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秋波 《广州医药》2003,34(4):15-16
目的:研究国际预后指数(IPI)对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用标准CHOP方案化疗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1993-1997年间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确诊的初治的进展型NHL36例。根据IPI将患者分为低危(低危 低中危)和高危(高中危 高危)两大组,比较两组的生存状况。结果:低危和高危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9/23(82.6%)和5/13(38.5%);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8.8%和38.6%;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9.3%和33.7%。结论:CHOP方案对于不同危险程度的进展型NHL患者的疗效明显不同。CHOP对于低危组患者可作为首选和标准方案,对于高危组患者则应考虑用高剂量强度或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高危、高危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应有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50例CHOPE21/CHOP14化疗6个周期完全缓解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维持组与对照组,维持治疗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片100mg,1次/d;对照组未给予维持治疗。随访期2年。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期及生存率。结果:维持治疗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8±4.9)个月,对照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3±2.4)个月;维持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延长( P<0.05)。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维持组不良反应均为Ⅰ度。结论:中高危、高危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在化疗后以沙利度胺维持治疗,能够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好,但对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患者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为低中危组32例和中高危组28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IL-21、IL-23、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各组之间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IP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随访的54例患者Th17细胞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中高危组Th17细胞、IL-17、IL-21均低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IL-23低于对照组,TGF-β高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LBCL患者Th17细胞、IL-17、IL-21与IPI评分呈负相关,TGF-β与IP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Th17细胞者和低Th17细胞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和45.0%,Th17细胞水平对DLBCL患者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IPI评分密切相关,Th17细胞与IPI评分呈负相关。 Th17细胞对预后有影响,可能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MC)及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低危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2013年42例初发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低危患者的AMC、ALC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相关性。结果据ROC曲线划分AMC、ALC、LMR对5年OS影响的界限值分别为475/mm3、1005/mm3和2.1。AMC≥475/mm3、ALC<1005/mm3是 PFS的独立不良因素(RR=4.271、3.023;P=0.01、0.39);AMC≥475/mm3是OS的独立不良因素(RR=4.680;P<0.01)。结论初发时高AMC、低ALC患者预后较差。推测外周血AMC、ALC可能成为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低危患者进一步分层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CHOP方案和CHOP-HDMTX(大剂量甲氨蝶呤)方案治疗弥漫性大8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初治的弥漫性大8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9例,其中接受CHOP方案治疗的有31例,接受CHOP-HDMTX方案治疗的有8例.结果:CHOP组cR 18例,PR 8例,总有效率为83.9% (26/31).CHOP-HDMTX组cR 6例,PR 1例,总有效率为87%( 7/8).近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远期生存期也差异有显著性(P=0.018).而两组的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反应、肝肾毒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HOP-HDMTX方案可提高NHL治疗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关罗华与CHOP联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用同期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2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例用CHOP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联合关罗华治疗,对照组11例单用CHOP方案。所有病例21d为1个治疗周期,6个周期后评价。将两组患者按国际淋巴瘤预后因子指数分为中低危组和高危组,分析其疗效与预后。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达72.7%,总有效率90、9%;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36.4%,总有效率为54.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的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不良反应与单纯化疗相似,可作为该病目前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38-41
目的探讨LMR值对R-CHOP方案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初始滤泡淋巴瘤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R-CHOP方案化疗。比较低危、中危、高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LMR≥4.7与4.7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低危患者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中危组,高危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R≥4.7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4.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患者平均生存期最长,其次为中危,两组均显著高于高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高危组,第2年生存率与第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R≥4.7患者平均生存率显著较4.7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4.7的患者,第2年生存率与第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4.7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R≥4.7初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采用R-CHOP方案化疗效果更好,3年无进展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和单用CHOP方案治疗Ⅲ、Ⅳ期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疗效、生存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同期(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非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6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分为2组,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组(R-CHOP组)26例,CHOP治疗组(CHOP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R-CHOP组患者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88.5%(2326); CHOP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总有效率为63.3%(193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6) ; R-CHOP 组和CHOP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1%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0.8%和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分别为38.5%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能够提高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可作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东海 《大家健康》2016,(8):141-141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弥漫大 B细胞淋巴瘤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单独采用 CHOP 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3年总生存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完全缓解率、3年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卫兵  刘宽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81-2182
目的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应用CHOP方案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3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CHOP方案治疗1-14个周期,其中3例配合放射治疗,观察1,3,5,10年生存率。结果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8.6%(24/35)、45.7%(16/35)、31.4%(11/35)、16.7%(4/24)。分期比较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CHOP是目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好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对侵犯骨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8例确诊有骨髓侵犯的NHL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4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4%,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60.7%。增强化疗剂量组和CHOP方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和64.1%。(2)89例B细胞NHL患者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组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的3年及5年总体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显著高于CHOP方案组和增强化疗剂量组(P〈0.05);增强化疗剂量组的3年及5年OS率及PFS率显著高于CHOP方案组(P〈0.05);(3)59例T细胞NHL患者中,增强化疗剂量组和HSCT组的3年及5年OS率和PFS率显著高于CHOP方案组(P〈0.05)。结论NHL侵犯骨髓预后差,增加化疗强度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会提高其治疗有效率及长期生存率;其中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提高CD20^+B细胞NHL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APD方案(长春瑞滨、阿糖胞苷、顺铂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 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经一线方案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被纳入研究。 所有患者采用NAPD方案治疗。连续行2个化疗周期后评价疗效,1个周期后评价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计算客观有 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 t rate,CB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 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及1,2,4年OS和PFS等,并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结果:2个化疗周期后,ORR 为56.7%,CBR为83.3%。其中5例获得完全缓解,12例获得部分缓解,8例获疾病稳定。中位OS 22(1.5~140)个月,1, 2,4年OS率分别为59.1%,48.2%和40.2%。中位PFS为14(1.5~140)个月;1,2,4年PFS率分别为56.3%,42.2%和31.7%。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分别有3例和1例发生III~IV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其中1例出现IV度血小板下降后 脑出血引起化疗相关性死亡。消化道反应主要为I~II度。无III~IV度心、肝和肾功能损害。结论:NAPD方案对复发难 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确切,患者对不良反应耐受好,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挽救性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NAPD方案(长春瑞滨、阿糖胞苷、顺铂、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7例经一线方案化学药物治疗后的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NAPD方案治疗,连续行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1个周期后评价不良反应。计算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及1,2,4年OS及PFS。 结果:2个周期化学药物治疗后,ORR为53.8%,其中5例(7.5%)获得完全缓解,31例(46.3%)获得部分缓解, CBR 88.1%(59/67)。中位OS 22(1.5~140.0)个月,1,2,4年OS率分别为70.9%,49.0%,35.0%。中位PFS为14(1.5~140.0)个月;1,2,4年PFS率分别为57.5%,38.3%,29.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III/IV度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3.4%(9例)和3.0%(2例),消化道反应主要为I/II度,III/IV度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 结论:NAPD方案对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值得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乔红梅  杨雪  刘英娟  杨玉仓 《医学综述》2013,(20):3831-3832,F0003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电子四〇九医院于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40例Ⅰ~Ⅱ期韦氏环NHL患者,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36例,NK/T细胞型淋巴瘤3例,结外黏膜组织相关淋巴瘤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综合治疗组25例,治疗采用CHOP方案化疗联合受累野放疗.单纯放疗组15例采用受累野单纯放疗.近期疗效根据恶性淋巴瘤Cheson疗效判定标准.结果 4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近期总有效率为100%.综合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84%,单纯放疗组3年生存率为66.7%.结论 CHOP方案化疗合并受累野照射治疗Ⅰ~Ⅱ期韦氏环NHL的疗效较好,放射不良反应轻.对于化疗抗拒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早期患者,仍可以考虑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15.
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病理诊断。方法对15例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及随访,按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2001)进行组织学分型和诊断。采用SP法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该类肿瘤占同期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56%(15/2679),其中,临床Ⅲ期或Ⅳ期者有12例(80%),临床Ⅰ期或Ⅱ期者3例(20%)。组织学分型:15例(100%)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心母细胞性或免疫母细胞性。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术后分别用CHOP或COMP方案治疗。4例有随访资料者均死亡,生存时间为21d~18月。结论卵巢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少见,预后差。肿瘤的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p53基因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抑癌基因,其生物功能好似“基因组卫士”。既往研究表明大约50%的肿瘤存在P53蛋白功能缺陷,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p53 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384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anger法测序其p53 rs1625895基因型,分析rs1625895基因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特征、一线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中AA型2例(0.5%),AG型34例(8.9%),GG型348例(90.6%)。rs1625895基因型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指出现以下任一症状:原因不明反复发热(常在38 ℃以上)、盗汗、原因不明6个月内体质量减少10%]、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AA/AG与GG型患者的一线化疗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82.9%和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A/AG和GG基因型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rate, PFS)分别为71.8%和62.3%(χ 2= 1.351,P = 0.245),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 OS)分别为72.2%和64.1%(χ 2= 1.267,P = 0.2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 B-cell, GCB)亚组中,AA/AG和GG基因型患者的5年PFS分别为91.7%和72.7%(χ 2= 4.493,P = 0.034);5年OS分别为91.7%和76.7%(χ 2= 4.246,P = 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A/AG基因型患者预后明显优于GG型患者。而在非生发中心(non-germinal center B-cell, non-GCB)亚组,AA/AG和GG型的5年P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根据一线方案是否含有利妥昔单抗将患者分为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cyclophosphor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prednisone, CHOP)治疗组及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ituximab, cyclophosphoramide, doxorubicin, vincristine, prednisone, R-CHOP)治疗组,结果在不同亚组中,AA/AG和GG型的5年PFS及OS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一线接受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p53 rs1625895不能预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但在GCB型患者中,rs1625895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应用前后Ki-67表达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意义。方法收集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69例接受R—CHOP和50例接受CHOP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Ki-67表达及其与DLBCL预后的关系。结果11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3:1,平均(50.4±12.8)岁,Ki-67高表达(≥85%)患者占28.6%,多见于IPI3~5分患者(P=O.059),与其他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CHOP组和R—OHOP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症状、LDH水平、ECOG、病理分期、结外累及、IPI评分及Ki-67表达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可比。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Ki-67高表达在CHOP和R-CHOP组均提示不良的OS(p=0.002,0004)和PF8(P=0.034,0.034)。多因素分析提示:在CHOP组,删评分和Ki-67高表达均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在K-CHOP组,Ki-67高表达是唯一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利妥昔单抗应用前后,Ki-67高表达均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6例CD20阳性的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CHOP联合组和CHOP组,CHOP联合组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CHOP组只采用CHOP化疗方案。应用4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CHOP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CHOP组的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HOP联合组1年、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1.6%、61.2%、26.5%,总生存率(OS)为89.8%、65.3%、30.6%,均明显高于CHOP组,两组1年、3年、5年的PFS和O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远期生存质量,且不因联合化疗而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儿童及青少年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汉族、维吾尔族儿童及青少年LB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CHOP、CHOP样方案、改良的Hyper—CVAD和BFM方案及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采用Kaplan-Meier法对各方案治疗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位随访15个月(4~86个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例,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15例,总有效率为46.4%。生存13例,死亡15例,死亡的原因主要为疾病进展或复发(1例死于感染)。1年、2年的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1%、46%。采用改良的Hyper—CVAD和BFM方案治疗的患者的OS显著高于单纯采用CHOP、CHOP样方案治疗的患者的OS(P〈0.01)。结论 新疆地区儿童及青少年LBL绝大多数为T-LBL,LBL总体生存率较低,采用改良的BFM方案和Hyper—CVAD方案可改善儿童及青少年LBL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7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2岁,男55例,女18例.治疗前病程中位数3月,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5例,单纯化疗65例.自体移植3例.结果: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22%;,随着Ann Arbor分期增高,生存率明显下降;有B症状(发热、消瘦、盗汗)或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factors index,IPI)评分≥2者,其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无全身症状者或IPI评分<2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l25)或D-二聚体(D-dimer)升高者对化疗反应较差.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侵袭性强、预后不良的疾病.其临床特征、Ann Arbor分期、IPI及B症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CA125和D-dimer也对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