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隧道式减压、负压引流方法治疗手创伤后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4年8月间招远市中医院骨科收治因手部直接创伤后发生手急性筋膜室综合征患者6例,经腕部掌、背侧小切口对手筋膜室行隧道式减压后,置入导管负压引流;采用Whiteside’s方法于手背第一掌骨间隙测量减压前、后筋膜室压力。结果减压后6例患者的患手肿胀、高张力均明显减轻,减压前筋膜室压力(46.3±3.2)mmHg,减压后筋膜室压力均为0mmHg。随访21~34个月,患者手部无挛缩、畸形、瘫痪和感觉异常发生,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小切口隧道式减压、负压引流方法治疗手创伤后筋膜间隔综合征效果良好、可靠、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手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手部挤压伤合并手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旦确诊为手部骨筋膜间隙综合征,即给予综合治疗(包括伤肢抬高、牵引、轴线对位、解除外部压力)。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5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bid,5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好转逐渐减量。两组患者严密观察1d~3d内的病情变化,3d内疗效不佳者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合并有骨折者同时做骨折内固定术。评估两组消肿作用起效时间,Ⅰ度、Ⅱ度、Ⅲ度肿胀患者平均病程长短以及总有效。结果治疗组消肿作用起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快(P<0.05),治疗组平均病程也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具有显著的抗渗出、消肿胀的作用,治疗手部挤压伤合并手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优于甘露醇,而且无甘露醇样反跳作用,也无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改善手部微循环、快速消除水肿、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手功能的早期训练与康复,是治疗手部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匡家寿  匡祯辉 《医学信息》2010,23(4):1074-1075
目的 探讨骨筋膜室综合症早期诊断的意义和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1年5月-2007年5月收治32例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提高愈后效果.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治疗后4例截肢(12.5%),2例死亡(6.25%),4例感染(12.5%).结论 临床医生应警惕外伤后隐匿性骨筋膜综合征的存在,积极做好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的准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认为负压吸引技术是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切口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治疗后创面往往不能自行闭合,需要植皮造成副损伤。有研究表明应用绑鞋带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减张切口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国内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比较真空负压吸引技术与绑鞋带技术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张切口的疗效。方法:将36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患者(46个减张切口)随机分为负压吸引组和绑鞋带组,每组各23个减张切口,负压吸引组骨折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减张后即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绑鞋带组骨折患者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切开减张治疗后创面敷贴负压封闭吸引材料-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皮缘用皮肤吻合器作扣环采用硅橡胶袢充当缚带采用切口绑鞋带治疗技术。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大小、切口完全闭合切口所需时间、感染情况、需进一步干预的需求、日常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与结论:绑鞋带组切口闭合所需时间显著优于负压吸引组(P0.05)。负压吸引组中有8个减张切口需行进一步植皮,绑鞋带组无需行植皮;绑鞋带组中5个减张切口需要更换硅橡胶袢。两组中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也均未出现治疗后筋膜间室压力增高及皮缘坏死等现象。结果提示,真空负压吸引技术和绑鞋带技术均为治疗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切开减张切口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其疗效可靠,已被临床使用;与真空负压吸引技术相比,绑鞋带技术伤口闭合时间短、创伤小、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的方法.方法 采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5例,术中使用前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术后平均优良率92%.结论 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变短,手术出血量少,固定稳定,骨折不愈合率明显减少.尤其对于骨折疏松合并骨折患者,术后下地康复时间较传统手术明显提前,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筋膜室内组织压因肢体受压而升高,损害室内肌肉和神经的血液供应,组织急性严重缺血时出现的一系列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是挤压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多见于小腿和前臂[1],严重时,可致水肿恶性循环引起的坏疽、缺血性肌挛缩甚至包括肢端在内的整个肢体的丧失。及时、彻底地切开减压手术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型治疗,经过术后1~2w 的综合治疗,创面水肿消退,根据创面大小行二期缝合或植皮手术。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对33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VSD 封闭引流,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治疗及后期畸形矫正。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收治4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其中8例损伤严重,后期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对此8例患者病例资料、手术处理及最后的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例患者中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折。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4例合并血管损伤。小腿肌肉坏死:涉及前、外侧肌群6例,2例患者除腓肠肌存活外,所有肌肉坏死。6例患者于外伤后12~24 h进行筋膜切开减张术,1例于2 d后行减张术,另1例未行减张。患者入院后经过2~4次的清创术,坏死组织去除彻底,3例行伤口间断缝合,5例行植皮+缝合后创面愈合。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例患者第5跖骨基底出现神经性溃疡,经创面换药愈合。4例患者出现爪状趾畸形,经肌腱延长和关节成形术矫正。所有患者均出现马蹄足畸形,通过Ilizarov外架牵拉恢复到中立位,6例逐步过渡到正常负重行走;2例患者马蹄足畸形严重,经Ilizarov外架牵拉、踝关节融合得到永久矫正。结论骨筋膜室综合征可造成肌肉、神经缺血坏死并导致严重的后遗症。早期应该在全身情况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创面清创以促进创面愈合,后期严重的马蹄足畸形需要通过对骨及软组织处理才能得到永久的功能恢复。创面清创、Ilizarov外架牵拉、踝关节融合是严重骨筋膜室综合征序贯治疗重要的手段。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好的治疗是预防,足踝畸形治疗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OCS)切开减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12月采用VSD闭合的16例小腿OCS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4.6岁。共计26处减张切口。回顾性研究根据拆除VSD后创面情况选择闭合切口时机。结果所有患者患肢减压有效,术后7 d拆除VSD。20处创面拆除VSD后予以直接缝合闭合;6处创面通过更换VSD,再次拆除VSD后予以完全缝合闭合。术后无切口感染不愈合情况发生。结论VSD技术在小腿OCS早期切开减压治疗中能快速覆盖创面,降低感染概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皮肤牵张带直接闭合皮肤缺损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8例骨筋膜间室减张5~7d 后皮肤缺损伤口患者放置皮肤牵张带,逐日牵拉,待3~7d 后牵拉至两侧皮肤靠近时缝合切口或自行愈合。结果8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形成线状瘢痕,随访2~12个月,伤口愈合处瘢痕柔软,膝、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该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病程短,相对费用低,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是治疗骨筋膜间室减张皮肤缺损伤口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易发生于前臂和小腿。我院1996年收治儿童胫腓骨折103例,其中5例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现就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后往往出现肌肉膨出体外、大量组织液渗出导致肌肉创面不新鲜、易发生感染等不利于患者恢复,应用封闭负压引流可以保护创面,避免局部毒素入血。 目的:观察基于自主研发的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采取自愿的原则,给予基于自主研发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和常规切开减压敷料包扎治疗。观察治疗后3 d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及肉芽颗粒的新鲜度。 结果与结论:采用自主研发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后均能明显保护患者的肝肾功能,肉芽组织颗粒的新鲜度为满意,优于常规切开减压敷料包扎组(P < 0.05)。采用合成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组打开封闭负压时部分患者出现周围区域水泡。提示自主研发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避免患者毒素入血保护肝肾功能,同时肉芽组织颗粒的新鲜度满意,可为后期植皮提供良好的组织创面,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5年6月~2018年6月,采用在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105例,112侧,直视下正中神经外膜松解14侧。 结果 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掌瘢痕轻微,无手术并发症。112 侧获得随访,时间6~24 个月, Kelly分级评定:优93侧,良15侧,一般4侧,优良率93.1 %。 结论 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理想的微创手术之一。术式简单、安全,能达到腕管减压,神经松解的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5年6月~2018年6月,采用在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术,治疗腕管综合征105例,112侧,直视下正中神经外膜松解14侧。 结果 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掌瘢痕轻微,无手术并发症。112 侧获得随访,时间6~24 个月, Kelly分级评定:优93侧,良15侧,一般4侧,优良率93.1 %。 结论 安全角引导小切口掌腱膜下腕横韧带切开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理想的微创手术之一。术式简单、安全,能达到腕管减压,神经松解的治疗要求。  相似文献   

14.
前臂解剖特点与上臂离断再植成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臂解剖对断臂再植成败的影响。方法 断臂再植病例62例,成功57例,失败5例。结果 断臂再植成功主要受断肢热缺血时间、前臂挫伤、静脉回流的影响。三者可引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进一步导致肌肉缺血液化坏死,血管腐蚀,供血丧失,再植失败,术后出现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及时切开减压和术前预防性前臂切开减压,可使断臂顺利成活,显著提高断臂再植的成活率。结论 肌肉缺血液化坏死是断臂再植失败的主要因素。前臂骨筋膜室的存在容易引起肌肉缺血液化坏死。前臂骨筋膜室与断臂再植的成败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外固定支架与小腿皮瓣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外固定支架结合小腿内侧筋膜皮瓣在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骨外露中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8月~2003年5月应用外同定支架结合逆行或顺行小腿内侧筋膜皮瓣一期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骨外露30例。结果:30例随访4个月到5年,术后筋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28例,Ⅱ期愈合2例;27例胫腓骨骨折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最长为术后8个月;3例骨不愈合,1年后行切开植骨术而痊愈,不愈合率10%;2例有不同程度感染,其中1例并发慢性骨髓炎.术后感染率6.7%:结论:小腿内侧筋膜皮瓣血供良好,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等优点,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是修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骨外露的一种可供选用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联合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联合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治疗我院骨科自2010年9月~2016年1月收治的腕舟状骨骨不连患者25例。结果所有的患者平均随访5~2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是(12.7±2.1)周,使用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秀16例,良好5例,一般3例,较差1例。结论对于腕舟状骨骨不连的患者,Herbert螺钉联合带血管筋膜蒂桡骨茎突骨瓣治疗腕舟状骨骨不连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胸椎、上腰椎爆裂骨折胸腔镜下小切口前路手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进行胸椎、上腰椎前路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0例T9~L1椎体爆裂型骨折并脊髓压迫症及1例陈旧性L1椎体爆裂骨折合并马尾综合征患者,行胸腔镜下脊髓减压、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X线、CT、MRI显示病灶清除彻底,脊髓充分减压,除1例骨折复位固定后仍有轻度成角畸形外,其它病例复位满意、内固定可靠,位置良好。大部分截瘫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结论胸椎、上腰椎骨折,不论是否并发脊髓、马尾神经压迫,都适宜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脊髓减压、脊柱前路植骨、内固定手术。可选择常规气管插管、双肺通气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烧伤后发生下筋膜间室综合征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形成原因,在测定30例整形患者小腿筋膜间室压力的基础上,对42例严重烧伤患者的小腿进行了压力测定和探查性深筋膜切开,观察小腿肌肉的状态,总结烧伤面积和小腿筋膜间室压力与筋膜间室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有关早期切开深筋膜的指征。结果5例发生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均未切开深筋膜,其中2例小腿截肢。在探查性切开深筋膜的42例患者中,面积越大,筋膜间室压力越高,当筋膜间室压力超过25cm H2O以上时有出现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倾向。结论深筋膜与烧伤后肢体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重视早期切开深筋膜能较好地预防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与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青年锁骨中段A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锁骨中段A型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克氏针内固定组(40例)和钢板内固定组(42例),其中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选用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组选用小切口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患者固定疗效。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5.00%,钢板内固定组患者优良率为85.7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克氏针内固定组患者骨愈合率为70.00%,钢板内固定组为45.2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及小切口钢板内固定在锁骨骨折治疗工作中均切实可行,各有优势,其中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术中损伤小,患者术后骨愈合快,但其内固定物易出现松动、脱出;而小切口钢板内固定伴有相对较大手术损伤,患者骨愈合较慢,但其内固定稳定性高。因此,在实际治疗工作中,医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腹膜后腰肌间隙人路的小切口对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腹膜后腰肌间隙入路,应用腹腔镜、自制手术器械,进行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压迫症病例的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椎管内骨块清除彻底。椎管减压充分,植骨块融合良好,内固定器无松动;1例L4椎体爆裂性骨折、马尾神经受压病例同时还伴有T6骨折、完全性截瘫,术后脊髓功能未恢复;4例圆锥、马尾神经受压,术后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经腹膜后腰肌间隙人路的小切口腰椎手术,可以完成椎体爆裂性骨折并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压迫症的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