提高比目鱼肌的抗疲劳作用;限食也增加两种肌肉的ATP含量,但对比目鱼肌更明显;限食虽对2种肌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具有增加作用,但只上调比目鱼肌内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其调节基因PGC-1α和NRF的转录。结论:限食8周增强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对电刺激的收缩反应,尤其对富含氧化型肌纤维的比目鱼肌更明显;其机制除与限食促进这2种肌肉AMPK活化、增加ATP供应以外,还与上调比目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其调控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模拟失重对大鼠比目鱼肌肌重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对大鼠抗重力肌—比目鱼肌的湿重、干重及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雌性Sprague-Dawlwy大鼠117只,按照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悬吊各组及其各自的对照组.采用组织学方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状态下,比目鱼肌干、湿重体重比的变化,以及肌纤维的光镜结构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比目鱼肌干重体重比、湿重体重比在悬吊7d组即明显下降,悬吊14d组达峰值,此后有所回升.悬吊14d后的比目鱼肌,光镜下肌束结构紊乱,肌纤维面积和面积构成减少,肌纤维间间隙加大,结缔组织增生.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分解,局部溶解,Z线排列紊乱、中断,肥厚层破坏,部分的纹带中出现坏死区.以上变化在解除悬吊7d时不能完全恢复.结论 尾部悬吊可致大鼠比目鱼肌萎缩,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出现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苷注射液对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SOL)梭内、外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MH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尾部悬吊法建立后肢骨骼肌废用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肌苷注射液对大鼠SOL梭内、外肌纤维MHC表达的影响。结果尾部悬吊14d后,大鼠SOL肌梭内、外肌纤维中快缩型MHC的表达均有增加;而在吊尾期间注射肌苷后,SOL肌梭内、外肌快缩型MHC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肌苷注射液对尾部悬吊大鼠SOL肌梭内、外肌纤维MHC表型的转化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氧及缺氧复合运动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异构体组成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缺氧组、平原运动组和缺氧复合运动组。缺氧复合运动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5周,每天降至4 000 m高原进行游泳运动1 h(6 d/week),运动结束后回升至5 000 m;缺氧组大鼠同时在低压舱内相同海拔高度饲养,但不进行游泳运动;平原运动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舱外同时饲养,其中平原运动组每天进行游泳运动1 h(6 d/week)。在末次运动结束后24 h处死大鼠,分离后肢比目鱼肌。用含30%甘油的SDS-PAGE电泳分离比目鱼肌MHC异构体,观察MHC异构体组成变化。结果: 平原游泳运动大鼠比目鱼肌重量指数增加,而缺氧复合运动组与平原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大鼠比目鱼肌中段MHC主要由Ⅰ(78%)、Ⅱa(22%)2种异构体组成,缺氧组比目鱼肌MHC由Ⅱa向Ⅰ型转变,单纯运动和缺氧复合运动组与缺氧组变化趋势相同,但缺氧复合运动组显著低于单纯运动组。结论: 慢性缺氧和运动训练后,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MHC组成向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慢收缩肌纤维Ⅰ型转变,提示慢性缺氧和缺氧复合运动后比目鱼肌能量利用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及其信号通路在4周运动大鼠NO水平及骨骼肌收缩功能与线粒体生物合成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4周运动大鼠模型,检测离体比目鱼肌对电刺激的单次、强直和疲劳收缩的最大张力;并检测骨骼肌中ATP和线粒体DN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NRF)mRNA的表达以反映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功能;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清ADMA浓度;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中内源性ADMA生成酶PRMT1和ADMA代谢酶DDAH2种亚型以及NOS 3种亚型蛋白的表达;用比色法测定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对电刺激诱导的各种收缩张力均明显增强,比目鱼肌ATP含量、线粒体DNA含量和PGC-1α、NRF mRNA增加显著(P0.01)。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中构成型NOS(cNOS)的蛋白表达及其NOS活性明显上调(P0.01),而NO含量仅小幅增加(P0.05);同时,4周运动增加大鼠血清ADMA浓度,并伴有骨骼肌DDAH2表达下调。结论:短期耐力运动增强比目鱼肌单次收缩、强直收缩和抗疲劳收缩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过度增加的cNOS促使ADMA水平反馈性升高,从而维持骨骼肌NO低幅度增加,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最近发表在美国《生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hysiology)的一篇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可以保持大鼠的肌肉质量和强度,从而避免受到模拟火星重力的影响。这也许能为宇航员开发一种保持减少重力肌肉的营养保健品,以支持他们完成长期的太空任务太空中没有重力,肌肉和骨骼的挑战削弱,负重的肌肉首先受到打击,如小腿的比目鱼肌首当其冲。“在太空中仅仅3周后,人体比目鱼肌缩小了1/3,”哈佛医学院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Seward Rutkove博士实验室的主要作者Marie Mortreux博士说,“这当中慢肌纤维在不断流失,这是肌肉耐力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快肌(胫前肌)与慢肌(比目鱼肌)在失神经支配过程中的形态学差异。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系统分析失神经支配过程中胫前肌与比目鱼肌在形态学方面的变化。结果: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将比目鱼肌的萎缩程度与胫前肌相比,显示比目鱼肌的萎缩程度较胫前肌严重,主要表现在比目鱼肌的肌肉湿重比较小、肌纤维截面积比率较低、超微结构较不完整、运动终板破损较严重。结论:失神经支配后慢肌萎缩程度较快肌严重。  相似文献   

10.
背景: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在肌肉运动性损伤时易发生改变。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效应对大鼠比目鱼肌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分布及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大鼠后肢尾吊模拟失重效应模型,分别在尾吊1,4,7,10,14 d分离SD大鼠比目鱼肌并提取血清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随着尾吊时间的延长,大鼠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肌膜上Dystrophin呈现弥散性分布的趋势,甚至出现Dystrophin断裂现象;Dystrophin mRNA表达下降。同时尾吊7 d,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提示失重引起的肌萎缩,伴随着Dystrophin mRNA的表达下降和蛋白分布弥散性变化,而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提示失重性肌萎缩可能与肌损伤的发生有关。关键词:肌萎缩;失重;比目鱼肌;Dystrophin;乳酸脱氢酶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5.036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尾吊和压力大鼠实验模型,比较压力与尾吊对大鼠骨骼肌生长的不同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尾吊组和压力组,每组分两个阶段(7、14 d)进行观察。实验结束后测量比目鱼肌与趾长伸肌的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以及血清中IGF-1浓度。结果压力作用7 d与尾吊7 d后,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直径都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压力组分别减少23.52%、14.26%、13.47%(P<0.05),尾吊组分别减少23.52%、33.07%、25.09%(P<0.05)。压力作用14 d后,各指标分别减少20.51%、-10.49%、-5.73%,都低于7 d压力组的减少量(P<0.05);而尾吊14 d后,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减少了46.15%,显著高于7 d尾吊组的减少量。血清IGF-1浓度和趾长伸肌的改变在压力、尾吊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压力对比目鱼肌生长影响的过程不同于尾吊。压力作用初期是以炎症反应为主的组织损伤过程,待肌细胞适应压力环境后,可能产生一定的功能适应性生长。因此,在临床上无论假肢接受腔设计还是康复训练,考虑接受腔压力对内部肌肉损伤的影响,将有助于对残端肌肉组织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发现类胆碱物质可增加乙酰胆碱的弥散及终板电流的幅度,对神经肌肉接点功能退化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目的:观察氯化胆碱对制动性骨骼肌萎缩的防治作用及对骨骼肌萎缩大鼠肌肉生成抑制素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可塑性石膏固定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右后肢制备肌萎缩模型。治疗组每日灌胃氯化胆碱(15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4周后解剖右后肢腓肠肌,检测腓肠肌收缩张力、肌湿质量、蛋白质水平及肌肉生成抑制素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腓肠肌的收缩张力、肌湿质量、蛋白质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或P < 0.01),肌肉生成抑制素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腓肠肌的收缩张力、肌湿质量、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肌肉生成抑制素mRNA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说明氯化胆碱能够显著提高制动性萎缩骨骼肌的收缩张力、肌湿质量、蛋白质水平,减少肌肉生成抑制素mRNA的表达,从而有效抑制骨骼肌制动性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肩袖肌退变(肌肉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是肩袖撕裂后出现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肩关节功能和手术预后。人参皂苷Rg1具有抗氧化、抗细胞凋亡、降血脂等生物效应,然而人参皂苷Rg1对肩袖损伤后肌肉退变的影响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巨大肩袖损伤小鼠肌肉退变的影响。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1低剂量组、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小鼠切开右肩皮肤后缝合,其余3组小鼠均行右侧肩关节肩袖损伤造模,模拟巨大肩袖撕裂手术切断冈上肌肌腱和肩胛上神经压迫。术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予以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30,60 mg/kg,1次/d,共注射6周。末次注射后次日予以步态分析评估小鼠肢体功能,安乐死后取术侧冈上肌测量肌肉萎缩率、肌肉收缩力,肌肉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RT-PCR检测萎缩、纤维化、脂肪浸润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爪印面积、步长显著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冈上肌收缩力显著增加(P<0.05),湿肌质量减少比率、脂肪浸润面积比率、胶原纤维面积比率显著下降(P<0.05);③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肌肉组织中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④人参皂苷Rg1低、高剂量组爪印面积、冈上肌收缩力、肌纤维横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人参皂苷Rg1高剂量组其他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⑤结果说明,人参皂苷Rg1能显著减轻小鼠巨大肩袖撕裂后肩袖肌萎缩、纤维化和脂肪浸润,并有利于肌肉力量及肢体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 HRP)酶标生化方法探讨神经原性因素对小鼠比目鱼肌胞吞作用的影响及其与肌萎缩的关系。坐骨神经鞘内注射秋水仙素诱发比目鱼肌去神经样改变 ,再用脑提取液处理秋水仙素小鼠比目鱼肌 ;用河豚毒素 ( TTX)毛细管埋藏坐骨神经鞘内 ;另将变性神经提取液注入正常及人工冬眠小鼠的比目鱼肌间隙。测定比目鱼肌 HRP摄取的相对含量及肌肉湿重和总蛋白量。结果表明 ,脑提取液可完全消除秋水仙素引起的胞吞摄取增加和肌肉湿重及总蛋白量的减少。河豚毒素比秋水仙素对肌肉的去神经样影响要小 ,变性神经提取液对正常及人工冬眠小鼠的肌肉胞吞摄取明显增强 ,但肌肉湿重及总蛋白量无显著改变 ,提示在生理情况下 ,脑源性神经营养性生物大分子是维持肌肉胞吞稳态的首要因素 ,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 ,变性神经产物显著诱导胞吞增强 ,但并不引起肌萎缩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生物能量代谢调节的关键分子,AMPK在低氧、缺血、运动和营养缺乏等条件下易被激活,是研究糖尿病及其他代谢相关疾病的核心因子。 肌萎缩:宏观上表现为肌肉体积和质量的降低,微观上表现为肌纤维数目或直径减少。骨骼肌是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肌萎缩的发生将增加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背景: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kinase,AMPK)对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的调节障碍是导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堆积的重要原因,长期慢性炎症反应还将进一步诱导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有氧运动可以提高AMPK的活性并调节能量代谢,但是通过有氧运动提高AMPK改善2型糖尿病骨骼肌萎缩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萎缩的影响,以及AMPK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高脂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0只,建模后将大鼠分为糖尿病组(n=8)和糖尿病运动组(n=12),同时将正常大鼠15只分为安静对照组(n=6)和运动组(n=9),其中安静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继续饲养4周,运动组和糖尿病运动组进行有4周有氧运动干预(跑速16 m/min,60 min/d,5 d/周),运动干预后取大鼠比目鱼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肌萎缩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K、PGC-1α、MAFbx和MuRF1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已于2016-06-25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科学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6014)。 结果与结论:①高脂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显著升高、体质量和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P < 0.01);②糖尿病组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较安静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1),糖尿病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 < 0.01);③糖尿病组大鼠比目鱼肌中AMPK和PGC-1α表达水平较安静对照组显著降低,MAFbx和MuRF1表达水平较安静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1);糖尿病运动组大鼠AMPK表达水平较糖尿病组显著升高,MAFbx和MuRF1的水平较糖尿病组显著降低(P < 0.01);④上述结果说明,有氧运动通过激活AMPK/PGC-1α信号通路,提高线粒体功能,抑制MAFbx和MuRF1表达水平,改善骨骼肌萎缩,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2型糖尿病的代谢平衡。 ORCID: 0000-0003-0979-7741(王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和方法 :实验采用冠状动脉分支结扎法 ,建立慢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 ,十四周后测定其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用离体肌条等长收缩试验分析了其膈肌收缩性变化。结果 :心肌缺血组大鼠左室舒张未压(LVEDP)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而心室收缩末压 (LVESP)低于假手术组 ,与假手术组相比其膈肌收缩峰值Ptt下降 ,收缩时间CT和半舒张时间RT/2均延长 ;用参麦注射液两周后 ,膈肌收缩峰值明显上升 (P<0 0 5)。用myosinATP酶钙 -钴显色进行膈肌纤维染色分类分析 ,发现心肌缺血组大鼠膈肌纤维中Ⅰ类纤维比例与假手术组相比…  相似文献   

17.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去神经骨骼肌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比目鱼肌(SOL)和趾长伸肌(EDL)肌纤维横截面积,观察持续给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对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影响。结果: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持续给0.2mg/kg.d的CNTF20天后,损伤侧SOL和EDL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比实验对照组高27%(P<0.01)和14%,SOL肌纤维横截面积比EDL增加的幅度大,而给予0.05mg/kg.d的CNTF20天后,动物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实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CNTF可显著改善坐骨神经离断后SD大鼠骨骼肌的萎缩,并且CNTF效应的强弱与用药剂量和肌肉类型有关,0.2mg/kg.dCNTF作用明显强于0.05mg/kg.dCNTF,慢肌(SOL)比快肌(EDL)对CNTF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背景:环境因素以及运动水平均可显著引起肌纤维结构的变化。 目的:观察常氧、低氧训练条件下大鼠腓肠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及肌张力的变化特征。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氧体积分数20%,不进行任何处理)、常氧训练2,4,6周组、低氧训练2,4,6周组、低氧对照组(氧体积分数12.7%,不进行训练)。 结果与结论:无论在常氧还是低氧环境下,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质量、腓肠肌肌纤维截面积均明显增加(P < 0.05,P < 0.01);运动训练6周后大鼠腓肠肌等长收缩最大张力显著增加(P < 0.01);经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总MHC及α-actin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并且低氧训练组升高幅度高于常氧训练组。说明低氧训练可以更有效促进骨骼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增强肌张力,强化Ⅰ型肌纤维,并且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表明低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与比目鱼肌的蛋白表达变化,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失神经支配后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制备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通过同位素相对标记与绝对定量 (iTRAQ)技术方法分析胫前肌与比目鱼肌在失神经支配后的蛋白表达变化,比较差异表达的蛋白在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的差异,筛选出在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变化差异显著的关键蛋白,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其表达,进一步通过体外方法验证关键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结果 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萎缩速度和程度明显大于胫前肌(P<0.05,n=20),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有30个蛋白在胫前肌与比目鱼肌中表达变化差异较为明显,这些蛋白主要包括代谢相关蛋白、伴侣蛋白、收缩蛋白以及信号分子等,其中TRAF6在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中表达显著上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也证实了蛋白质组学的结果,TRAF6的靶基因肌肉环状指蛋白1(MuRF1)和肌肉萎缩盒F基因(MAFbx)在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也高于其在胫前肌中的表达(P<0.05,n=6);为了进一步探讨TRAF6对肌萎缩的影响,在肌管中转染TRAF6 siRNA和对照siRNA,然后用地塞米松诱导C2C12肌管萎缩,发现TRAF6 siRNA转染组肌管的直径明显大于转染对照siRNA组(P<0.05,n=6);TRAF6、MuRF1和MAFBx在TRAF6 siRNA转染组肌管中的表达显著低于转染对照siRNA组(P<0.05,n=6),结果提示TRAF6 siRNA有效抑制了靶基因TRAF6的表达,也同时抑制了其下游靶基因MuRF1和MAFBx的表达。 结论 TRAF6在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胫前肌中的表达,抑制TRAF6的表达可以减轻地塞米松引起的肌管萎缩,由此推测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萎缩较胫前肌严重可能与失神经支配后比目鱼肌中TRAF6的升高更显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精制蛇毒酶对大鼠不同时段缺血后肢比目鱼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50只,显微外科技术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组及精制蛇毒酶治疗组。空白组仅切开皮肤后缝合;缺血组从术后1d开始按1.2ml/kg体重于大腿肌肉分四点等量注射生理盐水,每周3次,共计2w;治疗组于大腿肌肉分四点等量注射精制蛇毒酶(1mg/ml,1.2ml/kg体重)每周3次,治疗2w;分别于术后第3d、7d、14d、21d和28d采取缺血后肢及对侧的比目鱼肌。测定各组肌肉组织含水量、线粒体游离钙浓度和线粒体通透性转运通道开放程度(用吸光度变化ΔS表示)的动态变化。结果比目鱼肌含水程度在缺血1w内升高,随后下降,精制蛇毒酶治疗组比目鱼肌含水程度在造模术21、28d后显著高于缺血组(P<0.05)。在术后第14、21d,精制蛇毒酶治疗组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精制蛇毒酶治疗组MPTP开放程度ΔS值在第14、21、28d均显著高于缺血组(P<0.05)。结论精制蛇毒酶能维持大鼠缺血后肢比目鱼肌含水量,降低缺血腓肠肌内线粒体游离钙浓度,抑制MPTP的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