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血管生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与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 血管生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与NPC 侵袭转移关系,为在分子水平干预肿瘤血管形成,预防NPC复发和转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了56 例NPC,20 例无瘤鼻咽部石蜡标本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 MVD) 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表达。随访3 年,NPC复发转移17 例,无复发或转移39 例。结果:复发转移组的血小板聚集率MAR,MVD 及VEGF的表达较无复发转移的表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VD 及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结论:NPC 血管生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亢进与癌浸润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指标,对采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及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防止NPC转移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病人端粒酶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端粒酶(TLMA)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TRAP PCR ELISA法探讨18例NPC,2例放疗后NPC,4例癌旁组织及4例慢性鼻咽炎鼻咽部活检组织中TLMA表达。结果:18例NPC TLMA阳性率为88.9%。4例癌旁组织阳性率为75.0%,慢性鼻咽炎全部为阴性。1例复发性NPC为阳性,1例疗后未复发为阴性。TLMA表达与NPC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似无明显关系。结论:T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p53蛋白表达、EB病毒(EBV)潜伏感染的关系。方法: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对46例NPC、12例慢性鼻咽炎症粘膜(CINE)分别进行MDM2mRNA、MDM2蛋白、p53蛋白及EBV-DNA的检测。结果:46例NPC中,14例mRNA及MDM2蛋白高表达,38例为p53蛋白阳性,43例为EBV-DNA阳性,12  相似文献   

4.
应用环关免疫单扩散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对44例喉癌病人血清及32例癌组织进行血清DBP异质性和组织PCNA表达检测,发现各期喉癌病人血清中均存在DBP异常表达,并与化疗及复发有关;而与分型,淋巴细胞转移及病理分化无关;且血清DBP阳性喉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率较高。提示它有较刘的增殖活性,血清DBP异质性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喉癌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二磷酸腺苷(ADP)及胶原为聚集剂,检测了87例喉癌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与166例正常人和30例头颈良性肿瘤对照,结果:①喉癌疗前组、复发组及转移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比正常人组、头颈良性肿瘤组及喉癌疗后显著增高(P〈0.01);②喉癌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这些结果可作为喉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与疗效预后的参考。讨论了血小板与癌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喉癌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活检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鼻咽组织、外周血血白细胞EBV基因组分布及与NPC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6例NPC,4例癌旁及14例慢性鼻咽炎鼻 组织吸外周血白细胞中EBV DNA。同时采用酶免疫法测定血清VCA-LgA。结果:1.NPC、癌旁及鼻咽炎组织EBV DNA无明显差异。2.NPC与鼻咽炎组外周血白细胞EBV DNA有明显差异,P〈0.05。3.NPC与鼻咽炎组血清VCA-Ig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LSAB免疫组化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C10和DO-1对30例喉鳞癌及10例对照组(声带息肉)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p5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发现:1)喉鳞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为100%(PCNA-LIs16%~92%),强阳性率为367%(11/30),对照组6例阴性,4例弱阳性表达(PCNA-LIs<10%),试验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p53蛋白在喉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67%,对照组全部阴性,有显著差异(P<005)。3)在喉鳞癌组织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分型、T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P>005),与淋巴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P<005)。4)PCNA与p53蛋白表达正相关。提示:1)喉鳞癌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53基因突变与喉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2)检测PCNA和p53蛋白有助于喉鳞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帮助治疗决策及判断预后。3)p53对PCNA有调节作用,为研究肿瘤的发生机理和寻找防治对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鼻恶性肿瘤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8例鼻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并以100例正常人和10例鼻良性肿瘤病人作对照,结果发现(1)恶性肿瘤中,治疗前组,复发组和远隔转移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均数高于正常组,良性肿瘤组和治疗后组(P〈0.05);(2)治疗前组中MAR均数随肿瘤分期而增加,表明恶性肿瘤可引起血小板集增强,并就恶性肿瘤病人血小板聚集增强的机制,血小板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等进行讨论,还展望了血小板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泡状核细胞癌(VNCC)和低分化鳞癌(PDSCC)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差异性。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技术,检测VNCC和PDSCC癌组织中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ISLE)方法检测癌细胞凋亡,并对其预后和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VNCC的ISEL和PCNA染色强度指数(SI)明显高于PDSCC;②VNCC的CerbB2、EGFRmRNA和CerbB2蛋白表达与PDSCC无明显差别;③VNCC的5年生存率比PDSCC高。结论:与PDSCC比较,VNCC是一种生长增殖活跃、分化程度更低,但有较好预后趋向的一种癌型。  相似文献   

10.
于振坤  王天铎 《耳鼻咽喉》1997,4(3):169-171
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研究了61例喉癌,下咽癌手术标本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显示:(1)NDPK/nm23和肿瘤的临床分期有良好 负对应关系,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NDPK/nm23表达率下降;(2)NDPK/nm23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对应关系,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NDPK/nm23表达下降;(3)NDPK/nm23表达式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相似文献   

11.
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的表达与喉鳞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喉鳞癌(SCCL)的关系。方法:对35例经病理证实SCCL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粘膜,运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光密度半定量法,分别检测其cyclin D1的表达程度。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肿瘤标本的表达量要高于正常粘膜(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表达量与TMN分期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LSAB免疫组化方法,用单克隆抗体PC10和DO-1对30例喉鳞癌及10例对照组(声带息肉)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p53蛋白表达进行研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1)喉鳞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为100%(PCNA-Lls16%~92%),强阳性率为36.7%(11/30),对照组6例阴性,4例弱阳性表达(PCNA-LIs〈10%),试验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颅底侵犯可波及岩尖,但罕有累及中耳,文献上仅有2例鼻咽癌(NPC)扩展及中耳的报道。NPC放疗野常规包括岩尖及内耳,但不包括中耳及外耳道,易漏治。中耳及外耳道是实体瘤转移的罕见部位,1966~1995年间Medline上共检索到17例,其原发瘤部位为:腮腺4例,乳腺2例,前列腺、睾丸、结肠各2例,鼻窦、膀胱、回肠、肺、鼻咽各1例。作者报告2例经证实的NPC患者,经放疗后l~2年出现中耳、乳突、咽鼓管部复发病例。鼻咽癌中耳复发  相似文献   

14.
微血管密度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鼻咽癌血管生成与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5例NPC、15例鼻咽良性肿瘤、15例无瘤者鼻咽部石蜡标本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yc基因家族在喉癌中的异常扩增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激光扫描技术检测了32例喉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6例正常组织。结果正常组织细胞Myc基因无扩增,32例喉癌中47%(15/32)有Cmyc和Lmyc扩增,41%(13/32)有Nmyc基因扩增。Myc基因扩增率与年龄、性别、喉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Nmyc扩增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结论Myc基因3个成员异常扩增是喉癌发生的原因之一,Nmyc扩增在喉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起正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明确鼻咽癌细胞中小鼠双微粒体基因的扩增与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应用斑点杂交,半定量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分别对NPC、慢性鼻咽炎症粘膜进行MDM2基因扩增与表达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高分化鼻咽癌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方法对石蜡包埋的36例高分化鼻咽癌(NPC)标本和30例未分化NPC标本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16例和18例(HPV16/18)检测。36例高分化NPC标本中10例(27.8%)呈HPV16/18阳性反应,而30例未分化NPC标本中HPV16/18均为阴性,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未分化NPC与HPV16/18无关,而HPV16/18可能参与高分化NPC的病理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喉粘膜不典型增生及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单克隆抗体对9例正常喉粘膜、29例喉粘膜不典型增生及36例喉鳞状细胞癌进行标记及分析。结果:随着喉粘膜病变的加重,PCNA的标记指数(LI)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LI与喉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生长部位均无关。结论:PCNA对喉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1992年上半年获取的55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癌(NPC)的活检存档标本,用15例正常人鼻咽部组织蜡块作对照。所有标本作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测定P蛋白的表达。并对所有NPC患者进行5年随访。结果表明,P蛋白在鼻咽部正常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00%,鼻咽部低分化鳞癌阳性率为70.9%,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472)。Ⅰ-Ⅱ期、Ⅲ期和Ⅳ期NPC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80.0%、60.7%,差别有统计学意义(Kw=8.3050,P=0.0473);T1-T2、T3和T4期NPC的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72.2%、45.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Kw=15.34,P=0.0394);无颈淋巴结转移与有颈淋巴结转移组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8%、70.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Kw=6.2793,P=0.0557);P表达阴性组与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6.7%、68.1%,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r=0.4775)。通过本实验提示:在NP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P15蛋白丢失的参与;P15蛋白表达可作为NPC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明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组织中的探讨其在NI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1例NIP标本及6例慢性单纯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标本,检测VEGF及其胎肝激酶受体,以图像分析仪半定量测定VEGF和flk-1的表达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