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敷脐消水方对肾性腹水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肾性腹水大鼠模型。然后西药对照组用速尿灌胃、穴位贴敷组用敷脐消水方外敷神阙穴进行治疗。结论:穴位贴敷治疗较西医治疗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更少、更安全,优势较多。更便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结合内服软肝缩脾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用逐水消臌散穴位贴敷,同时内服软肝缩脾汤;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护肝、利尿、支持等治疗。结果:观察组在缓解临床症状,治疗腹水的起效时间及消失时间,远期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结合内服软肝缩脾汤可以有效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见效快而平稳,消除腹水彻底,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胀消贴敷脐联合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住院患者,治疗组采用胀消贴敷脐联合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对照组采用单纯性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血钠、尿钠以及肝功能指标,同时彩色多普勒检测腹水量与门静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9,P=0.014)。治疗后,治疗组体质量、腹围明显下降,肝功能明显改善,尿量增多,门脉血流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胀消贴敷脐联合自身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乙肝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穴位贴敷(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研细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敷于穴上),同时根据证型内服中药汤剂;对照组单服中药汤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消喘膏穴位贴敷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卵蛋白诱发哮喘大鼠为研究对象,消喘膏贴敷在大鼠双肺俞、心俞、膈俞上,观察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Th2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改变,并对大鼠肺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消喘膏穴位贴敷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Th1细...  相似文献   

6.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治疗肝硬化腹水有很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症状,恢复肝脏功能,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九贴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灌服地塞米松)及穴位贴敷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10mL.kg-1.d-1灌胃,用生理盐水浸纱布敷贴于相应穴位处。其余5组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哮喘大鼠分随机分为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敷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10mL.kg-1.d-1灌胃,用生理盐水浸纱布敷贴于相应穴位处;地塞米松组以地塞米松0.5mg.kg-1.d-1灌胃,生理盐水浸纱布敷贴于相应穴位处;穴位贴敷"三九贴膏"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将三九药贴制成3cm×3cm大小,厚度为0.3cm,贴于背部相应穴位处,用胶布固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隔2d1次、隔日1次、每日1次贴敷三九贴膏,每次1.5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各组大鼠IgE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良好,模型组大鼠出现体质量减轻、抖毛、呼吸加快、点头呼吸及站立不稳、腹肌抽搐甚则唇爪紫纠、可闻及哮鸣音等表现,各治疗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症状均较哮喘模型组轻,日体质量增加。模型组及穴位贴敷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及穴位贴敷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血清IgE水平比较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九贴穴位贴敷可降低哮喘大鼠血清IgE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消水汤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例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益气化瘀消水汤,并联合中药敷脐,观察两组病例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以及对肝、肾功能、PTA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24小时尿量增加明显,腹水消退时间短,在肝、肾功能、PTA、ALb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4%.结论:益气化瘀消水汤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改善临床疗效,简、便、验、廉,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方华瑾  许敏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8):175-178
目的:研究大建中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虚寒性肠梗阻腹胀的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78例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应用大建中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腹胀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重度腹胀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轻微腹胀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增加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建中汤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消胀散穴位贴敷治疗虚寒性肠梗阻腹胀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腹胀不适,还能改善生活质量,利于身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共4组,采用喂养0.02%的氨水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治疗组选取足三里穴、中脘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选用胃苏冲剂灌胃。治疗结束后,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结果:穴位贴敷和对照药物均可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降低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提示穴位贴敷优于对照药物。结论:穴位贴敷可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具有粘膜营养作用;显著升高血浆胃动素水平,具有调节胃肠蠕动作用。而且穴位贴敷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物,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胃肠激素,增加细胞保护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对照组、局贴对照组、穴位贴敷治疗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天只抓握固定刺激;针刺对照组针刺常规穴位;局贴对照组将膏药贴于施术体表处;穴位贴敷治疗组将膏药贴于肾俞、气海、带脉、阳陵泉、委中、昆仑。观测各组大鼠痛阈值、受压迫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中枢神经递质5一羟色胺的含量。结果:穴位贴敷治疗组机械痛阈值与针刺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局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对受压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均有改善,尤其以穴位贴敷治疗组更显著。穴位贴敷治疗组5-HT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针刺对照组及局贴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通过减轻神经根的炎性水肿,提高5-HT含量,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消喘膏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穴位注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219例患者随机抽取分为穴位贴敷组和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组,分析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和免疫指标均有改善,但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穴位贴敷组.结论三伏天穴位贴敷加穴位注射能明显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方法:选大鼠48只分4组,3组用氨水造模后穴位贴敷及灌胃胃苏冲剂对照观察大鼠一般状态、胃黏膜血流量及前列腺素E2变化情况。结果:穴位贴敷较对照组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穴位贴敷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及指压降压沟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降压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及指压降压沟治疗。结果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及指压降压沟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结论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穴及指压降压沟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患者疗效好,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提高小儿遗尿的治愈率。方法:贴敷肾腧穴,判定疗效。结果:90例患者有效率96.7%。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嗜酸粒细胞及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参考Palmans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予穴位贴敷治疗后大鼠全血白细胞数量和嗜酸粒细胞值以及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各治疗组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哮喘大鼠肺泡上皮细胞结构.结论 穴位贴敷可以减少大鼠全血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减轻哮喘大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肺泡上皮细胞坏死,从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补肺纳肾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配合补肺纳肾方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疗效比较中,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明显低于治疗组(9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穴位贴敷配合补肺纳肾方治疗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经验.方法:针对阳虚血瘀型心绞痛的病因、病机,运用自选穴位贴敷治疗,贴于膻中、心俞、膈俞、至阳等腧穴,2 d更换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劳力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且使用简便,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24例,穴位贴敷组29例,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32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穴位贴敷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采用自拟胃瘫外敷方加味穴位贴敷,每日1次;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在穴位贴敷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针刺主穴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关穴,每日1次,共治疗14 d。观察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疗效、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西医治疗组有效率为41.67%,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68.97%,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90.60%,3组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统计发现,3组发生率较高的胃癌、胰腺癌、十二指肠癌患者,西医治疗组有效率为40.00%,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66.67%,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有效率为96.43%,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时间分别为西医治疗组(10.80±3.16)d,穴位贴敷组(7.10±4.41)d,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6.69±2.70)d,穴位贴敷组、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与西医治疗组患者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穴位贴敷组与针刺联合穴位贴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及针刺相关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咳喘停贴剂穴位贴敷对慢性哮喘大鼠Th1下游抑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布地奈德组、穴位假贴敷组、地塞米松组、穴位贴敷组,每组8只.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的方法复制慢性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各组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 erleukin-2,IL-2)和IL-12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ALF中IFN-γ、IL-2、IL-12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假贴敷组BALF中IFN-γ、IL-2、IL-12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布地奈德组、地塞米松组、穴位贴敷组IFN-γ、IL-12含量明显升高(P<0.05),IL-2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但3组之间IFN-γ、IL-2、IL-1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咳喘停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哮喘大鼠的机制与调节呼吸道中抑炎细胞因子IFN-γ、IL-2、IL-12的分泌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