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病因病机外感发热的原因,多由外感六淫、温疫、瘟毒之邪所致,病证比较复杂。六淫外邪侵袭肌表,正邪相争,营卫失和,阳盛于外,是一切外感发热的主要病理过程。外感发热,多由表及里,故初期阶段多属表证发热;继则邪气入里,表现正邪交争激烈,致使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引起发热,称为中期阶段;末期阶段则由于发热日久,而呈正虚邪恋的病理状态。诊治要点诊治发热要善于通过“审证求因”,以分清外感与内伤发热的不同;要善于观察发热兼证的各异,辨别病情之轻重,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1、鉴别外感与内伤发热:凡起病急,病程短,发热重,有表证或有表证过程者,多属外感发热(内伤发热中的气虚发热除外);而发病缓慢,病  相似文献   

2.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中医按照病因将其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金杰教授认为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中气不足,阳气虚弱,阴火内生,阳气外浮则发热;当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治则。金杰教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及其临证经验辨治内伤发热,认为对其治疗应辨清病因病机,临证时运用升阳益胃汤益气升阳,甘温除热,调畅气机,使气血阴阳恢复平衡,古方治疗内伤发热疾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陆长清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花 《四川中医》2000,18(12):1-2
陆长清教授是我院知名儿科专家 ,从事中医儿科三十余载 ,善治小儿各种疑难杂病 ,临床用药颇多创新。陆老根据小儿发热的病理病机特点 ,对急性高热以温凉并施 ,表里兼治 ,宣透清解为法 ;对内伤发热则以清补并用 ,宣畅气机 ,疏和化滞为要 ,常取得满意疗效。1 病因病机陆老认为 ,引起发热的致病因素很多 ,根据病邪之不同和证候特点 ,可以归纳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个方面 ,其中以外感发热居多。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和疫疠之邪所引起 ,发病较快 ,易于传变 ,多属实证 ;内伤发热多因饮食积滞 ,郁积化热 ,或阴阳失调 ,脏腑积热 ,以及气血亏…  相似文献   

4.
黑莲芝 《陕西中医》1992,13(3):118-119
<正>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按其发病原因可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而在内伤发热中,因阳明实热而致者为数较多,如阴虚发热、肝经郁热、气血亏虚发热、瘀血内结发热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加以分型和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祖国医学护理疾病的基本特点,内科疾病是根据八钢、脏腑和气血津液辨证的方法进行临床分型的,每个证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同一个证型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之中,但因于其病因病机相似或相同,因  相似文献   

5.
刘娟 《中医研究》2010,23(4):50-51
发热是临床最常见的小儿疾病,依据中医学关于小儿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和病因、病机规律,可分为两大类,即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小儿发热最为多见,也最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自然气候的变化,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家长对儿童的精心呵护,导致小儿发热的病机发生转变,发热源自内而生,即由于娇嫩之体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而引起的发热。近年来,  相似文献   

6.
<正> 万全(约1495~1580年)乃明代著名医家,行医50余年,长于儿科病诊治,笔者仅就其对小儿热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面的观点及见解加以讨论。1 病因病机:万全认为小儿病的病机特点是易寒易热,在卷一《形气发微论》篇中说:“有如水面之泡,草头之露。气血未定,易寒易热,肠胃软脆,易饥易饱。”在卷二《诸热》篇中还说:“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不可不调理也。”足以可见万氏特别重视和强调“易热”的特点。万氏在临床上,把热证归纳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在卷一《原病论》中说:“内伤发热,则口苦舌干也;外感发热,则鼻塞声重也。”外感主要是感冒风、寒、温、湿之邪而致,如卷一《急惊风有三因》中说:“有外因者,如感冒风寒温湿之而发热者,宜即发散之和解之,以除其热可也。”内伤发热主要原因是饮食积滞而发热,变蒸疮疹而发热、胎热及疳热等。卷一《原病论》中说:“食乳停积,则生湿痰,痰则生火。”卷二《心所生病》篇还说:“如伤风发热、伤饮食发热、变蒸疮疹发热,胎热疳热。各随其类治之。”  相似文献   

7.
中医的热证包括多种发热性疾病在内,大体言之可分外感和内伤发热两类。本文着重综述国内近年来对外感发热的理论探讨及临床进展的概况。一、理论探讨对于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历代医家认识不一致。中医内部也有不同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伤寒”和“温病”派罢了。前者  相似文献   

8.
论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见症状,是机体正气抗御病邪和机体内在的阴阳失去相对平衡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发热的原因不同,因此其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高热和中热多见于外感发热;低热多见于内伤发热。1立宣散透热法治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多因感染  相似文献   

9.
对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临床理论探讨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因病机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客观依据是患者外周血单项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主要临床表现有贫血、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感染.据此,中医可将其归属于"虚劳"、"血证"、"外感发热"或"内伤发热"等病证门类.  相似文献   

10.
发热是以人体肌表发热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一般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凡外感六淫之邪,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引起发热的,属于外感发热。凡因脏腑气血虚损,或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发热,属于内伤发热。  相似文献   

11.
<正> 先师岳美中教授临床辨证“见之真,守之定”,治疗外感热病和急症有胆有识,对治内伤杂病通常达变,机圆法活,尤其对治疗血液病积有相当丰富之经验。爰举一二如下。一、发热首当判明是外感抑是内伤。岳老经验,外感发热,手背热,越扪越热,脉右大于左;内伤发热,手心发热,越扪越热,而手背不  相似文献   

12.
老中医孙少山行医五十载,医技精良,造诣颇深、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对热性病的认识整理如下。一、概述发热,是指外感邪毒,内伤七情以及饮食劳倦所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临床上出现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本文所述概括了伤寒、温病、脏腑杂病等发热的辨治要点。二、病因病机发热分两类,即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类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外感发热病机有三。①阴阳转化。②正邪相搏。③邪毒入侵。  相似文献   

13.
李秀芹  王秀霞 《河北中医》1999,21(6):384-384
凡人体体温升高,或体温正常而病人自觉有发热感,均称之为发热。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发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现将20例发热患者辨证施护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76岁,平均64岁;呼吸道感染8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8例;属外感发热11例,内伤发热9例。2 辨 证辨证分型为外感发热及内伤发热。外感发热,多属实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较重,有感受外邪之病史,常伴有其它外感之证;根据病邪所在部位之不同,又分为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内伤发热,虚证为多,一般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表现为低热,或有…  相似文献   

14.
<正> 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正邪相争时机体的一种反应,在许多疾病中均可以出现。在中医辨证时,发热应包括使用体温表,按手足、肌肤等测得的发热表现,也包括病人自觉发热而测体温并不高的发热现象。根据发热的性质,一般外感发热多属实热,而内伤发热则属虚热。一、常见发热病证常见的发热病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1、外感发热:六淫之邪侵袋肌表,正气拒邪相争,营卫失和,阳气浮越于外,是外感发热的主要病机。按其病情进展一般是由表传里,由皮毛而传至经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发热,首分外感、内伤。外感发热固属多见,内伤发热亦不少,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有阴阳气血之分;实者有肝郁、痰瘀、食积等等。其症状表现有的暴起骤急,有的倏忽来去;有的高热不退,有的低热迁延;有的状如外感,有的虚象显然。在辨证求  相似文献   

16.
控制斯蒂尔病发热是临床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按“外感或内伤发热”及“痹证”辨证治疗疗效均不甚满意。笔者根据患儿生理及病理特点,认为先天禀赋不足、稚阴稚阳不和为其病因病机,采用调和阴阳之法,小剂量使用鹿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房昌 《山西中医》2009,25(11):27-27
发热,是临床最多见的症状之一,它既可由外感六淫之邪所致,也可因内伤之气虚、血虚、阴虚、气郁、血瘀等所引起。《伤寒论》以六经辨证来辨治外感热病。近代温病学派又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之法,辨治各种温热病引起的发热。内伤发热多与情志郁结、劳倦、宿食、痰饮、瘀血等有关。医者当审证求因,对证治之。但同一患者在其发病的不同阶段发热的病机不尽相同,医者临证尤当细辨之。笔者治愈1例反复发热患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发热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生理反应 ,既是机体正气与邪气相争的结果 ,又是疾病发展转化的重要指征。中医认为 ,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热发热两大类 :外感发热是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一般与恶寒并存的一种发热 ,而内伤发热则是不因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发热 ,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但有少数患者仅自觉发热或五心烦热 ,测体温并不升高 ,也属内伤发热。不论是外感发热还是内伤发热 ,在某种情况下及时除热是治疗的关键 ,也是防止疾病传变的重要措施。因此 ,清热退烧是中医非常重视的治法。笔者现就中医除热诸法略陈管见。1 辛温清热法即用…  相似文献   

19.
发热是临床中热病中必见和最主要症状,它是机体感受外邪或虽无外邪但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后,引起体内正邪交争,破坏了机体阴阳相对平衡,导致“阳盛则热”及“阴虚内热”等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对比,前者占有大多数,在外感发热的患者中,发热的时间规律上,多数发热患者表现出以午后或夜间为甚的特点.本文试从天人相应、邪正消长、阴阳盛衰的病机观角度对几种均以午后或夜间热甚的热型病机异同略抒己见,力求对温病发热这一主要症状辨证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对辨洽温病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通过诊察手足寒热可以辨别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手心较热的为内伤发热;手背较热的为外感发热;手心手背俱热为内伤兼外感发热。如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说:“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感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李梴《医学入门》也说:“手背热为外感,手心热为内伤,手心手背俱热,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