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炎琥宁,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在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中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接诊的40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炎琥宁静脉滴注的同时,加用西咪替丁,而对照组仅采用炎琥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以及治愈时间方面,治疗组都较对照组要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炎琥宁,西米替丁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陈涛  毛英 《右江医学》2007,35(2):163-164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输液退热等治疗,治疗组31例予炎琥宁10 mg/(kg.d)以及西米替丁10-20 mg/(kg.d)静滴,对照组30例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滴,疗程3-7 d。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炎琥宁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琥宁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7月-2011年9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治疗组静脉滴注炎琥宁10 mg/(kg· d),并加服蓝芩口服液5~10 mL/次,2~3次/d,5 d 为1个疗程,对照组静脉滴注病毒唑10 mg/(kg·d),疗程为5 d,并根据临床症状给与相应对症治疗,观察比较疱疹消失时间和综合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炎琥宁联合蓝芩口服液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方面疗效好、病程短,优于使用病毒唑治疗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改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02-603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2例患儿随机分为炎琥宁组和利巴韦林组,除常规给予抗炎、利痰、止咳等治疗外,炎琥宁组给予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输注,连续5d.同时记录患者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炎琥宁组与利巴韦林组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各症状消失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在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诊的6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给予患者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该院接诊的6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单纯炎琥宁静脉滴注,设为对照组,两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疗效高,可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在小儿疱疹性口腔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诊的6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给予患者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该院接诊的62例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单纯炎琥宁静脉滴注,设为对照组,两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两组小儿疱疹性口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疗效高,可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静脉给予炎琥宁注射液4~8mg/(kg·d)和利巴韦林10~15mg/(kg·d),疗程5d,对临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80例用炎琥宁5~10 mg/(kg·d),对照组80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结果 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P<0.01).结论 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郭保祥 《当代医学》2014,(24):125-126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陕西省韩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利巴韦林10mg/(kg·d)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炎琥宁5~10mg/(kg·d),溶于5%的葡萄糖溶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均连续治疗3~5d。比较2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呕吐停止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7.8%。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巴韦林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可靠,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炎琥宁佐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10mg/(kg·d),均是每日1次,疗程5d,对临床有效率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5%,观照组总有效率71.4%(P〈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炎琥宁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炎琥宁与阿昔洛韦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10mg/(k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34±2.02) d、疱疹消退时间平均为(3.78±1.97)d,短于对照组的(4.67±2.56)d和(5.01±2.64)d,(P<0.05).结论 炎琥宁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优于单用阿昔洛韦,可明显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韦昆成 《右江医学》2007,35(6):668-669
目的探讨炎琥宁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6例疱疹性咽峡炎随机分为炎琥宁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每组各63例。炎琥宁治疗组予炎琥宁冻干粉针5~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3~5 d。利巴韦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分二次加入5%葡萄糖100~250 ml静脉滴注,疗程3~5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炎琥宁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症状全部消失时间均较利巴韦林组快,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优于利巴韦林,可作为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3.
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甘肃医药》2011,(3):164-165
目的:观察并探讨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喜炎平10mg(/kg·d)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治疗,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消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饮食好转、咽峡疱疹消退天数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缩短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痰热清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 将9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47例在痰热清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10~20 mg/(kg·d)静脉滴注,疗程3~5 d.结果 治疗组退热时间、咽痛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炎琥宁与更昔洛韦在门诊治疗轻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行炎琥宁与更昔洛韦治疗轻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对比,寻求门诊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将门诊600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分别静脉给予炎琥宁5~10mg/(kg·d)和更昔洛韦5.0~7.5mg/(kg.d),疗程5d,对临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永生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155-155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手足口病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5天。记录两组患儿体温下降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全部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6.0%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能够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85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玉敏  刘欣 《当代医学》2010,16(18):148-149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0例疱疹性咽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5例。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0.6ml/(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47%,对照组81.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及淋巴细胞恢复时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和疱疹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颊炎具有更好的抗病毒作用,且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猪胆青黛冰硼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疱疹性口腔炎患者87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10~15mg·kg-1·d-1,静脉滴注,1次、d,同时给予退热、补液、预防继发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局部外敷猪胆青黛冰硼散;疗程均为5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76.47%,治疗组94.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局部疼痛、疱疹、溃疡完全消退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猪胆青黛冰硼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疱疹性口腔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疼痛,促进口腔疾病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疗效。 方法 将126 例疱疹性口腔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d)静脉滴注,并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口服(1岁内5ml bid,一岁后10ml bid).对照组:利巴韦林10一15mg/(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5日为1个疗程 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单磷酸阿糖腺苷联合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起效快,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孙三侠 《当代医学》2011,17(16):139-140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2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0.1~0.2mL/(kg·d),加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均连用3~5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按10mg/(kg·d)分2次空腹口服.结果 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缩短,观察组总有效率99.06%,对照组总有效率88.6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喜炎平联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